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节总关情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ght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实施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
  语文是最具生命力的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始终走在教学改革的最前沿,语文新课标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强调语文的育人功能。但是纵观语文教学现状,特别是广大的苏北农村,与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仍有很大的距离,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与教学观念的滞后及教学方法的陈旧不无关系。语文教学本就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活动,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则披文以入情。”教学情境,教学对象的情绪,教育者的情感,可以说语文教学是“一枝一叶总关情”,所以语文老师要善于把握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一课一节总关情”,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学科优势,用情感影响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实施情感教学
  1.导入要融入深沉的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善于带领学生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使学生进入“共振”的境界。于漪老师、钱梦龙老师、北京的韩军老师都是这方面典型的范例。我在教学高一必修《十八岁及其他》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从呱呱落地到牙牙学语,从童年稚气到青春意气,我们一步步走来,跨过了成长历程中的一个个生命驿站。在这历程中永远有那么一双眼睛在关注着我们,就算我们走得再快再远,那爱的目光永远是那么深情。开学了,他们提着我的包进校,妈妈铺好我的床,额头渗满汗,爸爸帮不上就走出寝室去,回来是笑嘻嘻地拎着两大袋吃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身上的一点血一块肉成为心头的丝丝牵挂,这是人间的至情。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的箴言——《十八岁和其他》。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带进了文本世界,课堂教学效果出奇好。
  另外,还可以借助现代媒体,利用广告、音乐、图画、诗歌、对联等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声光、线条、色彩等审美客体的展现,让学生“未入其文,先动其情”,达到“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和动之以情的情感性”的交融统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作一定的理性思考,学生在引入教学中积蓄的情感会转化为阅读文本、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
  2.在文本的探究中融入积极的情感
  翻开现行教材,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中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充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人朋友的深挚情意,因此,在这些作品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仅仅传授语言知识,而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阅读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其中尤以朗读较为重要,因为它能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把储存信息的文字符号载体变成带有朗读者情感色彩的抑扬顿挫的语音,往往会还原出作者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意,还可以把书面文字难以表达或者根本无法表达的隐情妙趣抒发出来。出色的朗读实际上是把抽象的文字载体的声音形象化,然后作用于人的心灵,由此与文本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思维的启迪离不开情感。日本著名心理学家龙泽武元说:“在促进儿童的学习方面,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情感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先以饱含深情的范读从总体上使学生感受到文中渗透的“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然后重点抓住最具美感的月下荷塘那带有浓重情感色彩的意象本身,感受那一种淡淡的朦胧美,引起学生的审美愉悦,由此辐射开来,启发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圆转的结构和逐层深入的思路表达这种感情的。由情入手,学生很容易理解一个小知识分子在风雨如磐的黑暗社会中的不满和企望,以及寻求解脱和安宁的特有心情,从而加深领会文本的主旨。
  三、发挥教师的情感引导作用
  新教材所选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感染力强,容易扣人心弦,为什么学生学习语文会感到枯燥无味,以致消极被动呢?问题的症结在于执教者还带着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忽略了情感因素的激发,以致把活生生的课文讲“死”了。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优化归根到底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而核心就是怎样看待学生,是否相信他们的学习潜能,是否尊重他们的人格。这种尊重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而要真正内化为教师的人格修养,要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话语,拉近师生距离;要善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追求高考升学率而冷落了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情感教学不仅体现在教师的口头语言上,更体现在教师的肢體语言上。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回答问题准确的学生报以“微笑和赞赏”,而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却“充满歧视”,甚至“紧皱眉头”,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他们对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感到厌倦。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具有独断专行等不良个性品行,通过情感化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行。情感因素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性和教学效率等方面有不可缺失的巨大作用。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都融入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动机和态度,有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成为身心素质和谐发展的、情感丰富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学好语文的目的和途径.江苏教育版,1991.
  [2]中学语文创新教学法.学苑出版社,1999.
  [3]基础教育新概念.教育科学版,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对摄影艺术和音乐艺术,以及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摄影艺术 音乐艺术 二者联系  一、何为摄影艺术  1.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属于造型艺术的一种,那么,何为造型艺术呢?造型艺术指以一定物质材料和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的艺术。摄影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以照相机和感光材料为工具,运用画面构图、光线、影调(或色调)等造型手段来表现主题并求得其艺术形象。拍摄者使用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爱情公寓》这部国产情景喜剧为例,通过研究幽默的根源及其分类和功能,探讨了幽默性语言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 幽默性语言 根源 分类 功能 影响  一、引言  幽默的本质就是有趣、可笑和意味深长。幽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种高级的情感活动和审美活动。幽默是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的标志。在当今这个文明和开放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人际交往中以自己幽默的谈吐来表现自己的知识修
期刊
摘 要: 谢国桢先生在为《见闻杂记》所作的跋语中提到其作者李乐为“嘉靖戊辰进士”,但这一表述与史实有出入。首先,嘉靖年间的各科考试中,并没有“戊辰科”;其次,嘉靖朝虽然也有一名叫李乐的进士,但他并不是《见闻杂记》的作者;最后,《见闻杂记》的作者李乐应为隆庆二年戊辰科的进士。谢老的无心误植产生了两大问题:一是“张冠李戴”,容易将嘉靖年间和隆庆年间的两个李乐混为一谈;二是如果不详加考辨,就容易把《见闻
期刊
摘 要: 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概念,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崭新内容,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文章针对如何开展高中语文结合性学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教材 生活实际 社会  作为奋斗在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笔者确实感受到新课标的实施给语文课堂带来的生机与活力,特别是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项重大改革,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了
期刊
摘 要: 在高中教学阶段文学类文本阅读从高考的角度来说主要有散文和小说两大板块,对于小说的阅读教学来说,做题时要注重小说的写作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因为这对小说主题的把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在散文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散文主旨必须先把握时代的大背景。  关键词: 散文 主旨 情感 时代背景  我们比较熟悉的散文名篇如杨朔的《荔枝蜜》和茅盾的《白杨礼赞》都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2012年南京盐城三模《在澄
期刊
摘 要: 语文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文章探究了新课程下如何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质疑,创设一定的情境促使学生质疑,在质疑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质疑能力 培养方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
期刊
摘 要: 当前技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很多,如学生的语文基础差、语文学科不受重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等等。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讲什么,怎么讲,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教学内容,努力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不拘一格地组织教学,强化实用性,力争在改革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中寻求突破,使语文教学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关键词: 技校语文教学 困惑 解决方案  技校语文教师长年
期刊
摘 要: 接受美学理论指出,阅读教学活动是教材、教师、学生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交流,最终达到三者的“视野融合”。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本文着重论述教师在文学阅读教学活动中所应承担的角色。  关键词: 接受美学视野 文学阅读 教师角色 批判者 反思者  接受美学强调教师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接受美学理论指出,阅读教学活动不应是教师的独白,而应该是教材、教师、学生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交流,最终达到
期刊
摘 要: 作者简析了布莱希特的戏剧观——陌生化效果。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是吸收中国戏曲的表现方法形成的新的戏剧体系,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 中西戏剧文化 布莱希特 陌生化效果  一  戏剧艺术发展到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开始出现集大成的体系化的代表流派,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兰芳、布莱希特这三位戏剧大师就代表了三个具有世界影响的现实主义流派。其中,布莱希特流派的形成与发
期刊
摘 要: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要求现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意识及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他们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髓,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主体作用 潜在能力  语文,因为有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包容丰富而广阔的内容,具有深邃而启人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