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l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运用能力,其中读是关键,是提升其他语文能力的基础。因为朗读,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如何抓好语文的朗读教学,逐渐成为语文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建议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普及,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朗读,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与主题的理解,帮助学生把握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对于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朗读教学。如何抓好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呢?对此问题,本人做了一些探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 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引导学生重视朗读
  在教学中,教师以身作则,示范朗读,是一种主要的教学策略。通过示范朗读可以引导学生重视朗读。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朗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影响,语文教师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而且要重视自身朗读能力的提高。教师的示范朗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而在示范性方面,朗读录音示范和教师范读都是很有效的方法。相比之下,语文教师的示范朗读,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效果更明显。在范读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朗读的技巧并注意讲解,使学生更容易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了解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方法,这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文章不是无情物”,好的文章配以好的朗读,如使阅之人身临其境,引起共鸣。老师通过婉转悠扬、铿锵有力、绘声绘色、抑扬顿挫、感人肺腑的语言读出来,把学生带入一种忘我的艺术境地,从而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过硬的朗读基本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语文教师本身的朗读水平过人,才能教导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二、 做好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有例可循
  当前初中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主要原因是一部分语文教师不重视朗读教学,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学生不能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不高,朗读效率不高。语文教师可从朗读的节奏、读音的轻重和语调的抑扬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规律与技巧。朗读训练可分三步:听,让学生听录音带或教师范读;学,学生试读或跟读,老师注意纠正语调、节奏等朗读方面的问题;练,按照老师的指导技巧反复朗读,用心品味。准确把握对文本内容与思想感情的理解是把握朗读技巧的前提。“文以情动人”“情动而辞发”。思想感情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决定着朗读的基调、语调的轻重、节奏的抑扬。如读辛弃疾《破阵子》应充分体现出豪放之情;读余光中的《乡愁》,应尽量表现出柔美深情又略带哀伤无奈之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应表现一种感情奔放、豪迈之情。只有领会了文章的“情”,才能朗读出“情”,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因此,教师要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和把握情感上下功夫。
  三、 营造良好的班级朗读氛围,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创造良好的朗读环境,是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之一。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良好的朗读氛围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朗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尽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如充分利用好班级的黑板报与学习园地,刊写好文佳句,推介科学的读书方法;充分利用教室的角落创设班级图书阁,向学生推荐好作品;用诗文名句或学生的佳作装饰教室墙壁;甚至举办班级读书会,老师、学生共同交流读书心得或体会。创设优良的读书环境对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根据朗读教学的主题,为学生创设情境朗读氛围,让学生“声临其境”,全身心去感受朗读的魅力,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准确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更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朗读的趣味性。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之时要认真地钻研朗读教学的方式方法,充分运用创造良好的朗读环境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的质量。
  四、 探究朗读方法,开展朗读活动
  传统朗读的方式是齐读、个别读,形式单一,枯燥乏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体及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如范讀、领读、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小组读、自由读、配乐读等来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热情。或铿锵有力,或浅吟低唱,或婉转悠扬,或声情并茂。只有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朗读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质量。
  组织丰富多样的朗读实践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与荣誉感。如课前三分钟朗读训练,可以让学生朗读小短文、讲述小故事等,形式灵活而又随意;如开展配乐诗文朗诵比赛,文学作品有的深沉、有的激昂、有的轻缓,根据文章性质的不同来选择适当的配乐,音乐有着优美的旋律,能调动气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选择适当的配乐创设朗读的意境,情“境”交融,让学生在朗读中充分领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此外,还可以开展课本剧表演、读书交流活动等。以上这些朗读实践活动,对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朗读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朗读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语文朗读的重视,根据语文朗读教学的特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作者简介:高美珍,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会议
精品创作是电视台节目经营的任务之一。但对于地市电视台来说,创作精品节目面临一定的难度。比如地域制约、资金缺乏、人才结构不稳定是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然而,地市电视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由于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重要阶段,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提升。所以本文就以探析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策略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阅读;培养兴趣;尊重学生;积极沟通  一、 引言  傳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
作为全国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区,东营市河口区充分利用人口优势、经济优势,在最大限度增加政府投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做好优惠政策制定
摘 要: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让语文教学精彩纷呈,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通过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创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等方式,对语文高效课堂进行有效构建,从而让小学语文教学充满诗情画意,绽放一朵朵“高效”之花。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一、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同时又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学活动的核
玫瑰线扫描由于有许多优点在光电制导中受到普遍重视。玫瑰线扫描通常是由两个运动件实现的,它的定位精度至关重要。该文从理论上推导了玫瑰线精度影响因素公式,并从实际出发计
会议
会议
摘 要:小学是我们学习的最开始的地方,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与学习基础的重要环节。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创新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极为重要,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不但要满足学校的教学要求,同时还要保证学习的质量。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来分析,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