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外宣微视频产品的新探索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宪法修改、国家领导人选举、国务院机构改革等热点话题,备受国外受众关注,也是各大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广为热议的焦点。在国内外媒体密集式的关注与报道中,微视频等融媒体产品以其可视性、创新性等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专业的外宣微视频策划生产与制作团队,中国外文局融媒体中心以每天两条微视频的步调,在全国两会期间共推送原创外宣微视频近50条,形成由动画、新闻、创意视频、直播等多产品形态构成的海外社交媒体微视频传播态势,实现国内外总浏览量2000万,评论、点赞、转发等互动60余万次。其中不乏实验短片、网络原生内容应用等在外宣领域具有高度创新性的亮点产品。
  一、实验短片,让两会常规报道轻松有趣
  全国两会召开前一周是黄金报道时间,报道产品多集中于介绍中国两会制度、预测热点话题等内容。为了满足海外新媒体受众普遍存在的求新求奇的心理需求,我们策划推出实验短片《4分半快问快答:中外搭档带你快速了解两会》,具体采取“实验”的拍摄和制作方式,邀请五位在华外籍人与五位中国人,在无提纲无预热的情况下,两两搭档,协力回答关于中国两会、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十余个问题,在相互解释、分析、讲述的过程中,中国“两会”是什么、它对中国的重大意义等核心问题的答案得以清晰呈现。选择中外搭档是为了收获更多视角,无提纲无预热是为了捕捉搭档们在最真实的状态中产生的火花。这个产品使受众理解,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生活在中国,两会都和大家息息相关。
  事实也是如此,节目中一位外国人提出的签证难问题,随着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成立得到了呼应。为了让节目更轻松有趣,最后更设计了一个“彩蛋”——老外畅聊关于中国最大的误解,增加了产品的趣味性和传播性。
  该产品在脸书、优兔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后,浏览量达到26.3万。国内入选腾讯等各大网站两会专题特别节目。全球纪实类节目领导品牌加拿大Great Pacific电视台总裁保罗?路易斯评价该视频称:“能听到在华居住的外国人逐渐在学习两会知识,并能给出有关两会的深度看法和他们所关注的一些议题,我觉得非常好!”
  二、24小时生产机制,信息方视频报道总书记下团组
  方视频,即square video,较传统适合于电视屏幕的视频相比,它是正方形的,更适合手机用户来观看。信息方视频正成为脸书页面视频流量的重要来源,其信息直观、画面简约、音乐生动的优势更符合脸书平台上的用户观看习惯,海外主流媒体也在越来越多地使用该形态传播时事讯息,世界经济论坛的脸书页面平均每天推出三个信息方视频、CNN的脸书页面平均每天推出一个。
  全国两会期间,融媒体中心充分利用该产品形态的优势,围绕总书记六次下团组活动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出六集《习近平故事》(Xi’s Moment),每集均在总书记下团组后24小时内完成。如《中国农村的未来会怎样?》一集,既高度提炼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精神,也延伸至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整体现状。该系列视频在脸书、优兔推出后,实现总浏览量240余万,互动量2600次。
  三、《第三只眼看中国》,通过“外眼外嘴”观察两会
  “我是一个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英国人,我非常关注外国人在华签证的问题。公安部表示正在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这一举措显示中国政府有意吸引有专业技术的外国科技创新人才,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2000年至2017年,在华外国人的数量翻了一番,达到100万……”
  这是《第三只眼看中国》之《国务院机构改革将怎样影响外国人》的开场,主持人是英籍员工乔希(Josh),节目选取新成立的国家移民管理局、生态环境部等国外受众更加关注的新闻点,来报道国务院机构改革。从策划到推出只用了四天时间。两会期间,在外文局“中央厨房”工作机制下,中心与外文局人民画报社、中国报道社等单位一起,共推出三集《第三只眼看中国》节目,话题聚焦两会制度观察、中国水电发展、国务院机构改革。其中《缅甸记者探访贵州三板溪水电站》一集,更是随同缅甸两会媒体代表团赴贵州三板溪水电站拍摄完成的。产品覆盖英语、俄语、缅语、中文四个语种,共计八个产品,初步打造了英文主持乔希、俄语主持人卡捷丽娜?达尼洛娃、缅语主持人佟思渡三个评论型主持人形象。上述多语种产品通过融媒体中心、《人民画报》《中国东盟报道》等外文局媒体,发布至脸书、VK、优兔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实现总浏览量600余万,并被“俄罗斯”等十余家外媒账号转载。
  四、引导网络原生内容,服务新媒体外宣业务
  为调集国内外更广泛的人群关注两会,增强产品的社交属性和流量属性,中心深度尝试了网络原生内容(UGC)的专业化(PGC)应用。通过网络征集或邀约的方式,從国内外社交媒体平台上组织或征集有关全国两会的原创视频,以此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制作并全球推送。
  其中,《95后?观两会》旨在传递中国年轻的95后群体对全国两会和中国改革发展的观点。具体借助国内优秀的大学生视频分享平台进行征集,仅1月24月至2月18日,即收到来自六个国家47个城市的82名大学生提交的视频素材,共计698份,时长约2792分钟。最后,精选出37位大学生的107份原创自拍内容,浓缩在3分42秒节目时长里。该产品的拍摄水平或许不够专业,但其价值在于对网络原生内容的外宣应用,来源于国内外用户,且朴素、真实即是其最大价值。该视频发布于脸书、优兔等平台后,浏览量逾82万,互动量是4115条,还被孟加拉国旅游公司等多家海外机构的脸书账号转载。在国内也被人民网两微一端等转载,并被推至腾讯两会专题,观看量300多万。
  《YouTube大咖看两会》既是对海外自媒体主播能量的调集,也是《第三只眼看中国》的另一种延伸。该微视频与优兔平台上来自荷兰、美国、法国、英国、冈比亚等八个国家的十位外籍自媒体主播合作,主动设置议题,由他们讲述关于中国两会、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等热点议题的感受与期待。这些自媒体主播现居住于北京、上海、长沙等城市,长期关注中国,在优兔平台上共拥有23万订阅用户。系列微视频制作完成后,在外籍主播们的优兔个人频道和融媒体中心海外平台上同步推送,实现浏览量36万。
  五、海外原创直播的两会尝试
  精选专业性强且可以用英文和海外网友进行对话的人大代表参与直播,是我们推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原创直播的一次积极尝试。
  一端是采访车中的英文记者和人大代表,一端是脸书上的海外互联网受众,一部手机加大疆手持云台把他们连接起来。两会期间,中国外文局融媒体中心共推出原创英文直播《车行两会》,记录英文记者和受访嘉宾从驻地至人民大会堂这一路程中(约40分钟)的采访实况,前方记者与后方运营、技术人员密切协作,向海外受众真实直观地呈现人大代表和外国记者的参会感受。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苏伯民、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张婧婧、贵州民族大学曾丽等三位人大代表及俄罗斯金砖电视台资深记者Marina参与该直播。其中,江西人大代表张婧婧在直播中和网友分享说,她和习总书记握了手,那是她最激动的一刻。她还分享说:“国际公众对中国陶瓷文化的兴趣很高,但普遍了解很少,这也是她今年提案希望设立‘世界陶瓷日’的一个原因。”
  直播完成后,我们对直播视频进行二次制作,推出精剪版微视频,推动采访内容的二次传播。该系列原创直播共实现总浏览量107.5万,总互动量为3842条。
  微视频已经成为新媒体外宣业务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海外移动互联网的诸多特性与传播规律决定了它一定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有新创意、新的技术与产品形态支撑它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适应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对中国信息的需求。
其他文献
2017年,国际形势继续呈现新旧秩序复杂更替的过渡期特征。欧洲屡遭恐袭,难民潮、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等事件促使民粹主义抬头,西方世界出现逆全球化潮流,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升高。在此背景下,致力于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我国外交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科技引发的网络内容、网络技术竞争与网络安全也成为国际间传播博弈的焦点。  本研究以2017年1月1日至11月30日为时间范围,以C
期刊
作者雷小山(Shaun Rein)是中国市场研究集团创始人、董事总经理,被公认为中国市场的战略咨询领军人物之一,他撰写的《廉价中国的终结:颠覆世界的经济和文化趋势》《山寨中国的终结:创造力、创新力与个人主义在亚洲的崛起》被美国《出版商周刊》评为商业畅销书籍,受到《金融时报》等媒体的好评。  《鏖战中国市场:从新世界秩序中获利》一书,从政治和经济领域研究分析了中国崛起的发展经验。该书有趣、实用且富有
期刊
2017年1月15日至2月26日,北京大学“增强中国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深度研究”课题组就中国文化在沙特民众中的影响力进行了首次概率抽样大样本问卷调查,①问卷内容依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评估体系设计。②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度与喜爱度进行分析发现:长城、大熊猫、茶在11类27项文化符号中名列前三;中国高铁、中国园林、茶的喜爱度名列前三;知名度高低不等于喜爱度高低;不同人群喜欢中国文化符号有区别。针对这些
期刊
上海报业集团旗下、“澎湃新闻”运作的英语媒体网站“第六声”(Sixth Tone),于2016年上线运行。作为中国第一家全数字英文媒体,“第六声”诞生于中国对外传播的新时代:一方面,互联网及其催生的新媒体,至少从技术和理论上有助于一个“去中心化”的全球传播格局;另一方面,经济实力与国际地位迅速攀升,让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肩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第六声”积极尝试体制、机制
期刊
作者威廉·奥福尔霍特(William H. Overholt)是哈佛肯尼迪政治学院资深研究员,曾任多家美国银行、企业以及政府机构的顾问,是多位亚洲政要的政治顾问。本书揭示了许多关于中国的普遍误解,并解释了为什么民主选举制的政治体制对于社会不平等的贫困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利。作者认为中国崛起为超级大国,表明其已达到了一个临界点。但这一成功使中国失去了以往飞速发展的条件,想要持续成功,就必须对经济和政治重
期刊
2017年10月5日至15日,由中国驻约旦大使馆、约旦安曼市政府、孔子学院总部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与约旦安曼市文化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约旦费城大学、约旦皇家电影协会、九州梦工厂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纪念中约建交40周年中国电影展”在约旦首都安曼举行。此次电影展映活动是中国电影走进约旦、走进阿拉伯世界的尝试和探索,它既是一次具体实践,也是一次实地调研,其中的一些经验值
期刊
2016年的夏天,腾讯视频上一首名为《A Place We All Call Home》(一个我们都称为家的地方)的MV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没有华丽的舞台和炫目的灯光,13位黄皮肤黑眼睛的年轻人用略带“洋腔”的普通话唱道:“我的父亲喜欢喝中国的茶叶,‘一带一路’是爷爷奶奶口中的故事,我们来自世界各地,但中国还是我们的家乡,因为热爱我们回到这里……”。这些华裔青年自己填词创作了这首歌曲。来自爱尔兰的
期刊
作者邹磊(Zou Lei)是上海市委党校讲师,目前已出版了多部解读“一带一路”倡议的图书,如《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经济学》《“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宗教与中国对外战略》等,并主持了多项与“一带一路”相关的课题,还承担中央电视台多部大型文献纪录片的撰稿工作。该书运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并从历史和比较的角度建立分析框架,清楚地展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考量
期刊
2017年,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来说,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国际格局经历深刻变革与调整: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触发国际关系大调整,西方裂变明显加深,英国启动“脱欧”进程,中东持续动荡,朝核危机居高不下。与“世界之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之治”: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高光地带,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中国更加成为境外媒体瞩目的焦点。总体而言,境
期刊
当今世界,动荡性、模糊性、复杂性成为时代主要特征;要多极,不要单极,要发展,不要僵化,要和平,不要对抗,成为时代主要潮流。这一背景下的国家利益、外交实践、经济发展的博弈更加复杂严峻,作为大国博弈软实力的国家形象之作用日益突显。诚然,国家形象与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国防力量、公民素质等要素密切关联,但领袖人物外交舞台上的演讲风采、人格魅力,无疑具有辅助支撑作用,产生加分效果。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外交舞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