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开展登山运动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q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查法,对某市5所高校的登山运动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登山的功能和作用并不十分了解;各高校大学生登山组织不健全;缺乏登山方面的指导教师;登山知识普及不够;登山辅助器材缺乏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登山运动的发展。目的是为找出制约高校大学生登山运动的原因,寻找其发展对策。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登山运动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c)-0198-02
  目前,各种形式的大学生登山运动具有全球性,大学生具有年龄特征,文化特征和教育经历。对登山有很高的热情,并计划进行大量的各种登山活动。中国的登山始于20世纪50年代,现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都有大规模的学生登山社区。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中已有40多个登山俱乐部之类的学生社团,其中,北京大学鹰山社团,地质大学攀岩俱乐部等社团,经过多年实践,已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组织机构,运营机制,规则和法规,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登山者。国内大多数高校的登山运动正在快速的发展,在江西省高校中南昌大学、江西应用技术学院相继开展了各种类型的登山运动,充分表明,高校开展的登山运动在群体和体育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此外,国家体育总局登山管理中心非常关注大学生登山协会的发展,热爱登山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它为大学生登山运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然而,在赣州一个多山的旅游城市,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登山运动的有利的自然条件,为了推动高校大学生登山运动的开展。本文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查法对某市大学登山进行可行性研究。目的是为找出制约高校大学生登山运动的原因,寻找其发展对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渭南师范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医学院、江西应用技术学院、漳州环境工程学院。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赣南师院图书馆收集查阅该领域有关研究论文14篇。
  1.2.2 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某市5所大学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95份。有效率99.24%,然后对有效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
  1.2.3 实地考察法
  对5所高校和近郊的地形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掌握某市的地形地貌及各高校登山运动开展的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对登山的认识
  据调查高校中不管男生女生95.9%的人以前都进行过登山运动,且大都为旅游型,次数在5次以上,因此,在高校中开展登山运动是有基础的。表1统计表明,大学生对登山运动不了解的占44.3%,说明大学生对登山运动知识要普及、认识要加强。
  登山并不是征服山峰那么肤浅,到了山顶,登山者才会更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惊奇的发现自己和自然的距离那么近,从而得到心灵上的升华与情操上的陶冶。有不少大学生认为它只是一种虚幻,和平凡的大学生活没有任何关系,登山如同天边的云彩一样遥不可及,更有甚者认为它是一种奢侈的炫耀。然而,登山运动是指参与者用他或她的手或特殊的登山设备从特定地理环境中的低洼温和区域爬升到高海拔山区的运动。当人们在大山当中体味自然的魅力,这种诱惑却是没有人能够抗拒的。进行登山运动的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得到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从而达到娱乐身心,增强体质的功效。因此,加快登山大众化,提高大学生登山意识是大学生攀登的首要任务。
  2.2 大学生参加登山运动的动机调查
  表2中的统计数据显示,92.6%的大学生认为登山有助于心理调节,81.3%的大学生认为体能是有效的。开阔视野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分别排在第三和第四。而其他原因列在最后。说明大学生对登山运动的功能有部分了解但不全面,大多侧重于其心理调节功能作用。然而,研究表明登山运动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知识拓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及缓解近年来高校扩招后的活动场地不足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一:登山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登山运动并不强烈,主要是徒步旅行和登山,平均心率为110次/min。基本是属于有氧运动,据有关研究证实登山运动对减少腰、腹部脂肪含量有明显的效果,它对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有重要影响。其二:登山可以有效地改善人际关系,建立归属感。登山是一项团体运动,在特殊的户外环境中携手并进。在整个登山过程中,有必要共同克服各种困难,个人对同伴的需求使关系稳定而紧密。确认他人在与他人的需求相互作用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样,同龄人的需求也使个人容易产生自我满足感和责任感,在双方的共同需求之间形成稳定的关系,培养沟通能力。在登山运动中,个人和个人需要相互合作。并发展成为一种合作能力,而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这种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2.3 登山运动对专业的影响
  从表3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都认为登山运动可以同各专业相结合。其中认为可以的和一般的各占51.25%和35%,认为完全可以的占12%,认为不可以的只占了1.75%。事实上,登山对大学生的知识建构有着更大的影响。在登山过程中,团队成员可以在专业和教科书之外学习一些实践知识。登山过程中遇到的不同性质的土壤,石块和地形都是现实的学习教科书,它们是实地考察,使记忆更深入,增强书本知识; 在登山过程中,登山者将看到许多植物,他们将通过团队领导的讲故事和与当地农民协商获得更多植物学知识。通过观察云层,看到野生动植物和人体的自我感知,确定天气是否变化;要在户外露营,你需要选择一个没有危险的营地。下雨时,不会淹没营地,以确定帐篷是否在水路上,并可能被洪水冲走;学习使用野生炊具,学会自己做饭,以提高大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 登山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在登山过程中,您可以充分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个人对美的渴望,从而提高大学生欣赏美感,创造美的能力。
  3 结语
  (1)大学生对登山知识知之甚少,处于一种想要了解却无法理解的狀态。
  (2)高校大学生对登山运动的功能侧重于心里调节、增强体质、开阔视野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方面,有参与登山运动的意愿。
  (3)高校大学生大多认为登山运动可与高校各专业知识相结合,在登山过程中可增进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4)各高校大学生登山组织不健全;缺乏登山方面的指导教师。大学生迫切愿望各高校领导重视登山运动的开展,成立登山社团、举办讲座、组织活动,增加他们了解登山运动的渠道。
  (5)高校登山辅助器材、专用场地缺乏,阻碍大学生登山运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谢科,李兵,伍波.广东省高校学生户外运动状况调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43-44.
  [2] 马敏航.浙江省户外运动开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3):106-107.
  [3] 孙会兵,皮崴.户外运动在武汉高校开展的现状及模式的探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0(2):180-181.
  [4] 冯小军.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与实施[J].体育学刊,2008(6):63-65.
  [5] 张炎.团队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7):85-86.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大学体育的教学模式丰富起来。以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的大学体育应运而生,并显示出独特优势,然而也存在发展的不足之处。该文在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践基础上,通过分析总结其发展中的问题,认识到大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并相应地提出可行的具体措施与策略。  关键词:大学体育 俱乐部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下实现的。关于对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模式教学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该文分别从校园的体育物质文化、体育组织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育精神文化及体育意识文化5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能通过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改革来营造更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有效地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快速、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保障大
摘 要:校园开展足球运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以石河子大学100名刚入学不久的新生为例,以当前校园足球开展的意义为切入点,对校园足球给学生的体质带来怎样的影响作出了探究。研究认为:通过校园足球的开展,学生掌握了呼吸气息控制方法,心血管机能与合作意识都得到了有效提高。因此,在足球运动的开展中,不仅要让学生提高足球基本技能,还要让
摘 要:“轻器械体操”教学改革,是沈阳体育学院体操学科2012年至今的教学成果展示,是体操学科特色发展实践探索的阶段性汇报;所涉及的教学改革内容紧紧围绕——花式跳绳项目展开,从开设课程走向创立基地,从教学培训走向社会服务,从国内舞台走向世界赛场,经过4年的完善,现已形成体系,使教学呈现常态化;这是一次体操学科从原始到升华的教学改革活动,在取得可喜成绩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轻器械
摘 要:通过对浙江农林大学2014级健美操选项班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健美操考试以竞赛的模式进行,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且还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关键词:竞赛考评法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考试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0(b)-0254-03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促进国际经济的竞争与合作,人们对人
摘 要:通过对浙江农林大学2014级健美操选项班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健美操考试以竞赛的模式进行,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且还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关键词:竞赛考评法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考试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0(b)-0254-03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促进国际经济的竞争与合作,人们对人
摘 要:为了解湘南学院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以及学校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效果。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湘南学院2015级非体育专业学生2015年、2016年的体质健康测试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南学院学生体质健康两年对比呈下降趋势;男生肥胖率减少,女生低体重人数增多;肺活量及格率下降;身体素质速度与耐力有所下降,男生的引体向不及格率高,整体的立定跳远、
摘 要:这些年,瑜伽运动在高职院校广泛开展。本文通过选取某东北地区高职院校女生作为实验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大概12周的瑜伽练习干预,并进行科学的身体形态各项指标的测试,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以有效的验证瑜伽运动在高职院校普及的可行性。通过调查,对高职女生来说,进行瑜伽课堂运动的最初动机,仅仅是为了塑造一个完美的形体。  关键词:瑜伽 女生 身体形态 干预 影响  中图
摘 要:自行车运动已成为人们热衷的低碳生活新方式,参加运动的形式和组织多种多样。广州某自行车俱乐部基于互联网的运作模式,以互联网的大数据技术为支点,既引导人们科学开展自行车运动,突破时空界限自发形成新型群体组织。这不仅大大便利了人们开展自行车运动,也为人们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运动生活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 大数据 引导 新型群体  中图分类号:G8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
摘 要: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背景下,找到更科学的体育产业营销策略将其转变为核心竞争力并摆脱市场恶性价格战,为群众提供更舒适满意的跆拳道俱乐部成为重要任务。本文选择以泰安市跆拳道俱乐部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综述法收集相关资料与数据分析了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并结合7Ps营销理论从7个方面给予客观的优化理论建议。  关键词:跆拳道俱乐部 营销理论 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