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做中教,做中学”渗透在数学教学中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xia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我校学生是女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现状,我们将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渗透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一做,通过用形象思维帮助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挖掘课本中的“做”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的兴趣。
  关键词: “做中教” “做中学” 数学教学
  
  我校是一所职业类女校,学生基本是女生,她们比较擅长于文科的学习,而且我校设置的专业也全是文科类的,到我校的学生大体上包含两类,一类是抽象思维能力差,在初中,有的甚至在小学就对数学学习惧怕和反感;第二类是小学成绩还不错,但到初中后,在理科学习上显示出学习后劲不足、数学成绩中等,总之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不够好。进入我校后,虽然我校的数学学习要求没有普通高中高,但所学的数学内容和普通高中是基本相同的。高中阶段的数学更加抽象化、符号化,逻辑思维上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一方面正是女生不大擅长的,随着内容的加深、难度加大,学生感到学习数学越来越力不从心,越学越吃力。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学好数学呢?我们尝试将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教育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引入了数学教学,开展了系列“做”的活动,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陈鹤琴认为自动自发地学习,乃是以“做”为出发点的,在“做”的过程中去“教”,在做的过程中去求进步,经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知识,才算是真知识、有用的知识,培养现代的中国人,非从“做”不可。陈鹤琴强调通过“做”来连接教学中的主体与主体、主体和客体,使他们产生充分的互动,以促进“教”和“学”的共同进步。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和当今不断深化的课程改革的理念不磨而合。我们根据数学内容的特点和女生擅于形象思维的优势,积极探索,通过挖掘课本中的“做”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的兴趣。
  
  一、“做中教,做中学”渗透在立体几何教学中
  
  立体几何是数学中较难的一部分内容,要想学好这一内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而女生却是空间想象力较弱,因此学好该内容有较大的难度,根据以往教学的经验,历届学生学到该内容都很吃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尝试将“做中教,做中学”引入数学教学,在讲解有关定义定理前,我们根据女生心灵手巧,比较擅长手工制作的特点,先让学生动手制作常见的几何模型。对于做模型大部分学生兴趣较高,但一些较懒的学生依然不认真对待,为了让学生都能认真地做好模型,我们不厌其烦,对学生做的每一个模型都打分,作为平时成绩,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果然学生个个态度认真,兴趣高涨,经常中午下课了,他们还忙着做模型,连饭也不急着去吃,学生由刚开始做得不太好,到后来做得很好,说实话我们教师自己做,都未必比有的学生做得好。通过做模型,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在做的过程中学生对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有了深刻的认识。仅仅会做模型是不够的,我们希望以学生的“做”带动学生的“学”,让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模型,来学习相关的概念,进而会画出这些模型的直观图,再由直观图还原成真实的图形。在后继的学习中,无论是学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还是做简单的推理证明,我都让学生借助于她们所做的模型来学习。尤其在学习多面体和旋转体的侧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时,因为学生已经做过几何体,他们对各种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心中清清楚楚,所以很容易就推导出侧面积公式,再让她们算算她们做的模型的侧面积和体积,效果非常好。通过这样的尝试,我感到学生通过“做中学”,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教师通过“做中教”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随着学生动手制作几何体水平的提高,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结合专业特点,要求电脑艺术班的学生,不仅能做出几何体,而且要求在几何体上进行修饰。在全部做完所有单个的几何体后,我们要求几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分工合作,以单个几何体为元素,设计和制作一个情景。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进行设计,做出了“公园一角”、“我的家”、“宿舍一角”等各种不同的场景。而对幼教班的学生则要求她们设计并制作出一个微型幼儿园,并预设给自己设计的幼儿园装修,通过上网搜索或到市场调查相关装饰材料的单价,从而估算出装修自己设计的幼儿园的装修总价。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应用了数学知识,而且发展了“小组合作、创新设计”的能力。
  
  三、“做中教,做中学”渗透在函数教学中
  
  函数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但也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尤其是函数的图像内容丰富,形态千遍万化,但有些函数的图像用我们手画根本是不能做到的,因此我们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数学教学,增加利用两个常用软件《几何画板》和《Excel》绘制函数的图像的内容,并让每个学生借助于计算机操作,进行函数的学习,当学生绘制出各种各样的函数图像时,他们充满了成功感。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又进行了函数主题画的教学,先让学生观察各种函数图像的特点,以及参数变化对函数图像的影响,然后以它们为基本线构造各种生活中的图形,并给自己的图形命名,这对学生是一种挑战,因为这要求学生既对各类函数的图像比较熟悉,而且要发挥想象力,也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学生积极创作,设计出“青蛙姐妹”、“女娃娃”、“缸中鱼情”等多个作品,然后教师再把学生设计的作品作为学习函数性质的载体,分析其中每个函数图像对应函数的性质。在各种形态生动的主题画中,函数知识的学习不再以枯燥的面孔出现,而是以活泼的形式让学生接受。
  “做中教,做中学”的精髓在于动手。理论上行得通的东西,在实践中做起来可能难度远远比想象的复杂得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动手做一做,比单纯的“纸上谈兵”要来得更具体、更全面,也更直观。在我们自编校本教材中,涉及简单的经济函数,里面有我们生活中碰到的成本函数、收入函数和利润函数,虽然这些内容与生活实际有着非常大的关联,但我们的学生只是坐在课堂上学习,他们缺少切身体会。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经济函数的有关知识,我们决定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在校园内搞一个小商品销售会。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指定负责人,各小组进行实际销售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讨论进什么商品、到哪儿进货、人员分工、谁负责进货、谁负责宣传、谁负责记帐等,每个小组讨论完之后还要向教师提交一份计划书,里面包含本小组的本金、人员分工、预计销售的商品品种和数量、销售额和利润等。销售计划订好后,学生就开始行动了,他们通过调查,进了各种各样学生喜欢的小商品,在指定时间内进行实际销售,每个小组都很齐心地、卖力地推销他们的商品,当学生每卖出一件商品,他们都很兴奋,甚至平时不喜欢数学的学生也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经历学生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在销售完之后,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对这样的活动进行小结,每组提交一份实际销售书,里面包括本小组的实际的本金、人员分工、销售的商品品种和数量、销售额和利润和自己预定计划之间的差异,以及在这次活动中的感想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策划、营销等综合能力。
  
  四、“做中教,做中学”渗透在解析几何的教学中
  
  “做中教,做中学”的精髓还在于把间接的经验和知识还原为活的、有实用价值的知识。这个还原的过程则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始终思考的心灵。一双敏锐的眼镜,让你去观察世界里的现象是什么样子的。而始终思考的心灵,则让你不断发现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
  解析几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生成都可以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得到,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比如在学习椭圆一课时,我们要求每个学生课前准备好一张硬纸板、一根绳子和两个图钉。上课时,让学生将绳子的两端用图钉固定在硬纸板上,然后用铅笔将绳子拉直,笔尖在纸上移动,这时学生会惊喜地发现出现了椭圆的形状,教师再用多媒体演示验证学生的图形是正确的,这时请学生来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观察,尝到了发现的喜悦;接着教师又提出如下问题(在绳长2a不变的条件下),请学生再动手试一试:(1)当改变两个图钉距离2c,画出的图形——椭圆又有何变化?(2)当两个图钉合在一起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3)当改变两个图钉距离正好等于绳长2a,画出的图形又是什么?(4)当两个图钉固定,能使绳子长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吗?能画出图形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兴致勃勃,经过实践,学生很容易得出椭圆的定义,而且对形成椭圆的条件有深刻的印象。
  
  五、“做中教,做中学”渗透在数学计算教学中
  
  对于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大量繁琐的运算是没有必要的,而且有些学生数学差的一个方面就是计算能力差,为了弥补学生这一不足,因此我们将计算器的使用引入教学,让计算器帮助学生进行运算,很多人脑无法计算的问题,通过操作计算器,问题迎刃而解。然而我们对计算器的使用不仅仅停留在帮学生计算这样低层次上,还把计算器变成我们进行数学探究的工具,借助于计算器将数学实验引入教学中。对于一些数学公式的学习,我们借助于计算器的运算功能,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运算结果找出规律,进行猜想,得出结论。或者给出公式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证,淡化证明。这样方式的教学,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培养了学生直觉的思维能力。
  “做中教,做中学”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改变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师生都从中尝到了甜头,通过“做”加深了对数学概念和定理的理解,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呈现,使得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了,学生觉得数学不那么抽象难学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更大了,而且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再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觉得数学原来离我们很近,数学很有用。在我们开展的系列“学中教,学中做”的活动中,学生真正做到了做中求进步,做中求发展,因为他们不仅仅学到了数学知识,用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她们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正是我们职业教育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南京幼儿师范学校编.一切为儿童——陈鹤琴儿童教育文选.南京出版社,1992.2.
  [2]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
其他文献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的重要并发症。在高血压病的发病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引起心律失常、心梗、心衰、猝死等诸多严重的
摘 要: 新课程下如何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喜欢数学这一科目,是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一项技能。本文作者的做法:在上新课时不是急于上新课,而是在前几节课出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益智题或数学趣题,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思想上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必要性。  关键词: 智力训练 思考 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数学是科学性、系统
目的 观察柚皮苷联合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建立双侧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均分为四组:A组予安慰剂灌胃联合假脉冲处
目的 探讨卡泊三醇对人黑素细胞系PIG1增殖、迁移、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PIG1细胞分别采用卡泊三醇1×10-10(A组)、1×10-9(B组)、1×10-8(C组)、1×101(D组)
摘 要: 新世纪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兴趣是各种素质培养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数学兴趣的培养要从入门抓起,要从课堂教学抓起,要从学习习惯抓起。教师要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 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 实践操作 学习习惯    学生升入七年级伊始,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了
高中数学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教法的研究较多,对学法的强调偏少。几乎所有公开课的分析讨论,更多地注重教法的研究,很少注意学生学法的研究。事实上,很多学生的学法显得比较薄弱,学生较为普遍存在眼高手低、高耗低效的现象。高中数学教师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原因就是刚进高中时,学习环境和模式都变了,数学知识跨度也很
目的: 通过观察桂芪生脉饮对免疫功能低下大鼠的血清凝集素水平、腹腔巨噬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T淋巴细胞及胸腺、脾脏、肝脏等脏器指数的影响。探讨桂芪生脉饮
摘 要: 除了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外部因素外,学生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和改进学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调动其积极性。本文作者就此问题谈一些看法及见解,以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转折期,学好高一数学。  关键词: 学会预习 听课 复习 记好笔记 适当做题    学生进人高中后,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在学生面前摆下一道道难关。有的学生在初中时
摘 要: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求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效率 提高 注意问题    在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
进入高中以后,涉及严密的推理,有的学生不理解概念的本质,死记硬背现象严重,抓不住概念之间的联系,有些学生推理没有入门,因此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以致思维能力跟不上所学科目的要求,思维结构和知识结构存在矛盾,导致学习数学出现心理障碍。    一、学习数学困难的心理原因    (一)归因倾向。  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能力)的学生往往没有成功的能力。他们无力避免失败,也不去追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