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xinghu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了许多哲理思想和人文思想,这些宝贵的文化精华,经常应用于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要考虑如何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融入传统文化的精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高校人才。
  【关键词】传统文化 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065-01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要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不断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在吸收过程中加以改进和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水平有很重要的意义,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对当前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蕴含了许多古典文化的内涵,囊括了历史、地理、政治等多个方面。我们要取其精华,剔除糟泊,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结合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让大学生提升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使自身得到全面发展。
  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大学生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并让学生有爱国主义精神,对学生的品质有很重要的塑造意义,是大学思政教育中,非常有效的文明资源,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纠正错误的价值取向,给大学生在政治信仰方面予以指导,加强学生的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断贴切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情况,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规范着学生的行为。并且完善了大学思政教育方针和教育理念,在大学校园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营造了和谐的校园氛围。
  二、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1.加强传统文化建设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仅仅在课堂教授中,讲解几节课程就能达到效果的,需要大学导师把对学生的传统思想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适当增加思想政治课程中,对传统文化学习的部分,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大学导师要利用自身的主导作用,把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多引导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的书籍,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学习到有价值的部分,树立正确的思想文化意识。
  2.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思政教师要积极探索,怎样将传统文化讲授的生动有趣,让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导师要借助多媒体手段,把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向学生展示出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根据学生的业余爱好,把传统文化散布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加深对学生的影响。
  3.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随着大学思政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从自我修养到个人素质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在加強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同时,也要对部分不良文化及时分辨,降低不良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思政教学导师自己要不断研究传统文化知识,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学生打造牢固的根基。社会各界都要大力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能自觉抵制不良的文化,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4.结合实际情况施教
  大学生在刚刚步入大学校园时,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会出现许多的问题。没有经历过独立生活的学生,会缺少一定的规划性,而且不会与其他同学融洽相处,很难适应这种新的集体生活。还有部分学生,没有习惯大学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方式,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体现出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有一定的缺陷。要想使这些问题得到恰当的解决,就要努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把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引导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和思想价值,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改进。传统文化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格,并尽快适应新氛围。
  三、结论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高校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不仅要提升高校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老师,要结合实际的教育情况,将传统文化不断融入进去,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尚晖.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 教育与职业. 2008(18)
  [2]卢先明.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0(04)
  [3]卢勇,姜笑.探讨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J]. 青年文学家. 2013(19)
  [4]程京武,卢宁.对构建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机制的思考[J]. 高教探索. 2008(05)
  作者简介:
  孜娜提阿克帕尔(1969.12-),大学本科学历,伊犁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具体形式,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要根据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等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新体系下高中音乐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体系 审美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切体会到被赏识的重要性。学生被教师赏识,就会发挥学习积极性,就会学有所成。教师被领导赏识,就会发挥工作积极性,就会“教有所得”。事实上我认为赏识含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而这些都基于一个字—爱。  【关键词】尊重 教育 赏识 表扬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190-02  怎样去正确赏识你
期刊
【摘要】班主任作为维系学校和学生间正常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整个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极其重要和无人替代的。在教育这块智慧的田野里,人民教师是一位播种者,为了幼苗的茁壮成长,这位播种者以爱的雨露浇灌,用园丁的辛勤耕耘。尤其对“弱小的幼苗”更呕心沥血,倾注爱心。  【关键词】倾注 爱心 感化 后进生 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期刊
【摘要】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本文对高校班级文化分层次建设进行初讨,将班级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在对三个层次的内容概述的基础上,阐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班级文化 文化层次 文化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181-02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产生叛逆心理,不愿意听从教师和家长的管理和教育。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就需要班主任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进行管理。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领导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整体状态,可见班主任在班级中的主要作用。为了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教师应该懂得班级管理工作的艺术性,切不可以嚴厉的姿态威胁学生,让学生被动的进行学习和生活。本文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
期刊
【摘要】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以及学习理论,主要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从而生成的意义,建构之间理解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往往是在社会文化的互动中完成的。在建构主义环境下。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意识得到充分的认识。本文通过创设情境以及协作对话和进行意义建构的方面阐述了建构主义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 高中数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047-02  口语是人们交际的主要工具,通过出色的语言表达,可以使相互熟识的人之间产生浓厚的情意,使陌生的人产生好感,结成友谊;可以使意见分歧的人互相理解,消除双方的矛盾;可以使彼此怨恨的化干戈为玉帛,彼此友好相处。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口语能力在新课标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怎样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也成为小
期刊
【摘要】随着《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2017年修订版)的出台,明确了高校学生对学校与学生权益相关事务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高校的抽象学生管理行为,即高校制定、修改、发布各项学生管理规定的行为,行政诉讼的法律实践也逐步将其纳入了“合法性”审查范围,在这一形势下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抽象学生管理行为听证制度已迫在眉睫,如何监督保障听证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以及保障听证结论的约束力成为这一制
期刊
【摘要】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它在语文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在学生发展中的意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施过程中把握关键因素,取得良好的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素养 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040-01  《全日制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
期刊
【摘要】语文的知识积累,生活的经历和思维的成就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语感的训练不能急于求成。一年级是儿童语文学习的开始,也是语文语感训练的初级阶段。要特别注重教学与认知相结合的引导,用直观的形式,引导学生把字词同有关知识、生活经验相联系,严格进行理解句子意思的训练,引导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做到“一字未宜忽,语语悟精神。”  【关键词】一年级语文 语感训练 培养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