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无毒不丈夫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yr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语云:“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其中第二句话居然以讹传讹,被说成“无毒不丈夫”。这“度”与“毒”音近义异,一字之差,意思却大相径庭(也可能是借用“无度不丈夫”的现成俗语而变义成为“无毒不丈夫”,形成与原来意义相反而语音形式相同的俗语)。
   既然说“无毒不丈夫”,那么,每个男子汉大丈夫就得先学一套对人狠毒、刻毒、恶毒、苛毒、残毒、阴毒的伎俩,心狠手辣、奸险凶毒,否则就不是大丈夫?果如是,这人间岂不成了百毒世界?那怎么得了!
   人说毒蛇、蜈蚣、蝎子、壁虎、蟾蜍是五毒,如果再加上大丈夫,那就成了六毒?其实,人心之毒,远超过昆虫之毒,幸好并非人人皆毒,心怀慈悲善念的人毕竟占大多数,只有极少数的异类,心肠恶毒,手段狠毒,语言刻毒,为人阴毒,使很多心地善良的人,蒙受毒害。
   而狠毒的人当中,以阴毒最可怕,“明枪较易躲,暗箭最难防”。而放暗箭的射手,就是阴毒之人。这种人表里不一,阴沉寡言;目光如豆,心胸狭窄;记仇挂恨,挟怨报复;绵里藏针,背后插刀;刁滑奸诈,阴狠冷漠;表面上看来并不像是个凶恶的人,只是态度有点古怪;说话冷言冷语,皮笑肉不笑;欲言又不语,当面没意见,背后做挑拨;害人不眨眼,败事才开心——十足的“阴态角色”,阴笑能藏刀,毒舌常伤人,人前拥抱你,背后捅一刀。
   有一说:能够“狼顾”的人,其心狠毒如狼。所谓“狼顾”,就是脑袋能够作左右九十度的转动,像狼豺那样身子朝前不动,脖子可以转过来朝后看。
   《晋书·宣帝记》云:“魏武(曹操)察帝(司马懿)有雄豪志,闻有狼顾,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后而身不动。”曹操是个多疑善妒的奸雄,明知司马氏是狼顾之相,居然未加防范处置,留下祸根,终于发生“司马懿計赚曹爽”的变故。曹操一生善计谋,多年征战,好不容易篡夺而得的天下,竟轻易落入司马氏之手,曹氏惨被夷杀三族,真是一个比一个阴狠毒辣。
   提到阴狠毒辣的角色,历朝都有代表人物,除了十大毒后阴狠害人无数之外,比较周知的典型,当推唐代大臣参知政事(宰相)李义府莫属。《唐书·李义府传》云:“李义府貌柔恭,与人言时,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着于心,凡忤者皆中伤之。”时号“义府笑中刀”。还有一个宰相卢杞,内心和容貌一样丑陋,却脸带笑容,看来和善可亲,可是被他看不顺眼的官员,不是被杀就是流放,也不知道冤枉了多少忠臣良将。
   可见阴态的角色和慈善的仁者有时是很难辨别的,因此古人要大家“防人之心不可无”,而且更劝“且诫嗔中火,休磨笑里刀”。《了凡四训》说得好:“天地鬼神最讨厌的就是心地机诈阴险的人,所以上天报应那些心地极为阴险的人,有时往往会惩罚得特别严重,这是真的啊!”
其他文献
拜读许家祥先生《道德的“逆生长”?》(《杂文月刊》2015年第11期上)一文,对其中列举的道德滑坡现象深有同感。许先生着眼点在“逆生长”,主要列举了一些人年龄越大,学历越高,财富越多,职务越高道德素质越低,而大人、高学历者、富人、官员较之普通群众更具示范效应,倘“榜样阶层”道德失范,势必导致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许先生的论述不尽全面,也未进行更深层次的道德探讨,但其中指出的现象却是真实存在的。今借许
期刊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鲁迅的胆量也是最大的。而且,最硬的骨头,也源于最大的胆量,这有事实作证。  鲁迅有一次夜行路过一坟场,见一坟头处有一白色之物在活动,他毫不畏惧地走了前去,原来是一个穿着白色衣服的盗墓贼。  或谓,鲁迅是学医的,曾经解剖过尸体。但那尸体是死的。况且,在场者也不止鲁迅一人,而這里却是一个活鬼,这还不足以证明鲁迅膽量之大吗?  正是鲁迅有如此之大的胆气,才有鲁迅的骨气!  西方人有言
期刊
前些日子,因为公事,有缘重走儿时读书求学时的乡村路。那条满载着童年记忆的弯弯小路,依然默默无语地从村庄伸向远方。徘徊在这条黄土路上,遥想远去的一切,不禁浮想联翩……   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咿呀学语到皓首苍颜、老态龙钟,不知要走多少路。当我们一路走来,是否还曾记得身后渐行渐远的那条小路?   国人喜欢讲“报答”和“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经常挂在很多人的唇边。但实际上,多少人念念不忘、深深
期刊
“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期刊
抓阄可以说是一种公平规则,让每个人都有均等的机会。民间常用抓阄的办法实行利益分配。这个利益的大小可以是不公平的,不均匀的,但抓阄最大的公平是实现人们心理上的公平,让人心里没有怨言,没有疙瘩,因为这个规则是公平的。我亲眼所见我们村兄弟仨分家产,把祖上的一副大门分成了三份,老大分得门框,老二和老三各分得一扇门。不必嘲笑他们,公平不仅是利益上的公平,还有心理上的公平,哪怕一根柴草,也要体现公平。因为社会
期刊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自古以来就是骚客文人向往的盛事。作为一个偶尔涉笔社会、文化的读书人,我曾经非常喜欢旅游广行天下。大凡每到一地,不仅遍览当地名胜古迹,就是市内的每一处旮旯拐角,也尽可能走到,以求获得对当地社会文化、民俗风情的一个完整印象。但近些年出行,却开始有些慵懒乏力和索然无味之感,不想再看了。盖因当今城市,不仅急速扩张以致大而无当,且无一不被钢筋水泥森林覆盖得蔽日遮天,毫无自身个性也。虽
期刊
《杂文月刊》2015年10期(上) 刊载未羊先生的《最风光的狗》,说的是1978年,齐奥塞斯库得到英国人送的一只拉布拉多犬。他深爱这条狗,为它取了个名字叫“考布”,并郑重授予“考布同志”陆军上校军衔。考布上校乘豪华小汽车,住豪华别墅,有保镖,有保健医生,狗食总是先让医生尝过后,才让它吃,采购狗食成了罗马尼亚驻英国大使的重任。真是“最风光的狗”。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由“考布”我想到了“马林”。
期刊
鲥鱼味美,连鱼鳞都得细细地嚼,不然,纯粹是上海人嘲笑的暴殄天物的“洋盘”。   《万历野获编·卷十七》里说,明代有皇帝好这一口,于是,大热天从长江里好不容易觅得新鲜鲥鱼“晋京”,就成了有关官员的头等大事。“晋京”的鲥鱼走水路,即使一帆风顺,也得半月以上,所以其船昼夜兼程,急如星火,每到一站,便“求冰易换”,否则,鱼儿腐烂,谁也担当不起。那个季节,要弄一船让鲥鱼“完璧”如初的冰块,谈何容易!而实际上
期刊
贪污受贿充斥晚清官场。“州县杂款报销,尤不可究诘。有曾任直隶之涞水令者,言涞水每年收牛羊税,计共六百两,报销仅十三两,而藩司署费二十四两,道署二十两,州署十四两,余皆官所自得。又月领驿站费三百两,其由县给发,不过五十两,则每年获数千矣。”如此平常个案,真实地披露了省、道、州、县各级衙门官吏分肥的惯例。下层官吏如此,京官受贿更是普遍,主要形式有三。一是节庆送礼。寒暑变迁有“冰敬”“炭敬”,平日送礼有
期刊
关于读书,是否也有闲来无事多此一举的一面,在我好像是的。同时又觉得,读书与吃饭一样,不厌其精,同时也有求于粗纤维的功效。   不必因苛求精美圈禁自己,实行贪多快进与细嚼慢咽二重唱,并在轻松快乐中享受甘美、感受愉悦是我关于读书的大部主张。   以上是读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后,想到并写在书上的话。有朋友说,我对“遇”字情有独钟,我的读书正是随遇而想,随想而“味”,许多书都是在书中之遇后陆续到手的。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