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自贸区发展的ESP和EGP相融合的教学设计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英语课堂上的实践和反思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umi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福州自贸区和国家级新区双覆盖城市的发展态势为背景,分析ESP理论和教学模式,结合计算机专业性质和学生实际,介绍ESP和EGP相融合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重要性及实践,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在职场中英语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自贸区;ESP 理论;计算机英语;教学设计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9-002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9.010
  一、ESP、EGP与自贸区
  (一)ESP、EGP的概念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是指在如学校这样目前学习者需求暂时无法确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英语教学,我们也称之为通用英语,是我们现在实施英语教学的主体。ESP,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指专为科技人员和商贸工作者的某些特殊需要而设计的英语教学方法和教材[1]。它的教学方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内容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而调整。它以能力为导向,与职业紧密结合,根据学习者的基础和学习需求,制订出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方法,帮助学习者提高专门用途英语能力,以胜任将来的工作。
  (二)ESP存在依据和自贸区
  各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因此,不少国家发现,之前的通用英语教学模式开始不能适应人们学习英语的全部需求。特殊的语言教学也能满足人们职业需求和达到专门的交际目的,西方著名学者Halliday,McIntosh和Strevens在他们合著的The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一书中说:“ESP是公务员的英语、警察的英语、法官的英语、药剂师和护士的英语、农业专家、工程师以及装配工的英语。”[2]所以,ESP教学理论和实践在许多国家得以普及。
  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 (Fujian) Pilot Free Trade Zone),涵盖平潭、厦门、福州三个片区。福州片区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2015年9月,《福州新区总体方案》正式公布,推动福建加强与台湾及国外发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分工合作,建设芯片设计、制造、电子封装、测试产业链,强化电子信息价值链提升[2]。福州是自贸区和国家级新区的双覆盖城市,就业机会的增加,同时也是对就业人员自身职业素养的挑战。中职校所培养的人才主要进入的正是以上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各领域。我校的重点培养目标正是电子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相关人才。顺应这股潮流,英语作为中职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其教学应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一致,突出实用性。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学和专业知识脱轨,使中职学生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中处于弱势地位,在从业过程中也无法有效地利用所学的英语知识[3]。ESP和EGP的融合,正是在实践中找到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的英语教学突破口,从而避免学生因学而无用所产生的厌倦感。
  二、ESP和EGP相融合的教学设计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中各个组成要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分析教学者的学习需求、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进行设计的过程。同时,在过程中有效地组织语言材料、交际任务、文化和情感需求。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4]。由此可见,符合中职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以往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多是机械性地让学生背诵单词,熟读课文,了解中英文互译即可,学生俨然成为人工复印机,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长远的职业发展没有帮助[5]。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以巩固基础英语为主,再用ESP专门用途英语作为桥梁过渡,以便學生更好地适应双语学习[6]。可见中职英语教学应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就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在进行中职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设计时,ESP和EGP的结合不仅仅体现在词汇和语篇的教学之中,也应结合他们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在课堂上对专业技能加以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共赢。
  三、ESP和EGP相融合的教学设计实践
  (一)设计应用性任务
  中职的教育最终是要为社会输送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英语教学也应该从实用性出发,在设计任务时,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机结合,学以致用。如学习《英语》(基础模块)3中的Unit 5 Safety之后,让学生利用办公软件自己设计一张电子海报。作为计算基础应用专业的学生,在设计这张海报时,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考取了ATA的中级技能证,对如何应用办公软件进行排版设计都具备了很具体的概念,都能比较轻松地完成任务。这个任务的真实性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二)设计创新性任务
  创新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是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中职学生是让“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精造”和“中国创造”的主力军,中职教育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矛盾,攻克难关为目标。因此,在现有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下,ESP和EGP的融合不能把眼光局限于专业词汇和短语的认知中,可以在设计任务时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不要局限于书本。根据生活中的情景和实际,灵活设计蕴含生活实际的任务,激发学生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英语》(基础模块)2中的Unit 7 So much to Do before We Travel时,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学习基础分为异质组,每4人一个小组,然后进行分工合作完成本单元的Unit Task Select the best travel brochure。学生可以用学过的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知识来制作一份简单易懂、吸引人的PPT作为演讲的辅助。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表现突出,他们不少人都应用了之前学过的Flash制作的技能,使得他们的作品细节丰富、生动、有趣。同时,小组活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公平竞争意识,为中职学生即将踏入社会打下基础。   (三)设计探究性任务
  计算机专业的学习离不开钻研精神,如他们编程课程,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同时不乏探究精神。那么我们在英语的教学设计中以中职学生的兴趣为基点,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原有的知识背景,将问题的难度控制在学生通过思考后而能够独立解决,或者在小组合作情况下可以完成的程度,利用现在信息化技术,制作PPT、微课等,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如学习《英语》(基础模块)1中的Unit 4 Welcome to Our Party时,教师设计了一个mini lesson ——How to write memos作为学生课后学习的内容。在这个任务中,学生可以通过手机观看并学习,然后制作他们的答案并在线提交或课前复制,保证学生在微课教学展开过程中能有效掌握相应教学知识点,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四)设计通关任务
  开展游戏教学,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ESP相关词汇,重新燃起英语课堂的生机。如在学习《英语》(基础模块)2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在计算机专业课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专业知识和专业词汇,这时的教学设计中,可以预留课前或课后的3分钟时间,要求学生互相考察在学的VB编程常用语言,并和EGP英语中的词义语义进行对比。形式可以是在课前制作一份电子手抄报或PPT等形式,最少要展示5个专业术语或EGP英语,进行小组对抗,鼓励学生找得越多越快越好。此举有利于学生加深单词记忆的同时,还能够及时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
  四、反思
  (一)初步论证ESP和EGP相融合的教学设计的可行性
  ESP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语言或教学法,它也不只包括某一种特定的教学材料。事实上它是一种基于学习者需求的教学理念(Hutchinson & Waters,1987)。在实施ESP和EGP相融合的教学设计实践中,我们不断改变教学理念,创造性地布置多元化任务,以优化教学设计为核心,落实教学的实践性,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拓展课堂内容的资源和空间。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二)促进了学生的学科素养的提高
  ESP和EGP相融合的教学设计以专业、企业和学生自身需求为核心,在满足社会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中职学生和高职生的区别,不过分强调ESP并使其完全独立出来,而是在EGP的教学设计中,以应用ESP的方式设计任务教学。另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兴趣选择任务内容,满足个人需要,也可以依据能力和水平自定学习速度,满足个人的发展。
  (三)不足
  首先,教学设计有效融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对于接受能力中上水平的学生效果相对显著。其次,我们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通过研究也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主要问题有:
  1.教学设计有三大内容,我们的短期研究难以解决所有问题,应该在研究方向上更加细化;
  2.学生方面:电子班的结合比较困难,如何优化需要进一步探讨;
  3.需考虑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有效融合,改变学生的生活价值观,使他们学会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课外生活,成为善于学习和生活的人。
  五、结语
  习主席指出,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萌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语言与经济互为倚重[7],科技的发展意味着ESP的教学在今后的比重将逐步增大。这是中职英语教育的机遇和挑战,要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转变思想,积极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更好地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个平台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卢思源.ESP管窥[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3.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福州新区的批复[Z].国函〔2015〕137号.
  [3] 仇远.浅谈“一带一路”战略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考试周刊,2017(77):10.
  [4] Bruner,J. S. 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M].Cambridge,MA:Belknap Press, 1966.
  [5] 耿穎杰.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课程与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分层次教学实践与探讨[J].职业,2016(2):135.
  [6] 陈婧,史雯娜.基于工作任务的ESP课程微课教学设计探讨——以《会展英语》“展位预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4):160.
  [7] 陈潇,崔永生.从语言经济学视角看ESP教学与东北区域经济发展[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03.
  [责任编辑 张亚欣]
其他文献
节能降耗,挖潜增效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必须。然而很多企业无论是基于对节能降耗的认识层面还是实施层面都是非充分和非理性的。笔者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试图从产品价值链系统地分
工程造价管理是搞好工程建设的关键工作,它自始至终贯穿建设的全过程。工程建设根据各个阶段的任务的不同,可分为投资决策、设计和实施三个阶段。本文主要从这三方面去论述工
期刊
西部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中极其重要的方面,西部大开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产业政策的现状出发,提出了相应的问题、给出合理性建议,以期
"三点半问题"是近年来,伴随着中小学减负工作推进,孩子放学早、家长不便接的问题。为了解决广大家长的困扰,教师应认真分析课后服务内涵,通过课后服务化解社会问题,为完善教
摘 要:学生质量是中职院校生存之本。学生管理是正常教学的大前提。如何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不仅是学校领导层要思考的问题,更是学生管理第一责任人——班主任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教师从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出发,以班级管理为落脚点,以如何让学生管理正作用于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为目标,浅谈学生管理的方法及策略。  关键词:中职院校;学生管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以209名高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现场实验法考察了学习与考试技能训练(SST)对认知主导型考试焦虑(C型)、生理唤醒主导型考试焦虑(P型)和学习技能缺乏型考试焦虑(S型)的作用效果.
简要介绍阅读中眼动控制的研究进展,具体探讨了阅读过程中关于注视点停留位置、跳读、回视和注视时间等方面的研究,并对Morrison的眼动理论模型、O'Regan的战略战术模型
该研究旨在探讨教师应付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城乡教师、不同教龄教师、男女教师、中小学教师应付方式有显著差异。教师应付方式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有关系,
[摘要]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立体的和谐。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基础与核心是人的健康素质。中华民族现阶段的健康素质无论在形态、功能,还是在体力和智慧等方面都已基本具备了胜任人类赋予自身一切历史使命的条件。其中,人的自然属性的形态发展是在现阶段指标健康量这一自然王国内自由发展的,超越这一自由,就会造成对适度体质的破坏,即导致健康体质的质变。因此,建立健康控制论和最佳化适度体质模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