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千万 悠闲养老

来源 :财经界·通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l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的一生之中,将有6个不同的理财阶段: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子女大学教育期、家庭成熟期及退休期。该次案例中的刘先生事业成功,目前坐拥千万资产,从家庭情况来看,他属于第五个理财阶段。在该阶段,由于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经济状况都已到高峰状态,因此最适合积累财富,为未来的幸福退休生活未雨绸缪,同时考虑到年纪的增加,未来的保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刘先生的家庭与”家庭成熟期”情况稍有不同的是女儿的教育问题,本该大学本科毕业可以开始工作的女儿却有了出国留学的打算,所以还需要继续承担一定的子女教育成本。
  我们的理财方案将着眼于刘先生的子女教育问题和退休问题,希望他在拥有千万资产的基础上,可以悠闲养老。
  
  王先生现年50岁,是一位私人企业的老板,多年来一直从事纺织品进出口贸易。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太太洛女士48岁,已经退休2年,女儿22岁,正在读大学。
  纺织品贸易生意最近几年都比较稳定,因此,王先生的财富也稳步地增长,每年有50万元左右的收入,其中月收入3万元,年度性收入14万元。而洛女士退休后主要是协助打理家庭财务,去年6月在银行客户经理的建议下开始尝试基金投资,至今先后投入300万元,持有近20支基金,目前部分基金已经实现近60%的收益。
  王先生家庭的资产状况如下:人民币存款500万元,基金目前市值500万元,别墅一套市值200万元左右,手中持有的美元约合人民币70万元,港币约合人民币30万元,家庭总资产约1300万元人民币。
  


  由于王先生朋友在保险公司做业务员,从1998年至今,他为自己、太太和女儿分别陆续投了10份、8份和5份保险,夫妻俩各有30万元的重大疾病保险,其余大部分是分红型保险。夫妻俩在退休前可得到三份保险的满期金,总额为40万元。另外,在60岁~80岁期间,所购买的保险产品陆续到期,到时可得60万元左右的满期金。同时,这些保险在夫妻俩退休后每年约可以提供总计3万元的退休年金。
  


  王先生退休后预期每月可以得到5000元的收入,洛女士有1000元,预期生活支出约2万元。退休后希望每年有一两次旅行,约需要4万元/年。退休后还有部分保险未供完,整个家庭合计未供的保费余额为40万元。
  
  王先生最关心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打算5年后退休,需要多少养老金?二是女儿准备一年半以后出国,需要准备多少留学资金?三是目前购买的保险是否为家庭准备了充足的保险保障,如果不够,应该如何进行梳理?
  在产品的选择上,王先生倾向保本型产品,虽然基金投资收益超过60%,但依然担心是否持有过多的基金,还有基金投资是否会令家庭承受过大的投资风险,希望理财师在投资上给出更多的分析建议。
  
  专家建议一:资产配置分析和理财建议
  ●家庭理财目标分析:根据目标的紧迫性,我们将理财目标重新排序
  1. 希望为女儿准备一年半以后出国留学的资金。
  2. 准备夫妻双方5年后退休的养老金;
  3. 希望为家庭准备充足的保险保障,以应付突然出现的风险。
  ●家庭现有金融资产状况
  目前,王先生资金主要存放在保险、存款和开放式基金3个部分,暂不考虑流动性较差的保险资金部分,王先生家庭的金融资产中,人民币存款占45%,港币存款占3%,美元存款占6%,基金占45%。收益低的存款比例有些偏高。
  ●投资风格分析
  首先,王先生有自己的事业,每年有可观的收入,经过多年的打拼,夫妻积累了一定的资产,这使他的家庭具有较好的风险承受能力。但考虑到年龄因素,王先生计划5年后退休,退休后由于没有工作收入,风险承受能力将降低。因此,综合分析看出,王先生的家庭风险承受能力虽然较高,属于中等偏上,但因为他个人性格较保守,不愿意承受高风险,因此比较适合作稳健型投资。
  ●具体理财建议?
  (一) 教育金规划
  王先生准备送女儿大学毕业后到美国或英国留学,需要准备足够的教育费。费用参见表5。
  目前王先生的外币资产完全可以满足女儿出国留学的基本需要,此部分资金建议作稳健投资,比如银行的外汇理财产品。
  (二) 夫妻养老金规划
  1. 养老金需求分析:按退休后生活30年计算
  (1)5年后退休,退休后每月生活支出约2万元,减去固定收入6000元/月(包括王先生5000元,洛女士1000元),夫妻俩一年合计需要16.8万元,若按3%的通货膨胀率计算,我们估算他们退休后每年生活支出平均需要20万元/年,才可以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由于前期所买的保险每年可得3万元的年金,则王先生的养老金需要缺口是17万元/年,按退休后生活30年计算,共需要约为500万元。
  (2)退休后每年去1到2次旅行,约需要4万元/年,到70岁以前,费用合计60万元。
  (3)退休后还有部分保险未供完,整个家庭合计未供的保费余额为40万元。
  (4)据统计,按照现在的支出水平计算,在不生大毛病的前提下,退休人员每年花在医疗上的支出大约为2000元左右,但医疗费用的上涨速度还是相当快的,预计退休后每人每年的医疗支出约3000元,两个人30年合计约为20万元。此外,一个重大疾病的花费约在10万~30万元左右,考虑到王先生夫妻俩各有30万元左右的重大疾病保险,随着医疗费用的上升,建议每人再准备15万元左右的重大疾病费用即可,则王先生夫妻俩退休后的需要准备的医疗费用合计约为50万元
  


  综上所述,王先生需要准备养老金650万元左右
  2. 养老金需求来源分析
  (1)目前王先生的存款加上开放式基金市值共1000万元。
  (2)夫妻俩在退休前可得到3个保险的满期金,总额为40万元,另外,在60岁~80岁期间,所购买的保险产品陆续到期,到时可得60万元左右的满期金。
  (3) 王先生在退休前每年预计净收入50万元,5年合计250万元。
  综上所述:王先生可用于养老的资金共1350万元。参见表6。
  


  3.养老金规划:
  ⑴ 资金分配
  如前面分析可知,王先生现有的投资及收入足以应付养老需要。在没有其他大额理财目标的前提下,王先生目前1100万元的资产可以分成两部分来考虑:一部分是550万元的养老备用金(等于650万元减去100万元保险满期金),另一部分是550万元的闲置资金。除此之外,未来五年内每年50万元的工作收入也可看作是闲置资金的积累。
  ⑵养老金投资安排
  由于养老是人的基本需求,所以养老资金的投资不能承受过高的风险;同时根据前面的风险承受能力测试可知,王先生属于保守型投资者;还有就是王先生离退休只有5年时间,这三点都决定了550万元的养老备用金必须做稳健型的投资,建议其中80%(约440万元资金)配置在货币市场基金、人民币理财产品、中期国债或债券基金等保守理财工具中,20%(约110万元资金)配置于平衡型基金等稍微进取一点的投资工具中。
  在规划好养老金的配置后,剩下的550万元闲置资金以及未来5年每年的收入,由于暂时没有固定的用途,可以看作长期的增值资金,这笔资金投资的好坏对王先生的生活并不会造成直接影响,因此这类资金的投资可以承受较高的风险。目前持有基金正好作为闲置资产的投资看待,但由于涉及基金品种过多,需要适当清理一下。
  
  专家建议二:家庭保险建议
  根据前面养老金规划的分析可知,王先生现有的资产不但可以满足养老的需要,还有一定的闲置资金,王先生的孩子已读大三,在出国留学后完全可以自理生活,因此,王先生夫妇今后无需再增加出于筹备养老金目的的各类保险。
  同时,一般原则下,我们都会建议为家庭最主要经济来源的人安排充足的寿险和意外险保障,以防止该家庭支柱发生不幸后,整个家庭及其家属的生活因此受影响。
  但我们看到,在王先生这个案例中,王先生虽然也是家庭最主要收入来源,但因为这个家庭目前没有负债,子女也已经成年并即将大学毕业成为一个可以有独立经济生活能力的“社会人”,而且,该家庭目前的可变现资产总额超过了1000万元。即便王先生个人发生任何不测,太太和女儿的生活质量也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比如,48岁的太太已经退休,未来30年养老金的需求大约在300万元(因为她在55岁以后每年可以有每月1.5万元的养老年金收入),王先生如果身故,对太太的养老不会产生过多影响,只是生活质量可能稍有折扣。而女儿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即便王先生发生不测,生活自理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同时,王先生夫妇分别有一份30万元的重大疾病保险,今后如果发生大病危险,也已经有所保障。
  因此,作为这个家庭而言,我们分析他们面临的主要风险反而落在王先生的残疾风险上,同时我们看到他们的保险费还没有完成所有的缴纳义务,这两块缺口应该趁着王先生的收入稳定之际,进行弥补。
  为此,我们建议给王先生再增加50万元~100万元保障总额的定期寿险和意外险(目前其意外险和寿险额度已经分别有150万元),主要目的是防范其因为疾病或意外导致的残疾风险。同时,可以采用申请修改保费缴纳方式的办法,将未来应缴的保险费一次性交清,避免在退休后产生保费缴纳的压力。
其他文献
“现在很难让我相信,一个外国公司在中国获得成功,并同时能够保持手脚干净。”一位外国官员甚至这样评价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操守。    自去年十二月份开始调查起,西门子贿赂案所涉及的资金节节攀升,从最初的2000万欧元一直到目前的10亿欧元,成为最新的一起惊天大案。  西门子中国也没能置身事外,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郝睿强自曝家丑,“去年我们开除了中国西门子公司20名员工,因为他们被发现涉
期刊
当前的中国经济是否正常?通货膨胀真的来临了吗?政府在宏观政策上的调整能否有效抑制……一连串关乎民生经济的问题在这个大涨时分亟待解开!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数据,受食品价格快速攀升影响,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6%,创下自1997年2月以来的新高。  据统计显示:城市价格上涨5.3%,农村价格上涨6.3%;八大消费类别中,五类价格上涨三类价格下降;上涨幅度最高的
期刊
7月初,墨西哥电信巨子卡洛斯·斯利姆·埃卢以678亿美元的资产打破了蝉联《福布斯》富豪榜榜首13年的比尔·盖茨神话。中国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如此之快,让我们不禁有更大的想象空间:20年内,中国内地能诞生世界首富吗?    世界富豪将由中国缔造  有观点认为真正有钱的富豪是不上榜的,认为讨论上榜富豪意义不大。就像黄光裕上榜后,声称其本人绝不是中国首富,说中国资产比他多的“隐型富豪”不在少数。从赖昌
期刊
据Dealogic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球并购交易总额达到3.87万亿美元,较2005年增长29%。而2007年刚刚过半,全球并购态势却有愈演愈烈之嫌,无论是“道琼斯”并购案的峰回路转还是娃哈哈与达能的陈年旧账,都让我们领略到了不同的心情和故事。    近段时间,全球并购事件风涌云动,煞是壮观。  2007年以来,关于并购的话题持续升温。在全球范围内,最轰动的莫过于默多克以56亿美元之巨收购道琼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规的完善、制度的健全,在潜规则中沉默前行的商人们,面临不得不浮出水面的命运。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古代英雄常常如此悲叹命运的前恭后倨。而对商人周建和来说,导致他事业成败的“萧何”则是政府关系学及其相关的各种潜规则。  周建和一直是一个特别低调的人。在2005年胡润中国百富榜上,他以38亿人民币名列第29位。但提出这个名字,知道的人甚少,见过他面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但提起周
期刊
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中流砥柱。他们管理着自己的部门,却也是被管理的成员之一。他们有着自己的管理方法,是否会认同CEO对自己的管理?他们在企业中需要实现的价值是什么,他们普遍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是什么,他们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对于这些被管理的管理者们,CEO又该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实现管理的艺术?    留人:报之以李不如同舟共济  作为公司的中层管理者,薪酬不是他们为企业投入的全部目的。一份有发展的事业,是所有
期刊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动态商业社会中,内外部因素的变化,使现代企业时刻处于未来的不确定之中,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沿用过去时代的战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也许意味着的不是守成,而是失败。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当初再富有宏图大志的企业战略,都面临着调整和转移的可能。  前不久,随着吴鹰的离去,宣布了UT斯达康在中国战略的失败,值得一提的是,曾几何时,UT斯达康曾经被看成是富
期刊
艺术品市场价格的飙升有目共睹。“企业对艺术品的购买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企业艺术’市场。这个市场本身也遵循着‘金钱话事’的逻辑。于是,艺术日益被有钱购买它们的个人或群体所塑造。”社会学家霍尔的这种论断在中国正被验证。    如今,在中国,艺术品投资已不再只局限于个人行为,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以曾经因耗资3317万元港币购回圆明园生肖铜像而名声大振的保利集团近年来投入到艺术市场上的资
期刊
TCL最近的人事震荡,归根结底来源于国内企业国际化道路的曲折。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联想、海尔身上。震荡来源于对国际市场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表现出的结果就是对原有组织结构的极大破坏。    谈到此次TCL集团的人事震荡,需要从TCL的国际化战略说起。  2004年1月29日,对于TCL人来说是不能被忘记的一天,这一天里,TCL集团收购了法国汤姆逊公司的彩电业务,并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TTE。当时,T
期刊
王鹏越  《数字商业时代》执行总编    从贩卖稀土,到为发烧的股市狂欢,我们常常在所谓的“财富”面前忘记我们的社会责任,如同我们不肯为我们的后代多留下一些沐浴的清水。  不经意间,新世纪进入了第一个七年,在大中华的热土上,在那条我们永远也不会放弃的海峡两岸,突然兴起了两个最热门的字眼。一边是“民调”,一边是“炒股”。两种的境遇一样狂癫,窃喜与痛痒并存着。  许多看似完全不相干的事情其实背后都有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