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ry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不断推行新课程教育体制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初中是学生接受系统性生物教育的起点,它为学生打下坚实生物基础起着非常重要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初中生物教育的发展,而将创新教学理念融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意义,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育体制;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9-002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9.011
  在现代初中课程体系中,生物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是学生接触生命科学类课程的起点,对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现代基础教育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并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对新课改政策的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并将其中的教学内涵渗透进日常教学的过程当中,从而充分发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都会采用口述讲解的方式为学生传授生物知识,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枯燥和死板,无法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意义。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与教师展开探究;其次,教师可以在讲解课程时为学生播放一些背景音乐,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
  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包含的很多知识都与人们的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是来源于生活。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借鉴情境教学的应用原理,根据教學内容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生物知识和生活经验之间建立桥梁,使教学情境成为学生理解生物知识的有效工具。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生动性,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1]。例如,教师讲解到鲁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中《用药和急救》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选择一些图片或者视频为学生创设不同类型的急救情境,如:溺水、失血、烧伤等。生活中需要进行急救和用药的情况有很多,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伤病情况为学生讲解合适的急救方法,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教学情境当中,使学生能通过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更加直观地理解本章节的生物知识。
  三、 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
  新课改政策强调了学生应处于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初中生物教师要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应该按照一定的分组原则将班级的学生分成人数相当的几个学习小组;其次,教师为每个小组的学生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将要探究的生物知识[2];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小组间展开讨论和研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探究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例如,教师讲解到鲁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中《观察细胞的结构》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带领学生去生物实验室,为学生布置探究任务“利用显微镜观察紫色洋葱鳞片细胞以及人体口腔上表皮细胞”,引导学生在小组间进行实验。学生可以在小组间自行分配任务,如有的学生负责调节显微镜,有的学生负责制作植物以及人体细胞的载片等。每个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不一样,所以他们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共同完成实验探究。
  四、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
  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在初中课堂中得到普及,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但是,一些初中生物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理解程度不够,还仅仅将其作为播放课件的工具,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利用其拓展教学范围以及将一些文字形式的知识转换成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课程的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鲁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中《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一章节时,通过口述讲解无法真正使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因此可以制作一个视频动画,并利用计算机控制光合作用的过程,重复播放重要的知识点,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 构建全面化的教学成果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全面化的教学成果评价体系,从而为调整教学模式提供依据。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学习生物知识的收获进行总结,形成学习心得。学生在总结学习收获的过程中也会巩固学习过的生物知识[3];其次,教师让学生根据其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发言情况以及参与程度对其做出客观的评价,形成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部分;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平时课堂上的表现以及生物考试的成绩对其做出评价,并将这三个方面的评价内容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综上所述,在现代基础教育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的目标已经被重新定义,不再仅仅强调学生的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教学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以及构建全面化的教学成果评价体系的方法为学生开展生物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王立明.基于新课标的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214.
  [2] 路晓萍.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0):158.
  [3] 常国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4.
  [责任编辑 杜建立]
其他文献
该研究旨在探讨教师应付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城乡教师、不同教龄教师、男女教师、中小学教师应付方式有显著差异。教师应付方式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有关系,
[摘要]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立体的和谐。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基础与核心是人的健康素质。中华民族现阶段的健康素质无论在形态、功能,还是在体力和智慧等方面都已基本具备了胜任人类赋予自身一切历史使命的条件。其中,人的自然属性的形态发展是在现阶段指标健康量这一自然王国内自由发展的,超越这一自由,就会造成对适度体质的破坏,即导致健康体质的质变。因此,建立健康控制论和最佳化适度体质模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性选择
摘 要:本文以福州自贸区和国家级新区双覆盖城市的发展态势为背景,分析ESP理论和教学模式,结合计算机专业性质和学生实际,介绍ESP和EGP相融合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重要性及实践,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在职场中英语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自贸区;ESP 理论;计算机英语;教学设计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9-0022-03  DOI:1
通过人工动作技能项目和典型职业操作技能项目的训练活动,研究了动觉监督早期介入对动作技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期进行动觉监督训练可以更为充分、有效地发挥动觉监督的作
要判定心理学是否面临危机,首先应对危机加以界定,然后以此为基础分析心理学是否具有危机的种种特征或迹象.从当前情况看,主流心理学确实存在着危机.要消除危机,应找回并保持
摘 要: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始终是阅读教学。伴随我国高中英语新课标的修订,英语阅读教学的重难点逐步过渡和转移成培养高中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可以说,这也是新阶段改善英语阅读教学的一次良好的契机。作为一种深层次阅读,开展评判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及其思维策略的运用,有助于发挥学生英语阅读的主体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进步,但是在农村,教育资源仍相对落后,尤其在音乐教育方面。合唱对个人的音乐水平要求不是很高,在小学生中也比较受欢迎,但是农村小学中重视程度不够
摘 要:在提倡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的今天,从小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刻不容缓,而科学课无疑是最好的渠道。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層层递进。因此,从头脑风暴到手眼协调到动手实践,每一步都需要教师精心引导。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多年对教材、学生,以及小初衔接的研究,我做了多种尝试,秉承我们的科学教育理念“做中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科学好看,科学好玩,科学改变生活”,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创新
通过研究亚临界电站锅炉高温过热器管屏的劣化趋势,提出针对管屏超温的改造方案,进一步提高电站锅炉运行的安全性。
[摘要]体育健康方法,是人类健康生活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正确认识与开发利用现代体育健康方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与作用。所谓现代体育健康方法,我们认为即是更加科学、特别是更加人文的体育健康方法。  [关键词]现代体育健康方法 终身体育 市场体育    现代健康的观念强调的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维健康模式。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人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能调节和促进心理活动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现代体育健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