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日出(外一篇)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dsa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镜湖是晨练的好地方,也是看日出的好地方。
  到镜湖看日出,与跋山涉水到他乡看日出不一样,就像我们随意推开一扇窗子,就能闻到花香、听到鸟叫一样轻便。虽少了一份舟车劳顿的神秘,但却能让人随意地倾听到天籁之音,领略到山水之美,对于整天穿梭于钢筋水泥之中的人来说,就像一只蝶遇到一朵花,一只鸟遇到一根树枝一样,兴奋不己。在晨间的第一时间内,拥湖揽水,那恬静的湖水,清脆的鸟鸣,徐徐的清风,让你在一天中从最美好的时刻开始。
  信步来到湖边,踏着湿漉漉的栈道,青草的气息、泥土的气息、花的气息,像台偌大的清洗机在不停地清洗着你的肺。清灵、干净、透明的气息,就像你脚下的湖水一样,一波一波地涌来,又一波一波地退去,使得一湖的早晨和一湖的斑斓收拢于胸间。近处的栈桥,远处的螺岛,仿佛是位不施粉黛的少女,立在雾中,有着无限的青春,晶莹透明,在清风秀水间化作了一幅意境古朴的山水画,犹如一粒灵动的音符,在晨雾间飘曳、跳跃。
  湖面似乎还在梦中,平静的水面没有一丝波纹,树将雾气渐渐撩开,上千亩的水面,一览无余……渐渐地,东方露出了一些鱼肚白,然后又变成了浅蓝色,很淡很淡的那种,像是兑了水的淡蓝泼在东方,过了很长时间才是淡蓝、湖蓝,然后是浅黄、米黄、橙黄。接着,像是被涂上了一层淡淡的红晕,由红晕到淡红再到桃红,层层推进,涂粉、描眉,略施粉黛,一位闺中待嫁的姑娘在不停地梳妆打扮,刚刚戴上的头巾又卸下,似乎不太满意,但她又找不到更为合适的,对着镜子左右端详,红红的盖头,楚楚动人。这种感觉,只有在镜湖的晨曦间领略。
  到镜湖看日出,最佳的去处还是站在明月栈道上。四面环水的栈道,一览无余的视线,是看日出最佳的位置。在太阳刚探出头的几分钟前,远在天边的云层,隐隐约约地放射出微微的霞光。刹那间,只见一丝桃红浮出天际,划过如浪的云海,在浩瀚的天际中,太阳终于探出他的小脸,先是圆弧,后是月牙,接着是半圆,稳健而持重,祥和而飘逸。湖面上,顿时万道霞光,绚丽多彩,不一会儿,差不多半个天空就都布满了光彩。这位即将出嫁的姑娘,终于掀开了她神秘的盖头……涉过千山万水,穿过翻滚的云海,来到镜湖的身边。转眼间,水天一色,天上一轮,湖上一轮,晶莹透碧。
  这是在晴天。倘若在雾天,镜湖的日出则又是另一番景象了。近在眼前的螺洲岛,似乎蒙上了一层薄纱,朦朦胧胧的,像幅水墨画在湖面上倒影。只有再慢慢褪下一件灰色的睡袍,才能看清她的容颜。淡淡的晨雾,在湖面上浮动;黛色的湖面,倒映宁静的质朴。朦朦胧胧的暨湖大桥,不知是湖动还是桥动,影影绰绰的线条,在晨雾中忽隐忽现。高耸的云海,峥嵘巍峨,似乎在很长时间,才会在底部亮出一些淡淡的颜色,好像在有意考验你的耐心,有时,淡淡的颜色简直没有一点耐心,坚持不了多久,就躲进了云层,又像顽皮的孩子,在瞬间溜走。
  雾朦胧,水朦胧,渐渐地,太阳终于在云雾中高高地升起;太阳在半空中露出清澈的轮廓。这时的雾气,似乎被染上了曙色,阴沉的天空一下子变得开朗、明亮,就像个哭鼻子的孩子破涕而笑。透过雾气,在东方的天际上,一面烧得通红的铜锣,从天幕上缓缓地探出头来。这时的晨阳最美,如同出水芙蓉,不由得使人想起“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那种娇情,从遥远的天边一直铺到眼前。
  耀眼的阳光,霎时间撒满湖面,灰色的镜湖一下子充满灵气,草木充满生机。镜湖的日出,比不上徐志摩《泰山日出》的壮观,也比不上巴金《海上日出》的艳丽,也不比西子,但也有“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境。一年四季,它都以随意的姿势接纳阳光、空气和水,像安静而又温柔的女子,在你的面前玩弄着自己的辫子。或早或晚,于烟笼雾绕之中,让你体会“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境界,虽然有时还要夹杂一些乌云蔽日的遗憾,但仍旧会令你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满足。这种幸福和满足,不仅是对日出的欣赏和享受,更是对日出的感悟。无论是心情舒畅,还是心情郁闷,镜湖都能在一缕阳光中拨云见日。阳光般的青春,宁静般的纯洁,让我忘掉所有的不快与不幸,包括一些委屈,甚至现实中的不公,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日出东方,掀开了新的一天,也给湖边的花儿、草儿、树儿带来了新的一天。宁静的镜湖,镜子般澄亮,忽闪忽闪的,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晃悠,原本无比平静的湖面渐渐生动起来,深吸一口饱含阳光和晨露的气息,享受这晨间的一缕阳光,心里自然就充满了一种希望。希望是美好的,梦想也是美好的,于是,一天的生活也就从无以复制的希望中开始了……
  
  栈道漫步
  
  或枕木铺地,或临水栈桥,曲曲折折的栈道,两旁的绿树、花草、竹林,各式各样从他山运来的石头,被串成一串,像根金链子围在暨湖的脖子上。虽说是别出心裁的人工铺设,却也打造了一方景色怡人的景观。让你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一种沉静的美。
  每次到暨湖边走走,总要在栈道上转转。漫步在风景如画的湖边,徜徉在静谧无声的水墨境地,曲径通幽,心中无比惬意,把城市中所有的车马喧嚣挡在了外面。双脚踏在栈道上,沿途似乎有看不尽的风景,处处充满了园林的情趣,庭园的宁静。偶尔有一两只不知名的鸟儿,不停地在树枝上翻动,欢叫着,叽叽喳喳地不知说些什么,它们好像很快乐。说着说着,它们也有口干舌燥的时候,一言不发,无端地沉闷,似乎连空气也凝固了。当听到我们的脚步声,就像箭一样灵巧地溜出树林。在空中转了个圈,又“嗖”的一声钻入另一片林子。
  移步换景,迂回在茂密的林间,那斑斑驳驳的阳光,是林间绘在栈道上的画;那五彩缤纷的倒影,是湖光写在栈道边的诗。走在这条栈道上,身伴着诗,脚踩着画,有一种超自然的美,享受着一份回归自然的惬意,呼吸一口异常清新的空气,鼻翼间翕动的气息,弥漫着一种青草的、泥土的清香。一棵棵香樟、玉兰、木樨、柏树,包括一些叫不上名的树儿、花儿,徐徐融为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绿树成荫,杨柳依依。沿湖慢行,一个人会生出无限的遐想。曾经无比浮躁的心灵,在此得到片刻释然,一如湖中的碧水,清澈见底。水是清的,天是蓝的,草是青的。清新而湿润的空气,沁人心脾,让你沉醉。长长的栈道,不仅是观景赏湖的好去处,也是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漫步其间,双脚发出“嘭嘭”的声音,和着岸边的水声,让人心情有点闲逸飘然。
  这是在春天。倘若在夏天,则是另一番景象。沿着水上栈道缓缓前行,两旁的荷花格外招人欢喜,大片的荷叶从湖水中探出头来,迎着阳光,昂然挺立。羞怯的花骨朵藏在荷叶间,正翘首看着外面的世界,仿佛在等待着花期,等待登台演出的日子。碧绿的荷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摆,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像群顽皮的孩子,从高高跳台上一起跃入清澈的湖底。绿波中,几只青蛙瞪着圆溜溜的眼睛,坐在荷叶上呱呱叫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朵朵娇艳欲滴的荷花煞是好看,远远地,就能看见她们一脸的红晕,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半遮半掩,有的羞涩地打开两三片花瓣,腼腆、矜持,有的毫不吝啬地向人们展示着她迷人的风姿,让人不禁生出垂怜之心,离你最近的那朵,白里透红,一层一层的,含情脉脉地向你张望。真可谓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除此之外,我已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汇来描述此番景象,满脑子塞满了历代诗人的美辞佳句,唯独周敦颐的一句脱口而出。如果不在湖边漫步,你也体会不到这种心境。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留下片刻的宁静。如果你愿意,也可暂时忘却自己,把整个世界归入心中,也可把自己抛到九霄云外。正如朱自清先生所云,“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暨湖的栈道,花样繁多,逢陆铺就,遇水架桥。走在漫漫的湖畔上不觉路远,正得益于奇妙的景致,一段一个特色,一处一个景观。镜湖中的明月栈道,更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创意。一个偌大的园,被智慧超群的能工巧匠们画在湖上,状如彩虹,似乎与湖水融为一体,脚下的支架虽由钢筋水泥构成却不露痕迹,恰到好处,倒成了水的一部分。行走其间,举目远眺,碧波荡漾的暨湖尽收眼底,偶尔会看到三两只野鸭在水中嬉戏。一只向前游,一只在后追,仿佛一对恋人卿卿我我,窃窃细语。一会儿钻入水中,一会儿又冒出水面。玩累了,便游进了碧绿的荷间小憩……
  湖水拍打着栈桥,卷出些许白色的泡沫。人在栈桥上走动,看水天一色,想在水一方。既能让你一览暨湖的全貌,感受暨湖的文化底蕴,又能让你见证港城的现代文明,欣赏整个园林的别致;揽尽湖光山色,远眺秀美螺洲。一边有鸟鸣做伴,一边有水声相随,委实是一种不错的享受。碧水倒影,景色怡人,对岸的高楼,远处的风车,不停地在脑海中翻飞。
  过曲径,穿密林,观荷花,赏湖水。古朴而自然的栈道,将湖景尽收眼底。一望无边的暨湖,宛如一位睡梦中的少女,静静地沉睡在自己甜美的梦乡,那份宁静使你的呼吸变得轻柔,双脚变得缓慢,甚至不愿走动,生怕惊醒这份昙花一现的美景……
其他文献
摘要:“我生不有命在天”出自商纣王之口。回到整个社会语境中,商纣王的这种过分自信,反映出殷商时期浓重的“天命”观。重“天命”思想在历史变革中对殷商的命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强大的“天命”思想笼罩下,人文因素难以得到正确的发挥。“天命”观走向极端,预示一个王朝面临危机并陷入颓势无法挽回的结局。与之相反,周王朝正确地认识到了“人”自身的力量,并以君王之德取代殷商,结束了纣王的所谓“天命”,促使殷商王朝
期刊
摘要:诗人林徽因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其诗歌一方面真实地再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自己诚挚美丽的情感;另一方面在热情中充满冷静与理智,关心社会现实,对底层劳动者充满了深深的同情。此外,其诗歌语言色彩斑斓,意境华丽精美,倾心于创作时的灵感迸发,表现出对诗歌艺术孜孜不倦的美学追求。  关键词:林徽因;诗歌艺术;诗歌语言     人生无论悲剧还是喜剧,在其行进的历程中或者结束时,总有些惊人的相似之处
期刊
生产率提升是充分发展的标志,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进步则是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源泉。为探究西南各省技术进步和结构变迁对生产率的影响,本文综合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和偏离—份额分析方法,探讨西南各省生产率增长中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在地区间的共性和特性,对实现西南地区经济整体协调发展,进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阐述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评价,找到本文的立足点;其次,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技术进步和结构变迁影响生产率的理论框架;然后,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比较1992年以来全国整
雄性的阳光  在农谚里怀孕  僵硬的土地和隆起的建筑  放弃所有疼痛  时间咀嚼着爱情  一匹马  穿透自己的路程  农具响彻天空  那座古寺的剪影像在飘浮  湿漉漉的就搁在了  山顶的上边  生锈的蛙鸣  碰落在玻璃上  暗藏乳香  乡音紧锁的日子我知道  一滴春天的雨水  弯腰在田里稻芒  足以让生命发光  它能喂养一座大山  甚至一个民族     坐在滇东北的院子里    村庄枕着时光的河流
期刊
那是一个雨意浓浓的早晨    轻倚窗幔  看一个城市夜的神态与姿容  远处蔓延上天际的灯盏  是为我准备的视觉盛宴  其实那已经是早晨  雨意浓浓的  掩不住室内的馨香与温暖    从晨戏的序幕误入梦境  从晨戏的尾幕返归现实  时间匆忙中  迷失瘦弱的身影  洁白的世界里  幸福之神一而再再而三地光临  我想拉住她的手  让如梭的光阴  在此时此地永驻    彻底放松疲惫的身心吧  放逐一切俗世
期刊
新型城镇化要求着力推动平衡发展,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当前,中国农业转移人口数量不断扩大,但受制于制度因素和文化差异,其城市融入水平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升,生存压力、社会排斥、文化适应等因素时刻冲击着农业转移人口的心理防线,对其融入城市造成阻碍。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心理资本水平,对推动农业转移人口深层次融入意义重大。首先,以心理资本为切入点,梳理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的相关文献;进而,利用课题组在西南地区调查数据,构建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指标体系,分析
一    你仅用一个字,就概括了人类绵绵不绝的艰辛——荆棘永远悬在头顶之上。  沿着荆棘丛生,草木枯荣,我寻找你的昨天。  高度现代文明的汽车碾过你的刀耕火种,碾过你春花秋实的果树林或玉米地。  我看见你们久远的过去,把波浪踩成道路,临水而居;把悬崖峭壁想象成一马平川,居高临下。  在大江大河的源头飞奔和追逐,在崇山峻岭中莺飞草长。  你的原生和古朴,你的身影,仿佛还在青山绿水间晃动……    二
期刊
听见了一声久远的呼唤  清晰的声音,间杂陌生的脚步  小梅溪的浅流,早已放低昨日的姿态  鹅卵石们越来越细,越来越圆  它们隐藏了太多时光,最后只剩  眼前的十米溪滩  没有了木排喧哗  没有了木排之下青春的裸露  和青春一样不断萌芽的  目光……  离开小梅镇的时候,风铃在响,梅花正旺  我留下无忧无虑的少年轻狂  我带走了一个小镇无法回避的沧桑  多年以后,车过小梅镇  谁告诉我——  明月依
期刊
宁静村落喧嚣世界  凝结  自然潺潺之上  来去  凹凸印痕  牵引蹒跚寻觅梦想  脚步  长短错乱  行囊  回眸无数  木制石砌汉白玉  蹉跎  岁月溪水  沧桑  小村故事  记忆  水中捉鱼凭栏观月  思念  茶饭不思梦醒时分  携夫牵子故里重游  心情  慢慢走过
期刊
细细的弦  犹如青石的胡同  悠悠中  她披着绰约的雨走来    遮双眸踟蹰  回望的清婉泛着一波恬然  不期而遇却有意  洗尽铅华与粉黛    于是等待  等待她遥遥的花期  来不及采撷  她已如薄云逝去    走进窄窄的《雨巷》  微颤的弦  沧桑了那一片雨  寂然成离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