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本杂志到一套书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xcatca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岁月的长河有它的运行脉络,历史在今天呈现的风貌有它的必然。国民党作为一个百年老党,在大陆度过了54个春秋,统治中国长达22年,但在权力达到顶峰之时,它却轰然坍塌、黯然离去,彻底退出了中国大陆的政治舞台。试想,一个统一了全国、拥有最强大武装,且在抗战胜利后赢取了大量民心和声誉的国民党,为何在中共的人民战争面前迅速落败呢?为何人民战争具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国民党又为何如秋叶飘零,败落得如此彻底?
  由《同舟共进》杂志的精华文章结集而成的《决策与较量——看国民党如何败亡大陆》一书,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它较为全面地解析了在中国波澜壮阔的现代政治舞台上持续活跃的两个政党——共产党与国民党通过战争最终一成一败的根本原因。在众多讲述共产党进京“赶考”与国民党无奈“搬家”的故事中,杨奎松、杨天石、刘统、沈志华等当今史学界堪为一流的著名学者厘清了很多长期以来一直困扰人们的诸多问题,如:同样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环境下,大渡河曾作为太平军“翼王的悲剧地”,为何在朱(德)毛(泽东)手中却成为“红军的胜利场”,亦即朱毛为什么没有成为石达开第二?同样的历史场景,却没有了相似的命运结局,共产党人有什么高招吗?作者认为,红军没有走上太平军的穷途末路,并非表面上能不能过河,而归根到底是政治问题,是谁的统战工作做到了家,谁的内部更团结,谁的民族政策更能化敌为友,谁能够将旗帜上的口号化为现实等一系列问题。
  又如,解放战争历经短短的3年,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国民党就大势已去,原本势单力薄的共产党迅速崛起,国民党从主动进攻变为被动挨打并一触即溃,最终逃离大陆,原因是什么?本书从军事、腐败、民心士气和情报工作等多个方面作了具体观察。
  对国民党而言,最为致命的还要算腐败,它是国民党崩溃的毒瘤。“五子登科”( 金子、房子、票子、车子、女子)是抗战胜利后“接收”的“变种”。“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这句民谣直观形象地反映了国民党的腐败和民心士气的一落千丈。如此光复的“劫收”,简直变成了“胜利者的灾难”。蒋介石就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吗?认识到了,想解决,但是历史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了。他在日记中对包括外交、军事、腐败在内的诸多困惑和反省,读来让人对国民党经营半个世纪的基业一朝坍塌,唏嘘不已。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正衣冠,知得失”,对于今天“史鉴”的意义尤为珍贵。正因为如此,历史本质上要求真实,不隐恶溢美。这些一流的史学研究者挖掘蒋介石日记以及新解密的苏联档案等相关史料,不向权势逢迎,不为时世摇摆,而是秉承史家传统,追寻历史的真相。我在编辑这些文章的时候,时刻被警醒和感动着——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不是被人随意涂抹的白纸。本书为读者提供了解析内战时期国民党失败、共产党成功的多个视角。它既有整体的宏观描述,也将历史的横断面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节的观察和呈现,为读者正确认识历史,把握当下,展望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窗口。
  二
  本书的出版还得益于我与《同舟共进》杂志的缘分。《同舟共进》是广东省政协主办的一份非常值得大家期待和给予尊敬的时政文化期刊。在传媒“娱乐至死”和“捧杀”满天飞的当下,《同舟共进》却坚守知识人的良知和底线,以历史的眼光理性审视中国与世界。我曾经做过媒体,但与《同舟共进》谋面还是在两年前拜访戴煌先生时得于他的赐予。
  戴煌先生,新华社原著名记者,其作品《胡耀邦平反冤假错案》名动海内外。那天我们说到中国的媒体时,这位白发苍苍的老报人一声长叹,说自己感觉很“复杂”,认为多数媒体都在混饭吃,讲真话的不多,但他也很理解现在的新闻从业者,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说着说着,只见他从夫人递过来的一叠文件中,抽出了一本《同舟共进》递了过来。
  “你看看这本。这是一本有良心的杂志。”老人抬高了声调。
  我双手接过。
  杂志并不很厚,封面极其朴素,装帧也不是很精雅,但翻开杂志一看目录,你就完全被它征服!其上,有戴煌先生的随笔,有张闻天秘书何方先生的回忆,有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蓝英年先生的文章、历史学家杨奎松先生的文章……我如获至宝。这是我一直寻找并注定离不开的刊物!
  心生敬意之余,我回来马上联系《同舟共进》的文史编辑郭芙秀。郭编辑很是热情,由于直爽的性情和相似的认知理念,一来二往,我们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说实话,图书人都很忙,除了策划选题结识作者,每天还要应付大量文稿和海量的信息,但是,她寄来的每一期《同舟共进》我都认真地阅读,我知道,这里面不仅能汲取知识的营养,最重要的是能找到智慧的启迪和思想的共鸣。
  三
  鉴于《同舟共进》杂志在知识界的良好声誉及其所拥有的强大作者阵容,后来,我提出将杂志的优秀文章,特别是如杨奎松、杨天石等著名学者的文章按照一定时间和逻辑进行编排,做成系列丛书的时候,马上得到郭芙秀的响应——原来《同舟共进》杂志的领导也早有这个想法,而且杂志社一直有将精华文章结集出版的好传统。在请示了王家声、应春山总编及孙宏光主任的同意后,我们酝酿合作,推出五本书。除了上文提及的《决策与较量——看国民党如何败亡大陆》以及2012年1月出版的《文人的骨气和底气》、《被利益集团拖垮的王朝》之外,另外两本《那些“党国大佬”们》、《苏联那些人那些事》也已付印。已经走进市场与读者见面的《文人的骨气和底气》、《被利益集团拖垮的王朝》获得了很多好评,南方北方的报刊争相转载——它们有的是《同舟共进》的“老朋友”,一直喜欢转载《同舟共进》的文章;有的是由书寻刊,发现了杂志界的“新大陆”!我相信,后三本书的影响会更大、反响会更好。
  图书成形,但我与这些总编辑、编辑们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2012年3月,《同舟共进》在北京举办新老作者迎春联谊会,并约我前往,我也因此见到了杂志社的朋友们。王家声总编,一个声音浑厚、儒雅干练的中年人——杂志有锋芒但尺度得当,想必他就是“帐中运筹帷幄”的那位“诸葛亮”了。郭芙秀和另外几位编辑,则都是眉清目秀的年轻姑娘!据介绍,编辑部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很难想象,这份知识分子评价甚高、读者年龄偏高、作者水平较高的“三高”刊物,却是由一群富有活力朝气的姑娘、小伙编辑的!要知道,同龄人都在追名逐利的时候,这群富有理想的青年人正埋头琢磨,向史学界、政论界的大腕和权威组稿呢。看,他们的迎春联谊会真热闹:九十高龄的党史专家何方先生拄着拐杖来了,银发满头、风度翩翩的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原所长资中筠先生来了,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北大教授陈平原来了,江青曾经的秘书阎长贵、杨银禄也来了,历史学家杨天石、沈志华来了,“思想解放”的老学者高放来了,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来了,“知青作家”梁晓声也来了……
  祝福《同舟共进》精华系列一直出下去,也祝福《同舟共进》越办越好、读者越来越多。祝福杂志的新老作者们,也祝福编辑杂志的这些年轻人——因为有了你们,相信中国的媒体将会变得更好。
  (作者系资深出版人)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2年第10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他文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间,多少不甘屈服的血性儿女挺身国难,誓死抵抗。杨靖宇及东北抗联等英雄事迹已耳熟能详,百代流芳,然而,另一位功败垂成、死于非命的抗日领袖赵侗,至今面目模糊,毁誉难分。在国民党看来他是“当代岳飞”、“民族英雄”,死后被追赠陆军中将;在共产党眼里他则是卖身投靠的叛徒,抢地盘、搞摩擦的“马前卒”,其事功荣辱,有着天壤之别。  多年来,关于“满族第一抗
期刊
1949年7月6日,在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日理万机之中,毛泽东出现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会场,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一幅毛泽东与郭沫若、茅盾、周扬在主席台上的合影,多少显示出当年的情景。会后,郭沫若出任中国文联主席,茅盾任副主席并主持相当于后来的中国作家协会的工作。这年9月,茅盾以主编的身份函请毛泽东,为即将创刊的《人民文学》题写刊名。毛泽东复函如下:  雁冰兄:  示悉。写了一句话,
期刊
2012年底,中央领导人王岐山在反腐工作座谈会上向专家推荐了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他说:“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此书因此备受关注。  《旧制度与大革命》《论美国的民主》是托克维尔的两部传世名著,虽然内容上各有所表,但政治思想上却有着高度的内在关联性。  【法国大革命“绝对不是一次偶然之事”】  在《
期刊
不要以为这又是在说教。耐心读下去,你会发现这是一篇颇有水平、颇有分量、颇有独到见解、颇有针砭意义的史论,有心人当不可错过。——编者  2012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诞辰110周年,翦先生之所以值得史学界追念和缅怀,是因为他的思想和理论著作闪耀着时代和历史的光辉。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他的《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一文的发表,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个人迷信横行的年代,像是一副清醒剂
期刊
广东省作为我国第一经济大省、改革开放先行区,毗邻港澳,地理位置特殊,特别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暴露得比内地省份更早、更充分,可谓环境复杂、充满挑战,各方面的关注度较高,是释放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正能量”的敏感区。全社会对广东未来发展前景和民主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然是吸引媒体记者关注的重点。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广
期刊
很多年里,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一位著作等身的国学大师,销声匿迹于人们的视野中,即便在近年重新发掘钱基博的背后,也是其子钱钟书巨大的身影。但自2007年钱基博诞辰120周年之际,华中师大召开“钱基博与国学研讨会”,到几家出版社系统出版规模庞大的钱基博作品集,一个“诂经谭史、学贯四部、著作等身、成就非凡”的国学大师形象已逐渐清晰起来。历史,就是这样一个被创造、被发现的过程。  【共和国的新生活】  1
期刊
“创新”是今年广东省政协工作报告的“关键词”,我担任致公党广东省委主委的时间很长了,担任省政协委员的时间就更长了,对此我有很多感触。应该说,以前政协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太大,包括一些民主党派,内部组织的活动很少,后来活动越来越多,社会上很多有识之士也表示要积极加入政协,成为政协委员,这个现象在以前是少有的。近年来广东省政协的一些创新举措令我印象深刻:  一是省政协主管主办的《同舟共进》杂志,它在全国的
期刊
一  一个中国孩子到埃及旅游,在卢克索神庙的石刻上写下“某某某到此一游”。此事引起轩然大波,觉得太丢中国人的脸了,太没素质了。指责,当然义正词严,但值得思考的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若说 “太没素质”,又是怎样造成的?  二  其实,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祖国”毫不足奇,名山大川、文物古迹、道观庙宇,墙壁上、山石上、廊柱上乃至树干上,几乎随处可见这类或写或刻的张三李四“到此一游”
期刊
医疗改革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公众、医疗机构和各级政府对医疗现状均不甚满意,主要表现为“看病贵”、“看病难”和“服务差”。  “看病贵”实际上包括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单病种诊治费用,反映的是某医院、某地区和某个国家在诊治某一种疾病时的费用,可进行医院间、地区间和国家间的比较。单独地看单病种诊治费用主要反映医疗投入情况,与疗效一起分析则可反映医疗投入的效益。二是人均年医疗支出,反映的是人们
期刊
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一直是近年来政协工作的纲领性目标。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5号文件精神,广东省大刀阔斧,先行先试。早在2009年9月,广州率先制定出台《中共广州市委政治协商规程(试行)》;2010年5月,全国首部省级政治协商规程《中共广东省委政治协商规程(试行)》颁布实施; 2011年8月底,广东省委正式颁布《中共广东省委政治协商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广东成为全国首个颁布省级政治协商规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