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柱式差异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xia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柱子及房梁承受著屋顶的全部重量,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柱子都是建筑中极具特色的部分。无论是从实用意义、象征意义,还是使用材料等各方面来看,中西方柱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都与中西方各自的知识技能、思想制度、风俗习惯、和各地区地理环境脱不开关系。
  关键词:中国传统柱式;罗马柱;柱子结构;斗栱
  柱子作为建筑最为重要的结构之一,在建筑空间中往往是最具特色的部分。中国建筑作为东方建筑的独立体系,特征显著,其中之一便是斗栱结构,它是屋顶与柱子之间衔接的部分,可以说其是檐与柱的关节;斗栱之下最便是柱身与柱础,它们之间有严格的模数关系,以确保更大的增加柱基的承压力。西方柱式较之中国传统柱式,装饰花纹更为繁复,多以自然界花草作为雕饰纹样,往往集中在柱头部分。
  1 柱子在空间中作用
  1.1中国传统柱式
  中国传统建筑发展至今,拥有自己独特的体系,从最古代简陋的雏形到穷奢极巧的最近代的殿宇,中国传统建筑始终保留三项最基本的结构:屋顶,台基和木造部分。
  中国传统柱式由自然形态发展而来,柱身似树干,斗拱等构件似枝,支撑起整个建筑,成为建筑的重心。因此,匠人们对于柱子的雕琢,也更为用心。其雕琢纹样多以蟠龙、云龙、龙凤等彰显权势的纹样为主。然而受严格的等级制度的影响,在普通民居建筑中的木柱子却几乎不做雕琢,柱身由下自上,柱围逐渐缩小直至顶端形成覆盆型,称为"卷杀"或"收分",使其在视觉和力学上更为舒适和合理。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传统建筑中的木柱外层,大多裹有一层清漆或彩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潮,而柱子底部石质的柱础也是这个目的。
  1.2西方传统柱式
  西方古代也曾使用木构建筑,但在纪元前十几世纪的时候,就已经被石质建筑所取代。说起西方柱式,恐怕不得不提普及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罗马柱式。罗马柱式又被分为五种,其中多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是由古希腊人发明,这三种柱式也基本代表了西方柱式。
  ⑴多立克柱式。多立克柱式被称为男性柱,柱头没有装饰,柱身刻有凹槽,柱础之下有一台基,特点是比较粗大雄伟。
  ⑵爱奥尼柱式。爱奥尼亚柱式被称为女性柱,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柱身有凹槽,它的特点是纤细秀美。
  ⑶科林斯柱式。比爱奥尼亚柱式更为纤细,柱头像一个花篮,装饰性更强。
  建筑是由人类创造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并不是自然的产物,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一种社会的产品,由于中西方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受地理环境、文化习俗,历史渊源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呈现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建筑形式。我们从中西方柱式便可看出中西方的历史变迁对于建筑的影响。
  2 中西方柱式之差异
  2.1 结构差异
  中西方柱式的构成有诸多相似,但其内部结构仍存在诸多差异。
  2.1.1 柱头
  中国传统柱式最重要的部分是斗栱,在《营造法式》中有明确记载斗栱和柱身的制定。中国建筑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屋顶的轮廓,屋檐深远,为了支撑这伸出去的屋檐,便使用多层曲木承托,这边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建筑结构斗栱,也是中国建筑的精髓所在。
  西方柱式最具特色的部分是柱头了,繁复的纹饰,细致的雕刻,更偏重于装饰性。它的整体感非常强,而且通常具有形态上的特殊含义,如爱奥尼亚式柱头的两个漩涡不禁让人联想到女性卷发,而爱奥尼亚柱式的整体也给人以女性纤细柔美的感受,因此被称为女性柱。
  2.1.2 柱身
  中国传统柱式的柱身与柱高有一定的比例,以宋代建筑为例,一般檐柱比例为1:8或1:9,较为粗犷雄健,内柱为1:11或1:14.较为细长。柱身之下便是柱础,在《营造法则》中对于柱础有严格规定,础方与柱径有一定的倍数关系,覆盆高为础方十分之一,盆唇厚度为覆盆高度的十分之一。这样的比例关系是经由多次实验而得来,在地震来临时,木头具有一定伸缩性,与柱础之间的比例关系,更大的增加了柱基的承压力,做到"墙倒而房不塌"。由于柱身多为木质,石质的柱础对于柱身有一定的防潮保护作用,且造型多种多样,雕刻精美,雕刻纹样更是多种多样。
  欧洲文艺复兴以后,西方以希腊罗马旧物为准则,定制了法则,以柱径的倍数或分数来定建筑物的各部分。据《建筑十书》的记载:在离柱式神庙,柱子要做成其粗细为高度的八分之一,宽柱式中为1/8.5,窄柱式中为1/9,在密柱式中定为1/10。这样从离柱式到密柱式,柱间距越小,柱身细长比越小,柱子越为纤细,因而保持比例的和谐,因此,正如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所说:"必须按照建筑物的种类追求特有的平衡。"西方柱式的柱身与柱础实为一体,不同的柱式,其柱础造型也不大不相同。古罗马时期,大量公共建筑使用柱子作为承重,然而到了古希腊时期,柱式的承重作用逐渐淡化,更多作为装饰。
  2.1.3 柱础
  中国传统古建筑的木柱很少装饰,其装饰重点在于柱础,所雕饰的多为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复杂繁琐的花纹,卷曲环绕,精美华丽。相比之下,西方柱式的柱础就显得朴素得多,运用多重线脚堆叠,注重雕塑感和轮廓感。
  2.2装饰意义及材料
  西方柱式着重装饰部位为柱头,柱身刻有凹槽,体现出柱身的轻盈挺拔。然而中国传统木柱少有雕饰,虽然在一些寺庙建筑中也可以看到有蟠龙等装饰的柱子,但这样的装饰由于形象突出,破坏了柱子原本的完整性与简洁的线条,效果并不是很好。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中方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更注重自然为美,重视事物本来的面貌,而西方则更为注重通过精确地计算与雕刻展现理性的美。
  从材料方面看,中国传统柱式以木材为主,这与中国古代传统的阴阳五行思想有关,认为木代表的生命力经久不息,因此在民居建筑中基本以木材为主。中国传统建筑对于木材的使用可谓是炉火纯青,无论是精致巧妙的机关结构,还是雕刻精美的建筑部件,无一不体现了古代匠人们的高超手艺。西方柱式更多采用石材,而石材更易于长久的保存。当然,材料的运用与就地取材,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加工技术等方面都脱不开关系。   3 中西方柱式形成差异的原因
  3.1 社会发展背景以及文化发展历程
  中西方柱式都是经历了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形成了如今大相径庭的柱式,这其中反映了中西方社会发展背景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历程的不同。
  由于中西方历史发展方式不同,造成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古代的西方国家,更朝换代更加频繁,经常被外来民族所毁灭,其历史文化的发展并不统一,是一种断点式发展。然而中国从古至今,虽然也经历了多次更朝换代,但其文化本源一直未變,中华文化是呈线性发展的,即使有蒙古等外来民族文化入侵,由于汉族人口的庞大,以及汉族文化的根深蒂固,外来文化也绝不会动摇主流文化的地位,往往是在相互影响中并行发展。然而中国建筑中木结构的稳定性也代表了社会的稳定性,几千年来,中国古代的社会体系基本不变,就在于它在动态中崩溃到修复的周期不变性。
  3.2 中西方的思维方式
  古罗马有三大法宝,理性,法律,雕塑。西方崇尚理性,追求物理的和谐,不仅在雕塑中严格遵守一定的比例关系,在建筑中也仍然如此。西方柱式将建筑量化,因为西方一向认为人体是最美的结构,是最完美的比例,他们将柱子的高比作人的高,柱子的横断面的直径正好等于人的脚长。然而在中国,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柱式上不仅追求个体的造型,更注重整体建筑的意境的营造和其内在寓意。
  3.3 民族信仰及社会制度
  对于中西方建筑发展影响更为深远的因素便是阶级制度的思想,中国持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皇权至上的思想深入人心。而西方由于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等因素,则相对民主一些。在雅典卫城中,建筑物的位置、排序顺应地势,柱式也按照黄金分割的比例来排列,给人感觉生机勃勃,然而中国的皇权专制精神以及严格的等级制度,影响了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以建筑外部色彩为例,柱子及建筑外部所涂刷的颜色有明确规定,只有皇家才可使用大红色及黄色,普通人家,即便再有钱,也不可逾越。这是在道家"五行五色"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典建筑的色彩确立了程式化的美学框架。
  4 结论
  有许多人认为中国建筑多以木质为主,不能久存,因而对中国建筑存一种不满的成见,但忽略了其结构上的价值,虽然石料比木料坚固,但是在中国,用木的方法达到极高的圆满。而且建筑上有许多问题是不能单独使用石料解决的,有的地方使用石料常常发生弊病,反而比木质的部分更容易损毁。建筑的发展反映了各时代的知识技能、思想制度、风俗习惯、和各地区地理环境的变迁,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林徽因,林徽因讲建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孙宗文,中国建筑与哲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
  [3]赵鑫珊,建筑是一首哲理诗,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1
  [4]陈自华著,外国建筑史[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12
  [5](宋)李诫著,营造法式[M]北京一人民出版社,2006
  [6]楼庆西,雕梁画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11.1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营造和谐的人文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高职,人文素质,英语教学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过程,更多侧重的是知识的灌输,为完成应试,教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侧重英语语言实用化、职业化、工具化,从而忽视了语言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考虑
期刊
摘 要:藏医养生旅游作为国内旅游业的新宠,当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炒作和追捧。如何保持冷静头脑和理性思维,对其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与开发,使其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甘肃省藏医养生旅游的发展优势、制约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对甘肃省发展藏医养生旅游的保障措施出了建议,希望借此能引起学术界对藏医养生旅游领域的关注,从而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优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不缺乏设计人才,我们缺乏的是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一种原创性,然而跨界设计极大效率的解决这一问题,这种多元化的对话与碰撞,总是带来新的产物。虽然在视觉效果的领域,插画早于电影很多年,但是并不耽误两者的结合。两者在早期就开始合作,但是在信息化时代,科技产物越来越多,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插画与电影的交融。  关键词:插画、电影、跨界、创新  一、关于表现形式的变化和创新  1.插
期刊
摘要:在娱乐街区中的造型元素,包括点、线、面等,是建筑造型的基本元素的视觉表达,是我们生活中看到或感觉到任何形式,或某种形式的建筑风格,这些元素的组合也不例外。在建筑中使用点,语言和使用线、面、体,色彩、质感等基本元素,这些基本元素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建筑研究问题。  关键词:造型元素;建筑设计;娱乐街区  好的设计要有视觉知性美,干净的设计要点,线,面的基本要素相结合。人们喜欢的旋律是由七个基本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人们对英语交际能力越来越重视,高校口语课程的重要性也被广泛认可。本文简要分析了高校口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交流的加强,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也愈加频繁,对高素质语言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一口流利的英语逐渐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新标准。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其口语课程的发展也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英语
期刊
摘 要:政治工作是指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事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及大型股份企业都有政工科,负责党支部工作在企业中的开展,以及向单位广大员工宣传党的最新精神以及单位精神等。由于市场机制在各单位的引入,职工内部各种价值观交错,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员工通常对个人利益考虑过多。在党的工作与时俱进的情况下,有的员工思想还停留在自我封闭的小世界里。种种现象,都要求加强企业的政
期刊
【摘要】Brand names are the offspring of highly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ics, and play a crucial role in modern society. This paper giv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phoneme theoretical basis of brand name.
期刊
摘 要:生产力的发展来源于人,人是企业生命力的基础。企业战略要靠人去执行,企业的经营理念靠人去贯彻。人力资源成本由人力资源取得成本、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以及替代成本所构成。  关键词:人力资源;成本控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和管理的进步,企业竞争的焦点集中在人才的竞争上,对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与控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我国仍然有不少企业对成本管理的主要精力放在降低物耗成本上,相对国外
期刊
摘要:"剪花娘娘"库淑兰在重重困难之下依旧对剪纸执着,在坠崖昏迷苏醒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拿着手中的剪刀挥舞着,创造出一幅幅色彩绚丽令人惊叹的作品。她秉承着对剪纸、生活的热爱,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一切,也是这些支撑着她在剪纸生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立下一座座里程碑。  关键词:坚韧、豁达、色彩绚丽、生命标记  1.背景  1.1普通农家女  库淑兰,一个被冠名为"剪花娘娘"的女子。2004年因肺结核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无论从事何种工作的人员都应该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逐渐的融入到这样的大环境中,在法律的约束下生活、工作和学习。本文通过探索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进一步分析法律意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运用的问题。  关键词:法律关系 法律意识 高校 学生管理  一、学术界的观点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高校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