语文教学的延伸阅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足以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要求语文教育要为学生打开认识人生、自然和社会的天地,让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大都在高考指挥棒下为功利而“奋战”:面对一道道试题,文学的“教”变得模式化,文学的“学”也逐渐僵化了。我们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文章,一线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以下作法,效果颇佳:
  
  一、基本了解文学简史
  
  掌握了文学发展的简史,犹如掌握了一个陌生都市的地图一样,学生要钟情何方,自可随兴选择,而徜徉其间,其妙自不待言。笔者对每届所带学生首先讲述文学简史,教学中以中国文学史为主,附以世界相同时代名著名篇简介,让学生对文学的全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样他们便可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取纵深的基点,比如《诗经》与《伊索寓言》,比如鲁迅与泰戈尔等对比阅读,都让学生获益匪浅。
  
  二、大致设定欣赏篇目
  
  高中生的学业很紧张,很多时候阅读不是带有功利性,就是具有盲目性。为节省学生时间,笔者为学生开列阅读书目,中外著名长篇小说如《红楼梦》、《巴黎圣母院》等,短篇小说如《狂人日记》、《麦琪的礼物》等,散文如鲁迅杂文、《文化苦旅》等,诗歌除一些经典的唐诗宋词外,让学生抽空阅读《舒婷诗选》、《席慕容诗选》等。为增强阅读效果,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自带名著仔细阅读,并且作一定量的读书笔记(包括摘抄和写读后感)。同时教师分发一些相关的评析资料给学生,使他们在读完名著后学会用全面客观的态度去分析问题分析人物。
  以诗词鉴赏为例。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典文学的培养就要靠多读多背,见多必定识广。笔者就每周为学生开设一节古诗词阅读课,选择古代著名诗人的篇章,让学生在对诗人做全面了解的同时,也学习一些他们未曾接触过但脍炙人口盛传不衰的诗歌,顺便温习以前学过的该诗人的诗歌。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可以欣赏到六十多首诗歌。看着日渐丰厚的笔记本。学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三、组织进行美文视读
  
  文学是人学,它表现的是人生、社会、自然的千变万化,所以文学教育也是人学教育。高中语文教育更应着力于培养学生认知社会、剖析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真善美、辨析假恶丑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文学审美过程中拥有良好的文学素养,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美文不仅能阅读,更能视听。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电视散文节目、听一些电影录音剪辑的片段。它们能以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方式,让优美的意境氤氲读者心海、萦绕学生脑际,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让人久久难忘,自然美不胜收。没有条件的也可以找一些优美的散文,朗读给学生。
  笔者经常在晚自习时组织学生视读20分钟。有时,一些至情至真的文章经过动情到位的声音传达出来;有时,一些如醉如痴的感情经过动人的表演传递出来;有时,一些似真似梦的感悟经过自我的笔端流淌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丰富词藻,增长见识,博采众长,也可以从以声传情上感受文学艺术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魅力,让学生心驰神往,遐思无限,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尝试体验情感写作
  
  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历史的反映、思想的反映。如何将文本转化为个人的知识也是关键。学生对于一篇作品,认识到哪些?感悟到什么?要求他们动笔写出来,更是一种阅读效果的升华。如阅读完《祝福》,为加深对祥林嫂的认识,对鲁迅的了解,笔者要求:1、从你对鲁迅的了解,或对祥林嫂的认识出发,给其中的一人或两个人写信,分析祥林嫂飘零的原因。2、小组内交流作品,并评选出优秀者全班交流。如此,将以文字为载体的书面型教材,开发利用为立体的情境型教材,内外兼修,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如果说文学教育是一场战争,那么战略与战术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着整个战争的成败。如果说文学教育是一场运动会,那么比赛规则与章法也很重要,它关系着运动会的圆满与否。
  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是文化载体。语文教学有多项任务,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实施文学教育。文学教育课是学生人生路上的一场盛筵。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延伸阅读,让学生插翅奋飞,受益终身,回味终身。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因此它在我们的教学中比其他学科显得更为重要,加上近年高考的学科计分的变化,语文占总分比重增加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了。教师、家长和学生自然很重视这门学科,但我们心里都很清楚大家重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考试的分数。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功利性也就变得更强了,为了考试为了分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学生也就无暇去享受了,本来可以上得很生动有趣的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了,本来可以展示学生更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有些老师常常抱怨学生文言文基础差,于是设计了连篇累牍的练习;而学生呢,在大量无休止的练习中,晕头转向。殊不知,学生文言基础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必要的朗读训练。因此,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显得至关重要。  一.指导读准字音  在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与现代文有所异同。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字音方面混淆不清。究其原因,是对其表义缺乏足够的理解。如: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
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自古以来,历代名家对广泛阅读一贯予以高度重视。南朝梁代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也说要“指导学生阅读丰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培养和提高文学修养,同时寓思想教育于其中,培养远大的理想抱负,高尚的趣味情操,并寓智力开发的目标于其中,培养活跃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想、想象等思维的能力,以至创造思维的能力”。既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走窑汉》开始,刘庆邦已经写了百余篇短篇小说,其中《梅妞放羊》《鞋》等文章被广为传阅,为他赢得了“短篇王”的称号。刘庆邦以农民的身份在河南沈丘的农村生活了19年,然后进煤矿成为一名普通矿工。由于这些特殊的生活经历,他写作的题材也相对集中在乡土和矿区两个类型。他把目光聚焦在农民和矿工这些底层人身上,冷静地描绘城镇化进程中他们平淡生活的苦乐酸甜,挖掘他们的内在灵魂。刘庆邦说:“好的小
从无数个课堂走过来,也曾为这无数个课堂做过无数次努力,课堂早已成为我们播种希望的地方,然而,这土壤是否真正适合生命的成长呢?我们似乎很少认真去思考。笔者已经听过无数节示范课、教研课以及很多专家的讲座,从他们那里也汲取了不少宝贵的东西,现就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谈几点认识与大家商榷。    一.调动主体参与兴趣,给课堂确定预期的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自主参与意识,
高考阅卷,一般要求阅卷老师在90秒钟之内阅完一篇作文。在这样的情况下,作文如果构思千篇一律,造成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视觉疲劳,作文分数一定不会高。如果在千篇一律的作文中有那么几篇构架巧妙,令人眼睛一亮的作文,作文分数就会相对高多了。下面就是我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教学中总结的几点巧妙构思,打造亮点的方法。  一.拟分论点:巧构议论文框架  写议论文拟分论点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紧扣分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尝试在语文学习中联系生活。    一、语文试题解答过程中存在
现在,考试越来越频繁了,章节考、单元考、周考、半月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专项竞赛考、全市统考,不一而足,不厌其烦,既耽误了师生时间,影响了教学工作,又违反了教育规律,破坏了学生心态,给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带来许多伤害,给正在振兴的中华民族造成巨大的伤痛。  这让我想到了看病。一个正在发育的小孩跟着大人去看医生。医生说,这孩子太瘦了,需要补一补。于是望子成龙的大人给孩子恶补,不但加餐,而且提高质量
许多教师在教学古文的时候,都使用“填鸭式教学”,让学生产生厌恶感,更加不愿意学习古文。如何提高古诗文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让学生能够对古诗文产生兴趣并且自觉地学习它,这是语文教师需要共同探讨的课题,我在此就自己的实际经验谈一点感受。我总结出了一条古文的兴趣教学模式:“寻找——引入——释疑——读悟——移用”的教学过程。    一.寻找    “寻找”就是在讲新课之前,先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找相关的
荆楚东北,大别山南。群峰迭起,逶迤千里;中有一水,蜿蜒回环。曾传璧人之香殒清波,有芙蕖出水;说爱侣之赴水相随,则并蒂莲开。自此苾扬香远,此地因名白莲。  山有仙而名,水因莲而清。应是造化钟情,赐给人间胜境。看此地山奇岭峻,谷幽沟深;森林茂密,河水丰盈。畴昔曾兴水利,坝起两山之间;养鱼发电,福泽一方百姓。自白莲库成,水患不生:喜湖光山色,更添风景。  而后莲蓄立项,要留库水蓄能。白莲库畔,高山耸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