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问题情境,发展学生估算能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a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是一个比较难教的内容,教师通常会重视精算而忽略估算,学生很难形成估算的意识。立足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估算方法的选择过程,积累估算经验,从而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关键词]估算教学;问题情境;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1-0082-02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本能的估算经验,也没有真正理解估算的实际意义,往往是为了估算而估算。那么估算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估算教学一是要让学生想估算,二是要让学生会估算,也就是既要有估算意识,还要有估算策略。三年级教材安排了多处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例题,学生当时听懂了也学会了,似乎也掌握了方法,但是遇到一些具有灵活性的练习题,学生要么忘记运用估算策略,要么不知道如何运用估算策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深刻理解估算,估算意识也没有成功建立,也就是说,教师的估算教学并没有收到實效,导致学生缺乏估算能力。如何才能够改善这一情况呢?笔者现选取三年级教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解决问题”这一内容,组织重新教学。
  [教学过程1]
  师:小红在宾馆一共住了三天,住宿费共267元。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
  师:“大约”是什么意思?可以怎么算?
  (学生认为“大约”就是不知道到底是多少钱。由此学生判断估算就是不用精确计算)
  【评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宾馆住宿费的问题,学生是熟悉这个情境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结合题目中的要求有了尝试估算的动力,从而走出了以往精确计算的思维定式。】
  [教学过程2]
  师:你是怎么解决每天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这个问题呢?
  学生的算法:
  (1)把267看成300,300÷3等于100元,即267÷3约等于100元;
  (2)把267看成270,270÷3等于90元,即267÷3约等于90元;
  (3)把267看成240,240÷3等于80元,即267÷3约等于80元。
  师:为什么算式一样,得到的结果不一样?
  生1:都是用”总钱数÷天数=住宿费“这个关系式来进行计算,但是在计算的时候,有的是把数估大了,有的是把数估小了,所以结果就不一样了。
  师:把被除数估成什么数才合适呢?为什么没有估成260?这其中有什么规律?
  生2:估算的时候为了方便进行简算,尽量把一个数估成接近整百或整十数。如果估作260的话,计算起来就不能够整除,会比较麻烦。
  师:在以上三种估算中,哪一个更接近真实数值呢?每天的住宿费用与估算相比是怎样的?
  生3:小红付的住宿费,估算下来比90元小比80元大,因为如果单价是90元,总价就要270元,如果单价是80元,总价就要240元,而实际不到270元。
  【评析:教师围绕特定的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逐渐体会到进行估算时可以基于简算或者口算,把估算数尽量估成接近整百或者整十数。通过对三种不同方法的反思和比较,学生认识到估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估算方法更接近实际,有的估算方法与实际出入很大,不管怎样,一定会有一个估算方法更接近实际。】
  [教学过程3]
  师:小红今天一共摘了182个菠萝,一共有18个纸箱,够装吗?每箱能够装8个菠萝。
  学生的方法:
  (1)把被除数估小。182÷8约等于160÷8,大约等于20个,因为20大于18,所以不够装;
  (2)把箱子的数量估多。18×8约等于20×8,大约等于160个,160小于182,所以不够装;
  (3)把箱子的容量估大。每箱能装10个,18×10等于180个,180小于182个,所以不够装;
  (4)精确计算182÷8等于22个剩下6个,四舍五入22 1等于23个,不够装;
  (5)精确计算8个箱子装下的菠萝总数量,18×8等于144个,144个小于总数182,所以不够装。
  师:哪种方法更简便?
  ……
  【评析:学生运用已有的估算经验,体验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结合特定情境用五种不同策略解决问题,不论是按照估算,还是精确计算后对估算进行验证,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了估算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过程4]
  师:估算77÷4,361÷6,470÷9,500÷7。
  师:以下哪种情形能用估算计算?
  ①把135本课外读物分给5个班。
  ②165个人,8个人坐一桌。
  ③有204名学生坐车,每辆车32人。
  师:要用265元买笔记本,每本7元,能买多少本?小明估算后认为能买40本,你认为呢?
  【评析:这里采用了分层练习的策略,第一层基础练习,要求学生单纯运用估算技能解决问题;第二层变式练习,让学生结合当时的特定情境进行估算方法的选择,学生对估算取值范围也有了把握;第三层拓展练习,学生将估算和实际情形有机结合,灵活选择估算策略,大大提升估算能力。】
  [教学反思]
  一、立足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估算意识
  估算意识的培养需要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这样既接近现实,又能让学生觉得估算有用。因此教师借助有效的现实情境,就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估算意识。在上述教学中,教师借助宾馆住宿费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何时选用估算最为合适。在练习环节中,教师又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特定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学生借助计算认识到估算并不是在所有的地方都可以用,而是在不需要知道精确结果的时候用。事实上,对学生而言,估算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只是单纯的能力问题,更关键的是学生是否建立了估算意识,培养了估算习惯。显而易见,借助具体的特定问题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作用和必要性。
  二、立足问题情境,形成估算策略
  在小学阶段,估算大多都是把参与运算的数看成是整十数、整百数或者是整千数来进行计算,因此在进行估算的时候,就必须要确定估算单位的选择。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估算方法正在形成中,需要在特定的具体情境中展开推理,从而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在上述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估算方法,通过对比探究,学生发现自己的估算结果与准确值的差异,于是认识到,估算太大或者估算太小都会让估算失去意义。学生由此懂得要根据情境灵活选择估算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有效建构了估算策略的模型。
  三、立足问题情境,积累估算经验
  对于小学生来说,估算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只有经历了比较、观察、逻辑推理等活动,才能够促进感性估算向理性估算顺利过渡。因此,学生学会了感性估算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反思回顾:用估算能解决什么问题?通过反思回顾,让学生了解估算的特定场景和条件。在上述教学中,教师通过分层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估算方法,明确估算的适用性,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估算意识,从而积累丰富的估算经验。
  (责编 童 夏)
其他文献
[摘 要]驱动的策略有把脉迁移点、找准生长点、贯通相同点和点燃共情点。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运用驱动策略教学概念,能够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帮助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和数学素养。  [关键词]生活问题;问题驱动;概念建构;数学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4-0003-03  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教育“必
[摘 要]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和点拨,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积极思考,完成知识建构,从而让知识的习得显得水到渠成。  [关键词]顺学而导;思考;多边形的内角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5-0044-02  夸美纽斯在《
[摘 要]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需要明確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认真研读教材。从分数的本质出发,解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编排的逻辑体系,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面积模型,理解分数的集合模型,感受分数的数线模型,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研读教材;分数的认识;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1-0011-03  在
[摘 要]低年级学生对“估计”普遍认识不足,甚至认为估计就是胡猜。估计包含猜测的思维成分,但绝不仅仅是凭感觉猜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和实践,使估计有充分翔实的经验依据。  [关键词]估计;内需;方法;自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1-0033-01  低年级学生对“估计”普遍认识不足,甚至有人认为估计就是胡
[摘 要]例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提高例题教学的效益,仅仅做到认识教学的内容“是什么”还远远不够。给出“因数和倍数”例1和例2的两种不同教法,阐述如何找准例题之间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处理好例题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例题教学;知识体系;孤立;整體;因数和倍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0-0024-01  
[摘 要]教师仅仅通过教材来把握数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以“正负数”教学为例,教师只有掌握一定的数学史知识,了解数学知识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才能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質,让课堂的数学味更浓一些。  [关键词]负数;起源;本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8-0072-0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正负
[摘 要]新的时代、新的课程理念在呼唤“情投意合”的数学教学设计。以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为例,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从线性走向网状的课堂教学架构的做法和思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架构;线性;网状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这些熠熠生辉的理念深入人心,遗憾的是,日常数学备课中却难以看到它们的踪影,很难探寻到
[摘 要]游戏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把游戏活动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数学游戏可以设置全课游戏或者设置在课前、导入、新授、练习、课尾等各个环节。  [关键词]数学活动;游戏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1-0052-02  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游戏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仅是娱乐,也
[摘 要]小学数学“积淀”式教学不仅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学生活动的体验和量感经验的积淀。以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为例,通过数学问题、生活情境、活动体验、方法迁移等途径,帮助学生积淀丰富的量感经验。  [关键词]“积淀”式教学;活动体验;量感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07-02
[摘 要]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生成一次精彩。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新课程教学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上实践与体现。以三年级上册“周长”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浸润细节,让数学和声课堂鲜活起来。  [关键词]细节;和声课堂;设置情境;发现差异;聚焦疑点;达成共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3-0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