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itl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文章在分析当今农村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强生命教育的对策思考,以示探讨。
  关键词:中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对策
  中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要帮助中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加强和创新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与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之中,使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才可能培养起坚定的理想信念,才可能以博大的胸怀和坚韧的毅力去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为社会创造幸福。
  一、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
  生命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教育使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不可逆转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具体来说,中学生的生命教育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珍重生命的教育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相对于天地之悠悠,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失去了就无法挽回;生命又是脆弱的,非常容易让鲜活的生命顷刻间划上句号。现实中的人总会碰到各种磨难、痛苦、失意和挫折,或面对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这种时候,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对待,把种种不如意看作生命必须经历的一部分,那么,负面的东西就可能转变成积极的因素;但许多中学生缺少的就是耐挫力,所以,他们经常抱怨“累”、“没意思”,存在消极、懈怠心理。生命教育就是要让中学生找到无数的生存理由,而把非理性选择的依据一个个排除,要让中学生体认到生命的珍贵,教育他们要怀有自爱之心,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二)生命价值的教育
  每个中学生对自己的前途都有着高度的期许,但在校园里,他们面对的是与自己一样优秀甚至更出色的同辈。在这样的群体中,他们很可能只是普通的一员,由此,从巅峰到低谷的心理落差使他们不禁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另外,受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社会风气的熏染、影响,部分中学生以为生命的价值只有赚了大钱才算得以实现。这是把生命的意义异化为物欲、权欲的满足和虚荣的表现。生命教育就是要矫正这些认识;应当引導中学生认识到,上学只不过是进入社会之前的人生准备;中学生既要怀抱远大理想,也要脚踏实地,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善待他人。
  (三)生命安全的教育
  生命的价值首先是基于生命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才能发展和提升生命的价值。作为学生成长的守护者,学校不仅要关心学生知识的获得、精神的成长,还要防止任何可能伤害生命的行为发生,教会学生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可实际上,中学生伤害生命和生命被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因此,培养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教育他们爱惜自己的生命不等于自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安全观已是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目前中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分析
  首先,从生命的角度透视,教育应该首先关怀人的生命,关注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完善。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遗憾的是,高校至今仍缺乏对学生生命关怀的教育氛围,缺乏明晰的教会学生正确面对生命的教育。传统的应试教育仍然是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主要取向,过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而学生的人格、人性、道德、意志、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都没能被放置于一个合理的地位。当他们的情感、心灵和个性被忽略时,他们对生命的漠视也就产生了。结果,一些中学生表现出冷漠、孤僻的情感特征,生命情感发育不足,在精神上无所寄托,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怀疑,陷入了深刻的精神迷惘和意义危机,无法领悟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处于深刻的和自然疏离、和社会疏离、和人自身疏离的困境焦虑中。因此,中学生自杀轻生、伤害他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其次,受我国传统文化“未知生,焉知死”的影响和束缚,人们往往只注重对“生”的研究,而很少愿意甚至是忽视对“死”的谈论。一谈及死亡的话题便认为是不吉利的,退避三舍。在对中学生的教育中,教科书里没有死亡的概念,这方面的科普知识是少之又少,死亡教育的内容几乎是空白的,而对死亡教育的理论探讨更为薄弱。对于死亡,学生普遍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对死亡话题的回避态度也使中学生对死充满了神秘感和恐惧感。恐惧死亡是因为不了解死亡。
  三、加强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思考
  生命教育在我国内地刚刚起步,其途径与方法尚处在尝试之中。笔者认为,加强中学生生命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发“思政课”教学潜能,激发中学生的生命价值
  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其实,“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就是指导个体提高生命质量,焕发生命光彩,提升生命价值。从中学生自杀的个案可以看出,有的中学生之所以选择轻生来结束自己年轻鲜活的生命,就是对生命失去了信心,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中学生违法犯罪的个案也可以看出,有的中学生之所以违法犯罪,如马加爵凶残地伤害四位同窗好友,除自身人格方面的障碍外,也是看不到他人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思政课”课程中蕴涵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的题材,教师应善于挖掘、整理、提炼。在“哲学”课中进行生命教育,应贯穿这样一条主线,即个体的生命要有意义、有价值,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中进行生命教育,应有这样一个理念,即个体的生命要有意义、有价值,必须顺应时代,有时代精神。在“伦理学”课中进行生命教育,应把握一个基本导向,即人是有追求的,仅仅遵守法律的公民是一个合格的公民,但不是一个好公民;中学生要做一个好公民,就必须要有道德精神,这样才会使人生体现出卓越与崇高。在“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中,应有这样一个基本标准,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伟人也可能犯错误,对历史人物要有客观的评价;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不在于不犯错误。在“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学中,应贯穿这样一条红线,即要使生命有意义与价值,必须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应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即不管别国多么富强,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幻,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不能丢;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丝毫不关心、不关注的人是不可能有真正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   (二)加强审美教育,以美育促进中学生的生命价值体验
  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个性,促进其全面发展。而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就能更好地实现生命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亦即提高生命的质量。审美教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因为审美活动的本质体现为情感活动。以下从德育的角度谈谈如何通过美育来促进中学生的生命价值体验。
  1.用美的思想陶冶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要成为审美的人,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有了正确的审美观,中学生不仅能对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取向产生认同感,还能提高判断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生命价值观的能力。如何用美的思想陶冶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这就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在高校德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德育教师应善于挖掘大学教材中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等美育资源,努力做到: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使之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获取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应开展对社会“热点”问题,深化改革中的“难点”问题和学生思想疑惑的“重点”问题的讨论,从而使学生能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
  2.用美的环境熏陶人,营造优美的校园文化氛围
  审美享受不是非生产性的开支,而是一种看不见人类进步的阶梯,学校应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与教育资源,营造一种具有时代气息、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心临其境、耳濡目染,自然而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为中学生提供优化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让他们生活得愉快、舒心,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提高他们生活的质量;另一方面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能使中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充沛的精力去创造生命的价值。
  3.用美的事物激励人,引导学生参与生命美育
  近年來,有学者提出了“生命美育”这一新概念。即强调在美育中凸显人的生存方式、生活形态和生命质量的内涵,由此培养青少年认识生命之美的觉悟、追求生命之美的理念和创造生命之美的能力。人的审美活动与生命活动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首先,审美活动是人的整个生命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具有能够感知对象、传递感情,进行想象和理解活动的生理、心理机制。其次,审美活动也是人的生命的需要。一个对生命失去信心的人,不会主动去追求美,更不会主动去创造美。正因为这样的内在联系,所以由审美体验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审美享受是对生命的愉悦、对生命的享受。审美教育从一开始就应该是生命美育,只不过是我们以往忽略了生命教育才没有达到这样的认识高度。对于中学生,我们用美的思想陶冶他们,用美的环境熏陶他们,用美的事物激励他们,目的是使他们用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懂得生命的真正价值与意义,从而不断地创造、扩展、弘扬人的生命价值。这种教育与其说是美育,不如说是生命美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中学生体验生存感受,培养生命情感
  生命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理论,而大都是通过行为举动表现出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因而生命教育要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中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存感受,培养生命情感。
  生存感受是指个体对自身存在及其价值的自我体验和感性认识。拥有丰富而又深刻的生存感受的人能真正体会直面生活的悲欢离合,领悟生活的真谛与意义,体验自己生命的存在意义。而对于一个缺乏感受性的麻木者来说,再美好的生活也是味同嚼蜡。生命情感是指个体对生命意义的自觉、欣悦、沉浸,以及对他者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钟爱。积极的生命情感能引发人振奋、乐观、积极向上、豁达宽容、奉献、富于爱心等美好品质;与之相反,消极的生命情感则会使人变得沉闷、丧失意志、孤僻、极端、自私冷漠。可见,真正的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而不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生命教育必须通过体验来实施。因此,学校要利用各种途径来培育学生的生存感受能力和生命情感。
  1.通过组织野外活动,如探险、露营等,增进学生个体对苦难的体验,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他人的生命乃至全人类的生命。
  2.邀请“劫后余生”的人谈谈他们的感悟,因为经历过死亡体验的人,才会有更强的对生命的眷念和执着。
  3.组织中学生利用寒暑假参与针对弱势群体生命态度的社会调查,如残疾人、孤寡老人、特困家庭等,从而更加懂得怜惜今天的生活。
  4.带领学生参观监狱,让他们亲眼看看这些犯人失去自由后的痛苦,或把在监的犯罪分子请进学校,给学生进行“忏悔教育”。
  5.要求学生参加亲友的追悼会,组织学生参观殡仪馆、太平间等。
  6.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行一些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宣传活动。
  7.组织学生郊游,置身于大自然,感受万物生命的气息,明白活着是多么美好。
  8.组织学生观看枪决死刑犯的纪录片,通过死亡人的表情、动作、声音,来观察他们对生命的留恋,体验生命的可贵。
  9.请有过自杀、轻生念头但成为成功人士的人来学校作报告,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
  10.学校出资举办学子创业实践,让学生在创业的实践中磨炼意志,体验积极创造生命价值的艰辛。
  如今的中学生大多不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渴望体验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学校有责任、有义务组织中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感受、成长。生命教育如果仅仅把自己限制在精致的课堂里,那么这种生命教育本身就是没有生命力的;课堂之外的波澜壮阔的人类实践,随时随地向我们提供着生命教育的丰富资源。
其他文献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实验、现场模拟操作,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目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把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引入到全新的境界,有效地推动和改善了实验教学。但如果运用不当,反而会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妨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就多媒体在辅助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已这方面的认识。  1.多媒体辅助中学物
期刊
【内容摘要】在创新思维与引导教育中,教师认为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探索、探究而获取知识,采用“引导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课堂教学;引导;创新思维;飞跃;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创新教育。物理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战场,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自觉、主动地完成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积极、愉快地实现认识
摘要:合唱艺术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项目,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群众合唱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文化工作,既需要音乐工作者耐心细致地做好各个方面工作,更需要社会有识之士的关心与支持,群众合唱事业才能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本文从合唱团队建设、技巧训练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以期对群众合唱艺术的蓬勃发展和演唱水平的提高给予科学理性的指导。  关键词:群众合唱 重要性 团队精神 技巧训练  合唱是一门集体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名篇,写于1924年。它生动地塑造了祥林嫂这个受侮辱、受压迫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在作品中有四次非常典型的肖像描写,下面我们就从这四次肖像描写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对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作品中第一次肖像描写是文章的第三段——小说的结局部分。此时的祥林嫂被赶出了鲁家,沦为乞丐,在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走向死亡。作品中是这样描写的: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
期刊
“采用活动教学,倡导体验参与”是在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之—。采用小组合作化形式学习英语是一种有效地教学途径,而我们所推崇的任务型教学法,则丰富了在英语课中,开展合作教学的内涵。在一个群体中实施任何一种语言的教学和学习,都要认真分析这个群体的整体特点,构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这个活动的策划者,主持者,參与者。合作学习从形式上倡导在自主与探究的基础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
期刊
在学校,大凡对各方面比较差的学生管理较严,而对品学兼优学生的管理则有些放松,致使在一些好学生 中出了问题。因此,加强对三好生、优秀生的管理教育,是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好学生发生问题的表现形式虽然是不同的,但究其犯错误的根源,无外乎是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在起作用 。从他们的本身看:  1、思想不成熟,经不起挫折。由于青少年學生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各方面都没有完全定型,特别是在这 大变
期刊
21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当下的中学生要想在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就要具备多个层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应变能力,而其中一个人的精神素质起着决定性作用,它需要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和培养。怎样使学生具备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并以正确的审美观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是每一位中学美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现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谈一谈怎样做好中学美术教学工作
期刊
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小社会,生活大社会,课堂生活化,生活即课堂”。语言来自生活,是丰富的、活的生活的体现。教会语言最好的方法是将语言还原于生活,走英语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把生活引入课堂,把课本上规范的死的内容融于生活。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生活化  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一个语言枯燥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它才会绽放魅力,才能提高学
明年1月1日,新刑诉法就要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文明和进步,尤其是对辩护制度的修改、完善,使长期困扰律师的会见难、阅卷权难问题得到解决。明确了非法证据排除等诸多规定,为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为律师的有效辩护和作用的发挥,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在审查起诉阶段,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查阅案卷材料。新刑诉法第38条规定: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