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走失了的明天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你仅用一个字,就概括了人类绵绵不绝的艰辛——荆棘永远悬在头顶之上。
  沿着荆棘丛生,草木枯荣,我寻找你的昨天。
  高度现代文明的汽车碾过你的刀耕火种,碾过你春花秋实的果树林或玉米地。
  我看见你们久远的过去,把波浪踩成道路,临水而居;把悬崖峭壁想象成一马平川,居高临下。
  在大江大河的源头飞奔和追逐,在崇山峻岭中莺飞草长。
  你的原生和古朴,你的身影,仿佛还在青山绿水间晃动……
  
  二
  
  而今,我怀念你们。
  石堡寨,一个部落坚硬的骨头,筑在山的高处,岁月的高处。
  任太阳和月亮同样暴烈和温柔地抚摸,让狭隘和狭小:抬头仰望。
  雄性的僰鼓声声,凄厉而豪壮,成千上万的头颅,应声而聚,应声而舞。
  庆典和战斗都显示山之豪气!
  鼓在,僰在;鼓失,僰失!
  鬼神音乐,把夜的死寂火把般地透彻山野,
  粗犷震耳欲聋的余音,还在呼唤着荒山野岭上不死的灵魂。
  还有,那雕刻在高空的太阳徽,滴着陨落了的残阳的血,那麻塘坝绝壁上业已熄灭了的九盏灯啊,
  你曾经照亮了多少空旷的夜晚!
  
  三
  
  九月九日。
  多么吉祥的日子,真的能天长地久吗?
  可我的僰人呀,怎么就戛然而止地划上了句号,永远地没有明天!
  我,小月西行,你的同类,在二零零九年的九月九日,在珙县,在悬棺之下,眼含泪水,诅咒那九月九日——1573年,人类那一场灭绝人性的自相残杀!
  人类,难道只有杀戮和灭绝吗?和平共处,和谐共生,和谐共荣,不是地球上更美丽的花朵吗?
  枯黑的悬棺,我丢失了的心结,内心永远的痛,你到底还要在那崖上悬挂多久?
  
  四
  
  总是把灵魂放在高处。
  生,在高山峻岭之中;死,也要葬在千仞绝壁之上。
  生死都在高处,决不低下!
  面对王朝一次次的剿杀,在山之顶,石之上,筑起高高的石堡寨;面对阴谋和残忍,居高临下!纵使灭绝了,也死得轰轰烈烈,悲悲壮壮!
  一具具悬棺,一个个感叹号,镶嵌在时间的高处,任风儿萧萧地,萧萧地吹……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有效地挖掘散文诗创作与时代语境的深层次联系,是散文诗写作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散文诗不是散文和诗歌的杂糅,而是诗歌的自然延伸、拓展。应加大努力,有效地增强散文诗自身写作的文本性。皇泯先生的散文诗,透露出其所特有的气质,让人感觉到诗人特有的思想穿透力。如何在继承前辈诗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皇泯先生的创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散文诗;创新;皇泯;《生存方式》    如
期刊
摘要:纪录片的题材非常广泛。在中国,纪录片的题材先后经历了一个从政治新闻报道到大众日常生活的历史性演变过程。作品主题对儿童的关注,为中国纪录片注入了新的活力。张以庆在其执导的纪录片《幼儿园》(2004)中对结构形式、叙述方式、时空变化、音乐处理四个方面进行个性化处理,为观众展示出了一个别样的儿童世界。  关键词:纪录片;《幼儿园》;儿童世界;平行结构;音乐    都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在中国,孩子
期刊
摘要:香港地区在回归之前的“无根状态”在电影《甜蜜蜜》中通过主人公黎小军和李翘以及其他次要角色的颠沛流离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所有的混乱、迷茫都在男女主人公“甜蜜蜜”的爱情中完美收场。《甜蜜蜜》是陈可辛执导的为数不多的文艺片之一,也正是在这部影片中,导演陈可辛诠释出了有别于王家卫风格的别样“乡愁”。  关键词:陈可辛;《甜蜜蜜》;爱情;文艺片;“漂泊”    在香港导演陈可辛的电影作品诸如《双城故事》
期刊
摘要:列夫·托尔斯泰笔下最具道德光辉的人物是《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他极致地体现了作者“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的主题,寻求个人在世界中合适的存在,倡导忏悔和宽容精神。阅读这部经典著作,人们总是把眼光放在安娜身上,然而列文才是整部书的力量和张力所在,才是列夫·托尔斯泰内心晦暗的闪烁的思想寄托。  关键词:列夫·托尔斯泰;列文;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    为什么读经典?经典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在现实生活
期刊
摘要:“我生不有命在天”出自商纣王之口。回到整个社会语境中,商纣王的这种过分自信,反映出殷商时期浓重的“天命”观。重“天命”思想在历史变革中对殷商的命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强大的“天命”思想笼罩下,人文因素难以得到正确的发挥。“天命”观走向极端,预示一个王朝面临危机并陷入颓势无法挽回的结局。与之相反,周王朝正确地认识到了“人”自身的力量,并以君王之德取代殷商,结束了纣王的所谓“天命”,促使殷商王朝
期刊
摘要:诗人林徽因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其诗歌一方面真实地再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自己诚挚美丽的情感;另一方面在热情中充满冷静与理智,关心社会现实,对底层劳动者充满了深深的同情。此外,其诗歌语言色彩斑斓,意境华丽精美,倾心于创作时的灵感迸发,表现出对诗歌艺术孜孜不倦的美学追求。  关键词:林徽因;诗歌艺术;诗歌语言     人生无论悲剧还是喜剧,在其行进的历程中或者结束时,总有些惊人的相似之处
期刊
生产率提升是充分发展的标志,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进步则是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源泉。为探究西南各省技术进步和结构变迁对生产率的影响,本文综合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和偏离—份额分析方法,探讨西南各省生产率增长中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在地区间的共性和特性,对实现西南地区经济整体协调发展,进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阐述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评价,找到本文的立足点;其次,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技术进步和结构变迁影响生产率的理论框架;然后,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比较1992年以来全国整
雄性的阳光  在农谚里怀孕  僵硬的土地和隆起的建筑  放弃所有疼痛  时间咀嚼着爱情  一匹马  穿透自己的路程  农具响彻天空  那座古寺的剪影像在飘浮  湿漉漉的就搁在了  山顶的上边  生锈的蛙鸣  碰落在玻璃上  暗藏乳香  乡音紧锁的日子我知道  一滴春天的雨水  弯腰在田里稻芒  足以让生命发光  它能喂养一座大山  甚至一个民族     坐在滇东北的院子里    村庄枕着时光的河流
期刊
那是一个雨意浓浓的早晨    轻倚窗幔  看一个城市夜的神态与姿容  远处蔓延上天际的灯盏  是为我准备的视觉盛宴  其实那已经是早晨  雨意浓浓的  掩不住室内的馨香与温暖    从晨戏的序幕误入梦境  从晨戏的尾幕返归现实  时间匆忙中  迷失瘦弱的身影  洁白的世界里  幸福之神一而再再而三地光临  我想拉住她的手  让如梭的光阴  在此时此地永驻    彻底放松疲惫的身心吧  放逐一切俗世
期刊
新型城镇化要求着力推动平衡发展,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当前,中国农业转移人口数量不断扩大,但受制于制度因素和文化差异,其城市融入水平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升,生存压力、社会排斥、文化适应等因素时刻冲击着农业转移人口的心理防线,对其融入城市造成阻碍。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心理资本水平,对推动农业转移人口深层次融入意义重大。首先,以心理资本为切入点,梳理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的相关文献;进而,利用课题组在西南地区调查数据,构建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指标体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