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精细化管理

来源 :大科技·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c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用电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用电负荷不断增加。因此,人们对配网供电的可靠性越来越关注。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一方面有利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满足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电力建设的发展迅速,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同时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自然灾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提升。目前,如何提高我国配网供电的可靠性已经变成人们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配网供电;提高;可靠性;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5-0060-02
  1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我国基础行业之一的电力行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力资源,当电力供给无法得到保障时,不仅困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还会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措施提高配网供电的可靠性。本文结合我国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概念,对其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对影响我国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总结。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了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措施,健全配网供电系统的管理体制,加强对相关设备的维护,从而减少故障发生的几率,使配网供电可靠性得到显著地提升,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概念
  配网供电的可靠性就是指我国电力行业对用户持续提供电力资源的能力,我国通常用安全性和充足性两项指標来衡量其可靠性。配网供电的可靠性不仅是配电企业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的体现,更是电力行业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甚至可以体现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作为我国基础行业之一的电力行业,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来提高配网供电的可靠性是十分重要的。
  3 配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性
  配网在电力系统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配网供电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体现电力行业对用户持续供电能力的重要指标。事实上,我国发生的停电故障中大部分是由于配网的故障而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保证电力供给的可靠性,减少停电故障发生的频率,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工作。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配网的发展十分落后,无法满足广大用户的生活、生产需求,因此,对影响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进行相关研究,加强对老旧配网的改造,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配网供电的可靠性以适应电力行业发展的要求,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4 影响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4.1 自然因素
  台风、雷电、雪灾等自然灾害容易引发设备故障,如线路断裂、电缆风化、设备跳闸等。虽然自然因素无法避免,但可通过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使损失减少,当自然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对供电设备进行抢修,争取将损失降到最小。
  4.2 设备因素
  由于部分供电设备陈旧,在设计阶段的制造和安装水平都使配电落后,当供电设备的性能与供电系统的需求不相适应时,一些很小的差错就会引起供电设备的损坏,降低配网供电的可靠性。
  4.3 管理不合理
  管理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不够先进,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使得配网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的概率大大增加,影响配网供电的可靠性。同时,电力企业自动化水平较低,目前主要依靠工作人员来进行监管和控制,延长了处理故障的时间,影响事故处理的效率,影响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提升。
  5 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5.1 加强配网的规划建设
  加强配网的规划建设,全面完成配网的建设工作,对未设置防雷装置的线路进行改建。①有关部门之间应该及时地进行沟通和协调,使各部门都参与到前期规划工作当中,保证规划项目的可操作性。②对工程现场也应进行严格的管理,便于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③对工程质量的监督要落到实处,从规划和施工过程两方面实现对工程质量的全面掌控,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另外,在配网的建设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手段来保证配网的安全性,从而有效的降低配网出现故障的概率,提高配网供电的可靠性。
  5.2 健全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是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前提,将保证用户得到持续可靠的电力供应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并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提高工作的规范性。与此同时,加强对配网指标的分析,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手段将设备的损失降到最低。另外,还应加强工作人员配网供电技术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实行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提升。
  5.3 采用先进的供电设备
  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采用先进的供电设备对配网进行实时监控,时刻掌握配网系统中各设备的运行情况,避免设备发生故障。实现配网供电的网络自动化,使发生故障的线路能及时地自动关闭,而不影响非故障线路的电力供应。同时,选用合理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方案,在对系统进行全面监控的同时,加强对配网状态、电路负荷情况、开关动作次数等信息的采集,制定一套优秀的管理方案,实施网络管理,使配网供电的可靠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5.4 加强维护力度
  提高配网供电的可靠性就必须保证供电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因此,加强配网供电设备的维护力度,可以有效减少故障发生的次数。电力部门必须定期对线路和设备进行检查巡视,尤其是对一些使用多年的设备,应及时地进行更换。购买新设备时,选择质量符合要求的设备,避免以次充好等现象的发生。同时,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对事故发生地点实行全天监控,事故发生时,工作人员需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确保配网供电的正常运转(见图2)。
  5.5 其他措施
  电力资源的直接使用者是普通居民,因此,对用户定期进行安全知识的讲解,提高用户对安全用电知识的掌握情况,让用户学会如何操作新设备,从根本上降低用户造成供电故障的几率,使电力行业和用户共同提高供电配网的可靠性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针对检修计划以及管理运行方式制定一份详细的计划书,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提高工作人员处理事故的能力,并把配网供电可靠性作为一项考核项目,为配网供电可靠性建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6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迅速,如何提高配网供电的可靠性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问题。配网供电的稳定性不仅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反映出电力行业的管理水平,同时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健全配网供电的安全管理,加大对供电设备的维护力度,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提高配网供电的可靠性,不仅是用户的需要,也是电力行业发展的需要。但我国配网供电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间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对于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永刚,金 丹.试论提升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及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20):65.
  [2]吴育娟.浅谈如何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13(07):62~63.
  [3]孙永磊.如何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精细化管理[J].通讯世界,2013(21):65~66.
  [4]金丽辉,丁 涛.浅谈配网供电可靠性及管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78.
  [5]郭铁军.浅谈配网供电可靠性及管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79.
  收稿日期:2018-4-24
其他文献
干混砂浆运输车为新出现的一种罐式物料运输车,作为一种新出现的工程车辆,其实际工况下整个传动系统的内部载荷难以通过软件进行准确模拟,并且空压机自身的负载特性没有明确
含硼废弃物是硼矿开采和硼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硼废渣,迄今为止,辽宁省已经累积堆积含硼废弃物在1600万吨以上,并且仍旧以每年近百万吨的速度排放和堆积,破坏生态和污染环
立体视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人工智能,自动化生产、医学领域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动态物料辨识系统,包括物料形状的识别和深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原理,结合煤层气地质学、天然气地质学、煤田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煤盆地的典型代表阜新盆地的区域地质概况、盆地断裂网络的形成和分
矿井底板突水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给煤炭企业带来了极为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造成底板突水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由断裂构造引起的,据统计,近30年来我国
资源环境问题是21世纪人类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陆地上的资源越用越少,于是人类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水下机器人是探测和开发
树木和地形的可视化研究是当前视景仿真领域研究的热点。如何在绘制质量和绘制速度这对矛盾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在树木可视化方面,本文首先研究
近些年来,河北保定地区的地裂缝活动日趋频繁,搞清保定地区地裂缝发育规律和成因机制,对该地区地裂缝灾害防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保定地区地裂缝的野外调查,结合数值模拟,对该区域构造活动条件下的地裂缝分布、发育及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取得主要结论如下:1、保定市西北部为基岩山区,出露地层主要是太古界~中生界地层及少量新生界地层,而东南部为断陷平原区,地表主要被第四系地层
学位
弹挠性零件是弹挠性仪表中的核心零件,它不仅具有高的尺寸精度与位置精度要求,而且还有严格的刚度要求,这对弹性元件的加工检测特别是刚度检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到目前为止,应用较为成熟的弹挠性零件刚度的测量一直采用静态测试法,但静态测量法在测量过程中易受弯矩和小角度本身的测量精度的限制,对传感器及测量系统要求较高。为了避免力和位移传感器测量精度对刚度测量的影响,本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附加质量法的刚度动态测试
现阶段,汽车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安全性、舒适性的前提下,提高车辆的环境友好度。前者的趋势是更好的安全性能、舒适而多功能的组件,这些需求将增大整车的质量。后者的趋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