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教师主动发展增效教学流程管理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huai6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减”文件出台后,随着开学日的到来,社会舆论的焦点和兴奋点从校外培训市场的规范治理转到了校内教育教学管理。确实,压缩了学科类课外培训后,家长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会越发强烈。我觉得,如果想要解决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从根本上需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健全教学流程管理,真正提升教学的质量才是硬道理。
  我校教学流程管理实施已有二十多年,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校长室主要负责,课程教学部主抓落实,加强对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要求,完善教学常规的检查、考核制度。特别是近三年,随着办学理念“主动发展”的不断深化,我校立足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学流程管理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了新的举措,也得到了新的突破。

一、课堂第一,让每一个35分钟都能体现价值


  课堂一直是我校最具有生命活力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先后斩获全国、市级、区级各类学科教学比赛的各大奖项。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新,思新则进。我们一直鼓励教师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也创新了很多方法,如《校本研修手册》的融合运用、“致雅”教师的推荐评选等。这几年,除了教研课、展示课等常规的磨练课堂方式外,我们也立足平时课堂,激发教师主动研究,创造机会,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让课堂中的每一分钟都有价值。
  1.常态课,常听
  校长、副校长带领课程教研团队、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学科骨干,深入课堂听常态课,如了解性课、诊断性课、随堂课等,全面了解教师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情况,观察教师对自己执教年级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执行,对教材的解读、教学分析和对学生学习的设计和落实的基本要求等;听后面对面交流,提出指导性改进建议,让每个35分钟都不流于形式,全面提升了课堂教学效能,立足学生学科素养,能体现真正的价值。
  今年6月,我校区级重点课题《基于高阶思维培养的小学活力课堂的实践与研究》正式立项,课题立足课堂教学研究,关注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各大教研组从单元规划、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入手,通过单元整组教学、纵向深度教学、横向跨学科教学等途径,扎实开展活力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以课题研究提升“活力课堂”效能,让学校发展的热点始终聚焦在课堂上,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
  2.名師课,常学
  邀请上海市特级教师、学科优秀教研员、学科教学专家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每月进行系列化的主题研究式培训活动。在团队成员导师的带领下,学习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开展教学设计,在磨课中进行实践和反思,提高了学科团队的学习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升了各学科课堂的“活力”。此外,我们也派优秀的青年教师参加市区级的名师工作室活动,学大师境界,开教育眼界;购买名师的教学实录进行模仿与借鉴,在自我学习实践过程中,实践和理论得到统一、提升。名师带教活动为学校后备师资力量长远发展提供了一条可发展之路。
  3.精改课,常推
  各学科全面推行“精改课”,在组内老师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把研究重点聚焦在了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上,借助空中课堂的优秀教学资源进行二次备课,利用公开课、评比课、教研课、校说课比赛等各级展示平台,充分发挥备课组、教研组、自我研究的力量,备课进一步做到“精磨、精改”。期末,各评委团队经过认真评审,全校评选出优质精改课,建立了优质资源共享库。“精改课”的实施进一步有效提高了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进而优化了教学设计,提升了备课质量。
  4.送教课,常走
  作为集团办学的领衔校,我们在园西教育联盟内举办了“按需组团送教”活动,根据五所成员校提出的教学需求,各学科选派了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送教上门,仅上学期就开设了15节送教课。“送教课”不仅提升了紧密型联盟教学研讨活动的实效,更激发了送教教师的课堂能力,成员校老师的殷切期待,不同学生带来的课堂挑战,“逼迫”送教老师们反复地磨砺课堂,进一步实践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我校扎实高效的课堂教学。联盟校之间的送教活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共赢,是一种学习与交流,更是一次交流和提高。

二、深入研究,让每一次作业都能为学习增值


  作业是日常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严格执行市教委相关作业精神“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三至五年级书面回家作业总和不得超过1小时”已经多年了。除此之外,还制定了作业管理制度,出台了一些积极的举措,如填写《班级回家作业记录本》、执行长假无作业日、优秀作业展示等。作业管理需要站在新时代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作业的价值,树立并落实新的作业质量观。
  1.互查,寻找作业布置的误区
  每学期的作业检查,我们不难发现当前作业的主要误区:一是统一性。每天的作业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数量、统一步调的“一刀切”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不能促进不同层次与水平的学生在自身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二是形式化。仔细观察教师布置的作业,语文不外乎“抄写词语、完成练习、预习课文、朗读背诵”等,数学即简单地写上“完成第几页”,它只告诉学生作业的内容,对于“为什么做这个作业”“完成这个作业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自己也可能不甚清楚。学生看到作业,也只想简单地快点完成,难以激发学习动力,也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互学,落实新的作业效能观
  基于对作业误区的分析,我们提出“落实作业效能”的观点,要求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率先引领,开展关于作业的相关主题研究:认识作业的功能、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关系等。在对作业的监控与管理中,逐步明确作业的布置做到教、学、评一致性,精心设计作业练习,布置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批改仔细、规范,严格执行“五项管理”中对作业的要求,通过“精选、精做、精讲”,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只有高质量的作业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3.互研,提高作业设计的水平
  让作业为学生学习增值,不仅能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也能促进教师的教学诊断和改进。所以,通过有效的学习和研究,真正提高教师作业设计的水平尤为重要。一是学习优秀的作业案例,加强分析,促进改进;二是进行作业设计比赛,丰富作业的类型和形式,鼓励教师在作业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上动脑筋,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从已有经验、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等方面充分考量,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三是减少书面作业,增加活动类、体验式、合作型、跨学科等类型的作业,拓展学习内容,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
  当然,学校也可以充分利用区域空间进行作业展示,可以是书写类、作品类、研究类、创新类的,进一步促进学生持续有效地学习。

三、形成特色,让每一次评价都能为育人服务


  让学生学业评价科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以学生评价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作用。打破传统的单一试卷考核方式,以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1.过程性評价,建构以生为本的“三小”课堂
  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为依据,完善我校的评价体系,在“多元、及时、有趣、实效”的评价操作要求下,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各学科结合学业评价要求,在课堂上实践具有我校特色的“三小”(小口才、小问号、小专家)即时评价,关注学生的表达、质疑、分析、综合等高阶思维能力,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
  正是由于过程性评价强调“过程”和“发展”的特点,在对教师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能促使教师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实施多元化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也鼓励了学生向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
  2.表现性评价,提升综合素养的深度学习
  表现性评价在当前的评价改革实践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目的就是为了检测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真实、有意义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获得这些能力。表现性评价需要学生自己建构答案,它指向的一定是深度学习,而非浅层的只需要了解的信息或简单的操作。
  我们要求老师们从大处着手,基于大主题、大项目或大任务,从“课时教案”走向“主题/单元学习”“项目式学习”;将表现性评价镶嵌在整体的课程设计与实施中,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琐碎的、肤浅的学习结果上。如项目化学习“小学数学中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从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团队沟通与合作等终身学习能力转变。
  落实“双减”政策是为了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要激励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落实教学常规上,就要不断优化教学流程的管理,努力练就扎实的教育教学功底,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将“思维发展与提升”列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并特别明示了“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等常见思维方式。思辨性材料作文的写作是训练、培养、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策略。因此,思辨性材料作文写作教学,几乎同时成为了高中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此,笔者想结合近些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阐释思辨性材料作文教学中运
期刊
问题化学习以对问题的自主发现与提出为开端,用有层次、结构化、可扩展、可持续的问题系统贯穿学习过程和整合各种知识,通过系列问题的解决,追求学习的有效迁移,实现知识的连续建构。在问题化学习的课堂上,老师们期待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希望这些问题是有学科价值的好问题,但往往学生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所预想的那样,那老师又如何去应对呢?一、问题的分类  问题的分类有很多维度,比如乔纳森根据问题的结构将问题分为良构问
期刊
“家长督导”这一概念源自“教育督导”。国务院自2012年起实施《教育督导条例》,其中规定国家实行督学制度。在广大中小学校门口,都设有“督学公示牌”,一月一次到校上传下达。然而,不管是五年一次的国家督导评估,还是每月一次的挂牌督学巡视,虽在专业性上优势明显,但短时间内对学校办学的了解、评估仍会存在一定偏差,无法真正深入,且在及时性、持续性上也显现不出优势。家长是最关心学校发展的一支人群,他们每天都能
期刊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立足于“以美育人”的时代诉求,为科学学科中实施美育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为探索美育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下文将从化学学科独特视角出发,阐述化学美育的价值、内涵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以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审美水准的提升和审美观念的建构。一、化学美育的价值  审美教育能完善个体的人格、促进社会的和谐。化学美作为科学美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普遍存在的
期刊
随着新时代体育工作改进,体育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逐渐显现。体育教育强调要与学生的德、智、美、劳相整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体育的关注程度就更高了。我国青少年体育主要是在学校场域内,以班级教学制为基本组织形式,在同一学习空间进行步调近乎同步、内容近乎相同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而无论是青少年家庭体育环境和社区体育环境,抑或是青少年在家庭和社区中的体育参与表现都显著弱于学校体育。特别是疫情以来,学生居家体
期刊
闽南童谣作为以闽南地区方言为载体的语言表达形式,有适宜儿童诵读的语言音韵之美,亦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意趣,是幼儿学习闽南地方语言文化的有利载体。《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游戏与幼儿的生活和发展密切相关,在开展闽南童谣教学的同时,充分挖掘闽南童谣的游戏元素,设计多元化的闽南童谣游戏,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闽
期刊
根据2015年上海市教委《关于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2016年《浦东新区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以及2019年《浦东新区推进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精神,浦东新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在探索中不断推进,并形成了新形势下浦东“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基本路径。2020年9月15日,教育部等8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动因  1.全球普遍重视  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跨学科课程研究。尽管称谓各不相同,如:自然社会研究、技术实践、动手做、综合活动实践等,但是许多地区的跨学科课程已经形成了特色和模式。《浅谈国外跨学科课程的特色与模式》(山东师范大学—季风)一文认为:课程设置明确,内涵有力贯彻,外部条件优越……形成了亚太模式、欧洲模式、美国模式等。  2.课改
期刊
随着新课标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不断深化,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发展能力,教师需要对小学数学课堂进行调整和优化,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高阶思维既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态度,通过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探究性理解学习,使学生可以利用高阶思维能力學会思考质疑、学会尝试创新、学会解决问题,从而完善自身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掌握
期刊
2014年,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究其含义就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其核心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十三五期间,香山小学开展“基于学科特征的小学育美课堂建设的实践研究”,旨在探索如何把“知识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