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儿的SLC26A4基因突变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ia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1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儿进行SLC26A4基因突变位点分析,以明确其突变类型和突变形式,并探讨其突变来源和传递规律。

方法

收集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儿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及血样,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进行SLC26A4基因的全序列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应用Sequencing Analysis Software等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对。

结果

测序结果提示患儿为SLC26A4 c.1522A>G和c.1229C>T的复合杂合突变,父亲为SLC26A4 c.1522A>G杂合突变,母亲为SLC26A4 1229C>T杂合突变。

结论

SLC26A4 c.1522A>G变异可能是该患儿的致病基因突变,本研究结果对于该家庭的再生育及患儿将来的婚育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山东省临沂地区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儿基因突变的特点,构建该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PAH)基因的突变谱。方法应用Sanger测序法对51例PKU患儿及其父母PAH基因的全部13个外显子及侧翼的内含子区域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在51例患儿的102个等位基因中,共检测到102个突变位点,共31种突变。常见的突变依次
期刊
目的对1例类孟买型个体进行血清学方法鉴定,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确定先证者的红细胞血型,用PCR扩增ABO基因第6、7外显子、FUT1和FUT2基因全编码区域,并分别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血清学实验结果表明先证者为类孟买血型Ah-分泌型。测序结果显示ABO基因型为A102/O01;FUT1基因的328位点由G突变为A,导致110位丙氨酸(Ala)被苏氨酸(Thr)置换
目的探讨一个MYH9相关综合征(MYH9-related disorders, MYH9-RD)家系的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方法检测血常规,用血涂片法检查血小板和包涵体。提取外周血mRNA和基因组DNA,用PCR扩增MYH9基因的片段,用克隆测序和酶切实验确定突变位点和类型。结果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可观察到中性粒细胞包涵体和巨大血小板,但患者之间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家系中所有8例患者的MYH9基因第4
目的分析一个中国汉族人点状掌跖角皮症家系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鉴定其致病基因,提供疾病及遗传咨询。方法通过家系调查分析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对家系内2例临床表型显著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锁定候选基因;对家系内另外3例患者及第2、3代正常成员及120名正常对照进行Sanger法DNA测序验证。结果患者表现为掌跖迟发性、进行性增多、增大的角化性丘疹;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糜蛋
TXNDC5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属于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家族,可催化二硫键的重排,并且作为分子伴侣减少异常蛋白质的合成。它具有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血管形成、参与细胞炎症、能量代谢等多种生物功能。研究表明,TXNDC5在宫颈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同时也与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肝脂肪变性、白癜风等疾病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就TXNDC5的生化作用、与疾病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评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改进后的多重荧光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multiplex fluorescence- advance polymereas chain reaction-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MF-aPCR-CE)对胎儿5种染色体(13、18、21、X和Y)非整倍体检测结
目的检测1例肠病性肢端皮炎患者SLC39A4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例肠病性肢端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外周血DNA,同时选取100名无关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用PCR扩增SLC39A4基因所有外显子编码区及其侧翼序列,通过对PCR反应产物直接测序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测序的结果显示患者和其母亲SLC39A4基因的第6外显子存在c.1110InsG (p.Gly370GlyfsX47
目的探讨携带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inv(9)]对于不育症夫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以53对一方为inv(9)(p11q12)携带者的不育症夫妇为研究组,1897对双方染色体均正常的不育症夫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正常受精率、正常受精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自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