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这么大,不想去看看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ian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自古以来就是骚客文人向往的盛事。作为一个偶尔涉笔社会、文化的读书人,我曾经非常喜欢旅游广行天下。大凡每到一地,不仅遍览当地名胜古迹,就是市内的每一处旮旯拐角,也尽可能走到,以求获得对当地社会文化、民俗风情的一个完整印象。但近些年出行,却开始有些慵懒乏力和索然无味之感,不想再看了。盖因当今城市,不仅急速扩张以致大而无当,且无一不被钢筋水泥森林覆盖得蔽日遮天,毫无自身个性也。虽然有的城市还残存一些古迹名胜拖着疲沓的古老身躯仍在为当地的GDP做贡献,但原有的古文化生态格局早已被现代化的拆迁和拔地而起的巨型建筑彻底分割打乱,其况味古意已荡然无存矣。即便置身于所谓的历史名城,也难觅一点半点几千年历史之沧桑感和精气神!去年到无锡,就无由见到昔日江南名城“暮春三月,杂草生树,群莺乱飞,画舫丝竹、吴侬软语、秦淮笙歌”的万种风情。及至今年又出差到大连,随处可见的,还是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森林。听一位上世纪八十年代到过大连的同事说,过去的大连很有特色,沿海滨一线和城里城外,到处是错落有致的日式别墅群和欧式哥特式建筑,虽殖民痕迹犹存,倒也见证了中华民族近代的一段沧桑历史。而今的大连呢?早已将昔日有些年代的老建筑古街区尽行拆除,了无自身的底蕴了。只要走过任何一个城市,就像看遍了全国所有的城市,如此千城一面,谁还有出游的心勁呢?最多看看当地的自然风景吧。
   或曰,要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难以保护古建筑古民居。但是,城市化建设和古文化遗存的保护真的就水火不容吗?现代人的智慧,正是在处理这个看似悖论的过程中,高下立见。遗憾的是,我们很多城市建设的决策者的智商,不幸正处于其下位末端。“山西的清代古戏台,被非法擅拆后卖至广东番禹,因‘水土不服’被白蚁侵蚀;婺源1800平方米清代徽式古民居又被搬到广西;而无锡400余年历史古建所在区域因面临拆迁,政府将其异地保护。”(《报刊文摘》2015年7月22日)照这么个干法,是不是有一天,西安的大雁塔也会搬到上海?甚至北京的故宫,也会被整体拆移到杭州呢?可如此这般,大雁塔还能算是大雁塔吗?故宫还算是故宫吗?离开了地域文化大背景的古建筑,必然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还有多大的存在价值呢?真乃焚琴煮鹤,有辱斯文!
   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一开始也大肆拆迁,但拆着拆着,当地人醒悟过来了,意识到古建筑古街区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文物和艺术资源,于是立即停止拆迁,且予立法严格保护。如今的“斯德哥尔摩市容如此美丽,无论新区老街都体现了匠心的规划和安排,令人赏心悦目”。在斯德哥尔摩议会厅里,有一张纸张已经发黄很有些年头的地图,“上面是市里每幢房子的简单平面图,门朝哪里开,窗户在什么地方,房子是什么色彩,都表明得清清楚楚,不准随便改动,如要改动,得到批准后才可动作”。在美国,“城市总体规划也是100年不变,每个城市总是各有其貌,各具特色”(同上)。而我们的城市呢?今天来一个市长,按着他的想法把城市大拆一气,明天又来一个书记,将前任的规划全部推翻,另搞一套。如此你折腾来我折腾去,再好的历史名城,能不被折腾得百孔千疮?多年前,浙江舟山市的主事者竟敢无法无天到将一整座定海古城尽行拆除!权力如此的恣意妄为,令人瞠目!“文革”时期破坏文物无数,但近些年对文物破坏的数量和规模,据说已达4万多处,与“文革”相比,还能分出伯仲吗?!
   当然,也有城市的主事者颇有卓识远见。如山西的平遥、云南的丽江和江苏的苏州等地,古城区古街区还算保护得差强人意。但如云南昆明的仇和,江苏南京的季建业,个个猴精,却都把自己主事的城市折腾得够呛,于折腾中谋取巨大私利,留下了千古骂名!
其他文献
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新上任的公车令张释之,抓住太子与梁王违反宫卫令“诸出入殿门公车司马门,乘轺传者皆下,不如令,罚金四两”的规定,坚决以律治罪。最后,汉文帝免冠谢罪,自承“教儿子不谨”。“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   张释之任廷尉时,汉文帝出巡至中渭桥,有县人“犯跸惊马”。也就是违反交通管制令,惊吓到汉文帝乘马。张释之依据“跸先至而犯者罚金四两”律条判处罚金。汉文帝认为判决过轻,
期刊
几位友人,都老球迷了,近年却谢绝上球场,叹气曰:“太叫嚣、粗俗,都有点为他们难为情哩。”   不细说也知道,媒体都登过:本地球员每射门未破,必引来观众席异口同声的“臭球!”“饭桶!”“你昨晚做啥去了!”一旦球门为对方攻陷,更是喊着门将号码狂喊:“×号,笨蛋!”“×号,滚蛋!”骂人算文的,还有武的,干脆就掷杂物、吐唾沫、动拳脚。   最叫人纳闷的,是如此这般陋习竟通行无阻,盖为“你见过满场老外文
期刊
谚云:“官不修衙,客不修店。”对“官不修衙”,更多的解读是古代官员观念上不想修,道德上不愿修,恐惧“坏风水”忌讳修等等,其实,还有官制、土地、经费、施工、个人利害计较等重要的制约因素,导致官员没法修,不能修、难以修、修不如不修,于是干脆不修,最终成为一种共识,一种官场习惯。   俗话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秦朝实行郡县制后,除了边远地区的王爷土官,绝大部分地区的地方官都成了流官,任期三年五载不
期刊
蔡襄于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三件事:一是他为范仲淹“越职言事”案作《四贤一不肖》诗以誉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而讥不能伸张正义反而投靠权贵的司谏高纳,这是见证他的凌然正气的;二是至今仍在便民利民的泉州洛阳桥,这是他任地方官时造福一方流传千年的颇具象征意义的政绩;三是以“苏黄米蔡”合称“宋四大家”的他的书法——“苏黄米蔡”之“蔡”是蔡襄还是蔡京虽有不同看法,但史称“襄工于书,为当时第一,仁宗尤爱之,
期刊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兩个孩子政策。”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上的这几句话,寥寥数语,使“二孩”成为了舆论热点。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当然是有两个孩子最好,而且一男孩一女孩最最好,如果是龙凤胎、“一次搞定”,那更是再好不过了。这符合人性。全面放开二孩,让公众感到“喜大普奔”,最根本上说是合乎人性的需求。何况这是压抑了那么多年的人性需求。所以
期刊
拜读许家祥先生《道德的“逆生长”?》(《杂文月刊》2015年第11期上)一文,对其中列举的道德滑坡现象深有同感。许先生着眼点在“逆生长”,主要列举了一些人年龄越大,学历越高,财富越多,职务越高道德素质越低,而大人、高学历者、富人、官员较之普通群众更具示范效应,倘“榜样阶层”道德失范,势必导致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许先生的论述不尽全面,也未进行更深层次的道德探讨,但其中指出的现象却是真实存在的。今借许
期刊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鲁迅的胆量也是最大的。而且,最硬的骨头,也源于最大的胆量,这有事实作证。  鲁迅有一次夜行路过一坟场,见一坟头处有一白色之物在活动,他毫不畏惧地走了前去,原来是一个穿着白色衣服的盗墓贼。  或谓,鲁迅是学医的,曾经解剖过尸体。但那尸体是死的。况且,在场者也不止鲁迅一人,而這里却是一个活鬼,这还不足以证明鲁迅膽量之大吗?  正是鲁迅有如此之大的胆气,才有鲁迅的骨气!  西方人有言
期刊
前些日子,因为公事,有缘重走儿时读书求学时的乡村路。那条满载着童年记忆的弯弯小路,依然默默无语地从村庄伸向远方。徘徊在这条黄土路上,遥想远去的一切,不禁浮想联翩……   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咿呀学语到皓首苍颜、老态龙钟,不知要走多少路。当我们一路走来,是否还曾记得身后渐行渐远的那条小路?   国人喜欢讲“报答”和“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经常挂在很多人的唇边。但实际上,多少人念念不忘、深深
期刊
“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期刊
抓阄可以说是一种公平规则,让每个人都有均等的机会。民间常用抓阄的办法实行利益分配。这个利益的大小可以是不公平的,不均匀的,但抓阄最大的公平是实现人们心理上的公平,让人心里没有怨言,没有疙瘩,因为这个规则是公平的。我亲眼所见我们村兄弟仨分家产,把祖上的一副大门分成了三份,老大分得门框,老二和老三各分得一扇门。不必嘲笑他们,公平不仅是利益上的公平,还有心理上的公平,哪怕一根柴草,也要体现公平。因为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