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的语感训练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fw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的知识积累,生活的经历和思维的成就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语感的训练不能急于求成。一年级是儿童语文学习的开始,也是语文语感训练的初级阶段。要特别注重教学与认知相结合的引导,用直观的形式,引导学生把字词同有关知识、生活经验相联系,严格进行理解句子意思的训练,引导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做到“一字未宜忽,语语悟精神。”
  【关键词】一年级语文 语感训练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049-02
  一、要严格把握句子意思的训练
  理解句子是理解句子组合甚至段落和文章的基础;理解简单的句子是理解复杂句子的基础。一年级要对简单的句子进行严格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理解句子的基本含义,其次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基本的方法是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引导学生对句子的感性认识,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开头部分讲的是“谁”或“什么”,接下去的部分讲的是“是谁(什么)”、“做什么”、“怎么样”,表达这两部分之间有关系的只有三个基本句式,即“谁(什么)、是谁(什么)”、“谁(什么)怎么样”、“谁(什么)做什么”,根据这三个句式引导学生去理解句子的意思。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教学,首先要理解句子的主要含义;二是基于此理解修饰语的意思,体验句子的丰富内涵。如:第一册《秋天到了》中的“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要首先明白这句话说的是树叶落下来了,然后抓住“一片片”,这个词理解是很多树叶掉下来,从而知道是秋天降临了。
  二、教师要初步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
  一年级的文章虽然肤浅,一年级的学生虽说是刚接触书面语言,但也应该进行咬文嚼字的训练。必须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有:和其它词意思区别细微的词;看似平淡、在具体的语境中表现力丰富的词;要联系上下文揣摩才能理解的词句。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比较法
  比较法则是将文中的词语和其它词进行比较,了解词语在课文中丰富的表现力,运用比较法,首先要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和句子的意义;再换词比较,体会文中用词的丰富的表现力。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过程如下:①这句话写什么?(乌云)乌云怎么样?(乌云压下来)“压下来”是什么意思?(降下来)怎样的乌云?怎样压下来?(满天、黑沉沉)“满天”、“黑沉沉”表现乌云什么特点?(云多、云层厚)这么多的乌云遮住天空,越降越低,好像要靠近地面,课文用了哪个词?(压)②引导学生用“降”,“落”同“压”比较,体会句中“压”的用词的准确和丰富的表现力。(物体小,一般用“降”;落到地面,用“落”、“掉”;“压”字有一种令人越逼越近的感觉,而“降”、“掉”则不能使人产生这种感觉)③就这句话想象乌云满天、越压越低的情景。
  2.联系上下文体会语感
  比如《要下雨了》中的“是要下雨了吗?”表达的不是询问,而要表達的是小白免对小燕子的话半信半疑,结合上下文就会领会其中的意义。教学过程如下:①联系上文引出句子;小燕子说要下雨了,小白免相信吗?从哪句话看出来?要是小白免相信燕子的话,它会怎么想?(要下雨了!)②联系下文进一步体会句子的意思:从课文什么地方还可以看出小白免不完全相信小燕子的话?(小白免不是直接跑回家,而是又去问小鱼为什么跑出来。)从而领会到这句话表现了小白免将信将疑的心理。
  3.用想象力去理解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去把握与词汇有关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词句。如《蒲公英的种子》中的“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中的“哪儿”一词的教学,先启发学生想象蒲公英的种子飞到什么地方?(山冈、平原、小溪边、房前屋后)再引导学生归纳:这么多的地方,不管是山冈、平原、小溪边等,都可以用“哪儿”表示,“哪儿”可以指任何一个地方。最后要求用“哪儿”说一句话,在实践中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词语。
  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语感
  语感的形成主要依靠的是理解,靠实践中的积累。 首先要注重阅读文本,精读诵读,因此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语言练习。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就难以形成一定的语言感。因此,要强调在朗读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其一,不读破词是初步理解句子的标志之一。因此,在指导阅读时,除了阅读准发音外,还应把不读破词作为阅读的基本要求。其次要引导学生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最后要发挥老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听读、跟读、仿读。还要熟读成诵,把课文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科学技术更加发达,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的世纪。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因此,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应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能够有能力接受新时代的严峻挑战。
  参考文献:
  [1]李海青.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语感训练[J].《中国论文网》2015-2-17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逐渐增多,因父母外出打工,学生学习处于“放养”状态,导致学生数学基础差;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学校的教学条件优于农村学校,外出打工家长希望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如何根据农村学生特点,提高其数学成绩和升学率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心。本文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问题情境,活用学习小组等实现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教师同仁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农村教育
期刊
【摘要】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具体形式,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要根据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等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新体系下高中音乐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体系 审美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切体会到被赏识的重要性。学生被教师赏识,就会发挥学习积极性,就会学有所成。教师被领导赏识,就会发挥工作积极性,就会“教有所得”。事实上我认为赏识含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而这些都基于一个字—爱。  【关键词】尊重 教育 赏识 表扬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190-02  怎样去正确赏识你
期刊
【摘要】班主任作为维系学校和学生间正常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整个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极其重要和无人替代的。在教育这块智慧的田野里,人民教师是一位播种者,为了幼苗的茁壮成长,这位播种者以爱的雨露浇灌,用园丁的辛勤耕耘。尤其对“弱小的幼苗”更呕心沥血,倾注爱心。  【关键词】倾注 爱心 感化 后进生 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期刊
【摘要】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本文对高校班级文化分层次建设进行初讨,将班级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在对三个层次的内容概述的基础上,阐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班级文化 文化层次 文化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181-02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产生叛逆心理,不愿意听从教师和家长的管理和教育。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就需要班主任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进行管理。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领导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整体状态,可见班主任在班级中的主要作用。为了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教师应该懂得班级管理工作的艺术性,切不可以嚴厉的姿态威胁学生,让学生被动的进行学习和生活。本文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
期刊
【摘要】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以及学习理论,主要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从而生成的意义,建构之间理解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往往是在社会文化的互动中完成的。在建构主义环境下。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意识得到充分的认识。本文通过创设情境以及协作对话和进行意义建构的方面阐述了建构主义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 高中数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047-02  口语是人们交际的主要工具,通过出色的语言表达,可以使相互熟识的人之间产生浓厚的情意,使陌生的人产生好感,结成友谊;可以使意见分歧的人互相理解,消除双方的矛盾;可以使彼此怨恨的化干戈为玉帛,彼此友好相处。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口语能力在新课标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怎样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也成为小
期刊
【摘要】随着《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2017年修订版)的出台,明确了高校学生对学校与学生权益相关事务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高校的抽象学生管理行为,即高校制定、修改、发布各项学生管理规定的行为,行政诉讼的法律实践也逐步将其纳入了“合法性”审查范围,在这一形势下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抽象学生管理行为听证制度已迫在眉睫,如何监督保障听证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以及保障听证结论的约束力成为这一制
期刊
【摘要】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它在语文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在学生发展中的意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施过程中把握关键因素,取得良好的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素养 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040-01  《全日制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