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课例设计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a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改革理念出发,运用任务教学法学习蛋白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关键词:蛋白质;教学案例;任务教学
  一、课例确定
  课例名称:蛋白质。教学时间:2课时。
  二、课例背景分析
  1.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面向医药卫生行业,从事药品调剂、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品营销及药品使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有机化学课程目标。有机化学是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学专业所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3.本课例在有机化学课程中的功能定位。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蛋白质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也是后续专业课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4.学生能力基础分析。本课例的教学对象是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本着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必需、够用”原则,对蛋白质的结构只做一般性介绍,突出蛋白质在临床中的应用。
  三、学习目标设定
  1.认知目标。熟悉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掌握蛋白质的性质,了解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交流讨论的意识和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感受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时间资源。教学课时共2学时,可以满足教学内容需要,相关准备在课余时间完成。
  2.材料资源。督促学生针对事先教师设计好的问题,预习书本关于蛋白质相关知识部分,将学生分组并选定一名代表作为上课时的发言人。
  3.设备资源。化学实训中心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和相关试剂。
  4.信息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学生上网查找关于蛋白质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实施
  1.复习提问(5分钟)。教师活动:PPT展示题目——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性质,请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活动:回忆知识,进入状态。设计意图:温故知新,为新课打下伏笔。
  2.导入新课(3分钟)。教师活动:PPT展示图片——“三聚氰胺”与问题奶粉、鸡蛋,并提问:三聚氰胺是蛋白质吗?它对人体有什么伤害?什么是蛋白质?怎么鉴别蛋白质?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进入状态。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
  3.讲授新课(20分钟)。教师活动:讲授蛋白质的组成、性质、应用。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记录。设计意图:学习蛋白质理论内容,为实验验证做准备。
  4.分组实验(20分钟)。教师活动:明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实验,包括颜色反应(茚三酮反应、黄蛋白反应、缩二脲反应)、蛋白质的盐析、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两性性质。学生活动:规范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设计意图:真实情境、理实一体化教学,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5.小组讨论(22分钟)。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医院为什么用紫外线灯消毒?防疫部门一般怎样保存疫苗、酶制剂?为什么可以用煮沸的方法消毒医疗器械?鉴别蛋白质有几种办法?学生活动:组内讨论,得出结论。设计意图:做中学,培养合作精神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6.师生共评(15分钟)。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并总结。学生活动:组内代表回答问题,得出结论。设计意图:对比评价中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7.任务拓展(10分钟)。教师活动:学习效果检测并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夏天沾有汗渍的衣服为什么不宜用热水洗?如何证明一块布料是真丝还是蚕丝?如果误服重金属盐应如何解毒?學生活动:完成检测,记录课后任务。设计意图:强化学习技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
  第一,从课堂气氛上来看,小组实验、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高涨,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第二,理论知识学习后,通过自主实验探究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第三,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有所差异,导致有些能力差的学生过分依赖学习能力突出的同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改进。
其他文献
[摘 要] “双向互渗”的教学管理模式,将课内与课外、评教与评学结合起来,在整个 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保留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增强教学管理 的亲和力,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我提高、自我 完善,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双向互渗”;教学管理模式;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摘 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心理学应用越来越流行,它可以以人的心理感受为目标实现更好的艺术效果,因为室内环境中的色彩、光影、材质等会在某种程度上对人们的情感和心境产生影响。本文就以设计心理学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为切入点,对色彩、光影和材质在室内设计中造成的心理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环境艺术设计;色彩;光影;材质   随着环境艺术设计的日益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个性化设计
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和方式正发生巨大变化,企业的品牌传播,已经逐渐从原有的单向宣传,演变为和受众互动的双向传播,营销也正由传统型营销推介方式转变为全媒体信息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微信微博、社区论坛、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的运用,在企业品牌传播中越发重要。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自媒体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广,国外学者对传播理论研究较早,国内学者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对这
萨格勒布动画电影学派,代表了现代主义和作者电影的发展趋向,并在东欧环境和西方阵营语境中以迥异的面貌呈现。然而,这一"学派"的艺术家从未分享同一风格;他们是一个个鲜明的
船舶大型化是当前海洋运输的发展趋势,所以提升大吨位沉船整体打捞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沉船能够被高效快速的打捞,沉船姿态探测与损伤观测是制定打捞方案的重要
摘要:美国教育博士(Ed.D.)学位与教育哲学博士(Ph.D.)学位之争由来已久。这既有复杂的历史原因,也与美国高等教育多样性、不同利益诉求、对学位教育质量关切等因素有关。从历史角度分析两种学位之争的缘起、演变及成因,并探讨其对发展我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启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国;教育博士;教育哲学博士;争论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