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PET显像剂18F-FACBC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b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列腺癌(PCa)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约33%患者在10至15年内复发。这时利用PET/CT对病灶的精确定位和发展阶段的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用于诊断PCa的PET显像剂主要有18F-FDG、11C-胆碱、18F-胆碱、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68Ga-PSMA)等。但是由于PCa细胞对18F-FDG摄取差、11C-胆碱半衰期短等原因,使得PCa诊断效果不理想。18F-氟环丁烷羧酸(18F-FACBC)显像剂具有对PCa细胞特异性强、半衰期长、制备简单等优点,具备成为诊断PCa新型PET显像剂的潜力。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踝关节骨折流行病学特点以及后Pilon骨折切开复位后方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我院就诊的31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其中21例采用切开复位后方支撑钢板内固定的后Pilon骨折进行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踝关节骨折患者共312例,男180例,女132例。年龄≥1
目的探究Ph阴性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s)患者钙网质蛋白(calreticulin,CALR)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确诊的97例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分析不同类型MPNs,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
目的评价应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冷冻消融治疗不可切除性大肝癌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86例不可切除性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给予TACE联合冷冻消融治疗和单纯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相关并发症、1年和两年生存
目的探讨改良直肠下端黏膜切除术(stapled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治疗重度直肠前突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80例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且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行STARR治疗,对照组行经阴道纵切横缝术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症状及症状量化评分的差异;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与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e lithotripsy,FURL)治疗直径≤2 cm肾结石的效果及对术后炎症反应、应激反应的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28例直径≤2 cm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CNL组(64例)与FURL组(6
目的探讨胸外科住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治疗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合理建议。方法收集总结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胸外科新诊断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合并COPD的发生率、临床特征、术后肺部并发症、COPD诊断及围术期肺康复治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指导下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ltiband mucosectomy,EMBM)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EMBM和ESD切除的60例结直肠黏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EMBM术者
诊断核医学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具有电离辐射效应,有可能损害核医学工作人员和受检者的健康或危及生命。笔者介绍了国内外诊断核医学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并对核医学工作人员和受检者在不同检查项目中的辐射剂量进行重点分析,评估他们的辐射防护状况。笔者分析了近年来核医学辐射防护领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低于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年剂量限值。受检者接受SPECT检查所致的辐射剂
胶质瘤是神经系统中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预后取决于分期、手术切除情况、组织学分类、病理分级等。氨基酸类正电子显像剂如11C-蛋氨酸(11C-MET)、18F-酪氨酸(18F-FET)等在胶质瘤PET显像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11C-MET和18F-FET作为氨基酸类显像剂既可以反映人体内的氨基酸转运、代谢和蛋白质合成,又可以对胶质瘤进行早期诊断、分级、鉴别坏死与复发、放疗靶区的勾画及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以脑静脉回流障碍为核心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疾病,因该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故临床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患者若不能在早期得到诊断与治疗,轻者表现为头痛,严重者可引起瘫痪甚至死亡。综合的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笔者就该疾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予以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