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观下的故事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long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故事文本阅读教学既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本文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结合教学实例,提出对故事文本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笔者认为,故事文本阅读教学应把握文本特征,通过关注文本细节、挖掘文化内涵、优化问题设置、创设有效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核心素养。
  关键词:故事文本阅读教学;核心素养;课例分析
  体裁是文本的存在形式,不同体裁的语篇具有不同的交际目的和篇章结构(刘建,2016)。把握文本的体裁特征有助于教师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故事文本不同于记叙文,说明文、信件、对话、日记、人物传记等体裁。2012年修订的译林版英语教科书主要收纳了两篇故事文本。一篇为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阅读版块Down the Rabbit Hole。另一篇为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阅读版块Gulliver in Lilliput。教师在故事文本教学过程中,通常着重语言层面的分析,只关注信息的传达,割裂了故事文本内容的完整性,忽略了故事文本的趣味性和人文性特征,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篇意识和思维能力。基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 故事文本阅读教学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自2014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概念以来,核心素养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各学科教学的基本参照。新颁布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将英语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并非一蹴而就,应渗透到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潜移默化,逐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实现学科育人价值。核心素养所涵盖的四个方面为故事文本阅读教学指引了方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往的学术研究多集中于童话阅读教学方面,而基于核心素养探讨故事文本阅读教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如何在领略精彩故事的同时鉴賞文学语言,开阔文化视野?如何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下文以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王婷婷老师开设的一节故事文本阅读研讨课Gulliver in Lilliput为例,就如何在故事文本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二、 故事文本阅读教学课例分析
  (一)关注文本细节,提高语言能力
  1. 结合语境,猜测词义
  英语中有些词语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要想确定这些词语的准确含义,语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吕良环,2011)。授课老师对生词的处理非常自然,巧用介绍故事梗概的图片引出生词,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词义,将影响故事理解的重要生词结合语境先行处理,为阅读活动扫清障碍。例如:“Unluckily, his ship crashed against the rocks.”首先,让学生跟读两遍against这个生词,掌握基本读法,再通过两两讨论形式得出猜测结果。所选图片生动形象,学生很容易猜出against含有hit的含义。生词的处理和情节的介绍有机结合,并以板书形式呈现,为课堂口语表达搭建脚手架。
  2. 结合朗读,领悟文本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文学作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关注其文学特征,教会学生鉴赏和品读作品,关注语言背后的东西,欣赏创作手法。在第三段教学中,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段落中的两个问句“Where was I? Who was this tiny person?”,并提出:“Can you choose the functions of the two questions?”为降低难度,给出多个选项:
  (A)Make readers want to read the story.
  (B)Make readers feel Gullivers feeling.
  (C)Make the story vivid and interesting.
  教会学生推测写作意图,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还有助于进行思维训练。笔者认为,可以增添朗读环节,在朗读的节奏和语气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再找几位学生进行朗读竞赛,既可以增加教学趣味性,又可以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人物心情。
  (二)挖掘文化内涵,培养文化意识
  1. 激活背景知识,开阔文化视野
  在课堂导入时,授课教师在PPT首页展示了十本外国名著,让学生说书名,唤醒学生对一些外国名著的记忆。然后展示《格列佛游记》一书的封面,教授学生书的英文名和作者。笔者认为,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应局限于显性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应增加对作者创作背景,创作意图,价值观念的介绍,帮助学生从作者创造的角度阅读文本,理解文本。
  此外,授课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将一项作业布置为:Try to read the book of Gullivers Travels.笔者认为作业设计应具有有效性和趣味性,因此在教授此课时将作业设计为:Continue to write the story within 200 words and find out the following plot(情节) in the work Gullivers Travels.一方面,要求学生续写故事,以读促写,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带着好奇心去阅读原著的下文,开阔文化视野。
  2. 分析人物性格,塑造良好品格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程晓堂(2017)认为,文化品格应包括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授课教师通过人物性格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读后活动中让学生展开讨论:What do you think of Gulliver?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   S1: I think Gulliver was very great...
  S2: He was brave and calm...
  S3: I think Gulliver was very friendly, because when he found he was tied to the ground by the tiny men, he didnt hurt them.
  T: Wasnt Gulliver strong enough? He was so strong, but he didnt hurt the tiny men. In other words, Gulliver respect every life in the world. Do you think so? Shall we learn from him?
  授课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
  (三)优化问题设置,提升思维品质
  1. 利用插图,拓宽思维广度
  读前环节,授课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插图预测文本内容,同时板书呈现小说五要素。
  T: What will happen to him? He went to a strange place called Lilliput. Look at the picture. Please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Four students make up a group and tell me what happened to Gulliver. You can speak from the five elements: who, when, where, what and why.
  挖掘文中插图的价值,结合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拓宽思维广度。笔者认为,在学生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之后,应趁热打铁,整体默读故事文本,验证猜测的正确性,修正不合理的猜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还可以结合对文本标题的探讨,有效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
  2. 利用追问,挖掘思维深度
  基于文本,设计富含思辨元素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授课教师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以第四段问题为例:
  Why did Gulliver shout at them?
  Did they care about Gullivers shout?
  Why didnt they care?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iny men?
  这些问题立足文本,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和深入,具有启发性。授课教师通过在课堂上不断设问和追问,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透过现象看本质,思维的深度得到挖掘。
  (四)创设有效活动,提高学习能力
  1. 通过角色扮演,促进自主学习
  故事文本具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大量“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授课教师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活动设计。例如,给学生设定情境:If you are tiny men, what will you talk about?让学生想象和补白两个小人的对话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第五段的动作描写非常多,第一句“One of the tiny men began talking to Gulliver.”那这个小矮人究竟说了什么?格列佛的情绪和动作又有了什么变化?授课教师并未深入挖掘。笔者认为可以作为课外作业,进行角色分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研讨文本,进行创作。学生通过创造性补白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设计动作表情,对文本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从被动接收到主动探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开展小组活动,提高合作意识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授课教师在设计课文复述时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身水平进行分工,选择难易适中的部分加以练习,既增加了参与课堂的信心,也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此外,授课教师在探讨问题时,多次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启迪和帮助,从而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加口语操练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讨论前,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讨论中,应给予适时的监督和引导,鼓励每个成员都加入讨论中来,提高合作意识。
  三、 结语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丰富,相互包容;故事体裁文本同中有异,精彩纷呈。因此,核心素养观照下的故事文本阅读教学还有很大的探究空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深入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特征。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做到对文本的处理细腻得当,提高语言能力;对文化的解读全面到位,培养文化意识;对问题的设置巧妙深入,提升思维品质;对活动的设计合理有效,提高学习能力。此外,教师应积极开发故事文本阅读教学拓展课程,与课本教学形成互补,使学生熟练掌握该体裁文本的阅读策略,促进知识的迁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受益。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测评[J].中国考试,2017(5).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刘建.基于体裁特征的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6(12).
  [5]吕良环.英语案例教学论[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张宁飞,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通过抓住关键字、词、句、标点等,对《黄河颂》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从而品读意象特点、把握诗歌意脉、感受精神内涵、体会作者情感,悟诗情。并基于抒情方式和语言形式两个角度,对《黄河颂》和《天上的街市》进行比较阅读。在此基础上逆向思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创作方法。  关键词:意脉;抒情方式;语言形式;逆向  光未然先生的《黄河颂》为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五·四学制),这是初
摘要:以“浮力”为例,阐述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时,通过贴近生活“引”概念,温故知新“建”概念,实验探究“示”概念,理论推导“析”概念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认识物质世界,正确认识物理概念,提升物理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而逐渐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构建;物理观念;浮力  下面笔者结合实践过程中“浮力”的概念教学,阐释如何从生活实践中提炼有趣的物理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探究与理
摘 要:语文作为小学学习阶段的基础性科目,拥有坚实的语文基础和较高的语文涵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而阅读则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热情。本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学生而言,能够
摘要:高中地理学科对学生的要求从过去的表面记忆到深层理解,学会自主探究学习、解决问题,这符合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学科目标,但是,在笔者所支教的康巴藏区的康定中学教学方式单调、学生高考压力大。课堂效果不理想,因此,有必要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自主探究;康巴藏区教学  一、 引言  所谓自主探究学习,指的是教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下,出现了以智慧课堂为代表的全新课堂教学形式,智慧课堂以深度学习为基础,对学生智慧化地完成各学科基础知识技能学习,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具有一定积极效用。基于此,本文将从阐明深度学习与智慧课堂的基本内涵入手,着眼于深度学习下的智慧课堂构建意义,以高中通用技术中的“无电冰箱的制作”教学为例,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智慧课堂构建应用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深度学习;智慧课堂;
摘 要: 就学生学习古诗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学生道德层面存在的弊端,归纳古诗文教学中德育文化渗透的四个路径。即营造氛围,寻求心灵发育土壤;授人以渔,走进心灵塑造天地;学用结合,构建文本生活桥梁;构建场景,潜移默化培养性情。  关键词: 古诗文;德育;渗透  古诗文蕴含着深刻的道义和浓厚的情感成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资源和精神养料。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使用后,加大古诗文的比重,正如课标所说:“
摘要:少年队是祖国富强的原动力。没有少年的成长,就没有祖国的发展。作为少年队,他们还处于未成年阶段,思想和学习上还没有自控力,因此就需要辅导员对少年队进行辅导和指引,和少先队成为知心、谈心、交心的朋友。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更好地了解少先队的基本情况,才能对他们进行有效辅导,使少先队能够健康、茁壮成长。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使辅导员对少先队全面辅导,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少年队;
摘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珠心算时,是这样说的:“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珠心算也被誉为‘人类启智的新学科’。”珠心算是珠算的飞跃与升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珠心算不仅能够推动珠心算的发展,也是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革新,更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珠心算教学内容主要以计算为主,与
摘 要:初中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学生英语能力水平的重要内容,是较为综合的英语表达。本文根据2017~2019年苏州市中考书面表达的命题情况,总结常用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加强词句积累,为学生的写作提供规范的框架,最后从命题及写作教学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建议,为广大师生的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书面表达;英语写作;词句积累;译林牛津版  写作是语言知识的综合应用,是评价学生
摘要:数学的概念教学不能流于表面,而应该抓住概念的核心,加上数学教材编排的特点是螺旋上升式,因此很多数学概念会在不同的学段重复出现,故如何把握这些概念的“度”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  关键词:概念核心;解读;处理;完善  数学的概念教学不能流于表面,而应该抓住概念的核心,起始课时应当让学生明了概念的一般属性,而后续的学习则应当在起始课时的基础上,或是从抽象的角度,或是从概念核心的挖掘等方面进一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