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2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疗标准:足病防治》

来源 :中华糖尿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美国糖尿病学会发布了2023年糖尿病诊疗标准,该文节选了其中的足病防治章节,结合近期国内外有关文献,对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识别、筛查、评估、护理教育、治疗进行解读,并对更新的要点和扩充的辅助治疗内容进行介绍,旨在为糖尿病足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和实践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的定植率,及其引起血流感染的比例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进行直肠拭子CRE筛查的患者共4993例,其中筛查阳性患者137例,收集阳性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高风险人群CRE筛查的阳性率、定植菌种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及定植患者CRE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CRE筛查阳性与转为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使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以相对危险度(OR)及其95%置信区间(CI)表示,双
目的通过高通量筛选获得针对革兰阴性杆菌BamA外膜蛋白的小分子抗菌药物。方法6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于2022年1—12月分离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住院患者。基于分子对接试验,利用sybyl-X2.1软件对Chemdiv化合物数据库中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高通量虚拟筛选;对高通量筛选打分排名靠前的150个小分子进行体外生物学试验筛选,选取具有最佳抗菌活性的前4个小分子进行深入的分子对接分析,并选取对接分数最高的小分子8308-0401进行后续试验;通过棋盘稀释试验检测8308-0401与利福平的联用抗菌效果;最
目的评价血培养阳性肉汤直接药敏试验的临床性能,为优化临床血流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21年12月的780份血培养阳性标本,采用血培养阳性肉汤直接纸片扩散法进行直接药敏试验,结果与实验室常规药敏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药敏判断折点参照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100S32文件。结果排除53份2种以上菌株生长后,革兰阴性菌331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39株、肺炎克雷伯菌79株、铜绿假单胞菌35株、鲍曼不动杆菌21株),革兰阳性球菌396株(主要为
采用单克隆抗体血清试管凝集法对该患者ABO血型及Rh抗原表型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基因测序对Rh抗原缺失情况进行确认。Rh分型盐水法该患者抗D为阳性,抗-E、-C、-c、-e均阴性。抗体筛查盐水法Ⅰ~Ⅲ号细胞均为阴性,凝聚胺和抗人球蛋白实验均阳性,抗体鉴定1~16号谱细胞均阳性,自身为阴性,直接抗球蛋白实验阴性。RhC/E基因测序结果显示,9~10号外显子正常,1~8号外显子缺失。患者因RhC/E基因1~8号外显子缺失,导致该患者Rh抗原E/e、C/c表达的缺失,而患者经过第1次随机配合性输血之后,产生了针对
促炎细胞因子选择性诱导受体细胞的特定信号以调控宿主应答,其异常释放导致的免疫稳态失衡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因子特异检测对疾病诊断和疗效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核酸适配体是一种高选择性和高亲和力与目标分子结合的单链寡核苷酸,在炎症性疾病特异标志物检测新方法开发中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电化学和光学适配传感器在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8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不仅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核酸适配体在炎症关键细胞因子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潜力及面临的挑战,也可为基于适配
近年来,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率不断增加,导致多黏菌素成为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重要防线,但随着多黏菌素的使用增多,其耐药率也逐渐升高。肺炎克雷伯菌多黏菌素耐药机制多种多样,以外膜修饰脂多糖为主。参与这一过程的基因除位于染色体上的双组份系统phoPQ、pmrAB、crrAB及负性调控跨膜蛋白mgrB基因外,质粒携带的移动性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也能介导外膜修饰。其中,mgrB基因变异对多黏菌素耐药起关键作用。本文主要阐述肺炎克雷伯菌多黏菌素耐药机制,以更好遏制肺炎克雷伯菌多黏菌素耐药发生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在全球范围广泛流行,对人类健康和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可由复制转录复合物的不连续转录产生亚基因组RNA。这种不连续转录由转录调控序列调控,通过切换基因组RNA上的模板产生。目前检测亚基因组RNA的方法主要有二代测序技术、纳米孔测序技术、逆转录液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和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等。病毒进入感染细胞进行复制时才会产生亚基因组RNA,因此亚基因组RNA是较好的反映病毒复制的标志物。
重组聚合酶等温扩增(RPA)技术是新开发的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等温扩增技术,将RPA与侧流层析试纸条检测(LFS)技术相结合,可快速鉴别目的基因。迄今为止,RPA-LFS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医药、食品、植物学等领域。本文将对RPA-LFS技术在病原微生物中的诊断进行综述,为实现病原微生物的即时诊断提供参考。
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多学科参与,多重指标综合调整,个性化方案及持续有效的管理。如何探索和实践具有中国特点的糖尿病诊疗模式,是我们必须直面并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糖尿病“三师共管”诊疗模式立足中国糖尿病防治现状,发挥中医药整体观、个性化及重视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优势,组建以内分泌糖尿病专科医师、中医师、健康管理师为核心的多学科协作团队,利用智能化信息工具持续管理,提倡血糖等代谢指标与生活质量指标“两标并重”理念。开展“三师共管”管理期间初步实现了血糖控制效果、自我管理效果、生活质量与就医体验、基层糖尿病
2型糖尿病由糖尿病前期发展而来,有效干预糖尿病前期可明显减少其转化为糖尿病的可能性。糖尿病前期与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肿瘤、痴呆、抑郁等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但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迄今尚不统一,干预糖尿病前期能否带来微血管和大血管的长期获益也尚存争议。随着国内外糖尿病前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前期预防、诊断及干预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专家对原有专家共识进行了修订,形成了《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