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3.7%青少年认为自己必须十全十美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g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你是最棒的!”这句话让许多孩子从小就背上了“完美”的压力。《浙江省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23.7%的10岁-13岁青少年认为自己必须是十全十美的。课题组最新的研究表明,追求完美的孩子往往会走两个极端,一种群体表现为给自己和他人都提出难以达到的高标准,他们成年后在人际交往中会经常遭遇挫折。另一种群体则表现为失败后容易自暴自弃,在未来人生中会长久地处于负面情绪和消极的生活态度之中。课题组组长、心理问题专家韩天江表示,这两种极端都是由于孩子在幼年时期过于追求完美造成的。赏识教育在中国已推行多年,但大多数父母只学到皮毛。小孩子特别懂事,这也是父母经常夸赞孩子时说的话。但这未必正常,尤其是12岁前的小孩子,如果孩子什么都懂,说明其心理承受了不该承受的东西,这多是心理疾患的开始。父母应转变观念,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宽松的成长环境。
  (来源:新华网 2014年2月18日)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展,作为人们生活“四要素”(衣食住行)之一的住房也被推进了改革的洪流。那么,为什么要改革住宅制度?住宅向来由国家统分统配,现在为什么要作为商品出
近几年西方文化的广为传入和引进,激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不少人表示怅惘或忧虑,也有人表示不满或愤慨,认为是西力文化——外来文化带来的冲击和影响,造成了一部分人的“信仰危机
王充闾散文创作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作品又表现为不同类型.概而言之,即时代社会型、美感哲思型、历史情怀型和生活回忆型.每一类型的创作都有其产生的原因和特色,
杨东平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一次教育沙龙中,批评了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反教育现象,认为整个家庭教育被应试教育绑架,家长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中国的无数家长正以爱孩子的名义
"克服建筑的存在性,推出一种永久性的,怎么看都是建筑的建筑,打破形式与功能之间所谓的必然联系,是我建筑设计中的重点。"[1]——彼得·艾森曼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
很喜欢看21世纪风靡全球的劳伦斯·彼得的《金科玉律》一书,这本书介绍了改变人类生活的18条金科玉律,这些定律让企业管理、经济生活等领域的团队和谐高效运转。作为学校管理者,无疑也可吸取这些“人类思想的基石,千年智慧的结晶”,打造一支朴素务实、经验丰富、充满活力的中层管理团队。  一、组建一支岗责分明的立体式德育队伍  华盛顿合作定律: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远无成事之日。聪明的美国
为进一步推动BIM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支撑建筑行业技术升级,变革生产方式,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
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地处西湖风景区,校内和周边环境优美,是西湖教育乃至杭州教育的窗口单位。坐拥优良的美育资源,如何以美育人,成为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学校将美育落
近日,第二十届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MIF)2015澳门国际设计联展暨第二届“金莲花”杯国际设计大师邀请赛在澳门落幕。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张锦秋与普利兹克奖获得者扎哈·
作为享誉世界的敦煌文化宝藏中的一块瑰宝,敦煌艺术一直受到海内外敦煌学界的重视,经过几十年来海内外学者不懈的考察和研究,人们对于敦煌艺术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其内容、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