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第二届“帕拉天奴”杯作曲比赛(小提琴作品)评委访谈录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uask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31日14:30至23:10,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内弦音激昂,在经过近6个小时的演奏会后,2008第二届“帕拉天奴”杯作曲比赛(小提琴作品)的决赛成功落下帷幕。此次比赛经过近一年的作品征集,通过今年5月初的初评、复评两轮筛选,最终从169部应征作品中挑选出29部进入决赛。31日,15位决赛评委与听众在聆听全部入选作品的现场演奏后,评选出了一等奖作品1名,二等奖作品2名,三等奖作品5名,优秀奖作品9名,以及5位获得“作品演奏奖”的演奏者。
  决赛评委由杜鸣心、林耀基、王振山、王震亚、叶小纲、杨立青、杨青、金湘、姚盛昌、高为杰、唐永葆、唐建平、彭志敏、鲍元恺、谭利华15位专家担任。赛后,几位评委与参赛选手举行了研讨会,笔者电话采访了7位评委,专家们就音乐创作、音乐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看法。
  
  一、比赛的整体水平与意义
  
  所有评委都表示:举办这次作曲比赛非常高兴,这是一次高水平的、成功的比赛。几位担任两届比赛的评委则认为,本届参赛的小提琴作品要比2007年首届钢琴作曲比赛的作品更厚重。
  评委会主席杜鸣心教授特别强调,这是一次顺利而胜利的高水平比赛。大赛能够顺利进行,得到了中央音乐学院领导的关注与支持,得到了帕拉天奴乐器公司的大力赞助。
  评委会主席林耀基教授认为,我国目前的小提琴音乐创作十分需要反映时代的作品。中国越来越多的小提琴演奏家走向世界,但是小提琴作品却十分缺乏。在马思聪、陈钢以后,极具代表性的作品非常少见。中国小提琴学派的形成要靠作品,德国小提琴学派的形成也是靠的作品。演奏家、作曲家、制作者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这次获奖的作品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也希望年轻的演奏者多演奏新作品。
  天津音乐学院鲍元恺教授指出,这是一次空前的小提琴作品征集比赛,与2003年“金钟奖”的小提琴作曲比赛相比,作品的题材、风格、技巧整体水平大大提高。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认为,比赛的整体水平很不错,各地区学院的表现都很好,这说明近期我国音乐创作教育在良性、均衡地发展。武汉音乐学院院长彭志敏提出,获奖是相对评奖,比赛的目的是推出经得起考验的作品,要引导学生不是为获奖而创作,而是为写优秀的作品创作。学生需要这种舆论的引导。
  
  二、比赛的两大亮点
  
  1 评委多元化
  杜鸣心教授说:这次评委的组合很权威、很合理。评委不光是作曲家,还有林耀基、王振山两位小提琴教育家,他们教出了吕思清、胡坤等一批优秀的演奏家;指挥家谭利华,他本人也是拉小提琴出身。这些都是顶尖级的专家,都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姚盛昌建议,林耀基、王振山、谭利华三位评委的评分值得专门研究,因为演奏家的评判角度与作曲家是不太相同的。演奏家的评委应该再增加几个,这样保留曲目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作品的影响力就会更大。
  
  2 演奏者高水平化
  演奏者的高水平表现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指挥家谭利华认为,这次比赛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演奏员准备得非常充分,不论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演奏员还是其他院校的演奏员,他们的演奏给作品增加了光彩。一部好的作品是需要作曲家与表演艺术家(指挥、演员)共同完成的。林耀基教授说:“这次获演奏奖的7个选手,5个是我的学生,但是他们拉的曲子我一个都没听过。我跟他们说,作曲家是最好的导师。”彭志敏院长则对表演者表示感谢,他认为演奏的同学都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对新的、不太成熟的作品的适应程度、认真程度和把握程度都值得肯定,显示了他们的高水准。
  
  三、参赛作品的优点与不足
  
  有关这次比赛涌现出的大量新作,评委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创作的问题。当代音乐创作应当注意什么?小提琴音乐的创作应当注重什么?这次比赛显示出什么样的创作趋势?
  
  1 作曲家评委群体
  杜鸣心教授提醒道:参赛作品中年轻作者居多,可能年轻人喜欢强烈的对比,因而很多作品偏重追求戏剧性的效果,追求激情片段,却忽略了小提琴是件歌唱性的乐器。作品当然要有矛盾冲突和对比,但一定要有动听、深情的旋律。得奖作品中非常动人的旋律不是很多。
  获头奖的作品是大家公认的好作品,有戏剧性的动人旋律,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演奏者也拉得非常好,对作品的理解到位,增色不少,所以也获得了演奏的头奖。二等奖《空谷幽兰》的作者戴博音乐敏感度非常强。三等奖《转》、《奏鸣曲》都很干净、清晰,没有很多炫耀的东西,抓住了内涵。
  中国音乐学院高为杰教授说:这次比赛他的收获很大。小提琴作品很难写,进决赛的29部作品水平相当,差距大的只有四五部。有些作品,像《奏鸣曲》、《姑苏吟》等都可以作为音乐会的曲目。他认为,比赛不要太强调导向,应该是多元的,自然会形成一种效法的潮流。
  金湘教授提出,艺术与技术应当怎么结合,这是作曲者要始终思考的问题。如果把小提琴当成打击乐,那就没必要用小提琴了。获三等奖的《奏鸣曲》他打的分很高,可能是有一种反情绪在其中。比赛水平高,年龄层面低,中国作曲大有希望。
  鲍元恺教授认为,参赛曲目题材上丰富广泛,有远古想象,有儿童情趣;风格上有地方风格、地域风格,甚至世界风格,技巧也富有多样性。参赛中相当一部分作品达到了音乐会作品的水准,是写给普通听众听的。他指出,创作不只是音乐语言、技巧的运用,而是心灵的沟通,要有深度和广度。这次的创作是反思后的结果,那就是回归旋律、回归中华民族的传统。他说,林耀基和杜鸣心两位评委在比赛前都谈到了《思乡曲》,这种直接取材民歌,又有非常明确的标题性作品,现在还是非常少。大家呼吁“美”的作品有两层意思,一是旋律本身的美,二是美到普通听众的心中,打动人心。既通俗又具有艺术性的作品应该是年轻一代作曲家努力的方向。现在这样贴近心灵的作品还是少,像马思聪那样伟大的音乐家依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姚盛昌院长提出,一次比赛,哪怕只有一首作品成为日后演奏的保留曲目,那就是成功了,《牧童短笛》就是一个例子。小提琴必须写旋律,这是由乐器的特性所决定的。这次获奖选手基本都是学院的学生,这个结果可能会有一种导向性,那就是实验性与可听性相结合。
  天津音乐学院作曲教授陈乐昌则谈到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有一位复评评委说:“《金木水火土》这部作品没进决赛很遗憾,我是拉琴的,那个曲子拉起来特别顺手。”所以演奏家的感受也应该考虑。
  唐建平教授则认为,他并不以旋律性、好听为标准,搞比赛要考虑学术性,要进行综合考虑。这次比赛有三种形式,小提琴独奏、双小提琴(无伴奏)、小提琴与钢琴,代表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直至20世纪前各个时代的特点。因此,单纯取一种形式不合适。他感到此次比赛的不足之处在于,有些作品的标题与给人的感受有差距,作品要与背景、文化相吻合。很多名字与实际演奏达不到一 致。总体来说水准不错,但是缺少特别突出的作品。
  
  2 演奏家评委群体
  林耀基教授表示,现在的小提琴创作要跟上时代,需要用现代派技法,但同时要加强旋律性,要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好的作品既要旋律美,又要多元化,形象要鲜明。柴科夫斯基的旋律好,听众喜欢听。小泽征尔听《二泉映月》会流泪……旋律是最能传递感情的。
  王振山教授说,进入决赛的29部作品都各有特点,各具代表性,有些没入围的创作水平也很高。这些现代作品的旋律、技巧、钢琴伴奏都很新颖,但个别的钢琴分量也太重,喧宾夺主了。从演奏角度讲,人们更想要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的曲目,它的演出机会多。小提琴是旋律性乐器,要写有民族特点的旋律。
  谭利华指挥谈到作品要有新意,可听性与技巧性相结合。这次比赛的不足是器乐作品需要注重结构,要真正发挥小提琴的声音与技巧,作品应该更小提琴化一些。
  赛后,上海音乐学院的参赛选手陈逸对评委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次的参赛作品,一种是介于调性与非调性之间的,一种是倾向浪漫派的,从比赛结果看好像后者比较受欢迎。我们是否应当向这个方向去发展?评委们怎么看?
  姚盛昌院长回答:“作品不以技术衡量,而是以艺术、精神衡量。关键是要写得好。你听古典音乐会感动吗?如果会,就抓住那些让你感动的东西!技法不是最根本的,最主要是找到适合表达自己的技法方式。这需要基本功的磨炼。”
  
  四、比赛反映出的音乐教育问题
  
  从陈逸的提问中,我们能够看到一次比赛对选手、对学生们的直接影响,这也引申出一个音乐教育问题,当下音乐学院的师生应当走哪条创作之路?
  金湘教授提出:“这次比赛整体创作的路子,我的感觉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学问题。大部分都采用泛调性的,既不是无调性的也不是多调性的。听着不够新鲜,结构感也差不多,创作路子应彻底打开,要避免学院派里的雷同。姚盛昌教授认为,这可能是全国性的问题。
  鲍元恺教授则提出了一个更深层的音乐教育问题。通过比赛他感到作曲的年轻学子对乐器本身不够了解。他想到了6位大师:帕格尼尼、维尼亚夫斯基、艾涅斯库、萨拉萨蒂、克莱斯勒、马思聪,他们既是演奏家又是作曲家,现在这种综合型艺术家太少了。鲍教授本身是学长笛出身,曾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少年交响乐团做乐手,对乐队演出深有体会。他说:“我们应当让作曲的学生有更多的接触,让学习演奏的学生有更宽的视野。学作曲的学生应该来源更宽,学演奏的学生应该有更广的艺术背景。科技分工越来越细,艺术应该越来越融合。二者的结合要从教育上解决,要从基础教育抓起。现在我们单项乐器的创作太弱。”
  
  五、比赛后的后续工作
  
  如何推广这批新作,也成为评委们关注的话题。
  作为两届“帕拉天奴”作曲比赛的秘书长,陈丹布教授已经为首届比赛的获奖作品推出了几项活动:一是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钢琴获奖作品乐谱,二是向“卡丹萨”杯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比赛推荐了6首必弹曲目,三是于今年6月13日举办“钢琴比赛获奖作品音乐音乐会”,请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国际国内)钢琴比赛获奖金牌选手演奏。时隔一年再回顾这些作品,人们对它们的评价是否会有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 于庆新
其他文献
入第四届的“新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以“当代汇集多元、多元丰富当代”作为策划主轴,展开了为期5天、总共58部当代作品的音乐节,内容包括了音乐会、现代舞]出、讲座、论坛、比赛等,不仅规模傲人,所邀]的音乐家与表]者也均为国际乐坛上的顶尖好手。作为首次现场全程参与当代音乐周的观察者,笔者相当期待看到这个策划的实践。  首先打开音乐周序幕的是来自尼泊尔的琼英·卓玛(Ani Choyin)。琼英·
2013年4月11日晚,“蝶梦飞竹扬琴重奏、合奏音乐会”在中国音乐学院举行。音乐会上演奏的曲目风格各异、形式新颖,颇具感染力。演奏中加入声乐演唱、舞蹈动作,蝶梦扬琴与国外洋琴音质的结合,展现出现代扬琴的新发展以及近年来李玲玲对扬琴事业所做的勇敢尝试:基于传统,改革创新。参加演出的主要人员为李玲玲以及“蝶梦飞竹”扬琴艺术团的成员,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二胡演奏家宋飞主持。黄河、许学东、田伟宁、
吕远和我是同时代人,比我年长,是我的老朋友,我还在默默无闻的青年时期,他已经是成名的作曲家了。近一个多月在《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晚报》、《音乐周报》上连续看到将召开他的音乐会的报道,并且是由全国总工会等重要单位主办,在人民大会堂演出,我由衷地为这位年届八十并取得辉煌成就的作曲家、老朋友感到高兴。但一直没人和我联系,也没有接到参加音乐会的邀请,终于4月29日11点半接到吕远的电话,邀
引源于拉丁语词citare或citatum,意为“被唤起、援引的东西”①,最先只停留在语言学层面上,指从一本书、一位作者那里援引一段文字。在古代修辞学中,摘引常常是一种修辞的风格手段。音乐上对摘引的定义一般是指将一个相对简短的现存音乐片段并入另一部作品中,或是在新作品中采用现存的音乐片段。与文学上的摘引不同的是,由于音乐作品的非语义性,摘引在音乐作品中比在文学当中获得了更广泛的艺术发展空间。音乐作
笔者在拜读王耀华先生等著《音乐·中国》①后,认为这三本著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的基础知识,也反映了著作者研究思路的拓展,体现了研究视角的创新。现试对三本著作的内容构成、视角及表述特色分析如下。  一、“三部曲”的内容体系  《音乐·中国》包括上、中、下三篇,它们所体现的体系性内容即:以人作为主体系统;以音乐史为历时性系统;以民族、地域研究为共时性系统。是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三
蔡仲德教授辞世十周年了,宗璞感慨地咏叹“十年生死两茫茫”。他只生存了67载,如果再假以l0年的寿命,我想他会像他的老泰山冯友兰重写《中国哲学史新编》那样重写就他的《中国音乐美学史新编》,他更会在文化领域提出诸多振聋发聩的新见解,来促进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蔡先生生前同诸多学者有过很多辩论与商榷,他死后也有人辩驳他的论点,这说明他的影响是一直存在的,人们没有忘记他。但对他的思想,他的文章也有诸多误读,
2011年8月12日,应芬兰Vantaa音乐节之邀,由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教师谈龙建、张强、薛克和林玲等人组成的“弦索四重奏”,在芬兰古老的埤翰烙琳(Pyhan Laurin)教堂举行专场音乐会,演出受到芬兰媒体和专家的高度称赞。赫尔辛基日报评论写到:“《弦索备考》表面上虽是齐奏,但音乐作品通过其和弦、颤音、装饰音、滑音、弯曲、加速和激动人心的调式上的偏离,映射出如同结霜般的色彩……《弦索备
2012年5月29日,国家剧院上演《西藏春天》大型民族  音乐会,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简称“讲话”)发表70周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李立国,西藏自治区党委原第一书记阴法唐等有关领导与上千名观众一同观看了演出。  这台由文化部主办的音乐会在艺术表演上的一大亮点,当是会聚了中央民族乐团与西藏歌舞团两个专业团体在人才资
13年12月2日,“世界残疾人日”的前夜,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音乐会——“甘柏林和他的学生们民族音乐会”。此次音乐会是为纪念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诞辰120周年,由吉林艺术学院、国家大剧院联合举办。担纲音乐会演奏的是年近八旬的盲人二胡演奏家、吉林艺术学院甘柏林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及吉林艺术学院实验民族乐团的师生们。整场演出立意明确、主题突出,演奏精湛、效果非凡,彰显出甘柏林教授二胡
如果用历史的眼光来看,我们的音乐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红火过。这不只体现在人们丰富的文娱生活,我们的音乐事业还在拉动国民经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一个现实的例子:现在,社会上每个家庭对孩子的音乐素质教育的投入,放眼全国来看都是非常踊跃的。多少家钢琴厂、乐器厂,如果不依靠我们蓬勃发展的音乐教育事业显然是生存不下去的。这在客观上也对我们的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