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在书法作品中的运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ang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阅读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一书,对视觉张力有了较为系统、科学的认识。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少不了“张力”的存在,而“具有倾向性的张力”便能够产生运动感。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在书法作品中也多有运用,本文以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为理论依据,结合具体的书法作品,进一步分析什么是张力、张力形成的因素、怎样使作品富有动感、张力在作品中的影响等等。通过对视觉张力的分析,深入了解张力在书法作品中的影响,可以更好的在作品中创造张力,增加作品的灵动性。
  【关键词】:阿恩海姆;张力;书法;运动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提出了“张力”这一理论,而且详细分析了造成动感的各种因素。通过阅读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一书,对视觉张力有了较为系统、科学的认识,其“张力”理论在书法作品中也多有运用。书法是通过笔力,用笔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来塑造不同的书法风格,而且不同的书家风格其实就是不同的张力的表现。
  一、何为张力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对“张力”的阐述并未给出明确的定义,但总结来说,阿恩海姆认为“张力”不同于我们在生活中感知的物理性运动,它是一种不动之动,是艺术作品中极为重要的性质之一。他认为任何一种物体的视觉形象,若显示出了类似楔形轨迹、倾斜的方向等等知觉特征,便能给人一种正在运动的印象。像一些静止的艺术,如绘画、书法、雕塑,不可能存在物理力的运动,但在视觉效果中,确实能够感觉到某些部分在运动,但事实上,在这些静止的艺术作品中根本不存在真实的运动。在书法、绘画、雕塑中看到的运动,与我们观看一场电影或舞蹈表演时看到的运动是不同的。因为在画与雕塑中,我们既看不到由物理力驱动的动作,也看不到这些物理动作造成的幻觉,看到的仅仅是视觉形状在向某个方向集聚或倾斜,正如康定斯基所说,它们包含的是一种“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张力首先是视知觉到的,然后才能感受到运动。若使静止的艺术作品表现出张力,无论是绘画,雕塑,艺术家们首先都要找到欣赏者的视觉心理与能感受到的画面动势的契合点,才能使观赏者视觉上看得出张力,心理上感受到运动。
  二、形成张力的因素
  之前我们分析了“张力”的概念和特点,得出只有包含“张力”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才能体现运动感的观点。那么作品怎样体现“张力”,就需要从产生“张力”运动感的元素着手。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张力部分的分析中提到了倾斜、变形、频闪、简化等艺术创作的手法,对西方的美术作品或是雕塑进行了“力”的分析,他对张力的解说也同样适用于中国的书法,那么这种视知觉的研究方法对书法“力”的分析还需要通过具体书法作品来体现。
  (一)、比例
  “运动性”首先取决于比例,通过比例上的改变可以创造张力。阿恩海姆将椭圆形和长方形与圆形和正方形作对比,得出椭圆形和长方形相对更有动感的结论。因为圆形和正方形的运动力都是平衡的,向各个方向均匀发射,平衡产生静态美,所以它们看上去具有静态的特征。但椭圆形与长方形中较长的轴线,其运动是向着一个特殊方向发射的, 具有某种“倾向性的张力”。这种通过比例的改变,获得动态的效果,也同样适用于中国书法。通过增长或缩短字中的某些笔画,增强收放对比,使字的结构富于动感,具有倾向性的张力。例如《曹全碑》,它是东汉隶书典范之一,结字扁平匀称、秀丽而不失骨气,寓动于静,笔势善变,运笔行云流水,字体结构自然,化静取动,整体呈现横向的张力。其中的“令”、“命”字(图1-2),增长了撇和捺的长度,好似一位舞者在表演水袖舞,飘逸多姿,形成了较为夸张的上松下紧结构。在《曹全碑》中,这样的字形结构比比皆是,却没有不协调的感觉。再如“月”、“人”、“命”等字(图3-5),夸张的缩短了某些笔画,收放对比明显,极具张力。
  (二)、倾斜
  阿恩海姆说:“如果想使某式样包含着倾向性的张力,最有效和最基本的手段就是使它的定向倾斜……”[1]其强调了倾斜在形成运动感中的作用,而用倾斜产生运动感的方法,在米芾书法中表现的最为明显。米芾是北宋书法家,“宋四家”之一。其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常有敧侧之势,不只是单字,甚至每一列也有向左倾斜的态势,而不是状如算子的排列着,字的重心似乎又都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态势增加了跌宕跳跃的风姿。但是否倾斜就可以产生运动感,这还取决于物体偏离那个较为稳定的空间定向的程度。阿恩海姆列举了荷兰风景画中风车的例子,说明只有两只风车手臂处于很不对称和极不平衡的位置上,才会产生出强烈的运动效果,而米芾的字正符合这一论断,因此产生了强烈的运动感。如《苕溪诗帖》中(图6),整篇字体微向左倾,呈敧侧之势,字的中轴线是倾斜的,但却保持了重心的平衡,在险劲中求平夷,其结体上的倾斜感,产生了跌宕跳跃的动态,使得整幅作品都呈现出强烈的动感,这种“险劲中求平夷”的状态是此作品彰显方向性“张力”最基本且最有效的手段,并且无丝毫矫揉造作之感,这也得益于米芾浑厚的功底,才能有这般天真自然。
  (三)、变形
  事实证明,倾斜会产生具有倾向性的紧张力,因为倾斜偏离了正常的位置。而以上所讲的偏离,是指位置上的偏离。阿恩海姆认为偏离不仅包含位置的偏离,也包含形状的变形,形状的偏离即改变某些形状的原有构架(如正方形、长方形等),产生一种回归原有构架的简化趋势,或改变成以往经验记忆中未发生改变的形状,形成紧张力,造成“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在书法作品中,有许多由变形产生紧张力的例子。例如在《石门颂》中,如“圍”字(图6),为了不让里面“中规中矩”,改变某些形状的原有框架(图6红色部分),角度的变化增加了视觉冲击和运动感,单字结体中为了凸显“张力”,故意变化,从而使其灵动不呆板。
  图6
  不仅物体的形状看上去具有运动感,就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间隔也具有运动感。包世臣《艺舟双楫》记载:“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2]。这是由著名书法家邓石如提出的。“计白当黑”在书法上的运用,就是在作书时既要注意笔画字形的密处,也要注意字间及行间的疏处,字的结构与通篇布局有了疏密虚实,才能有起伏、对比,使其疏密有致,增强运动感。在篆刻中也常使用这种方法,使篆刻韵味十足。
  (四)、频闪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提出:“强烈的运动效果还可以从那些造成频闪运动的静止式样中产生出来”[3]。例如频闪摄影,可以显示出同一物体在运动中的各个位置,也好似书法中字字之间的牵丝映带,并且在草书中最为明显。草书不像篆、隶、楷书似的,每个字都是独立的个体,草书往往会简省笔画,上下字一气贯穿,字字勾连回绕,连绵不断,这其中的连带就是上述所说的频闪运动。连带不仅显示了书写时的运动轨迹,书写过程中的跌宕起伏更是书家情感波动的直接表现。草书这种情感张力以及线条的力度来实现的张力艺术,赋予了线条韵律感和无限生机,在用笔上一气呵成、变化丰富且气脉相通,是所有书体中最能表现作者感情的。例如怀素《自叙帖》,其无列无行,字形应手而生,每一笔该落到何处,都是顺势而为,线条如铁线缠绕,极具张力,这种自然表现出的运动轨迹,极大增强了作品的动感。
  综上,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在书法中的运用是广泛的,张力可以说是一件优秀作品的灵魂,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视觉张力的分析,深入了解了张力在书法作品中的影响,且得到了许多启示,有利于我们今后在书法创作中增加作品的灵动性,使作品更加生動。
  注释: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第578 页.
  [2]包世臣.《艺舟双楫》[M].中国书店出版社.1983.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第586页.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包世臣.《艺舟双楫》[M].中国书店出版社.1983
  [3]沃兴华.《论张力》[J].书法杂志.2004
  [4]陈珍珍.《解读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J].现代装饰(理论).2015
  [5]王一婷.《解读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J].美术大观.2011
  [6]马苑馨.《解读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以中国书法为例》[J].艺海.2014
  [7]段春雪.《浅析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J].赤子(上中旬).2016
其他文献
【摘要】:装饰图案中蕴含着艺术的系统性以及形式美感的表现性,它可以与自然巧妙结合,但是它超越自然而具备艺术性的表达模式,艺术性的表达是理想化的、重构的自然。平面设计中作品更是一种对艺术与自然地突破,我们只有在充分理解、把握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装饰手法在平面设计中的形式美,才能更好地借鉴当今世界的与民族的文化,为平面设计的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力。  装饰图案是带有装饰性质的图案,《辞海》中对图案做了
期刊
【摘要】:在我国文物出土的工作过程中,数字媒体技术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出土文物的一系列技术修复以及保护它们的方法和后续的模拟展示过程都离不开数字媒体技术。当今,我们国家的文物保护工作主要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核心,但是并不能做到充分发挥这一技术的先进作用,因此就会导致很多新出土的文物得不到很好的修复。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就会使得其难以恢复本来的面貌。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期刊
【摘要】:以马远的《踏歌图》、《寒江独钓图》和《水图》为例,其审美价值与起源于上世纪的西方极简主义趋同,因此马远的画作时至今日依然具有符合时代特点的审美情趣。马远能先于西方数百年就瞥见极简主义的真谛,这其中的因果值得探讨。  【关键词】:马远;极简主义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后居钱塘(今杭州),供职于宫廷画院,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事实上,马远边角山水
期刊
【摘要】:在声乐演唱是包含了作曲家首度创作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的一种具有这一音乐艺术创造性以及总个性的音乐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作为关键环节的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则是这一音乐艺术表演的灵魂所在。想要使得呈现出来的作品情感能够更加丰富,音乐作品能够更加有效的将细节变化演绎出,让整体表现的更具生命力,就需要演唱者能够对自己将要演绎的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本文就声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方法进行研究及分析。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艺术产业得以快色发展,与艺术相关的行业领域也随之发展起来。在艺术产业的发展与传播中,艺术的科学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不断的对艺术管理进行探索和研究,虽然小有成就,但仍未发展成熟,艺术管理正处于初级阶段,对艺术所实施的具体管理主要依据实际情况,但其对艺术的发展和传播却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对此,本文将从艺术管理的涵义和价值体系进行分析,阐述了艺术管理在艺术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出来。其中,旅游业因为人们在脱离温饱后越来越寻求精神上的享受而变成了第三产业中发展较快的一个细分行业。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模式和人们现代化的生活习惯,更好地吸引人们开展旅游,旅游业自身也逐渐引进一些先进的服务和管理模式,旨在提高人们的旅游服务满意程度。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智慧旅游”这一概念。在分析智慧旅游时,必须从服务
期刊
【摘要】:平面设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所产生的视觉产物,它可以凭借图形来传达思想,同样的,受众也可以从中接受思想,就当今而言,随着高科技媒体的不断发达,人们更倾向于接受多维度立体甚至是动态的图相,因为此类图像更加生动。这对于二维静态的平面设计而言是一个时代的挑战,因此,当今的平面设计应该是“运动”起来的,在视觉上更要有冲击力,让大脑通过视力感受到图形的“张力”从而刺激人们的情感,用图形打破文字的局
期刊
【摘要】:弗里达·卡罗是墨西哥最为伟大的现代画家之一,也是生命中充满了苦难与争议的艺术家,其绘画作品在西方油画美术史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本文谨针对弗里达的艺术创作,以元素象征及艺术风格的两种方式,来研究这一伟大画家的艺术作品,希望能够帮助更多人了解弗里达·卡罗,也希望能够为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们提供一些参考或启示。  【关键词】:弗里达·卡罗;艺术创作;绘画风格  前言:弗里达·卡罗的艺术作品中
期刊
【摘要】:动画视觉形象是一种完整的、系统的视觉表达符号或体系,它的存在像一条绳索,将动画电影构成的各个部分串联起来。动画视觉形象是一个国家及其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符号表达,也是特定现实人物个体的化身,还是具有文化意义的象征性符号以及表达独特审美意蕴的形象。中国文化元素具有独特的审美风范,其在动画视觉形象中有着极大的应用空间和意义。  【关键词】:中国文化元素;动画视觉形象;应用研究  当我们欣赏一部
期刊
【摘要】:创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思维活动,也可以理解为是对传统的叛逆,是创造和创新的思维活动。创意是广告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广告设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关键词】:平面广告;创意;表现  一、理论综述  1、平面广告的含义  广告即“广而告之”,源于拉丁文Adverture,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是一种信息传递形式,通过一些媒介来介绍商品或告示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