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碎的永恒

来源 :景德镇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y_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陶瓷材料作为制作人偶的重要材料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艺术上和功能上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研究陶瓷材料对于球型关节人偶的审美特征和意义,以期为中国陶瓷人偶的艺术设计提供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
  陶 瓷
  球型关节人偶
  设 计
  审美意义
  球型关节人偶(Ball-Jointed Doll)是一种采用球窝关节链接设计的人偶。球窝关节一端为球型凸出,另一端为球型凹陷,以球心为轴能做任何方向的运动。玩偶的素体内部为中空,一般在头顶、双手和双脚关节处装上钩子,也有复杂的类型是在每个关节部位装上钩子,再采用弹性绳将各部位串联起来。陶瓷球型关节人偶,就是身体部分由陶瓷材质制作的这种人偶(后文简称“人偶”)。如今高端的陶瓷人偶已经成为奢侈品,在人偶艺术品收藏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今艺术家们为什么热衷于使用陶瓷材质来制作人偶?陶瓷材质究竟对于球型关节人偶有何意义?本文将从陶瓷材质的历史文化,陶瓷材质的物理特性,以及设计心理学的三个角度来进行具体分析,希望能对这种新的陶瓷艺术形式的发展在理论建设上有所裨益。
  一、陶瓷材质的历史底蕴增添了陶瓷球型关节人偶的文化内涵


  陶器材质作为人类最早创造的材质,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方式把一种物质变为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它的出现促进了人类定居生活更加稳定,并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人偶的出现,则是原始人类对自己的存在和神秘力量的探究。在埃及,雕刻家一词当初本义就是“使人生存的人”。而在中国,人偶的出现,起初是为了代替残忍的殉葬制度。这使得越来越多本来要被殉葬的人得以存活,生产力的发展得到更好的保证,文化得以传承。
  人偶的形态和功能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发生着改变,制作人偶材料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的革新。陶瓷很早被用于人偶的制作,据史料记载中国现存最早的陶质人偶雕塑,出土于辽宁东沟县三家子村后洼屯东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可能是陶制人偶的雏形;东汉的绿釉陶六博俑(如图1),唐代的彩塑俑、三彩俑,神采飞扬,体现了那个时期的生活习俗。宋代制瓷技术达到高峰,商业繁荣,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也得到提升,湖田窑的陶瓷玩具,民间出现了“磨喝乐”娃娃,用于七夕乞巧。这些丰富的例证反映了陶瓷与人偶的密切关系,人偶逐渐摆脱信仰和崇拜,逐渐走向娱乐,反映生活。人偶不再是人的替身,成为独立的物、高度抽离出来独立的形象。


  中国陶瓷曾在1 6~1 8世纪在欧洲引发了“陶瓷热”,陶瓷作为一种神秘而高贵的材料,曾一度风靡欧洲。欧洲大约在工业革命期间引进陶瓷材料制作人偶,普法战争期间,德国人开始研究球型关节人偶的制作,这种方式后来被法国人沿用(如图2)。19世纪末是德国和法国制作人偶的黄金时代,出现了素瓷和釉瓷娃娃,美国相继成为人偶的制作中心。20世纪各种新型塑料材料的发现逐渐取代了陶瓷材料,陶瓷人偶开始淡出商业人偶的制作,而向艺术化、工艺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上世纪7 0~8 0年代的古董玩偶收藏热以及90年代芭比推出陶瓷限量收藏版本,无疑把陶瓷人偶推向奢侈品收藏行列。例如芭比的“丝绸陶瓷”系列(Silkstone D o l l s)和“陶瓷”系列(P o r c e l a i n)等。其中“第一芭蕾舞者”(Prima Ballerina Collection)这个系列在2001年推出的这个名为“轻如空气”(Lighter Than Air)的娃娃(如图3),有着用高质量的素瓷材质制作的身体,穿着经典的芭蕾舞服,裙子是由每一层都是不同颜色的纱堆起来的以模仿印象派画作的光阴变化。灵感来自于埃德加·德加一系列的关于芭蕾舞女的画作。2016年,芭比推出了全身可动的丝绸陶瓷芭比,这款陶瓷芭比不同于之前的芭比的身体构造,加入了可活动的肘关节和膝关节。
  欧洲人称陶瓷为白色的黄金,一直是神秘和高贵的象征。长达几个世纪欧洲的陶瓷都是依赖中国进口,这种代表着中国尚玉文化特征的人造材质,其洁白的胎色、细腻的质地、光滑的釉面、瑰丽的彩绘承载着东方的神秘和繁荣飘洋过海来到欧洲,为上流贵族们所倾倒。中国古代一些陪葬俑是由陶瓷所制。正是因为古人发现烧结好的陶瓷遇水不溶、久埋不腐,这正好符合了人类对于死亡的不解和永生的渴望。这使得陶瓷材质制作的人偶更具有深层次的人文内涵。
  二、陶瓷特殊的材质感与球型关节人偶的表面处理相得益彰


  进入新世纪,现当代工业化生产出来的原料更加精细,而人偶的造型也日趋完善和丰富起来。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由俄裔加拿大籍艺术家玛丽娜?贝琪高娃创立的艺术人偶品牌—— “被施了魔法的娃娃”(如图4)。
  “被施了魔法的娃娃”是被称为“玩具界的爱马仕”:一是因为它重工制作的缀满金银和宝石的服装和配件;二是因为全陶瓷材质的球型关节人偶的身体。除了欣赏其独特的人偶形象设计和繁缛精美的服装配饰时,人偶的陶瓷身体也是令人惊叹的关键,而陶瓷材质对于其人偶的审美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陶瓷经过低温素烧后再水磨使得陶瓷表面完全抛光,再经高温烧成后多次上色焙烧。经过这样处理的陶瓷完全玻化后,即使不上釉,表面也有一种通透光洁的质感。经过多道工序彩绘后,颜色和质感就更接近于人类皮肤的质感。这种处理手法使得被施了魔法的娃娃更接近于人类,而不是没有生命的的娃娃,再加之造型上基本是写实风格的,有一种“复活”了的感觉。但受上世纪芭比娃娃风格以及卡通动漫文化的影响,“被施了魔法的娃娃”身体比例上有一种过于纤细修长的唯美感。   陶瓷材质对于“娃娃”的意义还体现在生产工艺上。一方面,陶瓷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必须非常小心,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划痕和磕损,更何况是精细小巧的人偶零件,其中有细小的部分还不足拇指甲盖大小。几百个注浆产品,最后能打磨出来的只有几十件,能经过烧成和上色焙烧后而不出现瑕疵的,最后出来的仅有寥寥几件,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另一方面陶瓷工艺的本身就很像是孕育生产的过程。从原型到模具,从注浆到打磨,从烧成到上色焙烧,一步一步都凝结着制作者的汗水和心血。仿佛在孕育一个生命一般。陶瓷的硬度较高且脆,容易破碎。这样繁复的制作工艺全都凝结在这样一种易碎轻盈的材质上面,让这些人偶有一种“不堪重负”的感觉。这种易碎的特质,正好符合了“娃娃”吹弹可破的肌肤,纤细小巧的造型,脆弱需要人呵护的美感。而陶瓷材质却拥有耐腐蚀、耐氧化、耐湿等诸多物理和化学上的稳定特性,它其实是一种在一般环境中几乎能永生不腐的材质。这种特质和之前易碎的特质产生了一种鲜明的矛盾。这种矛盾似乎微妙地切合了人类对于生命的看法,肉体和灵魂的关系——肉体是脆弱短暂易逝的,灵魂是永生的。仿佛呼应了人类内心深处精神的凝重、灵魂的脆弱、渴望被保护的情感。
  相比树脂材质制造成本低,时间长容易黄化开裂,可复制性强,陶瓷制作的球型关节人偶工艺复杂,几乎是不可复制的,这就使得陶瓷球型关节人偶有了独一无二的气质。这种气质既有人的生命感,又有工艺品的装饰美,既和蔼可亲,又遥不可及。


  三、陶瓷材质对球型关节人偶收藏者具有特殊的心理慰藉


  需求是对有机体内的匾乏或失衡进行补充与满足的心理趋向。按照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推导,产品的需求上:基本功能需求、性能质量的需求、审美的需求、情感的需求和社会象征的需求。在今天物质极为丰富的条件下,人们将注意力放在了更高层次的需求上。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娃娃”这类陶瓷球型关节人偶产品比起其他人偶产品显然更能满足人类的高层次需求——审美需求、情感需求、社会象征需求。陶瓷人偶从材料的选择上,无疑比别的材质的人偶更能体现高层次需求的特点。而现代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年轻化,女性对奢侈品需求不断扩展,使“人偶”这一类以女性用户为主要客户群体的极富女性审美的产品,有了很大的销售空间。购买或收藏一个陶瓷球型关节人偶,很可能将成为凸显个性和品味的象征。陶瓷收藏市场的升温,也从侧面促进了中国艺术陶瓷人偶生产制作和发展。
  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大量的独生子女出现。出生于城市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处在孤独的生长环境中,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导致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父母的过分溺爱和保护,一方面使他们的教育条件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也导致一部分人对于某些压力抗压能力相对较差,有一种逃避和孩子化心理,称之为“kidult”或者“彼得潘症候群”。而如此真实动人的“人偶”的出现,正好补偿了这一代人成长中没有兄弟姐妹陪伴的孤独的心理;玩耍“人偶”时使他们能发泄并暂时逃避现实的压力,能暂时使自己的思想放空到另一个由人偶构筑的世界里;而陶瓷人偶这种美丽又易碎的矛盾,使人产生怜悯,这种感情会转化成一种对于人类的怜悯和慈悲。
  四、总 结
  陶瓷虽然是一个古老的材质,但在现代人偶设计中却依旧有着可以深度发掘的空间。“娃娃”所代表的陶瓷球型关节人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集可动性、艺术性为一身,与服装设计、染织设计、首饰设计等一起构筑了一个拥有独特艺术语言的完美的艺术世界,这也是陶瓷艺术设计的一个新的方向。
  陶瓷与当代人偶设计的结合不仅反映了材质本身不断革新旺盛的生命力,更以其厚重的内涵书写了人偶与人的关系。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陶瓷材料通过科学研究的改变配方,能够达到更强的物理特性和更为优美的艺术效果,也有待于以后的研究者们的实践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连海.中国玩具艺术史[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2]刘洋.布艺人偶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2-12
  [ 3 ]朱品璋.玩偶情感设计研究[ D ] .南京师范大学,2012-5
  [ 4 ]游亚娜.奢侈品设计研究[ D ] .重庆:重庆大学,2008-4
  [5]梁琳琳.从陶瓷材料角度谈人偶[J].美术,2012-1
其他文献
景德镇陶瓷大学陈寧博士的新著《清代陶瓷文献学论纲》(以下简称《论纲》)即将付梓,希望我能为这本书写一点文字。  我和陈宁相识,源于《中华大典?艺术典?陶瓷艺术分典》的编撰。2 0 0 6年,我应邀担任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外聘教授,协助该校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编撰他们所承担的国家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中华大典?艺术典?陶瓷艺术分典》。陈宁是这个课题组的骨干,我们在一起工作了近八年。八年间,课题组除了完成并出版
期刊
摘要 陶瓷山水绘画,是将传统的国画山水与陶瓷艺术相互结合的产物,是吸收了两者优异的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形式,陶瓷艺术山水作品和传统国画山水共同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底蕴以及创作内涵。  关键词 陶瓷艺术 山水绘画 山水艺术  陶瓷山水画艺术作品是属于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是属于陶瓷装饰艺术。陶瓷山水艺术绘画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和精神生活的物质基础。从古至今,中国的陶瓷装饰艺术一直是收藏家们炙手可热的收藏品
期刊
说起景德镇的小吃,不禁怀念起上世纪50年代,由景德镇面馆、小吃摊烹制的几种特色小吃:扁食泡糕、炸豆腐粉、金线吊葫芦。  扁食是老一辈景德镇人对馄饨的方言称呼,扁食泡糕由部分面馆烹制。所谓扁食泡糕,即糯米糕加入刚出锅的扁食碗里。扁食是现时用手压制切割的扁食皮,包上咸味鲜猪肉末做成。糕,薄薄的用甜昧芝麻粉夹心,每碗有2至3块,约2厘米见方的糯米白糕。热糕经扁食热汤浸泡后,滋滋的,进口微甜,香香的。咸的
期刊
摘要 意境在陶瓷山水画创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衡量陶瓷山水厕艺术性高低的审美标准,能够体现创作者的精神情感,体现创作者的审美追求与艺术理念。  关键词 陶瓷山水画 意境 重要性  陶瓷山水画属于工艺美术范畴,易受到工艺性的强烈影响而使一些创作者忽略其意境美的表现。陶瓷山水画创作者应当在特定作品中准确把握其构图、形象、色彩、技法等要素,并将自身情感倾注其中,表达出具有感染性的意境之美,从而引起
期刊
摘要 《勾雅新注》是由日本学者盐田力藏于1939年译注《勾雅》而成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陶瓷典籍深度翻译实践的一次很好尝试。该书编排方式合理,注释方法得当,注释内容具有历史学、工艺学、文献学等诸多研究价值,在中国陶瓷典籍深度翻译实践乃至整个中外文化典籍深度翻译实践中都堪称典范。  关键词 《勾雅新注》 盐田力藏 陶瓷典籍 深度翻译 编纂价值  一、引言  “深度翻译”(thick translati
期刊
10月19日下午,2015中国“陶瓷艺术100”实力榜颁奖盛典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举行,数百位行业领导、专家、艺术家以及新闻媒体、藏家代表见证了年度各项陶瓷艺术大奖的诞生。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原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原理事长杨自鹏,市领导黄康明、沈薇出席了活动。  黄康明在开幕致辞中指出,2015中国“陶瓷艺术100”实力榜不仅汇聚了景德镇地区的陶瓷艺术家,更集合了龙泉窑、定窑、汝窑、钧窑、德
期刊
2015年10月24日,2015佳士得上海秋季拍卖会在上海市半岛酒店举行,本届拍卖会分典雅生活艺术、中国及亚洲当代设计等板块进行,在中国及亚洲当代设计专场,高梅生传人之一、女婿卢建德制作的2 9厘米直径薄胎对碗,一出场就吸引了买家眼球,经过数十轮竞拍,最终以109273美元(折合人民币687500元)落槌。  中华薄胎大王高梅生家族薄胎瓷久享盛誉,为爱马仕控股的“上下”中国工艺品国际贸易公司十大工
期刊
鄢用霖 号孜铭,1984年生,江西乐平人,自由职业陶瓷艺术家,御圣斋斋主。自幼喜爱艺术,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涉足于陶瓷艺术领域,钟情山水绘画。历经十多年潜心探索,在陶瓷山水绘画领域有着较深的见解。所作山水瓷画,清新典雅,构图讲究,用笔、用墨尽精微,远看苍茫朦胧,近看精细入微,耐人寻味。  2007年《中国经济论坛》一书,以“一个收藏者的震撼”为题对其人其作做了专题报道。2010年作品《江阁揽胜》
期刊
胡征娟 浮梁人,陶瓷学院艺术硕士,师从宁钢教授。现任教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系江西省高级陶瓷美术师,景德镇美术馆画师,中函艺联副秘书长,中华陶瓷名人师徒宗谱研究室研究员,景德镇美术馆女陶艺家学术交流中心副秘书长。  代表作品:《古瓦咖啡系列》被母校永久性收藏;《森林之歌》在景德镇2001年迎新春作品大赛中获优秀奖;《玫瑰花系列》陶艺获2002年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优秀创作奖;《青花正舞荼具》获07年景德
期刊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作为享誉中外的“千年瓷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景德镇将如何让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迈上新台阶?江西省景德镇市委书记钟志生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景德镇将充分保护利用好文化资源,复兴千年古镇,延续陶瓷文脉。  记者:景德镇是誉满全球的瓷都,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陶瓷产业支撑了一千多年发展的城市。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有着什么样的思路?  钟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