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范畴化与“副词+名词”结构

来源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_av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非范畴化理论对现代汉语中的“副词+名词”结构进行研究,主要讨论了“副词+名词”结构的形态特征、语义特征和认知机制等问题,从语言本身及人类认知两方面论证了用非范畴化理论来研究现代汉语中的“副词+名词”更具解释力和科学性。 In this paper, we use non-categorization theory to study the structure of “adverbs + nouns ” in modern Chinese, mainly discussing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semantic features and cognitive mechanisms of “adverbs + nouns ” structure. The two aspects of human cognition demonstrate that it is more explanatory and scientific to study “adverbs + nouns” in modern Chinese by using the theory of non-categorization.
其他文献
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常常把教学重点放在语法分析与词汇讲解上,忽视了阅读过程其实是读者与作者的双向交流过程,从而忽视了整体阅读机制的培养。图式理论强调阅读过程
我国当前传统对外贸易形势严峻,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影响继续显现,国际市场需求下滑,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对欧盟和美国的双边贸易额分别增长
人类文明史上,两大传媒技术的发明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一是公元1世纪初北宋时期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二是19世纪40年代美国诞生的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两次伟大的科技发明都直接给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革命性影响,尤其是对文化的传播、人们的学习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计算机的发明,不仅为现当代人们带来学习方式的变革,而且不断地改变人们的学习观念。尤其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因特网的迅速崛起
英语吸收汉语的词汇有1000多个。这些在英语中的汉语元素可分为:时代特色类词汇,传统文化类词汇和自然物产类词汇。汉语元素在英语中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
8优 68 2系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 1994年以本所育成的中熟中粳不育系徐 890 8A为母本 ,以早熟中粳恢复系R37682为父本配组育成的强优势杂交中粳新组合。经过几年的鉴定、区域
一、引言     语法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界关注的问题。自18世纪规定性语法诞生以来,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一直为外语教学所青睐。到20世纪,现代语言学及其相关学科取得了迅猛发展,社会对语言交际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新的教学理论不断输入和兴起,传统的语法教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和冲击,在外语教学领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外语教学中是否应该有语法教学的一席之地。一些语言学家和师生认为语法在课堂教学中无足轻重,可以忽略
本文从当前高专蒙授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了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旨在促进高专蒙授公共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培养适应社
一、传统“两课”的主要特点    “两课”承载着对大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但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初衷却与教育的结果出现巨大偏离,表现为:许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低,认为课程本身枯燥无味,理论只是高调的说教,难以让人信服。固然这与当代大学生更注重知识的实效性相联系,同时也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传统“两课”最主要的特点是注重课程本身的知
近年来西方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理论,为教师如何教学,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远景。即:学习是个人的事,其中包含着点点滴滴知识和技能的积累。通过许多直接的传授和有指导的实践,就能促进这种学习,而且运用恰当的奖赏就能激发这种学习。但由于“有效教学”研究是建立在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以及人类与学习的文化观之上,所以不同的文化因素对“有效教学”的实践有着不同的阐释。    一、西方有效教学实践的基
前言一、项目概况广州大学城的选址为广州市番禺区新造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规划面积43.3平方公里。小谷围岛内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含10所大学及中央商务区,拟建建筑面积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