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中立志见智的艺术佳作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6月,央视一套热播30集电视剧《最美的乡村》,在这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当口,让燕赵大地上刮起一股推崇扶贫工作的强劲暖风,并受到了全国观众的热捧。这部取材于河北承德,拍摄在紫塞大地上的电视剧,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扶贫乡镇干部、包村第一书记和返乡创业青年三个相对独立的人物为剧情主人公,通过他们生动演绎了农村扶贫立志、遇到挫折壮志、破解问题用智、解决矛盾斗智的精彩故事,进而激发、教育、引导、扶持贫困群众开启“志与智”的升华,从而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全剧尽显扶贫干部意志之坚,通篇闪耀扶贫工作智慧之光。这部作品,是郭靖宇和杨勇继《最美的青春》之后,创作的一部脱贫攻坚中立志见智的艺术佳作,再一次印证了承德主创团队的艺术智慧和深厚功底。
  立志见智中,《最美的乡村》诠释了举国扶贫战略,宛如普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教科书。
  《最美的乡村》以燕赵大地脱贫攻坚战线上党员干部的典型为创作原型,虽说演绎的是中国北方乡村脱贫攻坚的小故事,但诠释的是举国上下实施扶贫战略的大事件。“脱贫攻坚八措并举组合拳”和“脱贫攻坚党旗红”是贫困地区承德探索出的模式和做法,该剧将这些基层党组织在决战脱贫攻坚过程中落实党脱贫攻坚政策的做法,艺术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就像一本本精雕细琢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教科书,让人爱不释手,回味悠长。
  主创人员深谙扶贫政策的精准内涵,又抓住现实之中“人设差异”的人性特点,使这部主旋律正剧增添了很多喜剧色彩。剧情中一些由扶贫干部操盘的扶贫项目,可用举重若轻来评价。第一单元的主人公唐天石,被安排担任主抓扶贫的镇党委副书记后,凭其转业军人身份,将军人的意志和智慧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的实际行动。唐天石深知“兵”与“民”形成的反差是自己开展扶贫工作必须要迈过的坎。所以,唐天石用驻村的方式拉近村干部和村民的距离,进而打开贫困村民的心扉。尤其是唐天石信口拈来的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等扶贫政策宣传和解读,成为他在贫困村里化解一个又一个绕来绕去的小矛盾的制胜法宝。第二单元的主人公辛兰,为了响应包村扶贫的号召,暂时放弃心爱的电视台新闻主播的岗位,凭其在工作中练就的永不服输的性格,不仅抗住了初到村时村干部冷嘲热讽的打击,还立下了不完成扶贫任务绝不回台工作的志向。第三单元的主人公石全有,放弃在外地发达城市创业积累的资本和条件,毅然返乡加入农村脱贫攻坚主战场。石全有满怀改变贫困山村面貌的激情,却遇到了诸多不理解、不支持。最终石全有用新理念、新创意征服了村民,并汇聚起脱贫攻坚的合力。
  剧中设计的多个桥段被观众称道,在破解剧情冲突上有润物无声之妙。比如,唐天石到医院看望安满仓夫妇,巧遇正在装病的那文斌岳父,借机让老人说出了那文斌如何帮自己假办低保的详情。那文斌以权谋私的伎俩不攻自破。又如,金满堂听到孔权怂恿关文龙不择手段搞垮辛兰的对话,将其传遍全村,戏剧性地转变了村民对辛兰的态度。再如,石全有在回乡创业一筹莫展之时,看到奶奶做出来的大锅菜产生了灵感。于是,“体验式农庄”的创意油然而生。
  立志见智中,《最美的乡村》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唱响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创作导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创作的总要求。《最美的乡村》主创人员秉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创作理念,他们把紫塞大地上的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作为表现主体,尽显其创作灵感,演绎出精彩故事。剧中没有壞人的角色定位,即使是只求救济、不想付出的贫困懒汉,也有其人性向善一面的描写,进而通过这些人物情感的转变,使“志与智”深植于贫困群众的内心,在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下,让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汇入到滚滚脱贫攻坚的洪流中。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体现在人物关系的处理上。比如,唐天石与那文斌关系的处理堪称典范。唐天石揭露出那文斌在确认贫困户上以权谋私的错误,使那文斌被免掉了书记。为避免因工作加深个人恩怨,唐天石主动找那文斌谈心、交心,并建议那文斌牵头担起养蜂和创办合作社的大任,一次次的诚意逐渐感动了那文斌。而后那文斌带领村民发展起养蜂产业的行动,不仅让安满仓产生了“让贤”决心,还使那文斌重新赢回了组织和村民的信任,又在村主任的岗位上成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体现在配角人物的塑造上。有能力但犯过错误的那家沟村支部书记那文斌,复员返乡决心回报村民的上河峪村支部书记卢振兴,乡贤级的人物老支书邢铁山,工作肯干但不讲方法的三道河村支部书记关文龙,快人快语、经常多话的扶贫干部肖宇驰,倒在养马、育马路上的周教授,古川村的“官三代”冀瑞丰等, 个个人物有血有肉、有喜有怒、生动鲜活,汇聚成新时代下,有新担当新作为的农村脱贫攻坚战中的群星谱。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体现在扶贫产业的展现上。第一单元的养蜂合作社、手工刺绣,第二单元的食用菌栽培,第三单元的体验式农家游。将现实中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产业项目搬上荧屏,既昭示着扶贫工作为农村留下了巩固脱贫成果的产业项目,也再现了将晒太阳、拉家常、玩小牌的村民变成了有一技之长的农村脱贫产业主力军,实现“智志双扶”的嬗变过程。
  立志见智中,《最美的乡村》创新了戏剧叙事结构,为打破传统艺术固化模式开辟了新路。
  在宣传报道中,有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的连续报道,也有围绕同一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做多次的系列报道。《最美的乡村》在戏剧叙事结构上打破了一个主线故事讲到底的结构,大胆地借鉴了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的表现手法。以脱贫攻坚为主线,编创了不同主角、不同内容的三个故事。无论是故事内容、演员选配还是拍摄场景,各有不同、独具特色。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以时间纵向为轴,前后衔接,类似于宣传报道中的连续报道。第二单元与第三单元以时间横向为轴,讲述已经发生过的故事,类似于宣传报道中的系列报道。
  全剧虽是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但也有其内在关联。主创人员在第二单元中巧妙地利用了紫塞电视台的元素。先是由主持人辛兰在《紫塞儿女》节目中,与唐天石、卢振兴交流上河峪村的脱贫经验,引出辛兰即将离开主持十三年的栏目,奔赴扶贫一线。由此,转换身份变成了包村第一书记。后是由获得“优秀第一书记”的辛兰,在完成两年扶贫任务后,回台主持新开办的节目《最美的乡村》,第一期节目的嘉宾,是潮水县金山岭镇古川村的村主任石全有,他讲述了两年中创业扶贫的故事。由此,成为第三单元的主人公。故事尽管独立,但从辛兰主持的节目中,让观众找到了连接线。其效果是让观众明白了这是发生在同一地域——紫塞大地上的脱贫攻坚精彩故事。
  剧中叙事结构的创新,虽有违常理又追求常理的创作,恰恰为打破传统艺术固化模式开辟了新路。剧中人物多而不乱,故事独而不散,前后衔接自然连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杨正义,承德广播电视台总编辑,高级编辑,第六届全国广播影视百优理论人才,第十届河北省“十佳影视艺术工作者”,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编辑:尉迟克冰
其他文献
伍立军,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北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委会副主任,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员,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河北画院国画院研究员,石家庄市画院研究员。出版《装饰图案》《伍立軍画集》。代表作《知秋》《金色满园》《春风十里不染尘》《荷塘清韵》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展览。
衣着光鲜、工作体面、收入不菲、业绩卓越,这些都是人们心目中白领的光辉形象。可伴随着“职业病”一词的出现和许多社会精英的离世,人们开始发现“光环”背后的巨大阴影。在美国,每三个工人中就有一个由于压力而生病;在英国,工作压力过大的代价达到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  在中国,职场人士的压力状况又如何呢?《职业》杂志、中青在线、智联招聘联合进行了“职场压力调查”。调查显示,有42%的被调查者觉得压力较大,觉
强大的虚构产生真实。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如果沒有虚构,我们将很难意识到能够让生活得以维持的自由的重要性。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第一个飞翔故事  “在情绪之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也布满了寓意和象征。”1999年,来自法国的哲学家让-弗郎索瓦·何维勒在他的《沉重与轻逸的变奏》一书中写道,“生活象征沉重,一种下沉的、匮乏的、痛苦的和非自由的力量,一种人性的死亡性枯竭,就像进
当人才被称为人力资本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自己所握有人才的价值必须不断重新评估。而薪酬报告以其及时、专业、具有代表性等特点,成为了企业薪酬决策的重要工具。  目前市场上陆续推出了多种薪酬报告,让企业眼花缭乱。《职业》特邀四家知名薪酬报告发布机构,就薪酬报告的选择和使用进行了解读。    华信惠悦:整体奖酬调研    【品牌】  华信惠悦咨询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秉承以客户为导
林深径幽,天地寥廓,飞鸟掠过树梢,啾啾细鸣,回绕林间。林间的花,红的,蓝的,淡紫的,朵儿不大,都在竞相绽放,野芳馥郁,引来漫天的蝴蝶,翩翩起舞。水杉桦树比杨树要高大得多,它们亭亭而立,枝繁叶茂,相簇相拥,铺陈着一种庄严的仪仗。  冥冥之中,仿佛有一种力量在轻轻召唤。悄悄地,走近它,心中的企盼太重,一路的守望太轻,每向前一步,都承载太多的惊喜。带着一份虔诚,提步,流连,仰首,凝眸。黄海森林公园,这片
雄安,一座未来之城的名字,取自“雄县、安新县”各一个字。雄韬伟略,长治久安。既尊重历史,又寓意祥和。  翻看关于雄安历史文化的书籍,两种鲜明的美学感觉同时闯入我的脑海:一曰壮,二曰柔。或者,一曰雄,二曰安。  《美学概论》里用“崇高”与“优美”两词来表述这两种美,其实,还可以有很多词来形容:雄壮,悲壮,大气,苍凉;柔美,静雅,安适,怡然……  雄安文化的源头是燕文化。燕筑易水长城以御外敌,荆轲慷慨
目的与意义:棉子糖半乳糖苷系列寡糖(RFO)的水解对于西瓜果实中糖的积累至关重要,然而大众对于α-半乳糖苷酶在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知之甚少。之前并没有关于高糖西瓜和低糖西瓜中糖积累及酶活性进行过系统的报道。研究了高糖西瓜和低糖西瓜两个亚种中果实糖代谢机制的差异,及2种西瓜中心果肉和中果皮的糖代谢相关酶的动态特征,包括转化酶,α-半乳糖苷酶,SuSy(蔗糖合成酶)和SPS(蔗糖磷酸合酶)。  材
焦自高,男,1963年9月生,山东省日照市人。1987年10月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同年分配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工作,现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2008年任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山东潍坊综合试验站站长。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西瓜、甜瓜育种及设施蔬菜栽培技术研究,先后取得科研成果10项(其中国家级成果1项,省级6项)。参与制定了“绿色食品大拱棚西瓜生产技术规程”
谈起“风水”,人们难免会想到那些身着长袍、手持罗盘的风水大师们,他们凭借着掐指神算便能为人们消灾解难、招财开运。过去只在电影中方能一睹的玄妙风水学,不仅被如今的许多商家富豪用来祈福转运,而且在建筑学科中也被广泛运用起来。就连我们一周五日必处的职场环境,也不可幸免地被“风水”染指。    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这“准备”二字,并非说说而已。职场福地其实无处不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对西瓜顶插接法、断根嫁接法、单子叶靠接法等3种不同嫁接方法嫁接苗田间生长情况和生产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顶插接法嫁接西瓜产量高,长势较好,应作为主要推广的嫁接方法:单子叶靠接法植株长势旺,成活率高,抗逆性强;断根嫁接法嫁接苗在前期低温阴雨等不利条件下,表现为长势明显偏弱,易发生凋萎、僵苗等生长不正常情况,成活率低,生长速度偏慢,不宜采用。  关键词:西瓜;嫁接;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