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路架桥,打通已知到未知的绿色通道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gf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例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提高例题教学的效益,仅仅做到认识教学的内容“是什么”还远远不够。给出“因数和倍数”例1和例2的两种不同教法,阐述如何找准例题之间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处理好例题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例题教学;知识体系;孤立;整體;因数和倍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0-0024-01
  教师在研读教材时,通常会先弄清教学内容是什么以及教学的目标、教学的重难点。但是,要切实提高例题教学的效益,仅仅做到认识教学的内容“是什么”还远远不够。教师要认清本课时的例题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在本单元以及在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还要弄清本课时的例题之间的关系,找准例题之间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
  下面就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例1和例2的两种不同教法,阐述如何处理好例题与例题之间的关系。
  【教法一】
  师(出示例1):你能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有几种拼法?请用乘法算式表示你的拼法。
  师:根据 3×4 =12,我们就可以说,3是12的因数,4是12的因数,所以3和4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师:请看另外两个算式,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师(小结):今天学习的因数和倍数是数与数的一种新的关系。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师:把乘法算式改写成除法算式后,再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师:能单独说8是因数,72是倍数吗?(学生回答,略)
  师: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下面我们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
  师(出示例2):请找出36的所有因数。
  师:我们是怎么认识因数的,可以用什么方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数?
  (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找36的因数)
  【教法二】
  师: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遇到过很多数,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数的内容。
  师(出示例1):你有哪些拼法?(学生回答,略)
  师:先看4×3=12。根据4×3=12,可以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与数之间一种新的关系——因数和倍数。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也就要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师(出示数字2、3、6、9、18、36,让学生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你为什么认为2和9都是18的因数?
  生1:因为2×9=18。
  师:因为2×9=18,所以2和9都是18的因数。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吗?(在这里渗透寻找因数的方法,为教学例2作一个铺垫)
  师(出示例2):怎样找出36的所有因数?
  生2:运用乘法算式或者除法算式可以找出36的所有因数。
  【对比反思】
  教法一中,教师在讲解完第一个例题后,只用了“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下面我们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这样一句话,直接过渡到第二个例题。看似很自然,但是从知识之间的联系来看,学生可能会疑惑:又要学习和前面没关系的新内容?所以就出现了学生面对例2时不知所措的情况。
  教法二中,教师在讲解例1的因数和倍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其实这就为学生搭建了一座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学生在寻找36的所有因数时,就会知道用什么去找,怎么去找。在认识和理解例1中的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的基础上,学生就能够解决有关“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方面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要根据本课的教学任务考虑学生可能在此基础上的发展水平,即教师要提前为学生学习例2铺路架桥。因为数学知识系统性强,逻辑严谨,知识与知识之间不仅存在纵向的联系,也存在横向的联系,所以教师在研究教材时,必须做到把宏观与微观统一起来,不能孤立地、割裂地看待任何一部分知识。只有整体把握教学例题的重点,才能克服例题教学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为学生学习新知铺路搭桥,打造一条已知到未知的绿色通道。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摘 要]上好每一节课是对每个教师的基本要求,分析和研究每一节课的教学是教师教研工作上必要的一课。以“分数的意义”为例,从本质分析、教材解读、话题交流、教学设计、提炼总结等几个方面论述对一节课应该按什么样的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例;研究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31-02  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
[摘 要]期末总复习的目的是系统、全面地复习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规律性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字概念、空间概念、统计概念,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期末总复习应以教材为轴心,通过说一说、理一理、练一练、变一变等方式,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活动经验等方面得到提高。  [关键词]教材;轴心;三年级上
[摘 要]学生在学习五年级“小数乘法”的过程中,关于列竖式时对齐数位的问题,不是乱写就是写错。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变革,消除了学生由于加减法竖式的数位对齐方式对小数乘法竖式的数位对齐方式产生的负迁移,帮助学生厘清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  [关键词]小数乘法;整数乘法;竖式;迁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
[摘 要]以问题意识的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教学理念下构建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发挥自身能动性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教学为例,从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及方法、教学反思方面入手,打造以问题意识的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问题意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有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乡村小学由于资源缺乏,教师的教育理念滞后,学生的学习仍然偏重于双基的学习,导致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如人意。另外,教材中的各类数学活动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对此,期望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深化实践运用,积累有效的基本活动经验。  [关键词]活动经验;数学学习;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
[摘 要]实践活动课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延伸。针对高年级实践活动课,提出新的设计思路及实施策略,即“结合教材内容,整合乡土资源,迎合学生心理,融合活动兴趣”。每次活动的设计及实施要充分兼顾“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以此使得校外数学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运用数学、体验数学魅力、享受数学成就感的广阔舞台。  [关键词]实践活动课;实践主题;活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
[摘 要]驱动的策略有把脉迁移点、找准生长点、贯通相同点和点燃共情点。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运用驱动策略教学概念,能够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帮助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和数学素养。  [关键词]生活问题;问题驱动;概念建构;数学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4-0003-03  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教育“必
[摘 要]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和点拨,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积极思考,完成知识建构,从而让知识的习得显得水到渠成。  [关键词]顺学而导;思考;多边形的内角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5-0044-02  夸美纽斯在《
[摘 要]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需要明確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认真研读教材。从分数的本质出发,解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编排的逻辑体系,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面积模型,理解分数的集合模型,感受分数的数线模型,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研读教材;分数的认识;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1-0011-03  在
[摘 要]低年级学生对“估计”普遍认识不足,甚至认为估计就是胡猜。估计包含猜测的思维成分,但绝不仅仅是凭感觉猜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和实践,使估计有充分翔实的经验依据。  [关键词]估计;内需;方法;自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1-0033-01  低年级学生对“估计”普遍认识不足,甚至有人认为估计就是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