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与僧人唱和诗研究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l3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唱和的是诗人们沟通的一种方式,主要是为了交流感情,表示感激,用互赠诗词歌赋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唱和诗源于魏晋时期,一直发展到唐代最为昌盛,大量唱和诗都出自诗人与诗人、诗人和帝王、以及诗人与僧人之间,现如今大量学术成果表示,诗人与诗人之间相互赠送的唱和诗数量最多。唐代诗人与僧人唱和诗虽然和文人与文人之间的唱和诗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仍然有着自己较为独特的风格。在《全唐诗》中就有记载大量篇幅的诗人与僧人之间互赠的诗词歌赋,本文主要分析唐朝时期,唐代诗人与僧人唱和诗的特点以及缘由。
   关键词:中国古诗词 艺术歌曲 演唱风格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诗人与僧人的唱和诗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并且包含着深层的文化内涵,值得后世去赏析。
   一.唱和诗发展概述
   唱和诗研究至今主要有着几项不同观点,个人用诗歌的方式进行感情的交流,主要体现为相互赠与,俗称为唱和。在《昭明文选》当中,“赠答”诗类有八十多篇,可知在当时,赠答体已经发展较为成熟和完全,诗人与诗人之间的相互赠与较为普遍。赠答体,顾名思义赠为先作诗赠予他人,他人回诗意为答,因此,赠予诗词即为“唱”,答予诗词即为“和”。但是如果只有赠没有答,赠诗就不能称为唱。唱和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为了表达感情赠送一份情谊,唱和诗包含着许多种类诗词,包含了同题诗、联句诗等等,都是唱和诗的一类作品分类。
   二.文人与僧人唱和诗的“四唐”分布
   唐诗分期主要分为四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初唐”是指高祖、太宗、中宗、睿宗至武后时期,总共经历100年历史,代表诗人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等。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改元武德(618-626),在位九年。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改元贞观(627-649),一新朝政,整個国力不断强盛,延续到高宗(650-684)、武后(685-704)两朝。诗歌并没有根据朝代更替而进行长久的保留,但是发展也没有同步进行,唐诗新貌逐渐形成,主要为新诗体的五言律诗,在历史记载当中,文人与文人之间相互赠送的诗词较多,但是文人与僧人之间的唱和诗并没有要多,极具代表性的几位诗人分别是宋之问、杨炯、陈子昂、苏颊。
   三.唐代诗人与僧人唱和的原因
   1.唐代诗人与僧人唱和的世俗动因
   唐代流行文化不止一种,诗人与僧人的结交并不只是进行禅悟,诗人交际范围广,僧人常常进行佛法传播,常常为了弘扬佛法进行交游唱和,诗人也不全为闲散诗人,大部分文人心中仍然存在考虑功名利禄的心态,因此两个团体有时代表了较为功利的政治面貌。诗人与高僧所交际,可以获得引荐,为自己获得仕途打好基础,僧人也可以根据文人文坛名流的诗词传播,而使自己的名声远播,也能够传播和弘扬佛法精神。唐代诗人与僧人交好,僧人能够传播名声而获得帝王青睐,进而僧人可能受到各路贵人的紫衣赏赐,出入皇宫也十分气派。进而这种局面形成一种固有的平衡局面,僧人与诗人这个两个群体形成一个团体,由利益链条所捆绑,两者存在互相依赖的关系,能够互相向上引荐,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僧人积极参与政治的原因,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势力世俗,僧人自然也存在入世求官,获得身份与权力的心理,唐代僧人渴求政治地位与唐代之前的僧人有着很大的不同。唐代僧人逐渐偏离本心,渴望高僧名僧的称呼,这样的背景和局面导致唐代当时很多僧人主要活动,都聚集在为了社会政治地位,以及要津名声这些方面,僧人为了这些目的与文人交好,力求引荐和名扬远播。这类僧人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广宣上人,这类僧人当中显贵之人不输各路权贵。另外一方面,唐代时期,佛教对世俗社会非常包容,因此世俗结交达官显贵和高僧的机会更多,所以高僧名僧被人们拜访环绕,积极奔走攀附。但是,并不是唐代所有僧人都被世俗化,仍然存在一部分僧人寄情山水,政治地位不太高也无心于此,常常居住在景色宜人恬静优美的山川当中,更为洁身自好,并且多才多艺,这类僧人也被贵族和世人所敬仰,他们常常不去区分人们的政治地位,因此经常作为世人沟通的摆渡人。这类僧人为贫寒文人与高层显贵摆渡,为他们构建交流的渠道,因此许多贫寒诗人才不会因此被埋没。唐代许多僧人也能够参加文人科举,僧人考取科举考试还能够获得田地,因此,在考试期间,唐代诗人与僧人也会以唱和诗的方式互相道贺。
   2.追求精神和心灵的释放
   不管是高僧名僧,还是寄情山水的僧人,都在寺院,寺院是具备开放性的场所,佛法慈悲,怜悯为怀,帝王对于寺庙的投入一直不少,给予了较大程度的经济支持。这样的环境,也可以让贫苦的诗人借于此地读书作诗,来往的诗人和游人,寺庙都会为他们提供食宿。大多诗人爱好自然风光,常常寄情山水,对大好河山流连忘返,寺庙多建于山中,有着非常好的自然景观,因此诗人会为了追求精神和心灵的释放而寄居寺庙,从而与寺庙中的僧人交际,之后也会作诗相赠,表达思念。
   四.唐代诗人与僧人唱和诗主要内容研究
   1.歌颂友情、思念故人
   歌颂友情与爱情是唐代诗歌的主要载体之一,其中友情占据较大一部分,在文学作品当中经常能够看到。因为唐代对于世俗的包容性很强,因此各类文人僧人结交甚广,并且对诗词歌赋同样很包容,因此歌颂友情、思念故人的诗词随处可见。唐代诗人常常游历山水,结交朋友,文人与文人之间见面交流,作诗相赠为常事,主要歌颂友情的诗词都是感情的表达和流露,还有思念、担忧、牵挂、互相勉励等内容。唐代诗人偏爱自然风光,四处游历,常常借居于寺庙当中,与僧人交际,谈论山水,与僧人结交甚广,常常作诗来表达思念与慰藉,也因此诗人与僧人建立了更为深厚的情谊。
   2.日常生活的展示
   贫穷的诗人有地方读诗、写诗,寺庙为过路的诗人和游客提供食宿。大多数诗人都喜爱自然风光,常常喜爱山水,流连于大江大水之间。寺庙通常建在山上,那里有很好的自然景观。因此,诗人们会留在寺庙里进行精神上的释放,从而与寺庙里的僧侣进行交流。唐代诗人与僧人结交,除了互相赠与诗词表达心中情感,还会以日记的方式进行交流,书写自己的近况和日常,书写自己的感悟和心得,或者诗人会描绘僧人的生活,来展现文采,以这种方式赠诗与僧人。杜甫曾作诗赠予僧人,主要是表达了自己向往僧人的生活,自己年迈之后想要同僧人一样归隐山田,表达自己的归隐之心。    3.赞美僧人、表达对僧人的崇敬之情
   僧人在唐代受到的敬仰很多,不管是追求达官显贵的僧人,还是追求归隐山田的僧人,大部分都有着自己的才能,因此被许多文人诗人所敬重。僧人在寺庙当中修禅,因此大部分唱和诗赞美居多,主要是对锲而不舍的精神的赞美,僧人你长久居住在寺庙当中修禅打坐,隐忍,吃苦耐劳,严格遵守着佛门的清规戒律,并且有着超脱凡俗的精神层次,有着不同常人的大智慧。这些精神是诗人歌颂的主要内容,诗人以这些精神为榜样,以僧人为榜样。中唐时期,高僧更是无牵无挂,没有世俗之心的牵绊,对人生参悟更加透彻,不再以寻常人的心态看待事物,表达了中晚唐时期,僧人悠然自得的禅心。另外一种则是对僧人才能的赞美,僧人并不是只有大彻大悟、吃斋念佛才为僧人,很多僧人虽然身处寺庙当中,远离世俗繁华,但是各个身怀绝技,尤其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本身诗人之间就会相互惜才,诗人对多才多艺的僧人更是有这样的感情,因此常常作诗赞美僧人才艺,表达敬佩之情。
   4.富有禅味的山水之景
   佛教教義的主旨是万物皆空,主要是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未来世界当中,这对于在现实生活中失意的人来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和强烈的向导指引作用。文人官场失意,常常会转变思路,将精神寄托于宗教,在中晚唐时期最为盛行的就是禅宗,而精神寄托的主要表现就是将寄情于自然风光作诗,诗词歌赋虽然在书写山川河流,却有着禅味,有着追求万物皆空宁静致远的心灵世界。山水风光诗在唐代诗人手中并不只有表层含义,他们把自然和人相结合,深层含义引申为自然人意识的觉醒,为唐代山水诗开辟了新的篇章。这也是唐代诗人与僧人唱和诗的一种。
   5.表现佛教教义诗
   佛教是当时失意的文人士大夫的主要精神支柱。文人研究佛教教义,并通过诗歌与僧侣交流。他们中的许多人对佛教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魏晋时期,佛教与玄学相结合,使佛教由禁欲主义向自然舒适的人生哲学转变。唐代禅宗的兴起,进一步促进了自然书义在文人心中的普及。有些僧人往往不区分人们的政治地位,所以他们经常以佛法包容他人,与各类人物交流。这种僧人为贫苦的文人提供了与高官显贵沟通的渠道。在唐代,许多僧人也能够参加科举考试,这些僧人能够参加科举考试并获得土地。因此,在考试期间,唐诗人们和僧侣们也会通过唱歌和写诗来互相祝贺。与此同时,这样的举措也更加凸显了佛教教义,受到他人赠诗赞美。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晚唐七律的兴盛,一方面表明了这一诗歌流派在盛唐大诗人杜甫的完善后得到了顺利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它反映了中晚唐七律审美内涵的细腻和精确的走向。在唐代后期人们致力于法律,独特的创造,它是遵循和符合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们尊重诗歌艺术的内在发展规律,在法律上,独特的领域的两种类型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在唐代,人们悲伤,抑郁等深刻思想需要声音押韵法,诗歌形式,他们抓住人物的情感和谐的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押韵,大量创造性的身体感觉和人数,这一时期的作品能证明他们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在质量上,无数优秀的文章足以证明他们的伟大成就。唱和诗主要是为了交流感情,表达感激,交换诗歌和歌曲。和诗起源于魏晋时期,发展到唐朝的顶峰。诗人、诗人和皇帝、诗人和僧侣都曾吟咏过大量的和诗。唐代诗人和僧人的唱诗与文人之间的唱诗相似,但仍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整个唐朝,有大量的诗歌和歌曲是诗人和僧侣互相捐赠的。
   参考文献
   [1]尚永亮著,唐代诗歌的多元参照[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6
   (作者介绍:胡红光,就职于白园,职称:文博馆员,研究方向:白居易诗歌研究、石窟佛教研究)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挖掘了孔子教育评价思想,分析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为手段的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以及“君子力行”为目标的终结性评价理念。结合孔子教育思想和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需求,对应用型高校教师提出了尊重个体差异、引导多元发展,注重评价艺术、激活内生动力,侧重实践向、促进知行合一的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教育评 孔子 应用型高校 学以致用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尊奉为“至圣”,
2009年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同年9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开始执行,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并使用相应的国家规划新教材。本文调查了,北京市海淀
内容摘要:文章中分析比较的两位诗人,一个是中国的“麦地之子”,一个是“俄罗斯大自然的歌手”,他们都从乡村进入城市,书写着爱情与死亡、乡村与城市,但却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创作风格。可以说,诗人海子与叶赛宁以其才华征服世界,文章从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主题、创作风格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两位诗人的创作进行更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乡村 爱情 死亡   一.从乡村走向城市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
本文中的代尔夫特方法特指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与建成环境学院自 1947年以来所发展的一种用于理解和设计城市景观的风景园林学手段(图1~2).代尔夫特方法受到典型的荷兰地
期刊
目的:探讨血清学筛查唐氏综合征高风险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关系,评价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进行孕9周~20+6周唐
无线视频监控是一种新兴的视频监控技术,是视频监控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VFW视频采集和SOCKET视频传输技术的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详细给出了系统各模块的设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兔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表面超微结构及角膜神经修复的影
一rn杨朔在《泰山极顶》中说:“你如果想捉住点历史的影子,尽可以在朝阳洞那家茶店里挑选几件泰山石刻的拓片.”倘若你走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漈头村,便可很随意地捕捉到
王昌龄《诗格》系伪书说一度影响甚广.直到《文镜秘府论》传回国内,学界才肯定了“王昌龄确实撰有《诗格》”以及《文镜秘府论》本《诗格》的可靠性,并以《文镜秘府论》本《
河流到这里的时候已经变得曲曲折折,梯田被岁月皲裂出一道深深的伤口,中间流淌着浑黄的河水.姐夫就睡在河床上,以横卧的姿势,和河流保持着同样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