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 “留守学生”感受爱的阳光

来源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春节刚过,许多学生家长就离家别子,踏上了外出务工的征程,带走的是新一年的希望和憧憬,留下的是故土家园和一家老小。“留守学生”——一个伴随着民工潮而生的群体,就自然而然地摆在了我们每位教师的面前。这些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学生”,往往会出现心理障碍和感情危机,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此,我校积极开展 “关爱留守学生”的活动,成立了“亲情之家”等模拟家庭,有的教师挂钩的“留守学生”甚至多达5人,老师们既从学习上精心辅导,又在生活上热情关照,使“留守学生”倍感温馨,健康成长。作为处在教学一线的班主任老师来说,我深深感到搞好留守学生教育的重要性,现就我的一些作法介绍如下:
  一、组织搞好家访,并利用班会时间与“留守学生”交心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及生活情况。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灯光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 讲台上,留守学生深情的演唱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也让每位老师感到十分欣慰,感受到学校开展“关爱留守学生的行动”取得的成效,终于让原本性格孤僻的学生——李玉敢于表达自己的心声了,同时也懂得了老师、懂得了感恩。这是本期发生在我班班会上的一幕。该生父母长年在外,和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在家中不服管教,为所欲为,在学校沉默寡言,不和同学交往,学习成绩很差,面对这一情况,我曾多次在周末到他家中了解情况,并让该生向爷爷奶奶签订了“保证书”,保证在家中要听从教诲,孝敬奶奶;在学校,也和该生订了一个“君子协议”,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会回答的問题你就举左手,不会回答的问题你就举右手,并适时让其回答,给予表扬和鼓励,渐渐的该生活跃了,便出现了本段开头的一幕。
  二、搞好结队帮扶,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困难,并及时帮助解决。
  “离开爸和妈、学校是我家”,学校是留守学生的第二个家,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寄宿制学校。当孩子不能在家中得到完整的爱时,他们就渴望在学校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护,去感受来自集体的温暖,以慰藉自己脆弱的心灵。有这样一位学生(小李),学习成绩较好,但由于家境贫寒,父母长期在外无人管教,开始是找同学借钱,后来发展为偷盗,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我便号召全班同学开展爱心帮助工作,让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其补习功课,并亲自负责其思想教育、物资救助等,并通过主题班会课等多种方式进行引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今年的期中考试中该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留守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我班有近10多名学生的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在去年举办圣诞节晚会之前,这10多名学生从未听说过圣诞节,更没收到过圣诞礼物。因此,为了能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父母、老师的关爱,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过一个快乐而难忘的圣诞节,我便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不辞劳苦地准备各种各样的礼物。其中有一个的学生,她平时刻苦学习,从不想家,然而在去年圣诞节晚会上,她有一个愿望,而且只有一句话:“希望老师能在圣诞晚会上让我跟爸爸妈妈通个电话,祝他们圣诞节快乐!”当我把这一信息传递给她们的父母时,电话那头的父母哭了,辛酸的泪水倾泻着对孩子的一份愧疚与无奈,一份感动与期待。是呀,渴望得到的是父母精神上的关心和激励。
  四、缩短师生距离,多与“留守学生”座谈。
  为了让“留守学生”不再孤寂,不再是老师们眼中的“问题学生”,同时解开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为以后的学习、生活铺平道路,每学期,我都要对 问题“留守学生”进行了专题座谈。对这部分学生的生活、学习现状进行了剖析,使他们深深地感受到来自学校、老师们的浓浓关爱之情,学校和老师们并没有忘记他们这一特殊的群体,而是在时刻关爱着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抹去长久以来积压在他们心头的自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这仅仅是本人在关心“留守学生”方面所做的点滴,为了“留守学生”的明天,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用阳光和雨露去呵护亟需关爱的“留守学生”,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使这些暂时离开父母的孩子也像块宝,不要像没妈的孩子那样像根草,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关爱!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及“评价建议”中指出:要引导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身去體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因此,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  传统习作教学的评价偏重于习作本身的构思、结构、技巧,往往忽略了作者的个性。作者的个性得不到张扬,习作便会人云亦云,千人一
期刊
根据我在朝那镇幼儿园多年的教育教学实际,以及近一阶段自己外出学习,结合自己的思考,谈谈自己对加强幼儿教育教学的几点体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幼儿教育是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启蒙教育,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根据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必须顺应潮流,迎接挑战,把握现实,下功夫抓好幼儿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全面发展。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提高
期刊
傅斯年先生是我国著名诗人、文学家和史学家。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中央研究院,傅斯年负责主持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工作。他发表了著名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提出了“史学就是史料学”的思想。他认为:“历史学不是著史,著史每多多少少带点古世中世的意味,且每取伦理家的手段,作文章家的本事。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利用自然科学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所以近代史学所达到的范域,自地质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挥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
期刊
英语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英语的重要性也显得越来越突出,各行各业都需要掌握不同程度英语的人才,不少用人单位也将英语水平作为录用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国际政治、经济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中职生来说是必备的技能之一。而当前中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浓
期刊
新课标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分别从两个角度谈谈凭借教材进行想象训练的几种具体方法。  一、从课文的不同构成成分入手,进行想象训练  1.
期刊
数学很好玩,数学很漂亮,在数学家眼中,数学就像一位恋人……  数学家大会上,一位位数学大师用洋溢着激情的字眼描绘数学。但数学真的那么美吗?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他们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  现在,中小学里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花的力气不少,但成绩并不好,数学成了学习的负担。著名数学家、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院长杨乐认为,这其中有教材内容过多过繁的原因;有教师水平不齐整,教得不够活的原因;更有
期刊
礼仪教育是指对他人尊重及赢的他人尊重。作为21世纪的幼儿教师,让幼儿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的习惯。幼儿园《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活动是培养幼儿礼仪习惯的基础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礼仪规范,对孩子们来说,很多深奥复杂的礼仪规范,难以理解,不容易记住,所以
期刊
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过程日益智能化以及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现代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它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主要
期刊
【摘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语感 生活体验 情感体验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敏锐感受力,是读者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合到语言文字上去的结果。它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 郭沫若曾经说过“大凡一个作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