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春燮:为烈士树碑的人

来源 :新长征·党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h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35年前,著名诗人贺敬之来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感慨万千,写下这样的诗句。
  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有一座县城,名字叫汪清。记者从汪清县城出发,经过一段便道进入汪复线,一路颠簸后,来到了童长荣烈士陵园。蓝天绿树映照下,童长荣烈士陵园肃穆庄严。如今,素有“延边井冈山”之称的汪清已经形成了“汪清至东满特委密营”等4条红色旅游线路,童长荣烈士陵园、复兴地区侵华日军罪证馆、汪清百年革命历史纪念馆等“一园五馆一居一迹地”更是这里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说起这些,当地人总会首先想起金春燮,并为这位退伍不褪色、退休不退岗的老人点赞!
  魂牵梦绕,只为给烈士树碑立传
  2005年,金春燮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退休后,担任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他发现,很多孩子不了解历史。“英烈就在我们身边,很多孩子却不知道。”金春燮说。这其中,有被敌人残忍杀害的中共汪清县委书记金相和、以自杀表达和平意愿并给游击队留下大量子弹的日本共产党员伊田助男……而孩子们的一问三不知,像一把刀扎在他的心上。“有一次我参加党校举办的活动,在下乡的时候,看到几个石头围成的小土包,大概有半米那么高,那就是童长荣烈士的墓,周围用几块鹅卵石围着。”说是墓,其实就是衣冠冢。“我当时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他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啊,年仅27岁就把热血洒在了汪清这片土地上,这样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我们再不为他树碑立传,就真的要被历史遗忘了。于是,就想到要为他立个碑。”从此,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当时已年过半百的金春燮开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树碑立传”之路。从那时起,金春燮就下定决心,为牺牲在当地的抗日烈士修建墓碑,“不能让历史在我们这代断档”。
  当时,汪清县还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政资金紧缺,基础条件落后。金春燮就一个个单位、一家家企业去筹钱。每筹来一笔资金,金春燮都鞠躬说:“我替牺牲在汪清的烈士们谢谢您。”
  为节省开支,从设计到施工,金春燮亲自上阵,几百公里外的采石场跑了不下百趟,卡车、拖拉机……什么工程车都坐过,甚至蜷在铲车斗里上山。密林草丛中,虫咬蜂蜇是常事,即使感染丙型肝炎暴瘦二十多斤,他也咬牙坚持未耽误一天工期。每当有人说他“痴傻不要命”,金春燮就说:“和27岁英勇就义的童长荣比,这点付出算得了什么?”
  碑立起来了,可在撰写碑文的过程中,金春燮却费尽了心血。一篇一二百字的碑文,需要精准地概括抗战英烈的一生,还要用朝汉两种文字。这期间付出的艰辛是巨大的,需要了解抗战英雄的生平和功绩,得到经得起考验的资料。为此,金春燮穿深山、过密林,走访抗日老战士,来到抗战英烈的故乡、工作过的省市进行走访、收集资料,认真调查、考证,形成文字资料。经过金春燮和同事们的调查论证,共搜集到汪清县177处抗战遗址,汪清县境内发生过105次战斗,603名抗日将士为国捐躯。
  传承接力,让红色种子生根发芽
  为了能让后辈了解这段历史,除了为抗战英烈树碑立传,金春燮还为传承红色基因奔忙着。
  2017年是童长荣诞辰110周年。为了纪念和让更多的人了解记住童长荣,当年12月8日,金春燮联系邮政部门,发行了童长荣纪念邮票,在烈士曾经战斗、生活过的7个省市和延边大学同时首发,“发行的过程中,审批和在8地同时搞首发是非常难的,光邮戳就刻了8个”。在首发式的那天,金春燮自掏腰包,购买了1万余元的纪念邮票送人,只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童长荣。
  2018年,经过他的沟通协调,“全国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在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建成。在该根据地遗址内的中共东满特委所在地遗址——梨树沟,金春燮还组织修建了“东满抗战历史长廊”,从1928年至1945年,以年为单位,在18块自然石上刻了当年发生的大事记,成为青少年进行党史国史教育的红色地标。
  十几年过去,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金春燮的团队。从最初只有关工委的几位老同志,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老中青几代人,既有教师、公务员,也有民营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人士的志愿者团队。
  “小英雄金锦女被敌人严刑拷打,坚贞不屈,牺牲时才12岁……”在汪清县非公党建指导服务中心,郎连福讲述着汪清革命史。曾经还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铁艺公司老板的他,在金春燮的带动下,已成为志愿宣讲团队的一员。
  郎连福还和团队一起负责画本绘制。现在他们已经完成了4本连环画册。《民族英雄童长荣》首发单次印刷量达1万多册,全部无偿捐献给社会。“下一本我们要画爱国将领王德林,脚本都写好了。”他指着厚厚的资料说。
  “跟着金大哥,越干越有劲!”郎连福说,“从未想到人这一辈子还可以这么过。”
  在汪清县嘎呀河畔,童长荣红军小学的校园里传来嘹亮的《红军小学之歌》。校长张德志表示,学校原名汪清县第四小學校,金春燮的红色故事就从这里开始讲起。
  十多年来,金春燮到各地主讲近百场爱国主义教育课,策划举办21次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展。有时肝病发作,金春燮还在忍痛坚持,他说:“我年龄不小了,有紧迫感,希望有生之年能做更多的事,培养出一大批红色基因的传播者。”
  受到金春燮开展红色教育的启发,2010年,学校成立了汪清县第一支“童长荣英雄中队”,“番号”延续至今成为光荣传统。2017年,经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吉林汪清童长荣红军小学”。
  走进校园,随处可见红色文化展板和长廊,在每个班级的红色图书角上,有丰富多样的红色教育读本。学校德育主任梁艳介绍,对表现优秀的班级授予英烈中队称号,为了穿上小红军服,同学们人人争当优秀标兵“红军小战士”。每周四中午,学校还通过“红色旗帜”红领巾广播站,播报学生们根据革命历史自编自导的红色故事。
  随着一座座烈士纪念碑、一个个红色抗日遗址落成,汪清正在成为吉林省乃至全国的红色地标。目前,全县42所中小学成立了英烈中队(班),组织开展“重走抗战路、弘扬民族魂”活动。
  如今,金春燮已经立了109座烈士纪念碑。“在我心中,每一座纪念碑,都是有生命、有灵魂的。每一座墓碑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立起一块墓碑都会触动我的心灵,它向我们传递着英烈们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纪念碑立起来了,抗战精神也立了起来。”金春燮说,竖立第一座碑时,只为了让革命英烈的故事在现今社会留下痕迹。如今组织上给了“时代楷模”“全国离退休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今后,在继续竖碑的基础上,金春燮将带领汪清县关工委在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上尽一份力,将革命烈士的精神传播到全国各个角落,让小汪清抗日革命根据地等汪清红色资源成为全州乃至全省的一张红色名片。
其他文献
伊通河,长春的母亲河,她宛如一条银色玉带贯穿城市南北。1801年,张氏沿伊通河来到长春北郊建屯,起名“上台子”。黄永洲便生长于此。出生于战乱年代的他,在新中国成立后从上台子农业生产互助组组长一步步成长为公社干部,再回到家乡担任党组织书记,带领全村人民从百废待兴中浴火重生,最终成为上世纪90年代享誉全国的党员典型、劳动模范,并出席了党的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行走在伊通河畔,穿梭于楼宇、商圈,难寻村
期刊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2017年1月8日,著名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因病逝世,年仅58岁。黄大年感人的事迹,已是家喻户晓,为人称颂。记者曾有幸参与宣传报道黄大年的采访活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记者来说,这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和灵魂的重塑。斯人已逝,但黄大年的精神,润物无声,始终激励着后人。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这是黄大年24岁大学毕业时写给同学的一句话。26年后,黄大年成为航
期刊
2019年1月30日,全国先进工作者、最美基层干部、全国模范法官、吉林省农安县人民法院哈拉海人民法庭庭长翟树全,因突发疾病在家中去世,年仅58岁。  消息传到北京,最高人民法院发出唁电:翟树全同志长期坚守在条件艰苦的农村法庭,模范履行人民法官职责,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以扎实的业务素质、优良的工作作風,审理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有力地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赢得了党和人民的高
期刊
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基地位于长春市绿园区西部,这里土地肥沃、生机勃勃,周春莲创立的吉林省春莲集团就坐落在这里。  她对记者说:“我希望农村的兄弟姐妹们看到我的创业故事后能明白,掌握科学技术对咱农民很重要。”记者观察到,周春莲的言谈举止之间有着一股永不服输、永不言败的劲头。  第一桶金靠自学  20岁那年,因为生活困难,周春莲带着弟弟从山东老家闯关东来到长春。尽管生活拮据,天生爱琢磨农业技术的周春莲还是
期刊
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9699号。吉林省酒文化博物馆贵宾室。  记者如约而至。宁凤莲站在门口迎接。他中等个头,挺拔身材,鼻子上架了一幅金丝框的眼镜,让人感受到一种文人的自信和儒雅。  在企业展厅里,宁凤莲一边走一边讲解,如数家珍。渐渐的,在我脑海里,白山方大的发展脉络越来越清晰 ,“东北酒王”成功的密码也呼之欲出。  1990年金秋时节,宁凤莲临危受命,走上白山糖酒站总经理的岗位。当时正值计划经济向
期刊
在省文联曹保明的办公室里,记者终于见到了微信里的“故事把头”曹保明。前后约了三次,曹保明总是在外地调研。1949年出生,和新中国共同成长的曹保明今年已经72岁了,但依然精神矍铄、声如洪钟。曹保明一见到记者就说:“这时间约得正好,我下午还要赶去延边参加一个研究会。”  东北大地上写满了故事,而曹保明就是那个发掘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领军人物。他常说:“东北是一块时时在感动着人,人一旦被它感动就忍
期刊
走进汪清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车辆管理所可以看到,在“导办员”的工作岗位上,有一名警察始终忙碌着。他站在导办咨询台前,热情地引导着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他叫崔光日,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车辆管理中队指导员。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一级英模、党的十九大代表。沉甸甸的奖章,印刻着他从警的岁月。  “只求对得起警服和警徽”  他曾是看守民警。年复一年看守着重刑在押人员,无一疏漏。  他曾
期刊
他说:“回想走过的路,我很感慨,只要勤奋努力,‘门外汉’照样可以成专家。”  为了事业,他豁出了命。他把自己关进实验室,把家搬进实验室,被称为“工作狂”的他,蹲在实验室里几天几夜,甚至一两个月不回家。  他就是冷春生,1997年毕业于吉林化工学院精细化工专业,专业不对口的他边实践边学习,3个月就熟练操作高效液相设备,6个月就学完了专业性极强的分子生物学,并成长为吉林省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基因重
期刊
2003年起,韩丽担任吉林省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党支部书记。现在的朝阳村,是2003年按照合村并镇政策要求,由朝鲜族聚居的原朝阳村和汉族聚居的路河村合建而成,建村时全村有一半是朝鲜族。18年来,在韩丽的带领下,往日道路崎岖、房屋破旧的特困村早已变成闻名遐迩的新农村明星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村、国家级文明村。朝阳村道路平整、环境整洁、产业兴旺、生活富裕。18年来,韩丽每天俯身在田
期刊
1992年2月,通过电视观看第16届冬奥会的亿万中国人记住了一个名字:叶乔波。是她,结束了中国冰雪运动无缘冬奥会奖牌的历史;是她,燃起了中国冬奥军团冲击金牌的希望。当时由于种种原因,叶乔波以0.02秒之差,与金牌失之交臂,夺得银牌。1994年,叶乔波再次为国拼搏。在第17届冬奥会上,她带伤夺得铜牌。叶乔波正是带着这块奖牌,坐着轮椅离开赛场的。这悲壮的一幕,震撼了整个赛场,定格在了许多人的记忆中。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