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幼儿阅读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bianwo6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育是孩子成长阶段的启蒙教育,这就需要在进行幼儿教育时要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好的启蒙教育可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使孩子从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语言阅读能力是语言教学的关键,在幼儿教育阶段孩子不具有成熟的对事物的辨别认识能力,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孩子去多阅读,打开孩子的视野,培养其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以及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因此在语言教育中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对于幼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幼儿的早期阅读在语言教育中的作用
  3-6岁幼儿的空间感逐渐形成。他们开始喜欢阅读,并能从大段的语句中辨认出自己的名字,在成人的引导下能较好的书写自己的名字。这个阶段要想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教师就应该改变教学模式来引导幼儿阅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幼儿教育是非常灵活的,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身心特征,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这就使老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对幼儿进行全面的培养。幼儿的智力有限又非常好动,但是幼儿好奇好问的性格特点比较强,老师应该针对这些特点在选取阅读内容时应该选用形式多样,情节生动有趣的文学作品,创设各种语境,这样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加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二、影响幼儿阅读的因素
  (一)家庭影响
  研究表明,家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方式是会影响幼儿阅读水平的。基本可以把家庭环境分为两类:一是重视语言发展的家庭。家长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喜欢阅读书籍,经常使用较规范的语言与孩子交流。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幼儿,从小受到良好的语言刺激,知道阅读的重要,这就潜移默化的养成了重阅读的思想和行为。另一种是缺少语言的家庭。家长沉默寡言或是讲话简单,不讲究用词的规范,这样生活在一个缺少语言刺激的家庭中,孩子就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所以从小缺乏语言经验。这种孩子很可能像家长一样,重视动手能力,而语言能力就比较弱。
  (二)情绪变化
  幼儿的情感情绪也是影响阅读的重要因素。一些孩子对阅读有一种害怕和焦虑的感觉,是由于阅读能力较差而对阅读产生了恐惧心理。他们不敢尝试发言或朗读,也因此得不到更多的学习机会。有些幼儿对阅读甚至有一种厌烦心理,他们由于过去的种种经验,对阅读产生回避和反感,这使他们不能主动积极的把精力放在阅读活动上。还有些孩子破罐破摔,觉得自己反正不好了,便更不爱阅读。反而是把心思放在如何能让别人注意到他上面,因此在阅读时不能专心。而阅读是一项格外需要注意力集中的活动。
  三、阅读兴趣的培养
  (一)教材的选择
  好的文学作品是让孩子爱上早期阅读的基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幼儿理解的阅读材料可以使幼儿更投入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拥有良好的情绪,从而慢慢爱上阅读,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然后终身受益。幼儿最感兴趣的书的内容是与自己的真实生活或想象世界密切相关的人和事物。如果故事中讲的就是幼儿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或是他们经常想象的情形,那幼儿就容易理解、产生共鸣,更愿意去读。同时,所选内容要有幽默的语言、丰富的情节和精彩的结尾。能够反映幼儿情趣、想象丰富的故事最能打动幼儿,才能吸引他们反复阅读,乐于阅读。
  (二)巧妙的用法
  巧妙地运用各种方法、形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规律,一步步使幼儿爱上阅读。
  1.图文结合
  阅读初期,要多采用插画大且多的图书,画面色彩鲜艳,有较强的吸引力,图片旁边的字体应内容简洁、字体较大,让孩子观察图片后引导他们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当孩子会讲述图画故事后,这样的文字又使得他们愿意认读,因而图文结合,更加能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提问重点
  在讲述图书故事时,用提问题来抓住孩子的注意,特别是寻找到重点问题,让孩子自己回答来发现故事的中心内容,以此引起孩子阅读的兴趣。例如《小黄和小蓝》的故事,提问:“你们知道黄色加蓝色会变成什么颜色吗?”“小黄和小蓝抱在一起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幼儿一听,马上就会被这个悬念吸引,促使他们积极地阅读,以寻求答案。
  (三)适当奖励
  适当奖励可以增加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幼儿阶段的孩子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奖励就更不用说,如果老师能适时给幼儿一些奖励,一定能极大地调动幼儿阅读的兴趣。如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和老师共同阅读,在他有小小进步的时候老师给一个拥抱或者给一个鼓励赞赏的眼神;对有进步的小朋友全班一起掌声鼓励;对特别突出的幼儿送他一个小礼物等,这样都会让幼儿觉得特别开心,同时有成就感,才能逐步爱上阅读。
  (四)将早期阅读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随机教育,将早期阅读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营造出快乐的阅读氛围,让幼儿能在和谐安逸的气氛中自主阅读。阅读不能仅限于语言教学活动,而应渗透于其他各领域教育活动之中。如将阅读内容融于日常环境的创设中,吸引孩子的关注,让幼儿时时能看见,利用环境对他们进行熏陶。而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利用文字做一些标示,让孩子自己认读,使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互动中潜移默化的进行学习。而生活活动之余带孩子到图书室自由选择一些喜欢的图书,巧妙地让孩子爱上早期阅读,感受阅读的快乐。
  【作者单位:昆山市张浦第二幼儿园银河分园 江苏】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认识程度的加深,人们逐渐对幼儿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幼儿园不仅仅是一个活动室,户外场地、花园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一种文化。有人云:“幼儿园一年生存靠机遇,幼儿园三年不败靠领导,幼儿园五年成功靠制度,幼儿园十年、百年发展就必须靠文化”, 幼儿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独特视角,它是幼儿园的品牌形象,是一种以群体行为作为表现形式,以共同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隐性文化,作为幼儿园管理者
色彩学上有红、黄、蓝三原色,画家科学调和三原色,便能创造出色彩斑斓的美术世界。有了三原色,也就有了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也就有了中国董希文的《开国大典》。那么在幼儿的成长世界里有没有类似的三原色呢?有,那就是幼儿基于自身经验而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以及他作为一个人的本真的心理特征。幼儿的原色组成了多姿多彩的儿童世界,而具有新理念的教师便是描绘这个精彩世界的“画家”。因此,能否合理、科学地调和
身为教师,一定的智力和知识是教师首先要具备的,其次还要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当这些条件都具备后,教师自身的人格素质将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和回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  1.教师的人格魅力内涵和构成  1.1教师的人格魅力内涵  人格是指人的个性,主要强调人所具有的与他人区别的个性和行为方式,而魅力主要强调人们的吸引力;人格魅力主要是指个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语文课外阅读作了明确要求:小学生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由于是低年级,孩子们才刚接触到语文课本知识,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应重视阅读情趣、良好阅读习惯以及最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农村教师义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