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污染迅速见效,中国是怎么做到的?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3月5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对约3000名代表和更多通过官方电视台观看现场直播的人说,“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这份声明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将经济增长置于环境保护之上的政策,不少人怀疑中国能否会坚持到底。
  声明已经过去四年,数据显示:中国正在获胜,并且是以创纪录的速度。特别是,仅仅在四年里,中国城市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平均降低32%。
  治理污染运动的速度引发了关于人力成本的重要问题。但是,我和同事最近的研究表明,如果中国能够持续治理大气污染,中国民众的健康状况会明显改善,他们的寿命将延长数月或数年。
  中国是如何做到的?在总理发表讲话之前的几个月里,中国发起了一个全国性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要求所有城市地区的细颗粒物污染浓度至少降低10%,部分城市的目标定得更高。这个计划要求北京地区的空气颗粒物减少25%,为此,北京投入了惊人的1200亿美元治理大气污染。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中国禁止在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包括北京周边,新建燃煤发电厂。现有的煤电厂被要求减少排放,将煤炭替换成天然气。包括北京、上海和广州在内的大城市限制机动车上路。中国還削减了钢铁制造产能,关停煤矿。
  治理大气污染的一些行动推进迅速。比如,环保部去年夏天发布了长达143页的“作战计划”,其中包括拆除一些家庭和企业用于冬季取暖的燃煤锅炉,然而很多地方替代品尚未到位。这导致冬天一些私人住户、企业甚至学校供暖受到影响。
  过去几个月,不断传出相关治理大气污染行动取得成效的新闻,于是笔者决定进行更深入的调研。我研究了全国近250台官方大气监测设备的数据,这些数据与美国驻华使领馆的监测结果非常接近,我发现很多指标情况有了重大改善。
  大部分地区都超额完成预定目标,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污染物浓度降幅更大。北京的细颗粒物浓度下降35%,河北省省会石家庄的浓度下降了39%,曾被称作2015年中国污染最严重城市的保定下降38%。
  为了调查治理大气污染行动对中国民众生活的影响,我利用自己的两项研究将细颗粒物浓度转化成对民众寿命的影响。我使用的方法跟空气质量生活指数的基本原理类似。
  结果显示,中国治理污染的斗争已经为预期寿命的显著增长奠定了基础。应用这一方法对204个地区的现有数据进行分析,若空气污染持续下降,将使全国居民平均多活2.4年。
  北京约2000万人的寿命将延长3.3年,石家庄居民延长5.3年,保定居民延长4.5年。值得注意的是,我的研究表明,这些预期寿命的增长出现在各年龄段,而不只是年轻人和老人。
  如果进一步观察中国近些年令人震惊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有必要回顾一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美国城市尤其是“锈带”地区的污染。
  人们普遍认为,美国的《清洁空气法》大幅减少了空气污染物。1970年法案通过,四年后,美国的空气污染物平均下降20%。但美国又花了十多年的时间,经历了1981至1982年的大萧条,才实现32%的目标,而中国只用了四年。
  当然,中国目前的空气污染水平仍超过其自己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中国若执行大气污染物标准,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将提高1.7年。
  中国民众是否能实现环境进一步改善,或者维持现有成绩,都必须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中国早期空气质量的改善,是执行具体标准的命令来实现,而不是依赖市场来寻找花费较少的方法。
  在《清洁空气法》颁布后的几十年里,美国的决策者为减少污染使用过许多手段,其中基于市场的管理方式成本效益最高。中国正试行碳排放和交易系统,但尚未使用这类政策对抗传统污染。
其他文献
2017年,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来说,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国际格局经历深刻变革与调整: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触发国际关系大调整,西方裂变明显加深,英国启动“脱欧”进程,中东持续动荡,朝核危机居高不下。与“世界之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之治”: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高光地带,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中国更加成为境外媒体瞩目的焦点。总体而言,境
期刊
当今世界,动荡性、模糊性、复杂性成为时代主要特征;要多极,不要单极,要发展,不要僵化,要和平,不要对抗,成为时代主要潮流。这一背景下的国家利益、外交实践、经济发展的博弈更加复杂严峻,作为大国博弈软实力的国家形象之作用日益突显。诚然,国家形象与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国防力量、公民素质等要素密切关联,但领袖人物外交舞台上的演讲风采、人格魅力,无疑具有辅助支撑作用,产生加分效果。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外交舞台
期刊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宪法修改、国家领导人选举、国务院机构改革等热点话题,备受国外受众关注,也是各大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广为热议的焦点。在国内外媒体密集式的关注与报道中,微视频等融媒体产品以其可视性、创新性等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专业的外宣微视频策划生产与制作团队,中国外文局融媒体中心以每天两条微视频的步调,在全国两会期间共推送原创外宣微视频近50条,形成由动画、新闻、创意视频、直播等多产品
期刊
作者黄平(Huang Ping),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简称“16+1”智库网络)秘书长。该书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由于中东欧地区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地区,该地区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日益频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者同时介绍了中国-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情况,作者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之前,中国于2002年建立了“16+1”合
期刊
中日關系过去几年持续低迷,据日本内阁府宣传室的调查结果:日本绝大多数国民认为中日关系交恶,对中国的亲近感日益减少。①究其原因,虽说观点众多,但是毋庸置疑,在日本构筑中国形象方面,日本媒体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学者高井源司指出,中日双方本身存在相互认识差异,而两国的媒体正在扩大这种差异。②因此,作为日本国民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日本媒体是如何看待中国、又关注哪些方面等问题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近二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笔者自2011年起作为中国新闻社记者被派驻印度尼西亚,在六年的采访生涯中,耳闻目睹了印尼部分媒体对中国企业在印尼正常投资合作项目的谣言与抹黑,深深体会到总书记提出“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一重大命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谣言再现:印尼媒体对中国
期刊
近年来,美国先后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等多场局部战争。与此同时,打响了一场场其激烈程度不亚于正面战场的舆论战。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探析美国近年来舆论引导惯用的做法,有利于深刻认识适应当今世界军事变革新格局,扎实做好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战时舆论工作。  凸现国家利益原则,严格实行新闻管制  展开下文之前,先看两个典型实例:  据法新社2001年10月11日的
期刊
为全面了解中国文化在日本民众中的影响力,北京大学“增强中国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深度研究”课题组2016年底在日本进行了大样本概率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大熊貓、中国烹饪和长城在日本民众中的认知度最高,中国烹饪、茶和大熊猫是日本民众最喜欢的三个中国文化符号。总体而言,日本民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度远高于喜爱度,大多数文化符号的认知度和喜爱度的排名基本相符,也有些文化符合如布达拉宫、红河哈尼梯田等的认知
期刊
福建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大省,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往来密切,沿线特别是在悠久的历史交往中,建立了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友好往来的人际基础、文化基础和民众基础,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这些独特优势,加强福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福建及中国形象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辐射力、影响力,既有助于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整体进程,也事关“一带一路”国家倡议顺利推进的全局。依托Fac
期刊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引发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讨论。随着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该倡议又一次引发热议。“一带一路”贯穿欧亚非大陆,覆盖全球超64%的人口和30%的GDP,其国际传播的良好效果是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塑造中国国际友好形象的机会。  媒体报道在“一帶一路”的国际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属性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当媒体给予议题某一属性更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