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an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要想获得高分,必须以情动人。但高考中,很多学生作文因情感苍白、空洞无物而失分较多。本文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分析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高中作文教学 情感缺失 原因 对策
  何永康教授主张学生在作文中“写自己的酸甜苦辣,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唯有真情才能动人,但在高考中,很多学生“为文造情”,矫揉造作,无病呻吟,背情逆理。为什么本应情感丰富的中学生会写出情感缺失的作文呢?笔者现就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和对策展开论述。
  一、高中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
  (一)教师层面:1.对作文教学的畏惧或轻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因没有一个具体的、可系统操作的模式而被教师视为险峰。风光无限好,道路多艰险。教师多有畏难情绪。不少教师知道作文教学很重要,但能力不足,又没有可以借鉴、学习的好方法,只能敬而远之。也有不少教师忽视作文教学,认为作文写多写少一个样,详评粗评一个样,学生作文成绩没有明显差距。甚至有的教师根本不讲作文,把精力都放在前面90分内容上,让学生整日陷于题海中。这些都必然导致学生写作能力不强,扼杀了学生的写作激情。2.教学中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虽然素质教育得到大力提倡,但在不少地区,应试教育仍受到学校和家长的欢迎,应试教育造成的沉重升学压力使学生不得不整日沉溺于题海中,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阅读书籍,充实自己。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语文工具性的训练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过于注重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语文本身“文以载道”的特点。这都导致学生人文精神的缺乏,学生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欠缺。
  (二)学生层面:1.学生课外阅读少:应试教育下,很多中学生不得不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课本知识,并沉溺于题海之中,没有多少时间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即使难得放假在家,家长也总认为孩子看课外书严重影响学习,情愿花大价钱给孩子补习各门功课,也不愿孩子通过阅读书籍舒缓日益疲惫的心灵。2.不善于感受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不少同学写作文时,要么总是唉声叹气,要么就是搜肠刮肚,不知如何落笔。他们的脑海中基本没有与文章相关的材料和话题,因此总是老调常弹,有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举爱迪生、雷锋等人的例子,了无新意。有的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很少留心,导致作文细节过于笼统,情感抒发极不真实。
  二、对策
  (一)教师重视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能力,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近几年,江苏高考作文均分偏低严重,导致语文总成绩大受影响,因此江苏省日渐重视作文教学。就苏州大市而言,2011年开始,教师要用专门的作文备课本备课,有教学计划、作前指导、初评记载、二评记载、作后讲评、范文示例等版块,便于教师操作,作文教学越来越受重视。
  打铁还得自身硬,教师只有自身写作能力过硬,才能以自己的写作经验使学生少走弯路,教师应引进写作学最新研究成果,以先进的理论指导作文教学。从写作实际出发,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放开手让学生大胆作文,提高写作兴趣,使之乐于作文,鼓励学生创新作文,跳出常规,关注课堂以外的知识,多与社会接触,使作文由“小我”走向“大我”。
  (二)教师注意立足文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苏教版语文课本模块式、专题式教学,能使学生科学、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涵盖语文的方方面面,并且由小及大、由点到面地辐射开来,做到既立足文本,又关注现实,实属工具性、人文性相统一的不可多得的好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立足文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著名学者钱理群曾说:“中学语文教育应该多一些人文教育。人文教育落实到中学语文教育中,就是指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在青少年时期一定要为对真善美的追求打下底子,这种教育是以后任何时期的教育所无法补偿的。人若缺少这种底子是会有问题的,这是很可怕的事情。”语文课本集聚了中外文化的精华,学习语文的过程,既是充满精神享受的过程,又是接受精神熏陶的过程。教师在平时授课中,应充分挖掘中外优秀文化,有意识地向学生传输精神养料,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汲取精神营养,逐渐提高做人的修养,形成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让语文教学承载传承优秀文化、建塑学生精神的使命。
  (三)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告诉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要读得多,而且要读得精。在阅读过程中,不能只注重书中的故事情节,更要感受书中人物的灵魂,揣摩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一本好书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影响无限。
  学校、教师、家长应对学生阅读书籍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忧心忡忡、担忧过度,应为学生阅读创造宽松的环境。
  (四)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经意间总能触动我们灵魂深处的某根弦,引起共鸣,成为写作的最佳素材。此时写出的文章是学生最真实、最独特的情感流露。最能感染别人,让别人为之深深感动。生活中,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捕捉生活灵动的一瞬,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就不會无话可写,更不会苍白无力。
  参考文献:
  [1]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前技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很多,如学生的语文基础差、语文学科不受重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等等。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讲什么,怎么讲,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教学内容,努力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不拘一格地组织教学,强化实用性,力争在改革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中寻求突破,使语文教学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关键词: 技校语文教学 困惑 解决方案  技校语文教师长年
期刊
摘 要: 接受美学理论指出,阅读教学活动是教材、教师、学生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交流,最终达到三者的“视野融合”。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本文着重论述教师在文学阅读教学活动中所应承担的角色。  关键词: 接受美学视野 文学阅读 教师角色 批判者 反思者  接受美学强调教师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接受美学理论指出,阅读教学活动不应是教师的独白,而应该是教材、教师、学生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交流,最终达到
期刊
摘 要: 作者简析了布莱希特的戏剧观——陌生化效果。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是吸收中国戏曲的表现方法形成的新的戏剧体系,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 中西戏剧文化 布莱希特 陌生化效果  一  戏剧艺术发展到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开始出现集大成的体系化的代表流派,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兰芳、布莱希特这三位戏剧大师就代表了三个具有世界影响的现实主义流派。其中,布莱希特流派的形成与发
期刊
摘 要: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要求现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意识及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他们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髓,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主体作用 潜在能力  语文,因为有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包容丰富而广阔的内容,具有深邃而启人心
期刊
一、实施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  语文是最具生命力的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始终走在教学改革的最前沿,语文新课标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强调语文的育人功能。但是纵观语文教学现状,特别是广大的苏北农村,与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仍有很大的距离,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与教学观念的滞后及教学方法的陈旧不无关系。语文教学本就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活动,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则披文以入情。”教学
期刊
摘 要: 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的开放。从教学效果看,学生读书、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交流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独创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置身于“无拘无束”的语文学习环境,学生积极进取、创新求异。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开放式课堂教学 理论依据  一、开放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奥特科袄思指出:“大多数关注学与教的心理学家都使用‘动机’一词来描述激发人的干劲,提供
期刊
摘 要: 培养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既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又是由素质教育对人的培养的全面性要求决定的。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层出不穷,不断更新,提高中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成为国家基础教育阶段母语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作用不容忽视。文章就在中学语文教
期刊
摘 要: 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呢?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好的教学策略,作者就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合作学习 小组学习 教学方法 拓展性学习  如今的社会,学会合作是很重要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是现代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呢?  一、小组学习,提高学
期刊
摘 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小学语文课不像以往那样,仅能从文字上感受文章的美,而是能更直观地从声、色、形等多方面给予学生美的体验。这能使学生对文章的把握更直接、更准确,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 多媒体 小学语文教学 作用  多媒体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能为语文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能创设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
期刊
摘 要: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发现新内容、新思路,把丰富的生活引进作文课堂,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进生活,让作文回归生活,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多姿多彩的生活,注意积累。选材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题材陈旧的问题,让学生爱上作文。  关键词: 作文写作 选材 以少胜多  如果说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是灵魂,构思是骨架的话,那么,材料是它的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