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淑萍:山城儿童的守护神

来源 :新长征·党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nan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4年,乔淑萍从白求恩医科大学儿科专业毕业后,来到通化市人民医院,成为一名儿科医生。通过多年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乔淑萍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各种疑难急危重症的诊疗都有独到的见解,成功救治了许多患儿。她曾荣获白求恩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授予吉林省十佳女职工标兵、吉林省巾帼建功标兵、“人民的好医生”、“患者利益高于一切的好医生、好党员”等荣誉称号。乔淑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她说:“走进病房,面对患儿和家长,一种职业的神圣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我愿为儿科事业、为儿童健康、为千家万户的幸福欢乐,奉献一生。”
  山城儿童的守护神
  一天夜里,乔淑萍接到电话,刚出生11天的患儿小岩松病情严重,命悬一线。乔淑萍立刻下楼,来不及等出租车,便急匆匆地向医院飞奔。小岩松出生时不足2公斤,身体十分虚弱,一出生便感染肺炎,引发视网膜出血。小岩松是他妈妈怀孕的第7胎,之前的6个孩子都因早产而夭折。当时,小岩松的父母已经准备放弃治疗,乔淑萍却坚持抢救。她一边劝说小岩松的父母要挺住,一边指挥医护人员急救。那一夜,乔淑萍一直忙到凌晨1点多,小岩松的呼吸才平稳下来。当她刚刚回到家里休息时,电话再次响起。同事说,小岩松的呼吸心跳再次出现异常。乔淑萍迅速赶回医院,进行了一天一夜的抢救,小岩松转危为安。当时,小岩松的爸爸从兜里掏出50元钱,哽咽着请求乔淑萍收下。看到小岩松的爸爸穿着破旧的衣衫和满是泥土的胶皮靴子,乔淑萍十分心疼。她知道,自己的拒绝一定会伤了他的心。于是,乔淑萍收下了50元钱,马上交到医院财会处,为小岩松续作住院费。
  还有一次,一个7岁的小女孩玲玲被送到医院,当时玲玲不停地抽搐,已经瞳孔散大,奄奄一息。玲玲家住柳河县农村,父母离异,与年长几岁的哥哥相依为命。乔淑萍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当时无人交住院费,乔淑萍便以个人名义担保,立刻进行抢救。医生们奋战四天四夜,玲玲才从昏迷中醒来。在那四天四夜里,医护人员们轮流守护在小玲玲的病床前。看到玲玲衣服破旧,乔淑萍便从家里拿来一些衣物给小玲玲换上,还亲手缝制了尿布给她用。玲玲出院时,她父亲拿出借来的100元钱补缴住院费,乔淑萍和同事商量后,决定为他们担保,只收了50元,剩下的留作回家的路费,还送了他们一些药品。
  乔淑萍曾收治过一个12岁女孩,送来时已经处于深度昏迷状态,之前被另一家医院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乔淑萍对女孩进行检查后,判断是酮症酸中毒,马上检测血糖、尿糖等生理指标。化验报告证实,乔淑萍诊断正确,立刻进行救治。女孩康复出院时,她的父母拉着乔淑萍的手,连连道谢。
  乔淑萍救治过数不清的患儿,她的办公室却从不挂锦旗。她说:“把锦旗挂在墙上,会给其他患儿家长造成误导,制作一面锦旗要好几百块钱。”有的孩子康复后,孩子家长为了感谢乔淑萍,就去给她送红包,乔淑萍从不接受。在她看来,收红包不仅有悖于医德,更有悖于自己的良知。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乔淑萍是一个廉洁的好医生。乔淑萍说:“走在街上,常常遇到我不熟悉的家长拉着孩子指着我说,这就是救过你命的阿姨。那一刻,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笑对生命中的每一天
  乔淑萍的人生充满坎坷,少年时受风湿病痛折磨,大学时得肺结核,26岁车祸导致颅骨骨折,婚后被正在抢救的患儿踢中腹部导致意外流产,31岁儿子早产患有脑瘫,中年得癌……她却始终坚强面对。养育一个脑瘫孩子十分不易,乔淑萍倾尽心血。正常孩子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对自己的儿子来说,可能需要很久才能學会,但乔淑萍从不放弃。深沉的母爱使儿子拥有自信和坚强的性格,勇敢地直面人生苦难。经过乔淑萍和爱人的不懈努力,儿子不仅顽强地站起来了,还像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快乐地长大。乔淑萍说:“既然儿子选择了我,我就有责任让他坚强并快乐地度过一生。”
  2002年7月,突如其来一个噩耗,42岁的乔淑萍患上子宫内膜癌,已经中晚期。当她独自取回化验单后,强装镇定,继续查房工作。晚上回到家中,乔淑萍再也无法控制自己,哭了整整一夜。乔淑萍说,去北京治疗前,她没敢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当时已经70岁高龄、多病缠身的妈妈,也不能让儿子知道。临走那天,她紧紧抱着儿子,舍不得松开。转身离开的一瞬间,眼泪夺眶而出,不敢回头。乔淑萍接受了大面积扫荡式手术,术后进行6个月的化疗和5星期的放疗。难受、恶心、呕吐、全身疼痛无力等许多不良反应让她痛苦不已。在丈夫的不断鼓励和精心照料下,乔淑萍顽强地坚持了下来。她乐观地说:“哭着活是一天,笑着活也是一天,我要笑着活好每一天。”为了能早日康复,乔淑萍每天硬撑着去散步、练毛笔、读医学专著。7个月后,最后一次治疗结束时,乔淑萍兴奋地说:“我赢了!”医院嘱咐乔淑萍,至少半年以后才能工作,必须好好休息。乔淑萍却仅仅在家休息了一个月,便回去上班了。乔淑萍说:“我爱我的每一个患者,我一定要顽强地活下去,苦难阻挡不了我做一名好医生!”
  乔淑萍曾写下一篇散文《感谢生活》:“感谢生活,让我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患者,让我收获了做医生的快乐;感谢病魔,让我变得坚韧、坚强;感谢儿子,让我体会到天下所有母亲的情怀;感谢所有的人,是你们给了我亲情、友情和爱……”
其他文献
2019年1月30日,全国先进工作者、最美基层干部、全国模范法官、吉林省农安县人民法院哈拉海人民法庭庭长翟树全,因突发疾病在家中去世,年仅58岁。  消息传到北京,最高人民法院发出唁电:翟树全同志长期坚守在条件艰苦的农村法庭,模范履行人民法官职责,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以扎实的业务素质、优良的工作作風,审理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有力地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赢得了党和人民的高
期刊
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基地位于长春市绿园区西部,这里土地肥沃、生机勃勃,周春莲创立的吉林省春莲集团就坐落在这里。  她对记者说:“我希望农村的兄弟姐妹们看到我的创业故事后能明白,掌握科学技术对咱农民很重要。”记者观察到,周春莲的言谈举止之间有着一股永不服输、永不言败的劲头。  第一桶金靠自学  20岁那年,因为生活困难,周春莲带着弟弟从山东老家闯关东来到长春。尽管生活拮据,天生爱琢磨农业技术的周春莲还是
期刊
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9699号。吉林省酒文化博物馆贵宾室。  记者如约而至。宁凤莲站在门口迎接。他中等个头,挺拔身材,鼻子上架了一幅金丝框的眼镜,让人感受到一种文人的自信和儒雅。  在企业展厅里,宁凤莲一边走一边讲解,如数家珍。渐渐的,在我脑海里,白山方大的发展脉络越来越清晰 ,“东北酒王”成功的密码也呼之欲出。  1990年金秋时节,宁凤莲临危受命,走上白山糖酒站总经理的岗位。当时正值计划经济向
期刊
在省文联曹保明的办公室里,记者终于见到了微信里的“故事把头”曹保明。前后约了三次,曹保明总是在外地调研。1949年出生,和新中国共同成长的曹保明今年已经72岁了,但依然精神矍铄、声如洪钟。曹保明一见到记者就说:“这时间约得正好,我下午还要赶去延边参加一个研究会。”  东北大地上写满了故事,而曹保明就是那个发掘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领军人物。他常说:“东北是一块时时在感动着人,人一旦被它感动就忍
期刊
走进汪清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车辆管理所可以看到,在“导办员”的工作岗位上,有一名警察始终忙碌着。他站在导办咨询台前,热情地引导着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他叫崔光日,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车辆管理中队指导员。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一级英模、党的十九大代表。沉甸甸的奖章,印刻着他从警的岁月。  “只求对得起警服和警徽”  他曾是看守民警。年复一年看守着重刑在押人员,无一疏漏。  他曾
期刊
他说:“回想走过的路,我很感慨,只要勤奋努力,‘门外汉’照样可以成专家。”  为了事业,他豁出了命。他把自己关进实验室,把家搬进实验室,被称为“工作狂”的他,蹲在实验室里几天几夜,甚至一两个月不回家。  他就是冷春生,1997年毕业于吉林化工学院精细化工专业,专业不对口的他边实践边学习,3个月就熟练操作高效液相设备,6个月就学完了专业性极强的分子生物学,并成长为吉林省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基因重
期刊
2003年起,韩丽担任吉林省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党支部书记。现在的朝阳村,是2003年按照合村并镇政策要求,由朝鲜族聚居的原朝阳村和汉族聚居的路河村合建而成,建村时全村有一半是朝鲜族。18年来,在韩丽的带领下,往日道路崎岖、房屋破旧的特困村早已变成闻名遐迩的新农村明星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村、国家级文明村。朝阳村道路平整、环境整洁、产业兴旺、生活富裕。18年来,韩丽每天俯身在田
期刊
1992年2月,通过电视观看第16届冬奥会的亿万中国人记住了一个名字:叶乔波。是她,结束了中国冰雪运动无缘冬奥会奖牌的历史;是她,燃起了中国冬奥军团冲击金牌的希望。当时由于种种原因,叶乔波以0.02秒之差,与金牌失之交臂,夺得银牌。1994年,叶乔波再次为国拼搏。在第17届冬奥会上,她带伤夺得铜牌。叶乔波正是带着这块奖牌,坐着轮椅离开赛场的。这悲壮的一幕,震撼了整个赛场,定格在了许多人的记忆中。在
期刊
“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35年前,著名诗人贺敬之来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感慨万千,写下这样的诗句。  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有一座县城,名字叫汪清。记者从汪清县城出发,经过一段便道进入汪复线,一路颠簸后,来到了童长荣烈士陵园。蓝天绿树映照下,童长荣烈士陵园肃穆庄严。如今,素有“延边井冈山”之称的汪清已经形成了“汪清至东满特委密营”等4条红色旅游线路,童长荣烈士陵园、复兴地区侵华日军罪证馆、汪清
期刊
“我即将出征去武汉,用我的学识和能力去帮助那里的病人,我感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日记本中写下这句话的正是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重症管理科护士长高岚。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她,从小就受到白求恩精神的教育和感召。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武汉封城,高岚主动请缨,驰援武汉,成为吉林大学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重返战场的“老兵”  2020年春节,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