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秀梅:有道德的道德教育就是有效的道德教育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e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秀梅在《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第10期撰文指出,在对学校道德教育的评价中,“有限”与“有效”似乎是一对矛盾,消解着人们对道德教育的信心。在今天的实际语境里,“有效”往往是对短期效果的追逐,人们期望受过道德教育的人马上会做出符合要求和标准的行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是提供一种有利于道德生长的价值引导环境而已。即使在德育能发挥作用的范围内,能否以“有效”为衡量标准,也是值得怀疑的。实践证明,在学校德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合道德”的事实。因此,对于德育有效性的评价应该是道德性,即看其是否合乎道德。
  道德教育的道德性应体现在学校道德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在德育目的上,以发展学生为目的,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人格的教育是道德的,而以封闭学生为目的的教育是不道德的;在德育内容上,引领学生超越“遵循”规范这一问题,去追求每一种可能生活是道德的,而单纯教授伦理规范是不道德的;在德育方式上,把学生当人,尊重、信任学生的教育是道德的,而把学生当作物,用强制与反理性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教育是不道德的。有道德的道德教育就是有效的道德教育。衡量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应抛弃追求经济短期利益的标准,以是否合乎道德作为判断的依据,这才是学校德育真正应该追求的目标。
其他文献
王充闾散文创作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作品又表现为不同类型.概而言之,即时代社会型、美感哲思型、历史情怀型和生活回忆型.每一类型的创作都有其产生的原因和特色,
杨东平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一次教育沙龙中,批评了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反教育现象,认为整个家庭教育被应试教育绑架,家长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中国的无数家长正以爱孩子的名义
"克服建筑的存在性,推出一种永久性的,怎么看都是建筑的建筑,打破形式与功能之间所谓的必然联系,是我建筑设计中的重点。"[1]——彼得·艾森曼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
很喜欢看21世纪风靡全球的劳伦斯·彼得的《金科玉律》一书,这本书介绍了改变人类生活的18条金科玉律,这些定律让企业管理、经济生活等领域的团队和谐高效运转。作为学校管理者,无疑也可吸取这些“人类思想的基石,千年智慧的结晶”,打造一支朴素务实、经验丰富、充满活力的中层管理团队。  一、组建一支岗责分明的立体式德育队伍  华盛顿合作定律: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远无成事之日。聪明的美国
为进一步推动BIM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支撑建筑行业技术升级,变革生产方式,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
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地处西湖风景区,校内和周边环境优美,是西湖教育乃至杭州教育的窗口单位。坐拥优良的美育资源,如何以美育人,成为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学校将美育落
近日,第二十届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MIF)2015澳门国际设计联展暨第二届“金莲花”杯国际设计大师邀请赛在澳门落幕。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张锦秋与普利兹克奖获得者扎哈·
作为享誉世界的敦煌文化宝藏中的一块瑰宝,敦煌艺术一直受到海内外敦煌学界的重视,经过几十年来海内外学者不懈的考察和研究,人们对于敦煌艺术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其内容、特
“孩子,你是最棒的!”这句话让许多孩子从小就背上了“完美”的压力。《浙江省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23.7%的10岁-13岁青少年认为自己必须是十全十美的。课题组最新的研究表明,追求完美的孩子往往会走两个极端,一种群体表现为给自己和他人都提出难以达到的高标准,他们成年后在人际交往中会经常遭遇挫折。另一种群体则表现为失败后容易自暴自弃,在未来人生中会长久地处于负面情绪和消极的生活态度之中。课题
为贯彻《关于印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建质【2011】67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的有关工作部署,现就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