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校医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zway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医用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分析了微课在课程中应用的优势,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关键词:医用有机化学;微课;实践
  一、 医用有机化学课程的现状
  医用有机化学主要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是医学类高等院校的重要基础学科。该课程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有机化学反应千变万化并对化合物的结构、特别是空间立体结构的依赖性很强,并且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更关注课程在医学方面的运用,教师在这方面的重视度也不够,因此大部分学生感到难于理解和接受。
  目前,我校医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大多还是强调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按部就班对内容进行讲解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习惯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方式,大部分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也导致了老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疲惫不堪,有同学甚至认为该课程与临床脱节,用处不大。此外,医用有机化学作为基础学科,课时也很有限,很多医学相关知识甚至有些章节因时间关系均不能深入讲解。
  二、 微课的特点与现状
  微课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或学习需要,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采用多种媒体形式来呈现教学或学习内容,它是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微课已大量成功应用于中小学和幼儿教育中,一般通过有趣的情景引入及生动的讲解把一些知识点进行讲解,目前收效良好。但是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微课的普及应用仍属于初级阶段,并且也形式比较单一,多为理论讲授型和实践演示型。这个主要是由于大学的理论课程的特点及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决定的,如有机化学课程内容的纷繁复杂,涵盖知识面广,各种类型的反应极易混淆,通过微课讲授恐怕难以完全展现所有的内容,并且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他们更注重的是与未来就业相关的实用性技能,普通的微课设计恐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势必会造成学生课后不能及时并主动观看微课。目前,微课作为各高等院校课程资源建设的重点正被广泛推行,因此,如何突破高校微课应用的瓶颈,寻找一条属于高校微课教学改革的途径势在必行。
  三、 微课与高校医用有机化学教学结合的意义
  为了解决高校医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困境,我们利用微课的特点,将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加深化学和医学上的联系。
  1. 利用微课教学内容短小精悍、内容多样、组织形式灵活的特点,其主题可以是介绍相关化学史、化学家的事迹,讲解一个知识点如一些较难理解的反应机理等,或者是传授一个技能点如一些化合物在临床上的应用等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特点来随时点击这些知识点进行学习,以此解决不同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问题。
  2. 微课教学目标明确,突出每个章节中的重难点、疑点内容,针对化学临床应用知識,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活动,可作为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指导材料。教师上课不再只是枯燥地讲解新知识点,而是以解决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提出的疑难问题为主,教师与学生可以合理分配课堂授课与课后学习时间,解决传统教学中因为时间不够而导致知识点不深入,临床应用例子涉入较少,与学生互动少等问题。
  3. 微课视频一般在几十兆左右,时长通常在10~20分钟左右,符合人们的视觉规律,并且易于分享且方便下载。学生可流畅地在电脑、手机等多种电子终端设备上在线观看,有利于学生利用空余的时间进行学习,随时随地进行预习或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4. 微课形式多样,形象生动。微课以PPT演示文稿、Flash动画、情景剧视频、教学录像等,多样的形式展现,可充分调动学生的观看热情,激发学习的动力。
  5. 搭建课程微课平台,学生自行观看微课后,可以直接在课程平台中完成作业、参与在线测试等,教师可以及时观察到学生学习情况,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情进行相应的调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与反馈。
  四、 问题及解决方法
  微课教学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收益较大,学习能力大大提升,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可能毫无收获。微课的视频较为短小,讲授的知识内容较为分散,学生能否将知识点内化,将分散的知识点形成体系无法保证。此外临床专业的学生更注重的是应用能力,在医用有机化学教学中,每位学生的兴趣和水平差异较大,微课中如何设计不同层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尤为重要。如我们可根据教材内容把微课制作成基础篇、重难点知识篇、医学相关知识篇等,将学生感兴趣的、关注的有机化学知识用微课设计出来,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获得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指导学生课后去观看微课,并且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去完成,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还需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作业、在线测试、学习反思、操作技能考核、学生互评与自评等,否则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无从保证。
  五、 结语
  总之,如何提高医学有机化学教学质量和效果,让医学生认识到看似不重要的有机化学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联系是目前我们的首要任务。微课与传统教学的相结合,有助于解决当前教学面临的问题,作为一线的教师也要及时学习现代的教育技术,跟紧时代的步伐,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不断创新,从而掌握最适宜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姜欣欣.高关于职教师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9:236-237.
  作者简介:霍丽妮,贾智若,李培源,卢澄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陈睿,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体育教育是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不仅可以强健学生的身体,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本文围绕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育;教学;生命  社会学家指出,生命是人生存的第一要素。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认识生命存在的意义,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这就要求
摘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会学习为核心,让学生有效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在探索简便计算过程中,学生去观察、思考、比较、感悟让课堂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真实;有效;真正发生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八册P57例2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并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
摘要:幸福课堂是学生放飞梦想的起点。在幸福课堂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得益彰;在幸福课堂中,教师教得激情飞扬,学生学得热火朝天。高中生承受着高考带来的无形压力,因此,教师更应该让高中生感受到学习的幸福愉悦感,以此来化解高考为他们带来的压力,让他们享受学习之乐趣。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一些高中语文幸福课堂的建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幸福课堂;建构策略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张家港C校随迁子女越来越多,而随迁子女英语学习不适应性状况也日益突出,笔者通过尝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并培养孩子们学习英语的乐趣。  关键词:随迁子女 英語 学习适应性  张家港C校的随迁子女越来越多,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学习环境、学习习惯不同,大部分随迁子女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环境与本地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因而出现了—系列的
摘 要: 阅读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阅读让学生获得知识、丰富体验,是认识社会与解读人的复杂性的重要途径。教会学生阅读,就是教会他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让他们享受阅读、享受生活。  关键词: 语文教学;阅读;有效引读  一、 乐于阅读的意义  1. 阅读能促进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李永宁老师说过,语感是对言语内涵的一种直觉能力,是已经成为无意识的组成部分的观念、经验、体验,甚至难以运用言词自
摘 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教好学生数学将让学生受益终生,本文通过圆的教学思考,探寻教授学生数学的好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寓教于乐,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圆被称作完美的图形,它是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制)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在圆的学习中,寻找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一、 提出带有
摘 要:英语中需要书写的部分主要集中体现在作文方面,大多数学生在一提到写作的时候立马有一种不良的反应,因为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编词凑字数自然难熬,教师也往往对其现象不够重视,所以本文就此现象提出了读写结合的策略,让学生们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更加行之有效。  关键词: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有效课堂  在以往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是将阅读与写作分开的。但我们通过实践发现,这样的课堂效率是
摘 要:每年四月份高三复习进入白热化阶段,最普遍的现象就是老师无限量地找题、解题、讲题,学生不知疲倦地听题、 读题、 解题,但这种依靠 “题海战术”的复习方式方法已很难适应现阶段高考 “能力立意”的要求.高考数学复习进入二轮,各校数学教师都有自己特有的复习方式,笔者认为无主题地讲一堆题,不如重点 “三思”一题,即思“源”、思“延”、思“原”。  关键词:数学;专题;策略  一、 思“源”  我们都
摘 要:在实施素质教育与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较多语文老师为应付考试,把生动感人、充满情、理、美的古诗文“肢解”成支离破碎的练习。导致语文教学失去了情趣和魅力,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文学修养得不到提高,民族文化得不到传承发扬。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应试教学  案例片段:  笔者在观看《关雎》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中,发现两种不同教学理念的教学效果对比鲜明。  第一位教师的课堂片段:  环节一:导入
摘 要:一直以来人们对《雷雨》的研究都是着重于从社会悲剧性方面。中职语文在解读《雷雨》时,对超出社会意识形态的部分却只是淡化和回避,以至于把人物固定化,将周朴园定义为一个资本家。本文从人性和人生定位的角度对大文本《雷雨》进行新的解读,引领中学生在通过几个问题来从课文《雷雨》中体会到人性,对周朴园做一个正确的定位和评价。  关键词:语文;文本;社会问题  《雷雨》是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的成名作品,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