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左甲状腺素撤药及用药状态下血清甲状腺激素、血肌酶谱和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ps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在左甲状腺素撤药及用药状态下血清甲状腺激素、血肌酶谱、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及撤药后的临床表现。

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就诊的DTC患者46例,检测左甲状腺素撤药后4周及服用左甲状腺素后4、8、12周甲功3项[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TSH]、血肌酶谱[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氢丁酸脱氢酶(α-HBD)、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脂4项[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计算检验值,勾画指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记录患者临床症状。选取攀枝花市中心医院体检甲功正常对照者50名,行血肌酶谱、血脂4项检测。将正常对照者与DTC患者撤药后4周的血肌酶谱、血脂4项行独立样本秩和检验。DTC患者撤药后4周FT3、FT4与血肌酶谱、血脂行线性相关性分析。

结果

①DTC患者在左甲状腺素撤药后4周与正常对照者在血肌酶谱(AST、LDH、CK)、血脂4项(TG、TC、HDL、LDL)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ST(t=3.888,P<0.05)、LDH(Z=-3.372,P<0.05)、CK(Z=-5.913,P<0.05)、TG(Z=-2.787,P<0.05)、TC(t=6.166,P<0.05)、HDL(t=3.041,P<0.05)、LDL(t=5.372,P<0.05);②DTC患者CK、TG、TC、LDL在服用左甲状腺素后4周恢复至正常范围水平;③FT3与CK、TC呈负相关,FT4与LDH、α-HBD、CK、CKMB、TG呈负相关;④左甲腺素撤药后4周DTC患者的症状以肌肉酸痛、乏力、肿胀为主要表现的占86.96%。

结论

①DTC患者撤药后可导致AST、LDH、CK、TG、TC、HDL、LDL异常;②撤药后引起血肌酶谱、血脂4项指标的变化是可逆的;③血清FT3、FT4是CK异常的影响因素;④DTC患者撤药后4周大多数发生甲减性肌病,给予左甲腺素替代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与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e lithotripsy,FURL)治疗直径≤2 cm肾结石的效果及对术后炎症反应、应激反应的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28例直径≤2 cm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CNL组(64例)与FURL组(6
目的探讨胸外科住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治疗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合理建议。方法收集总结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胸外科新诊断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合并COPD的发生率、临床特征、术后肺部并发症、COPD诊断及围术期肺康复治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指导下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ltiband mucosectomy,EMBM)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EMBM和ESD切除的60例结直肠黏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EMBM术者
诊断核医学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具有电离辐射效应,有可能损害核医学工作人员和受检者的健康或危及生命。笔者介绍了国内外诊断核医学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并对核医学工作人员和受检者在不同检查项目中的辐射剂量进行重点分析,评估他们的辐射防护状况。笔者分析了近年来核医学辐射防护领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低于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年剂量限值。受检者接受SPECT检查所致的辐射剂
胶质瘤是神经系统中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预后取决于分期、手术切除情况、组织学分类、病理分级等。氨基酸类正电子显像剂如11C-蛋氨酸(11C-MET)、18F-酪氨酸(18F-FET)等在胶质瘤PET显像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11C-MET和18F-FET作为氨基酸类显像剂既可以反映人体内的氨基酸转运、代谢和蛋白质合成,又可以对胶质瘤进行早期诊断、分级、鉴别坏死与复发、放疗靶区的勾画及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以脑静脉回流障碍为核心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疾病,因该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故临床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患者若不能在早期得到诊断与治疗,轻者表现为头痛,严重者可引起瘫痪甚至死亡。综合的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笔者就该疾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前列腺癌(PCa)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约33%患者在10至15年内复发。这时利用PET/CT对病灶的精确定位和发展阶段的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用于诊断PCa的PET显像剂主要有18F-FDG、11C-胆碱、18F-胆碱、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68Ga-PSMA)等。但是由于PCa细胞对18F-FDG摄取差、11C-胆碱半衰期短等原因,使得PCa诊断效果不理想。18F-氟环丁烷羧酸(18F-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联合同机高分辨率CT(HRCT)对肺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72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恶性40例、良性32例)资料,对其临床资料、影像特征、SUVmax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RCT下肺磨玻璃结节的直径(t=4.932,P<0.001)、密度(χ2=29.425,P<0.001)、分叶征(χ2=9.62
目的评估唑来膦酸联合89Sr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按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3组:唑来膦酸联合89Sr治疗组(A组)25例,年龄46~87岁,中位年龄66岁;单独给予唑来膦酸治疗组(B组)25例,年龄43~89岁,中位年龄65岁;单独给予89Sr治疗组(C组)24例,年龄47~85岁,中位年龄66岁。其中,B组和C组为对照组。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骨骼疼痛缓解情况和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