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43g35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声乐演唱是包含了作曲家首度创作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的一种具有这一音乐艺术创造性以及总个性的音乐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作为关键环节的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则是这一音乐艺术表演的灵魂所在。想要使得呈现出来的作品情感能够更加丰富,音乐作品能够更加有效的将细节变化演绎出,让整体表现的更具生命力,就需要演唱者能够对自己将要演绎的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本文就声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方法进行研究及分析。
  【关键词】声乐表演;二度创作;方法
  0前言
  所有艺术表演中,所有表演艺术的作品的产生,除了即兴表演外,都是需要进行创作及表演。对于从事艺术行业的人来讲,创作出来的好的作品是无价之宝。所以表演时所选择脚本、剧本及乐谱都会特别用心,因为高质量的作品才能使得表演更加成功。与此同时创作作品者明白,他们也需要用心选择好的演唱者,因为他们明白一个优秀的演唱者不仅拥有好的演唱水平,还拥有好的二度创作的能力,只有这样的演出者才能充分演绎并表达出这一作品的内涵,能够将其潜力充分发挥。即使作品一般,好的演唱者也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上二度创作,将这部作品演绎的别具一格,给听众不一样的听觉享受。
  一、声乐演唱中的二度创作
  在不同的演唱者眼中,同样的乐谱,同样的篇章,但是因为对音乐的理解不同,则演唱出来的作品也不同。每个声乐演唱者都会在演唱过程中融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把自己对这个作品音乐美感的体会用自己的演绎方式表现出来,这是演唱者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也是一次对音乐的升华,这就是二度创作的来源。音乐演唱并不是将乐谱内容一味的照搬,只有表演者拥有自己对于音乐作品的体会以及理解,再融入自己对于音乐作品的灵魂感悟进行二度创作,才能将音乐作品演绎的生动形象。音乐是能触碰人类灵魂的东西,他能为演唱者与观众之间建立一个桥梁,让歌者传递出不一样的世界。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二度创作就是一场音乐表演的创作,它是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方法,是艺术与人性的结合。
  二、掌握娴熟的歌唱基本功
  作为一个歌者,掌握娴熟的歌唱基本功是进行二次创作的基础条件,拥有正确的唱歌方法是协助声乐演唱者完成优质的艺术表现的必要手段。那么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声乐演唱者,就要先拥有好的先天条件,良好的嗓音条件和优越的节奏感。后天则需要进行不停的进修,那就是严格的唱歌基本功训练。这不仅决定了一个歌者的表演质量,还决定了一个演唱者艺术生命的长短。
  (一)咬字训练
  声乐演唱的艺术基础任然是建立在语言艺术上的,最终还是通过语言将歌曲的感激和内同表达出来。一个连歌词都无法让人听明白的演唱者,是无法做到与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的。在民族传统声乐理论里,将一个字分成字头、字腹、字尾,声母是字头,韵母是字腹,而收音(归韵)便是字尾。咬字吐字的过程是出声、引腹、归韵,其要领便是咬紧字头、延长字腹、收准字尾。
  (二)呼吸训练
  想要掌握歌唱技能的一个很重要部分就是要正确的歌唱呼吸。歌唱是在“呼”的状态下进行的,要求强有力的“支持”,在训练气息的对抗时,要求两肋张开、臀部收紧、小腹收缩、挺起胸廓,始终保持吸气的状态。深、匀、稳、长的呼吸才能使歌声听起来更加优美,深沉、从容、充足是吸气的基本要素,而呼气要通过呼吸的两群肌肉力量的平衡均匀有控制的呼出。这里所强调的是,在气息的训练中过多地强调如何“吸”,对建立呼吸支持并无益处,正确地控制“呼”的技巧,才是控制好歌唱气息的真谛。吸气在于“深”,而不在于“多”,过的吸气,只会使气息僵化。这里的保持并不是静止不变,劳威尔曾说过:“在静止气息的感觉上歌唱,而不是在静止的气息上歌唱。”另外,歌唱的呼吸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它是和喉、咽、声带形态,互为前提,相互依存的,只有合理、科学的配合,才能唱出优美的歌声。
  (三)共鸣腔体训练
  “共鸣腔体”训练中喉咙打得越开,喉头的位置也就越低,在声乐练习中通常运用“打哈欠”“打开喉咙”、等方式训练“腔体共鸣”。训练时除了始终保持腔体的自然打开状态外,歌唱的口型也是很重要的,嘴巴的张开度为两根手指通过为最好,上下嘴唇垂直张开,嘴型偏于椭圆形,这样才能做好“腔体共鸣”。发声器官各部位协调动作就能产生共鸣,想要有效的发挥各共鸣腔体的作用,就需要进行混合共鸣的运用。使声音自如、统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发出明亮、圆润、饱满的声音最大限度的开拓音域。
  咬字、呼吸、打开共鸣都是进行声乐演唱者需要进行扎实训练的基本功的问题。这三点在实际运用当中都既是单独都要加强练习项目,又相辅相成,在进行声乐演唱时,有任何一点处于不协调状态都会影响到歌唱发声的总体效果。
  三、充分强调歌唱的艺术表现
  (一)把握好节奏的律动规律
  节奏是乐感的核心、音乐的支柱,声乐演唱者在唱一首作品时,不能像绷紧的弦一样,每拍都很重,每个音都很强,没有音乐的律动,实际上在歌唱時只要把节奏中的强拍,歌词中的重点字突出唱出来即可。
  (二)歌唱时要唱出歌曲的层次
  歌曲的层次以及内涵的起伏想要被完整的表达出来,那么演唱技巧上就必须有对比,有变化。在进行声乐演唱时,就必须运用快慢、强弱、明暗、高低、激情和抒情等艺术手段,进行适当的处理。就如《松花江上》,此曲在第一部分时让人感受到了人们怀念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怀,而第二部分则让体会到人们在失去家园的时侯对侵略者的痛恨,以及内心悲痛的感情。那么演唱者在进行第一部分演唱的时候就需要显得优美、柔和;第二部分则要明显加强紧张力度,表现出明显的情绪,这样一首歌的演绎就会有鲜明的对比,在两段音乐中表现出明显出不同的效果。
  四、结语
  演唱者进行表演艺术的第二创作对于表演艺术来讲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好的声乐演唱者就必须加强个人基本功,累计各方面知识,从各方面提高并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这样焉能更好的进行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只有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项基础练习,做好艺术再创造,才能使所有听众被打动,让演唱者的艺术表演达到更高的境界。
  文献参考
  [1] 姬群.体验与表现:二度创作的基本要素.河南社会科学 2000,(2)
  [2] 朱善美.歌曲艺术的三度创作.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0,(2)
  [3]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编著《声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李晋玮、李晋瑗编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的传统音乐是一种独有的艺术形态,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我国美的独特表现。传统音乐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瑰宝,我们需要将其发扬传承,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借助学校展开教育。本文研究的核心旨在进一步的发展我国的传统音乐教育,在国内展开教学实验,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  【关键词】:音乐专业;传统音乐;教育  一、序言  我国音乐发展起源的根本就是传统音乐,这种音乐形式是我国民
期刊
【摘要】:增强景观体验感的设计已逐渐成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在营造空间场所和设施时,更加注重了特色体验来吸引公众能够积极的参与其中。基于感官互动的体验性景观设计,本质在于要增强景观设计感知化;更好的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激发人们内心,,实现人与景观良好互动。景观的意境与内涵来自于人的感知和体验,带给人更深远的心灵与思想层次的升华,甚至生理与心理上的治疗与康复。园林景观通过感知体验将人与环
期刊
【摘要】:我国民族民间舞种类丰富,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逐渐转型,多个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改变,向产业化发展,实现现代化,因此,民族民間舞蹈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一步创新,融合其他的舞蹈形式,比如现代舞等,形成自己的品牌。  【关键词】:现代舞;民间舞蹈;影响  引言:  当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世界人们的广泛认可,向世界传播。我国传统文化中,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特征,体现出不
期刊
一、传统都市可食用景观  植物,是景观设计最重要的元素,它由开始大量的农作物中分离出来的,供人类观赏。近年来,在种地和维护城市绿化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观赏植物的性质单一,人们视觉审美疲劳等问题层出不穷,可食用景观设计再次被设计师所关注。回归本初的景观设计,为机械钢铁的城市带来更贴近自然的景观设计。  都市可食用景观设计与一般公共空间绿化相比,由于大部分为种子种植,前期投入低,有一定的产出如:收获的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观念的变革、创新,数字媒体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艺术文化精神的建设。本文简单介绍了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数字媒体艺术与观念创新之间的关系,并对创新观念的方法措施及表现形式进行具体分析,最后通过观念艺术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推动作用,展望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前景。让人们从客观角度了解数字媒体艺术与观念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人们深入了解和促进数字媒体艺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的各种审美元素密切相连。动静结合产生了艺术与科技美感,中国实验动画在对于中国绘画元素的应用可谓成效卓著,本文研究中国传统绘画元素在实验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动与静;中国传统绘画元素;实验动画创作  实验动画一般以短片的形式出现,指处于探索时期的动画作品。实验动画带有明确的研究性目的,在思想观念、创作理念和表现形式等各方面都追求创新和
期刊
【摘要】:在作品《尘封》中,我要寻找的是老一辈们遗留下来的文明。一盏落满灰尘的马灯历尽沧桑,马灯上锈迹斑斑,吸引了我。本文讲述了创作的整个过程和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我认为油画创作要把握油画自身的语言魅力和精神内涵,要熟练的掌握油画的基本技法。此外,作画者本身也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質,要做到“思”“悟”“行”相结合。我们还要敢于探索新的表达方式,敢于尝试新的绘画技法。  【关键词】:马灯;肌理;技法
期刊
【摘要】:装饰图案中蕴含着艺术的系统性以及形式美感的表现性,它可以与自然巧妙结合,但是它超越自然而具备艺术性的表达模式,艺术性的表达是理想化的、重构的自然。平面设计中作品更是一种对艺术与自然地突破,我们只有在充分理解、把握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装饰手法在平面设计中的形式美,才能更好地借鉴当今世界的与民族的文化,为平面设计的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力。  装饰图案是带有装饰性质的图案,《辞海》中对图案做了
期刊
【摘要】:在我国文物出土的工作过程中,数字媒体技术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出土文物的一系列技术修复以及保护它们的方法和后续的模拟展示过程都离不开数字媒体技术。当今,我们国家的文物保护工作主要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核心,但是并不能做到充分发挥这一技术的先进作用,因此就会导致很多新出土的文物得不到很好的修复。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就会使得其难以恢复本来的面貌。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期刊
【摘要】:以马远的《踏歌图》、《寒江独钓图》和《水图》为例,其审美价值与起源于上世纪的西方极简主义趋同,因此马远的画作时至今日依然具有符合时代特点的审美情趣。马远能先于西方数百年就瞥见极简主义的真谛,这其中的因果值得探讨。  【关键词】:马远;极简主义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后居钱塘(今杭州),供职于宫廷画院,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事实上,马远边角山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