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融合探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最常见的就是古诗词的学习,古诗词的美是在字里行间都可以窥见的,无论是韵律美还是字词美都需要学习与揣摩。审美教育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部分,审美教育与古诗词教学相互结合,是为了让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反复诵读、韵美词俊,教师要让学生从古诗词的学习中感受他们情感和外在共同的美好。
  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4-0112-01
  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美学要素,诗词和谐的韵律、精美的语言、悠远的意境,哪一个不为之倾倒,“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举措,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教师们现在需要研究的话题,那么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应该如何开展?
  一、通过字词分析,品味语言美
  文字是语言的表达,语言是文学创造的工具,其中古诗词也是文学创造的一种形式,古诗词相对于一些优美文章来说用词更加精炼传神,是千锤百炼、千思万想后才产生的每一个词句,大家品读古诗词应该都有所感悟,古诗词中总有一种古韵美,这是现代散文与现代诗歌不能赶超的地方,审美教育属于综合能力培养的一部分,所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离不开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学习。古人作词讲究含蓄凝练,用词得当,每一个字都有传神的功效,每一句诗都有点睛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最基础的就是分析古诗词的字词运用。古诗的语言美包括语言凝练、用词准确、表现手法得当,一首词甚至一句诗都会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在对学生审美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关注语言的精炼和优美。例如《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其中的一个“生”字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在这一句诗里,单单这一个字就将整个山峰写活了,烟雾缭绕,日头冉冉升起,整个静态的景色就成为了动态的壮阔景观,早晨的朦胧感、清新感,随着这一句诗扑面而来,所以在审美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字词的分析。
  二、通过阅读品味韵律美
  相信押韵这个词大家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在小学语文阶段大家还没有学习平仄以及起承转合的古诗结构,但是小学生却知道顺口和拗口。五言绝句、七言律诗,无论是哪一种,大家都会觉得朗诵起来非常顺口,那么这就叫做韵律美,在审美教育过程中,探究古诗的韵律美是一种内涵的存在。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诗明显属于五言绝句,在这两句诗中一平一仄,朗读起来非常上口,而且这两句诗对仗起来非常工整,“白日”对“黄河”,“山尽”对“海流”,哪怕不明白诗词的意思,也能背诵得非常流利。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韵律美,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诵,才能对整首古诗展开想象,从而渗透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三、创设古诗情景,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古诗词的美绝对不仅仅是用词美,更重要的是意境美,谈起古诗词的意境就要从一些山水田园诗入手了,在学生的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创设古诗的情景,使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小学生的想象力虽然丰富,但是却没有逻辑性,所以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他们很难自己想象出古诗的情景。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来丰富教师教学课堂。古诗和小说散文不一样,并不能平铺直叙的来写出矛盾,激发下面的剧情,古诗词只能寥寥几笔来描写刻画最深刻的情感和画面,其中写景的诗词都是画外有画、言外有音。小学生喜欢故事,热爱动画。例如在学习《江雪》这篇古诗的时候,用多媒体放映一些图片或者视频,大地银装、雪花纷飞,一名身穿蓑衣的老翁,独坐一叶小舟在寒风中垂钓,如果再配上一些孤寂的纯音乐效果就会更加明显了,那么这副寒江垂钓图怎能用一个美字可以形容的。
  四、通过想象,感受古诗绘画美
  小学生的认知程度有限,所以一首含义深刻的古诗和一个绘画优美的古诗哪一个更符合小学生的审美也就一目了然了。在小学语文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需要从直观的方向入手,小学生更看重的是可观可感可听的美感,所以在审美教育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山水田园诗进行学习,这一类的古诗直观可感。所谓的绘画美就是利用古诗词刻画场景,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绘画美符合学生的审美方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如果说画诗谁能比得上王维呢,沙漠浩瀚、天地空曠,烽火狼烟、天地相接,在地平线的尽头一轮落日带着大漠的苍凉正在消失远去,如果用多媒体以沙画的形式就更能展现出古诗的意境,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强的引导性作用。
  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综合能力的一部分,小学生还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是审美教育极好的一种教育素材,作为小学教师有义务带领学生们体会古诗词的美妙,通过古诗词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南靖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立项批准号:njkt190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甘尚居.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审美教育.读书文摘,2015.
其他文献
摘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研究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各种教学方法中主动去探究数学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 小学数学;以人为本;教师引导;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
摘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小学生的教育不应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要将更多的关注重点放在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上。数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的重点学科之一,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因此,在对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指导,通过对不同问题的解答过程,能够培养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进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能力;培
摘要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情景式教学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将对沉浸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学生在沉浸式教学课堂中的表现来进一步地研究和推广,结合创设情境,让学生身入其中,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结合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和音乐产生心理共鸣,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一些综合能力的要求,更好地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沉浸式;小学音乐;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摘 要现在大多数的学校都倡导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的教学手段需要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两种特性。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就目前的现状来分析,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小学生就不能得到较好的成长。本人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一些策略。  关键词主体性;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
摘要 在日常的生活中总能发现一些教师比别的教师更加有趣,学生对这些教师的喜爱程度更高,对在这一知识的课堂掌握也更清楚,这是因为这些教师的教学课堂更加有趣多样。所以,教师要注意构建多样化的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课堂的趣味性。高中数学的知识点都比较复杂,它是在小学初中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的知识相加和深化,其难度更大,学习任务更重。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就需要构建多样化的教学课堂去丰富教学形式,用更加
摘 要高中文言文教学属于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进行多方面提高,实现教学效果提升。文章主要围绕高中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策略展开研究,重点介绍了重视虚词教学,降低文意理解难度;增强朗诵教学,提升语感理解程度;开展翻译比赛,提高知识熟练程度等几种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
摘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方法,有效提高数学成绩,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辩证思维习惯,在解题时,学生不会局限于一种解法,善于利用逆向思维,在不同角度找到不同的切入点,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本文重点研究了逆向思维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数学;逆向思维;培养  中图分
摘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质量。首先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课堂的兴趣;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精讲,语言准确、生动形象,让学生多练;最后,让学生全员参与,学生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  关键词 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21,C41,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6-0169-01  体育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身体素质的教
摘要初中是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与法律意识的关键时期,素质教育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备受关注。本文分析核心素质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路径,结合教学案例,给出创新教学具体措施,供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3-0149-02  初中教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向学生传
摘 要大自然是儿童最好的老师,科学教育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在当前幼儿科学领域学习活动的实践中,幼儿主体性和探究性不足,操作流于形式,科学活动开展都很不充分,没有将幼儿的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实践的成果。针对于此,本文以大自然观察为例,结合相关理论和教学案例,对幼儿科学领域学习活动的实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幼儿;科学领域;學习活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6,B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