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步维艰的化学研学之路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描述灵山中学“123”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过程,介绍灵山中学2013届初三7班自2012年九月份至2013年上学期开展“研学后教”课堂模式的建立与实施,构建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包括存在问题与反思、实验成果与展望等内容。
  关键词:校本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立体互动;六人小组;师徒结对;研学后教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020-02
  近日,北大教授直斥现代中国的教育模式是培养考试机器的流水线,永远也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高多”人才;越来越多的家长抵制义务教育,创立在家教育联盟。前些年,深圳出现不用高考作为选拔模式的南科大,越来越多的学子选择放弃高考。这些现象,预示着我们以往“满堂灌”的教育模式走到了尽头,课堂教育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缓。这两年,我和我的同事着手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动员学生建立学习小组
  好,那我们就放开手脚大胆地尝试:48人的班级分成8个六人小组,把学生分为ABCDEF六个层次,设立正副組长和纪律委员进行管理,组内设结对帮带组合,A带D,B带E,C带F。师傅与学友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由正副组长讨论,讨论仍不能解决则要和别的学习小组商量。最后不能顺利解决由老师来点拨总结。小组组合方法是:先把班内学生分成六个层次,第一层次学生选为组长,由组长挑选副组长和C段学生;DEF段学生则有挑选组长和师傅的权利。然后再通过微调,最后分定个小组。小组互助学习模式组建之初,利用班会课进行讨论,明确组长副组长和纪律委员职责、任务,各自帮带对象。小组结对编座,正副组长靠中间,便于组织讨论。分散阶段进行租价动员活动,第一阶段,对ABC层学生进行助人爱心教育,播放《2008汶川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典礼》录像,让学生讨论,统一新时代少年主流价值观:助人助己。第二阶段,对DEF层次学生展开心理攻势:演讲会《让世界充满爱》,让他们懂得感恩: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再辅以湖南卫视《变形计》之《少年何愁》。让他们从别人的经历找到爱学习的理由。第三阶段,通过班会小活动《团结的力量》建立起和谐合作的团队——学习小组。在小组充分磨合的同时,我与备课组的其他成员一起,认真编写研学案。
  二、团队编写研学案
  1.编写形式:(1)“研学案”包含有科目、课题、编写人、审核人、班级、时间、学习目标、重难点、自学指导、自学检测、巩固练习、教学小结、作业布置等项目。(2)“研学案”与一般教案有所区别,不能把“研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研学稿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规定学习范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等。通过教师设计的研学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3)“研学案”的编写都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学生学习同步,不同课型有不同的编写模式。
  2.编写原则:(1)“研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2)为学生达标提供清晰的学习流程、学习导航,标示学习分哪几步,每步多少分钟。(3)根据所学内容,合理设计好能包括本课时内容的自学指导、自学检测、巩固练习、教学小结、作业布置,也就是将学生要达标的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3.编写流程:(1)“研学案”的编写体现“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组长把关、师生共用”的精神。(2)备课组长开学初即安排好本组主备教师的轮备顺序,讲求既分工又合作。(3)主备教师至少提前一周备完课,从中招资源网、中学学科网等可编辑信息渠道精选题目,设计教学程序,编好导学案,并于每周一及时将“导学案”交备课组长。(4)备课组长初审后,及时召集备课组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5)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导学案”修改后定稿,交备课组长审核签名确认,再印刷。(6)上课前一天将导学稿发至学生,各任课教师也再一次阅读理解补充“研学案”,使“研学案”使用更具有个性特色。(7)教学时师生共用“研学案”,教师课后在“研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简要记录教学反思,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使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提炼成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则在“导学案”相关栏目或空白处记笔记或随时写下学习反思等。
  三、建立课堂规则
  研学后教课堂上,只有规则,没有纪律,因为纪律是由教师制定的,是约束性的,是为教师的“教”服务的,而规则是由师生共同讨论生成的。规则之一是自主学习。“对学”与小组学习的基础是独学,没有充分的独学,“对学”与“互学”就可能沦为一种形式。因此,在“学习问题单上”,他们强化了自学指导意见的提示。规则之二是倾听。倾听是一种最基本的素质,也是互动交流的基础。“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规则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认真聆听别人的讲解,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在倾听的基础上,要敢于插话质疑、补充,学会换位思考,不急于作无谓的争吵,要设法拿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规则之三是“小组成员”及“师友”之间捆绑发展。当教师抛出问题后,必须是组长都举手才有机会回答问题,展示的是“我们”的成果,而非个人的见解,“我们永远大于我”,避免课堂成了“组长”的一言堂。这就要求组长必须教会组员,这种“连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组员”之间的交流,调动了“师傅”帮扶“学友”的积极性。规则之四是不懂就问。小组成员长期互助的,经过独立思考还不会的问题,要及时向组长或老师请教,只要能从别人的回答中捕捉到“智慧的火花”,就达到了提问的目的。从敢问到会问是一个质的飞跃,只有多问、勤问才能实现这一飞跃。然后就总会有很多的问题能问出来,而且都能问到点子上。规则之五是不包办代替。在小组成员和睦相处之后,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一部分优秀的组长为了赶进度或急于求成,会一手包办后进组员的学习,这无异于剥夺了弱势学生的学习权利。因此在课堂上,倡导学生全过程吃“自助餐”。如设计的训练题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三种题型难度逐步升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让好学生“吃得饱”,一般学生“吃得了”,最终达到水涨船高,让课堂成为“培优补弱”的主阵地,成为因材施教的主阵地。规则之六是限制性发言。在鼓励“基础弱组员”发言展示的同时,限制“组长”的发言次数和时间,避免“组长”的话语霸权,从而提高“组长”的发言质量和“组员”的发言机会。规则之七是保证有效讨论。避免剥夺别人思考权利的行为,刚提出问题就让学生讨论,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另外避免学生讨论交流深度不够,思维刚进入状态,就被教师强行打断,在思维过程中形成了“半拉子工程”,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规则之八是师友同坐,学友先展示学习效果,师傅补充、总结与点拨。   四、模式理念:无谓而治,学会放手
  “研学后教”定义的好教师首先是一位“懒”教师。学做“懒”教师成为“研学后教”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志。“懒”教师之“懒”,首先体现在课堂对学生的放手上,给他们提供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懒”的背后是教师对教学智慧的认识,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总结,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例题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作业由学生自己去选择。“和谐互助”高效课堂表面上教师从一线退居二线,实际上课堂教师的“无为”逼出了学生的“有为”,教师的“懒惰”逼出了学生的“勤奋”,教师满堂课上的“哑巴”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在貌似轻松随意中达到“治”的效果。课堂是一个出错的地方。让学生展示就是呈现他们的思维路线图,展示就可能出错,而让学生出错的过程,就是暴露问题的过程,善待错误,就是善待学生的成长。相互查找对方的错误,已成为“研学后教”高效课堂的重要文化。高效课堂的展示文化开始下移。以前是“师傅”讲给“学友”听,现在是倡导让“学友”讲给“师傅”听,让“师傅”进行评价补充。“学友”讲的机会多了,练习说与做的机会倍增。立体互动课堂的基本模式是:教师写好剧本即研学稿,交由个人、对子及小组预判研学,解决四分一的问题;课堂通过老师的导学引领、个人独学、师友互动督学、小组头脑风暴解决一半的问题,剩下的四分之一,由老师点拨,小组激辩完满解决。这样的课堂,老师犹如闲庭信步,学生却已学得热火朝天。教育家威廉·亚瑟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在“立体互动”高效课堂上,教师的“导”不再仅仅着眼于“教什么,怎么教”,更着眼于学生“哪儿学会了,哪儿没学会,哪儿没学透,应该怎样学”。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实验效果与展望
  实验了大半年,学生得仍有些不习惯,也间歇性出现一些卡壳的现象,存在模式还不完善、操作不纯熟的状况,但师生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今年我带的班是全年级基础最差的班,有十来个无心向学,每科只有十多分的“懒虫”,一学期过去,坚冰慢慢融化,有半数进步非常明显;有十余个中等生因为当了别人的师傅,学起来特别起劲,现在开始进入优等生行列。原来作为优生的各学习小组长进步最明显,他们总是信心满满,一副学科带头人的模样,不但带领本组同学一路高歌勇往直前,自己还跨进了年级的最前列,期考总结,陈颖君同学获得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期末化学成绩名列年级前茅,平均分超越了广州市和南沙区平均线。
  曾听过一个“蝴蝶脱茧”的故事。有人发现已裂开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刀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其实,蝴蝶要想飞起来,必须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練强壮了,再破茧而出。如果省去了这一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其实,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教师不能看着学生遇到了困难,出了错误,就去干涉性地帮扶,这往往是好心办坏事。我们以前的教学,就是怕学生摔跤,就什么都包办代替,以为帮学生解决了困难,其实是剥夺了学生提高能力的机会,这样的教,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改一改方式,才有可能冲破困局。事实证明,一言堂的模式已走到尽头,这研学后教的模式让学生内部的小宇宙爆发,做到立体互动,和谐高效。
  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改革是痛苦的,探寻立体互动课堂的模式只是开了个头,往后的路肯定更曲折而艰辛,但作为新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为了让祖国的新生代有能力开创美好的未来来,我们一定要义无反顾地探寻下去。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为例,探索外语类高职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外语文化、行业文化和地域文化“四融合”的建设特点,为构建特色鲜明的优秀高职校园文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200-03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说过: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节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多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观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就能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内在发展。  关键词:自主学习;潜能;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101-02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
摘要:商业伦理是一门关于道德的学问。高校成人教育中的商业伦理教育对成人大学生的财富伦理观念的形成、未来就业前景,以及对中国市场经济建设都将产生一定影响。面对商业伦理建设的现状,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财富观,加强我国高等成人教育的商业伦理教育刻不容缓。  关键词:成人教育;商业伦理;企业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121-02  一、商业
摘要:体育、艺术“2 1”项目是教育部为了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体育和艺术的改革与发展,逐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工程项目。其含义是通过学校的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较好地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2 1”项目;体育活动;艺术活动;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
摘要:感悟式思维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感悟式教学借鉴了多种教育理论,是在“启发式”教学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紧密贴近《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实际而提炼出的一种教学模式,采取师生互动的“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以“启发式”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其核心是感悟式学习模式。  关键词:中国文学批评史;课堂教学模式;感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新课程理念下,尊重和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和实践探索。教师要勇于改变自己,以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学校教育模式改革是一种必然。本文从提升教师质量、改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技能等方面探讨了“做中学、做中教”,并阐述了“做中学、做中教”分类,旨在为中职学校的教育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做中学、做中教;应用;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069-02  一、引言  计算机技术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重要组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创业为目标的工作室模式教学方式,该方式将创业知识融入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去,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以市场为导向,获取最新行业动态,使用较先进的技术。尽早地融入社会,培养团队配合和协作精神,拓宽就业途径,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创业;工作室模式;数字媒体开发工具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
摘要:《概论》课程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科目,它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史实,又与今日中国社会的改革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如何上好这门课程,直接关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也能促使他们更加深入思考国家的发展与个人的追求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体现《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概论》;理论史实;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
摘要: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价值问题是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统战工作机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初探了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价值研究的现实功能、特征分析和路径研究,分析了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的三个价值维度构成,并通过对价值的分析,实现了对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统战工作机制的路径探索。  关键词:高职高专;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