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人性的弱点爱不可爱的孩子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_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与宗教不同,教育传播世俗的爱,宗教传播对神灵的爱;但二者又有交集,都高度关注苦难者,不追逐世俗的热闹,却寻觅丢失的生命。对可爱的孩子,人人喜爱;对不可爱的孩子,人人厌弃:这是人性的弱点。教师是特殊的人,必须超越人性的弱点,爱不可爱的孩子;必须拥有深广的悲悯情怀,救助不幸的孩子。这跟神甫很相似,是上帝派来救助人间苦难的。悲悯也是人性的优点,可教师把这天赋修养成专业的重要标志,而世俗者却在本能的支配下渐渐丧失这天赋,把恨培植成生命的恶草。
  可在现实教育中,自觉修养悲悯情操的教师并不多,大都受本能控制,对问题孩子充满嫌恶,轻易地抛弃,不仅不忏悔,反而心安理得;相反,对可爱的孩子倍加热爱。对不可爱的问题孩子,人们只看到缺点;对可爱的孩子,人们只看到优点。特别是对成绩优秀的孩子,教师的热爱又与家长的溺爱相似,浑然不知孩子的缺点,给缺点滋长提供肥沃的土壤,最终与差生殊途同归。对问题孩子,只要目睹孩子的恶习,就怒火中烧,嫌恶的情绪就泛滥,师生间就斗得无休无止。
  怎样超越本能而爱问题孩子呢?修养悲悯情怀是超越本能的教育大智慧。教师对问题孩子要有所作为,必须首先接纳孩子。只有悲悯情怀能欣然接纳孩子。问题孩子往往不仅是思想有问题,更是由此养成恶习。恶习是一种行为后果,并将铸成可悲命运。悲悯者对这种不幸后果油然而生怜悯,激起透切肺腑的痛苦,产生救助孩子的强烈愿望。本能的厌恶恼怒等黑暗情绪就失去寄生土壤,为悲悯之痛所主宰。如果愤怒嫌恶等是把孩子挡在教师的心灵之门外,那么怜悯就是打开大门,真诚欢迎孩子进入心灵世界。在基督看来,怜悯便是爱,是努力亲近不幸者,并产生奉献对方解除不幸的强烈愿望。在悲悯者看来,孩子的恶习本是家庭养成的,孩子是恶习的受害者,是受到恶习贿赂的安逸的诱惑而沉沦于恶习中;教师的意义正在于拯救孩子,而不是拒孩子于千里之外。教师不仅洞见恶习的源头,而且预见恶习必将铸成的可悲命运,自觉担起改造生命重塑人格的大任。
  在悲悯者看来,恶习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决不因为教师不喜欢就能抹杀其存在,只有尊重恶习,方能接纳孩子,进而改造恶习。事实上,教师的恼恨愤怒批评挖苦等,不仅不能消灭恶习,反而刺激孩子逆反,不惜一切维护恶习的尊严,加速孩子堕落。多少孩子正是在教师的恶劣态度中坠入堕落的深渊,教师存在的意义何在?有的教师完全蒙昧,一辈子在黑暗的本能情绪支配下,既损害孩子,又损害自己,铸成未老先衰的灰色命运。爱的修养深厚的教师,发现孩子的恶习,总是唤起深沉的悲悯之痛,把恼怒嫌恶等消极情绪紧闭于心灵之门外,改造生命的责任感立即诞生,所以能从容面对孩子的问题,苦苦探索救助孩子的办法。悲悯把教师的心灵世界拓展到无限广阔的天地,不论怎样忤逆的孩子,教师都能欣然接纳,为孩子准备光线充足的心灵居室,邀请孩子入住。教师发现孩子的恶习,就是发现孩子的重大不幸,怎么能把孩子拒之门外,冷漠置之呢?
  孩子的问题本是问题家庭带来,恶习本是家庭制造,孩子是无辜的,而且是恶习后果的承担者,恶习造成的可悲命运只能由孩子承担。同时,孩子也是恶习的欺骗者,恶习用虚妄的安逸诱惑孩子,孩子本是成长中的人,没有是非辨别的能力,自然容易受骗上当,教师有什么理由拒绝和同情孩子呢?由于心智不成熟,孩子被恶习征服后对恶习浑然不觉,这是人类观察的固有缺陷造成的,受懒惰支配的孩子从来不知道自己懒惰,厌学的孩子从来不知道厌学的痛苦。人类的眼睛足以对客观世界明察秋毫,却完全看不见自己;纵然发明镜子,也还是只看见肖像却对行动中的自我无可奈何,自然对恶习全然不觉。上帝给人类认识世界的智慧,却决不给人类认识自我的智慧,孩子虽然为恶习主宰,却对恶习浑然不知,客观上成为无辜者,教师有什么理由抛弃问题孩子呢?不要说孩子,就是成人,多少人给恶习主宰铸成悲剧命运却全然不晓。
  怜悯之痛蓄养丰沛的教师,遇见问题孩子,就欣然接受一个教育问题,担起拯救孩子的神圣使命。悲悯的痛苦是对孩子最真诚的请柬,是对人性本能的超越,也是改造生命的大智慧。教师为孩子不幸的现实和更不幸的未来所感染,为悲悯之痛震撼,救助孩子的愿望诞生。教师的痛苦为孩子打开观察自我的一扇窗口。孩子为恶习主宰,为错误的偏见主宰,本是痛苦不堪,可是并不知道,甚至反而认定是快乐。比如,懒惰使孩子百事不成,孩子却自以为无所事事是安逸。蒙昧生命的基本特征是对自我情绪茫然不知,分明很痛苦却麻麻木木,虽受痛苦支配却全然不觉。教师的智慧在于,扮演孩子角色,比孩子还要痛苦,痛苦得很清醒,很深刻,痛苦得富有理性的智慧。教师的责任是,用痛苦感染孩子,唤醒孩子的痛苦。教师之所以是孩子人生的导师,就因为能指引孩子把自发消极的情绪升华为自觉健康的情感,把恨升华为爱,指引孩子热爱自我,热爱他人。
  怜悯自然是爱,但只是爱的起点。教育之爱的使命是改造生命,塑造强大的个性和高尚的道德,为未来发展作铺垫。教师的悲悯之痛是慧眼,让孩子发现自我的全部荒谬,唤醒孩子尊严受创的痛楚,启蒙自爱的觉醒。教师的痛苦一旦感染孩子,即痛苦回到当事者身上,孩子就掀起一场精神的自我革命,长期主宰自我的混沌情绪迅速澄清,恶习欺骗的伎俩昭然若揭,蒙昧生命就是如此觉醒的。生命都渴望快乐,可还有比痛苦更有益于生命发展的情感吗?在老师的指引下,蒙昧的情绪豁然开朗,哪些是消极的,必须消灭;哪些是积极的,必须培植,孩子从没有如此明晰地看透自己的生活。
  教师的使命还没有完成。情感的觉醒是生命觉醒的第一站,把思想的智慧授予问题孩子,是教师的又一重大责任。爱的觉醒只标志爱之旅起程,没有思想的护送,爱之旅会中途而返。思想是情感智慧的提炼,是自我对主客观世界的观念体系,是认识世界的智慧结晶,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自我行动的意志之源。人生无外乎两种,一是受习惯和环境支配的蒙昧人生,二是受独立思想指引的自觉人生。思想决不是定理的传授,而是靠启蒙和影响。只要是从教师身上得到,思想就不是自我的,而是教师的,自我盲从教师的思想就是奴性。教师自然是思想的生动榜样,可是思想从来是情感经验的提炼,源于自我独有的人生经历,是情商与智商的有机统一,怎么能从教师那里得到呢?教师只不过是思想的启蒙者,指引孩子从自我的情感浩劫里提炼出独立的不苟同于他人的思想。教师之所以是人生的导师,就是赋予孩子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智慧,恰恰不是用自己的思想取代孩子独立的思想。教育是什么?就是启蒙孩子认识自我和世界的热情,指导孩子从情感经验里提炼出独立的思想,为独立人生开辟无限广阔的天地。
  纵然教师的思想是真理,孩子凭逻辑接受,也必须用自我的经验来验证。只有渗透自我情感经验,教师的思想才可能升华为孩子的思想。不过,只要参透自我的情感经验,孩子的思想就与教师的思想有区别,带上鲜明的个性色彩。比较而言,真正对孩子命运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是独有的,是从独特的情感浩劫里提炼出的思想。杰出者之所以杰出,往往源于这种独特思想的伟大力量。
  有了独立思想的指引,孩子“做什么”及“怎样做”就非常清晰,必然向着理想自我进发,习惯和环境势力就结束对自我的统治。彻底打倒习惯和环境势力,争到独立的人生,拾回丢失的自我,作自我的主人,是教育的崇高使命。“教是为了不教”,拥有思想的智慧,孩子就真正走向自立。从此,第二次生命诞生,孩子离开教师,开始人生独立的旅程。在独立思想的指引下,自我驶向个性和道德品质的终点,从而为事业理想的追求作好品质准备。
其他文献
期刊
1961年,某个周末的早上,夜雨初霁.rn东城区煤渣胡同7号,中央美院宿舍.rn由密而稀的打鸣儿声,冲破了庭院里的沉寂.习习晨风,送来熟悉的人声、水声、门窗声,也拉开了百听不厌的
语言的作用是为了交际。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尤其是小学生的英语启蒙教学。因此,英语课应该是技能课和实践课,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放在首位。学生只有在头脑中形成用英语进行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学习动机,才能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持久力,从而大大地促进学习。  一、听是进行交际的前提  要学会一种语言,第一步就是听。只有身临其境,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英语
有线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管理规定[编者按]自1993年广播电影电视部(现广电总局)科技司开展有线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管理以来,对提高有线电视产品质量,规范有线电视产品市场,保护合
战友是与自己并肩战斗的伙伴,更是值得自己信赖与依靠的兄弟。(65715部队张怀君)坦诚能近战友身,信任能进战友心,理解能净战友情。(61902部队刘小勇)与战友相处,真情永远胜过
期刊
论文摘要:我们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当前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所领悟的实践原理,用于音乐教学之中,从而使小学音乐教学变得更加全面和完善。  当今,素质教育问题已成为全世界教育界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提高人才素质是我国迈向21世纪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决策。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
期刊
摘要:《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其中《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范进中举》一文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科举制度下形形色色人物的丑恶嘴脸和封建末世衰颓的世风。作者运用对比、白描、夸张的艺术手法将主观情感融入于客观叙述之中,将他所批判的人物的种种可笑、可鄙、可憎、可悲的言行真实地揭示出来,深入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对科举制度的批判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  关键词:范进中举
关键词:初中学生 阅读习惯  摘要: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初中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适应学生心理需求,激发阅读兴趣,培养主动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