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何外来

来源 :景德镇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yager4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6月5日,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春季拍卖会上,在“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工艺品”类别里,出现了一件清代黄釉瓷雕山高水长图笔筒,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该件黄釉瓷雕笔筒,作竹尊式,竹节横膜为底,厚壁宽足,口、足阴刻钉点缀饰处理。外壁深浮雕山水人物,内外满施黄色釉。题材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池上篇》的诗境。画面中,山势悠远诡谲,峰峦起伏莫测;有古松攀萝,垂柳摇曳,棕榈挺劲;间设荆篱老屋,仅设一桌二椅;篱外卧牛吠犬,老者杖藜携幼,船夫撑蒿来访。一幅世外桃源的动人景致,正是陶渊明辞官隐退,构筑南山下,安贫乐道的最佳写照。底部中间落“山高水长”印章款,两旁楷书分刻“溥泉珍玩”、“仙源陈国治作”款。这件作品虽然是一件瓷雕作品,但其题材、画意、雕法都与徽雕中的砖雕、木雕十分相似,具有浓厚的清代徽雕韵味。
  “仙源陈国治作”的落款有让人想到了另一款有着陈国治款识的作品,那是一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黄釉瓷雕八仙图笔筒。(图一)此件八仙图笔筒高13.9、口径15.6厘米,底款刻着“‘道光丁未秋九月善寅属陈国治作’款、‘平’‘齑’印”,这件作品的创作年代是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八仙图是瓷器中一种常见的装饰图案,此件笔筒上雕刻着的八仙李铁拐、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曹国舅、韩湘子,有坐有卧,神态各异,风度翩翩,又不失和谐。人物的面部神情,衣饰上的褶皱等细节均细腻入微,耐人寻味,显示出作者劲道的刀法和严谨的态度。
  两件黄釉瓷雕作品都属于同一个作者——陈国治,由于其瓷雕的雕刻材质特殊,雕刻手法独特细腻,意境深远,作品深受人们喜爱,于是近几年在市面上,各大拍卖行里出现了更多被标注为陈国治作品的瓷雕作品。比如在北京保利国际第11期精品拍卖会上出现的“陈国治雕瓷山水楼阁笔筒”、第15期精品拍卖会上出现的“陈国治作雕瓷柳荫双骏图笔筒”、第18期精品拍卖会上出现的“陈国治作素胎雕瓷山水人物笔筒”、2010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会上出现的“陈国治款雕瓷人物印盒”等等。似乎瓷雕作品只要跟陈国治沾上了关系,就立即会变得珍贵无比,价值不菲,陈国治已经成为了瓷雕工艺的泰斗级人物。这不禁将人们引向了一些问题,陈国治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什么他能雕出如此精美的瓷雕作品?他的手艺还存于世上吗?
  根据傅善长的回忆和口述,陈国治是祁门仙源镇农民出身,父亲是老实的庄稼人,幼年时期七岁入塾读书,十三岁时因姊妹增多及家境渐贫而失学。于是少年时期的陈国治在母亲的鼓励下,开始相续跟随砖雕、木雕师傅学习手艺活,那时的他天生心灵手巧、聪颖且悟性高,加之努力勤奋,所学之技艺样样精通且其雕刻物件工细中见灵气。这七、八年的学艺生涯对陈国治来说,一方面为糊口,一方面也为能有门手艺防身;同时也为其日后雕瓷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对陈国治来说,这个机会就是跟随同乡来到了景德镇。景德镇的产瓷业自元明以来就天下闻名,虽然在清晚期道光年间已经开始衰落,但仍有着“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气度。各地的陶瓷工匠、从事其它手艺的工匠、甚至文人都慕名前往景德镇。就是在时局艰难的情况下,在景德镇也仍能讨到一份生活。据史料记载,景德镇周边的都昌、鄱阳、南昌、抚州、徽州等地的各色人等长期驻扎在景德镇,从事陶瓷生产制作或者贩卖销售的工作。景德镇一直都是一个外来人口杂居的城市,就是这样一个开放而包容的景德镇,为陈国治提供了他人生的重大转折。
  陈国治到景德镇后,潜心学习了陶瓷绘画技法,努力将绘瓷与雕刻二者结合在一起,成为开创了新的技艺,并将其发扬光大的佼佼者。我们介绍的第一件作品“山高水长”黄釉笔筒的创作年代为1821年,正是陈国治来到景德镇的第一年所作,仍带有浓烈的徽雕风格。第二件作品“八仙图”笔筒的创作年代是1847年,这时的陈国治已经从事雕瓷二十余年,风格已趋成熟,我们不难看出其由徽雕技艺逐步向以画法雕瓷的转变之路。从二十岁来到景德镇,他迅速在景找到了立足之地,站稳了脚跟,从此定居在景德镇直至终年。
  陈国治生活的年代为道光年间,此时已接近清晚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等战乱陆续发生。而在景德镇生活的手艺人们却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仍旧可以靠手艺吃饭。根据金武祥的记载“道光时,有镇人陈国治者,彩画雕镂,名重一时。又不轻作,每一器值数十金。”,每一器值数十金,可见景德镇的手艺人中技艺出众,拥有名气和影响力的,不但能够生活,而且还能生活的很好。陈国治“以画法雕瓷,海内无两”,说明他是该种技法的创始者。综合他的多件作品来看,他所雕之山水深入浅出,于精细中饶有画意。作品上施以色釉,其仿木、仿竹、仿象牙之制,尤其神似,后人难以逾越,无愧为一代雕瓷名手。
  至此,我们已经对陈国治的生平有了一个大致全面的了解。陈国治将徽雕技法带入景德镇,与陶瓷绘画技法结合在一起,开创了以画法雕瓷的新技艺,其作品之用心及精致程度,后人鲜有能及。他晚期的作品生产数量很少,精益求精,大都为艺术创作,每一件的设计各不相同,很少重复,所以真品更为今人所珍惜。另外还有一点争议,是陈国治自己的款识多写着“仙源陈国治”与赵之谦祁门的说法好像有矛盾。其实不然,就陈国治的籍贯来说,祁门在清末属徽州府,仙源属宁国府,不绕道有90公里左右的距离,但仙源陈氏的祖先南宋时从祁门搬到仙源去了,其后裔有时以祁门人自居,有时以仙源人自居,这样的习俗是屡见不鲜的。而且祁门县与仙源镇共属古徽州,现在也都为黄山区府所管辖。
  陈国治的生命终是短暂的,作品也是有限的,但是由他开创的这门以徽雕入瓷、以画法雕瓷的技艺却具有无限的生命力,经过师徒相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雕瓷成为了中国传统陶瓷装饰技法中的一朵奇葩,绽放着她独特的异彩。在流传的历史岁月中,雕瓷工艺先后经历了太平天国叛乱、日本侵华战争、文化大革命浩劫的洗礼,展示出了她坚韧的生命,通过一代代真忱热爱手艺的传承人,顽强地将其传承了下来。根据傅善长的记录,以陈国治为雕瓷技艺的开山始祖,至今已有五代传承人,第一代已无从查考,第二代传人为清光绪至民国年间的景德镇雕瓷艺人;第三代传人王毛毛(?-1973)安徽休宁人,为民国年间景德镇雕瓷艺人;第四代传人傅善长(1930-)安徽黟县人,不仅传承了前辈的陶瓷雕刻技艺,而且精通砖雕、竹雕技艺,原属景德镇为民瓷厂美研室外聘特艺人员,现仍居安徽老家,创始了丝柔画的独家技法。第五代传人李三槐(1964-)安徽宿县人,属安徽休宁“三槐堂”家族人员,现为景德镇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瓷微雕技艺”传承人。
  手工技艺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师徒代代相传。陈国治开创的瓷雕技艺,经过五代传承人的绵延,现在传到了李三槐的手中。李三槐自幼喜爱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金石篆刻,20岁起跟随师父傅善长学习瓷雕,现已从艺三十余年。他将源自陈国治的瓷雕技艺进一步精进为更具特色、别具一格的陶瓷微雕技艺,尤其擅长雕刻山水、楼阁。如陶瓷微雕薄胎瓷茶杯(图二),高仅有3.0cm,口径5.0cm,底径2.7cm,厚度与蛋壳一般。在这么一件小小的茶杯外壁雕刻着山水、田园、垂柳、小草、人物等图案,构图得当,山岭陡峭、树木繁密,郁郁葱葱,描绘出一幅早春时节的生动图画,于精细中饶有画意,又将文人的艺术精神融入当中。此件微雕作品为反瓷(即白瓷)作品,全部运用浅浮雕的手法,雕刻细腻入微,细节处令人惊叹,最细处看得清人物的神情姿态。这样的作品也是景德镇的独有产品,李三槐将陈国治的雕瓷技法又与薄胎瓷融合起来,创立了陶瓷微雕的新技艺。
  时光流逝,岁月变迁,文化与技艺的传承却永不泯灭,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步着。在一代又一代传承人传承的过程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再为其加入时代的属性,赋予个人的气质,手艺由此得以延绵不绝,长盛不衰。从陈国治到李三槐(图三),陶瓷雕刻的传承接力仍在继续,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也从未停止,今日的传承人处在一个产品瞬态化发展的信息时代,能否顶住压力与困难,抓住挑战的机遇?他们却丝毫不畏惧,因为他们拥有传承的根脉。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只需笑问一句“客从何处来”?
其他文献
摘要 《勾雅新注》是由日本学者盐田力藏于1939年译注《勾雅》而成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陶瓷典籍深度翻译实践的一次很好尝试。该书编排方式合理,注释方法得当,注释内容具有历史学、工艺学、文献学等诸多研究价值,在中国陶瓷典籍深度翻译实践乃至整个中外文化典籍深度翻译实践中都堪称典范。  关键词 《勾雅新注》 盐田力藏 陶瓷典籍 深度翻译 编纂价值  一、引言  “深度翻译”(thick translati
期刊
10月19日下午,2015中国“陶瓷艺术100”实力榜颁奖盛典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举行,数百位行业领导、专家、艺术家以及新闻媒体、藏家代表见证了年度各项陶瓷艺术大奖的诞生。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原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原理事长杨自鹏,市领导黄康明、沈薇出席了活动。  黄康明在开幕致辞中指出,2015中国“陶瓷艺术100”实力榜不仅汇聚了景德镇地区的陶瓷艺术家,更集合了龙泉窑、定窑、汝窑、钧窑、德
期刊
2015年10月24日,2015佳士得上海秋季拍卖会在上海市半岛酒店举行,本届拍卖会分典雅生活艺术、中国及亚洲当代设计等板块进行,在中国及亚洲当代设计专场,高梅生传人之一、女婿卢建德制作的2 9厘米直径薄胎对碗,一出场就吸引了买家眼球,经过数十轮竞拍,最终以109273美元(折合人民币687500元)落槌。  中华薄胎大王高梅生家族薄胎瓷久享盛誉,为爱马仕控股的“上下”中国工艺品国际贸易公司十大工
期刊
鄢用霖 号孜铭,1984年生,江西乐平人,自由职业陶瓷艺术家,御圣斋斋主。自幼喜爱艺术,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涉足于陶瓷艺术领域,钟情山水绘画。历经十多年潜心探索,在陶瓷山水绘画领域有着较深的见解。所作山水瓷画,清新典雅,构图讲究,用笔、用墨尽精微,远看苍茫朦胧,近看精细入微,耐人寻味。  2007年《中国经济论坛》一书,以“一个收藏者的震撼”为题对其人其作做了专题报道。2010年作品《江阁揽胜》
期刊
胡征娟 浮梁人,陶瓷学院艺术硕士,师从宁钢教授。现任教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系江西省高级陶瓷美术师,景德镇美术馆画师,中函艺联副秘书长,中华陶瓷名人师徒宗谱研究室研究员,景德镇美术馆女陶艺家学术交流中心副秘书长。  代表作品:《古瓦咖啡系列》被母校永久性收藏;《森林之歌》在景德镇2001年迎新春作品大赛中获优秀奖;《玫瑰花系列》陶艺获2002年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优秀创作奖;《青花正舞荼具》获07年景德
期刊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作为享誉中外的“千年瓷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景德镇将如何让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迈上新台阶?江西省景德镇市委书记钟志生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景德镇将充分保护利用好文化资源,复兴千年古镇,延续陶瓷文脉。  记者:景德镇是誉满全球的瓷都,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陶瓷产业支撑了一千多年发展的城市。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有着什么样的思路?  钟志
期刊
摘要  陶瓷材料作为制作人偶的重要材料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艺术上和功能上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研究陶瓷材料对于球型关节人偶的审美特征和意义,以期为中国陶瓷人偶的艺术设计提供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  陶 瓷  球型关节人偶  设 计  审美意义  球型关节人偶(Ball-Jointed Doll)是一种采用球窝关节链接设计的人偶。球窝关节一端为球型凸出,另一端为球型凹陷,以球心为轴能做任
期刊
正规企业精益求精  “景德镇的大多数窑炉都是以我们中心研发的燃气窑炉为模型的。”在省陶瓷研究所,江西省海泰窑炉开发中心(以下简称海泰窑炉)相关负责人对笔者简要叙述了其陶瓷窑炉的发展历程:我市过去以烧煤、油的窑炉为主,烧制产品合格率低。在这个前提下,省陶研所于1991年开始研发燃气窑炉,一举获得成功,同时申报了国家专利。1993年,该产品推向市场,由于其容积小,采用气体燃料,操作简便又节能,产品烧成
期刊
淡去的景德镇里弄  迷宫一样的里弄,宁静、悠远,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走在这里,就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又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窑火小镇。我们的祖辈俯身在坯房里,劳作于窑火旁,担着瓷器在狭长的里弄间穿行……这里曾是景德镇人过去生活的主要场所,承载着极其重要的历史的厚重。弄堂里的古建筑,内观开阔轩昂,构架粗硕,为穿斗和抬梁式混合结构,梁柱交接处有雕刻精美的纹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建筑价值。  然而,随着景德
期刊
摘要  本文从塞义的个人背景和《景德镇陶录》的外译状况两方面探讨了《景德镇陶录》塞义英译本的编纂成因,并从深度翻译的角度评析了该译本的编纂价值,对当前中国陶瓷典籍外译的具体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景德镇陶录》蓝浦  杰弗里?塞义  深度翻译  翻译价值  一、引言  《景德镇陶录》初稿于乾隆末年,由蓝浦纂辑。原稿初分六卷,内容史料丰富,但体例略显杂芜,后因蓝浦去世,未能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