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面裂缝分析与防治方法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c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
  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对温差和砼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两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砼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末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根据上面的原因分析,我公司在近几年的图纸会审中,十分注意建议业主和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每个阳角仅限一个房间)全长配置,并且适当加密加粗。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凡采纳或按上述设计的房屋,基本上不再发生45度斜角裂缝,已能较满意地解决好楼板裂缝中数量最多的主要矛盾,效果显著。
  对于外墙转角处的放射形钢筋,根据实践检验,我公司认为作用较小。其原因是放射形钢筋的长度一般不大(1.2米左右),当阳角处的房间在不按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而仍按分离式设置构造负弯矩短筋时,45度的斜向裂缝仍然会向内转移到放射筋的末端或外侧,而当采用了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后,纵横两个方向的钢筋网的合力已能很好地抵抗和防止45度斜角裂缝的发生和转移,并且放射形钢筋往往只有上部一层,在绑扎时常搁置在纵横板面钢筋的上方,导致钢筋交叉重叠,将板面负弯矩钢筋下压,减少了板面负弯矩钢筋的有效高度,同时浇筑时钢筋弯头(即拐脚)容易翘起,造成平仓困难,所以建议重点加强加密双层双向钢筋即可。
  二、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外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砼厂商的行业管理,并根据成本投入比例,相应和合理地提高商品砼的市场价格(特别是用于地下室和住宅楼面工程的砼),促使商品砼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砼外掺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控制体系,这是一项改善商品砼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
  三、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阳角45度斜角裂缝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两类:一类是预埋线管及线管集散处,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一)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米左右。
  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其原因为:①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②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③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④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两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的(否则楼面负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造成浪费);但后两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Φ8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第③条原因,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1.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预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2.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需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
  3.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撑马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
  4.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在3—4人或以上)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应重点整修。
  5.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二)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线管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我公司的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毫米。
  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预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三)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砼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以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1.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砼浇筑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不宜≤24小时)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2.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小时以前,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冲击振动。24小时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3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
  3.在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4.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一般约40平方米)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800毫米)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四)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
  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建议采用喷HL等品种和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四、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发生。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根据我公司的经验,住宅楼地面上部的粉刷找平层较厚,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并且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装饰层所遮盖,问题相对较小。但板底则粉刷层较薄,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并引起投诉,所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板底裂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作粘贴加强处理(注:当遇到裂缝较宽、受力较大等特殊情况时,建议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350-400毫米为宜,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
其他文献
新型城镇化要求着力推动平衡发展,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当前,中国农业转移人口数量不断扩大,但受制于制度因素和文化差异,其城市融入水平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升,生存压力、社会排斥、文化适应等因素时刻冲击着农业转移人口的心理防线,对其融入城市造成阻碍。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心理资本水平,对推动农业转移人口深层次融入意义重大。首先,以心理资本为切入点,梳理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的相关文献;进而,利用课题组在西南地区调查数据,构建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指标体系,分析
一    你仅用一个字,就概括了人类绵绵不绝的艰辛——荆棘永远悬在头顶之上。  沿着荆棘丛生,草木枯荣,我寻找你的昨天。  高度现代文明的汽车碾过你的刀耕火种,碾过你春花秋实的果树林或玉米地。  我看见你们久远的过去,把波浪踩成道路,临水而居;把悬崖峭壁想象成一马平川,居高临下。  在大江大河的源头飞奔和追逐,在崇山峻岭中莺飞草长。  你的原生和古朴,你的身影,仿佛还在青山绿水间晃动……    二
期刊
听见了一声久远的呼唤  清晰的声音,间杂陌生的脚步  小梅溪的浅流,早已放低昨日的姿态  鹅卵石们越来越细,越来越圆  它们隐藏了太多时光,最后只剩  眼前的十米溪滩  没有了木排喧哗  没有了木排之下青春的裸露  和青春一样不断萌芽的  目光……  离开小梅镇的时候,风铃在响,梅花正旺  我留下无忧无虑的少年轻狂  我带走了一个小镇无法回避的沧桑  多年以后,车过小梅镇  谁告诉我——  明月依
期刊
宁静村落喧嚣世界  凝结  自然潺潺之上  来去  凹凸印痕  牵引蹒跚寻觅梦想  脚步  长短错乱  行囊  回眸无数  木制石砌汉白玉  蹉跎  岁月溪水  沧桑  小村故事  记忆  水中捉鱼凭栏观月  思念  茶饭不思梦醒时分  携夫牵子故里重游  心情  慢慢走过
期刊
细细的弦  犹如青石的胡同  悠悠中  她披着绰约的雨走来    遮双眸踟蹰  回望的清婉泛着一波恬然  不期而遇却有意  洗尽铅华与粉黛    于是等待  等待她遥遥的花期  来不及采撷  她已如薄云逝去    走进窄窄的《雨巷》  微颤的弦  沧桑了那一片雨  寂然成离影
期刊
镜湖是晨练的好地方,也是看日出的好地方。  到镜湖看日出,与跋山涉水到他乡看日出不一样,就像我们随意推开一扇窗子,就能闻到花香、听到鸟叫一样轻便。虽少了一份舟车劳顿的神秘,但却能让人随意地倾听到天籁之音,领略到山水之美,对于整天穿梭于钢筋水泥之中的人来说,就像一只蝶遇到一朵花,一只鸟遇到一根树枝一样,兴奋不己。在晨间的第一时间内,拥湖揽水,那恬静的湖水,清脆的鸟鸣,徐徐的清风,让你在一天中从最美好
期刊
贴近厚实憨态的硬石  看到些墨绿稀疏那竹林  清澈河流纹丝不动,不知西东  而哞哞牛嘶、鸟啁欣喜神经  天色灰暗,似回溯旧冬  那望春的飘雪,滞留塞北  无意南归。岸畔星星点点渔翁  不再,唯有杂草像支支钓竿  垂挂着细波下的流火七月    这是个古镇为诗者午后  穿过明清两代飞檐的暗影  俗世声浪顿时汹涌。好在桥  通石径,步步逍遥似翻阅新书  无法牵手红颜,至少联通友爱  在木质石亭,僰人悬棺
期刊
摘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进入企业工作岗位进行实际技能的学习。本文就学校如何在“S-ESE”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进入企业学习期间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实际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S-ESE高职生教学实操思政教育  “S-ESE”人才培养模式是安顺职业技术学院为提高办学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而提出的一种与企业进行紧密结合、共同办学的一种教育模式。在“
期刊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学生进入大学校园,成为大学中的中坚力量,人们也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这一群年轻人。这一代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养尊处优。因此,在迈入大学以后面临着学习、交往等方面的诸多心理问题。在这些诸多问题中,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培养团队意识,对于这些个性鲜明、特立独行的年轻人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团队精神中西方文化  成为一名大学生,是绝大多数青年的理想;把在校大学生培养成长
期刊
摘要:经过多年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学生数量众多,文化课基础参差不齐;由于学生毕业以后的出路不尽相同,对数学的要求呈现出多样性状况,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数学教学也应该是多元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学多元化教学  一、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众多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