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mingming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当前课改的一个新课题,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对语文教学方式积极改变,提升语文教学的效能,让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更充分得到体现,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性,发挥语文育人的功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整合资源,确保活动有效开展,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一、实践研究的背景及理论依据
  1.基于深入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开始,综合性学习成为其难点与着力点。语文学科实际上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展开的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语文学科与自然社会之间的整体联系的一种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说明:“使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语文新课标明确了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具体要求。
  2.基于小学生学习特点的需要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它的重整合、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重联系生活等方面的特点。和传统的语文学习比较,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显著的不同,它对语文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不再刻意追求,而强调在自主活动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3.基于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以及“教中学”理论的启迪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中最根本的原则与方法,它认为教学就是利用“做展开教与学,最终让学生真正会做”。实际上,教学需要结合生活的现实需要展开,利用生活实践展开教学,使学生掌握生活实践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创造力、生活力,使学生发展成真正意义上的“人”。
  4.基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观念落后,对综合性学习认识不足,单纯认为语文学习仅仅体现为识字、拼音、习作、阅读这些方面,综合性学习仅仅具有一种补充作用,做与不做无关紧要;有的只是任务的布置者、学生学习的旁观者;有的教师甚至忽略不理,懒得布置,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指导和对这一种教学方式的研究探讨了。
  (2)教师缺乏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
  教师长期过于依赖语文课本进行教学,缺失了课程意识和能力,将教材中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内容,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对学习进行拓展,不能与学校、社区的实际相结合对学习资源开拓,一味照本宣科,造成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下。
  (3)综合性学习教学活动注重形式轻视实质
  不少老师把语文综合学习放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进行传授教学,学生随意应付,将收集的材料简单汇报,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变成了嬉戏的课堂、悠闲逍遥的课堂。教师只作活动开场白和最后的小结,全程放任自由,根本没有实现新课标关于综合性学习提出的要求。
  显然,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视,对语文综合性活动精心设计,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语文能力的迫切需要。
  二、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及方法
  1.善用导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关于综合性学习如何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给出了相关建议:“综合性学习一定要重视自主性,重视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要是学生不能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或者尽管产生了兴趣,但是关于活动具体怎样开展不清楚,那么就难以实现“自主”、“积极参与”的良好效果,综合性学习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条件。在进行综合性学习前,教师首先应该考虑如何善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因为综合性学习的单元导语中对学习内容均有所提示与点拨。
  2.走进生活,师生共同寻找综合性学习主题
  语文课程的整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点,和别的学科其他课程加强联系,注重和生活紧密联系,整体推进学生语文素养能够实现协调发展。它在内容上选择范围宽泛、灵活,不再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是要关注科学、人文、自然、社会等各个领域,带领学生遵循“大语文观”,大力开拓课程资源,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对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充分利用,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法,使得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能够创造性地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3.个别指导,让每位学生获得帮助,得到发展
  在综合性学习的组织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学生集体合作收获的成果,还要重视每个学生参与成果创造的过程。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应当积极参与,在课余应当关心了解具体活动的进展,及时从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上加强指导,对好的做法积极肯定,对学生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及时提供帮助舞台,让学生的个性张扬,特长发展。
  在活动成果的展示上,教师应当对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充分体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全面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为跨学科的有效整合创造了条件,不少教师将很多非纯语文的活动融入课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为学生的语言应用和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促进学生具备更高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活动更好地学习语文,享受语文活动带来得快乐。
  教师要正确认识开展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谨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用心设计每一次的活动内容,加强过程中的指导,为学生创设联系生活的机会。通过科学选择综合性学习内容,改革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
其他文献
身为教师,一定的智力和知识是教师首先要具备的,其次还要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当这些条件都具备后,教师自身的人格素质将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和回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  1.教师的人格魅力内涵和构成  1.1教师的人格魅力内涵  人格是指人的个性,主要强调人所具有的与他人区别的个性和行为方式,而魅力主要强调人们的吸引力;人格魅力主要是指个
期刊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语文课外阅读作了明确要求:小学生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由于是低年级,孩子们才刚接触到语文课本知识,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应重视阅读情趣、良好阅读习惯以及最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农村教师义不容
幼儿教育是孩子成长阶段的启蒙教育,这就需要在进行幼儿教育时要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好的启蒙教育可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使孩子从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语言阅读能力是语言教学的关键,在幼儿教育阶段孩子不具有成熟的对事物的辨别认识能力,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孩子去多阅读,打开孩子的视野,培养其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以及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因此在语言教育中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对于
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课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实验探究的重要方式。只有通过实验探究,才能训练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实验中的细节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注意好细节,能克服学生急于求成、不顾效果的思想;能改变学生粗心大意、视而不见的本性;能训练学生有意注意、无意注意的能力。  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课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实验探究的重要方式。只有通过实验探究,才能训练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只有对实验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也就是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老师、家长。而班主任是这三者之间的桥梁,是沟通的纽带,班主任在这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是最了解幼儿在园内的情况,班主任要把幼儿在园内发生的事和表现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同时,需要家长配合的也一定要给家长落实下去,给幼儿创造一个轻
本文针对冯家山大中型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探讨了在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中必须着重解决的关键技术和重要问题,以使泵站更新改造达到安全第一、效益
分析了水工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各种原因,如变形、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外载作用、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等,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预防和处理裂缝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